微转移肿瘤细胞与大肠癌复发有关
尽管接受了根治术,但临床上仍有50%的大肠癌患者死于术后的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这是为什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98级博士研究生陈路的研究结论是:在这些病人的血循环和局部淋巴结中存在着常规检查无法发现的微转移肿瘤细胞。这项研究对大肠癌的进一步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据资料统计,有20%~30%的大肠癌根治术后病人5年内死于肿瘤的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而他们的区域淋巴结经常规组织学检查诊断为阴性。陈路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的研究方法较全面地观察微转移肿瘤细胞的存在对于大肠癌患者的预后影响。
陈路首先利用盲肠造疝瘤块原位接种法建立裸小鼠的大肠癌模型,在接种后4周到6周就能够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其肝脏中检测常规病理学检查无法发现的发生微转移的肿瘤细胞。接着,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又在大肠癌患者血循环中检测到发生微转移的肿瘤细胞,并发现微转移肿瘤细胞的阳性检出率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密切相关,同时门静脉血或术后外周血中CEAmRNA表达阳性的大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肝转移的机会大大高于阴性组,提示对于这类病人的预后评估及辅助性治疗方案的制定不能仅依靠常规病理学的诊断。最后,运用聚合酶链反应—SSCP银染法在切除的大肠癌区域淋巴结中检测到与原发灶一致的P53基因突变,而这些淋巴结均为常规病理学诊断为阴性,这也表明了在这些淋巴结中存在着病理切片或其他组织学检查无法发现的微转移肿瘤细胞。, http://www.100md.com
据资料统计,有20%~30%的大肠癌根治术后病人5年内死于肿瘤的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而他们的区域淋巴结经常规组织学检查诊断为阴性。陈路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的研究方法较全面地观察微转移肿瘤细胞的存在对于大肠癌患者的预后影响。
陈路首先利用盲肠造疝瘤块原位接种法建立裸小鼠的大肠癌模型,在接种后4周到6周就能够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其肝脏中检测常规病理学检查无法发现的发生微转移的肿瘤细胞。接着,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又在大肠癌患者血循环中检测到发生微转移的肿瘤细胞,并发现微转移肿瘤细胞的阳性检出率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密切相关,同时门静脉血或术后外周血中CEAmRNA表达阳性的大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肝转移的机会大大高于阴性组,提示对于这类病人的预后评估及辅助性治疗方案的制定不能仅依靠常规病理学的诊断。最后,运用聚合酶链反应—SSCP银染法在切除的大肠癌区域淋巴结中检测到与原发灶一致的P53基因突变,而这些淋巴结均为常规病理学诊断为阴性,这也表明了在这些淋巴结中存在着病理切片或其他组织学检查无法发现的微转移肿瘤细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