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商品质量与价格体系的紊乱状况
商品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它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都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在商品流通领域中的中药质量、产量和价格的关系十分密切,中药的价格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该产品的价值,按照中药商品的客观经济规律经营所获取的不同利润差率,除了受国家政策的制约外,还受到当年药材的产量、市场需求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加入WTO已进入倒计时阶段,正确处理好质量与价格及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辩证统一的经济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中药商品的质量与价格体系较为紊乱,大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生产率与价值的不成正比
同一商品命名的不同产地的药材在形成商品的过程中,凝结在产品上的劳动力有多有少的差别,凝结劳动力的多少与价值或价格应该成正比关系,凝结劳动力多的则该商品价值或价格应该高一些,反之则低。但在流通领域,某些中药商品并未体现出这种价值规律。如同为麦冬,浙麦冬的生长需三年以上,其田间管理凝结的劳动力多;而川、鄂麦冬仅仅一年起土,我们发现流通领域并未反映出这种生长年限3:1的差别,市场价格几乎等同。在饮片零售部门(药店、医院药房),浙麦冬、川麦冬、鄂麦冬零售价格均是统一牌价,由于这种“浙八味”之一的道地药材在市场流通过程中未能体现出凝结于其中的劳动力价值,导致该道地药材产量骤降,这种劳动生产率与价值的不合理性,反映在中药材或饮片方面,造成部分道地药材品种发展速度相当缓慢。
, 百拇医药
二、“三者”利益不能协调
我们的市场经济行为,必须兼顾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利益。目前,市场流通领域的这种利益分配格局被少数见利忘义之人破坏,个人不顾企业利益,企业不再考虑国家利益,如此最终有损于国家利益的恶性循环,到头来个人吃饱了,企业盈利了,而国家却损失严重。
近几年医药市场较为散乱,各级医药商业企业这条主渠道由于体制的原因,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处于劣势,价格竞争远远不能和个体私营者抗衡,其经营始终滞后于个体私营者。也有的医疗单位只顾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从市场上以低价购入不开发票的劣质商品,严重危害了国家和患者的利益。当然,也有的是因为医疗单位自身对药材市场信息了解不多,质量意识淡薄,因而受到不法经营户质量和价格的蒙蔽。目前部分医疗单位和药店已成为不法之徒漏税、售劣所猎取的定点目标。
三、暴涨暴跌品种背离价值规律
, 百拇医药
药市经营如同股市一般,“诈作”已成为众多拥有雄厚资金药商经营的新格局,这种由庞大资金构筑成的“垄断型”经营方式,造成一些区域范围布局少的、部分野生产量日趋减少的、临床使用量大的及需求量骤然上升的品种,超越自身价值规律而无限上涨,这种被人为驾驭的背离价值规律的市场品种每年都有出现,如2000年的黄连、山茱萸;2001年的羌活、辽五味等等。暴涨暴跌最终均面临着两种形式的资源枯竭,即紧缺型资源枯竭和过剩资源枯竭;前者表现为竭则而渔的资源抢购枯竭;后者则为长期烂市、供大于求的毁坏药源枯竭。前者是疯狂的猎夺,后者是消极的改头换面。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些暴涨暴跌、人为驾驭背离价值规律的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与市场经济规律是相悖的,无益于中药材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道地品与非道地品之间的矛盾
按质论价是对道地药材和非道地药材质量优劣分等的一项中药商品管理政策和准则,近几年道地药材受到非道地品的逆向冲击,表现为:道地品发展的缓慢性和非道地品的快速增长性,如有资料显示:1994年道地药材浙麦冬年产量为200吨,到1997年产量滑坡至50吨,近两年市场上的浙麦冬已是大货难觅。如此快速型的递减趋势,正是由于川麦冬、鄂麦冬等带来的逆向冲击所为。
, 百拇医药
中药材自生产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就十分重视质量和规格,几千年来的“道地之乡”、“道地饮片”沿用至今被人们所接受,足以说明地域和品质的差别。但在医药部门,尤其是医院药房作为把握药材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却把质量控制规格管理摒弃到一边,如浙贝母名前不冠“浙”字,当归前面不加“岷”字等规格术语,在大多数医疗单位来看,只要是菊花,再不管它是野菊花还是亳菊、杭菊;只要是牛膝,头肥、二肥、平条之间不存在价格差别,患者由于在医院配方抓药难以得到道地药材的承诺,纷纷进入放心药店购药。
我国传统医药学历史悠久,以其丰富的医疗临床实践经验,愈来愈受到世人的瞩目,已被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这表明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上已有良好的发展契机,但是目前存在的质量参差不齐和价格管理无序的现状,在面临日、韩、印尼等国家严峻挑战的今天,其前景更是不容轻易乐观。因此,应充分发挥我国中药队伍阵容庞大、人才济济等诸多有利条件,探索出一条按照“道地之乡”发展的规律,营造一个井井有序的中药商品经济发展新格局。, 百拇医药
一、生产率与价值的不成正比
同一商品命名的不同产地的药材在形成商品的过程中,凝结在产品上的劳动力有多有少的差别,凝结劳动力的多少与价值或价格应该成正比关系,凝结劳动力多的则该商品价值或价格应该高一些,反之则低。但在流通领域,某些中药商品并未体现出这种价值规律。如同为麦冬,浙麦冬的生长需三年以上,其田间管理凝结的劳动力多;而川、鄂麦冬仅仅一年起土,我们发现流通领域并未反映出这种生长年限3:1的差别,市场价格几乎等同。在饮片零售部门(药店、医院药房),浙麦冬、川麦冬、鄂麦冬零售价格均是统一牌价,由于这种“浙八味”之一的道地药材在市场流通过程中未能体现出凝结于其中的劳动力价值,导致该道地药材产量骤降,这种劳动生产率与价值的不合理性,反映在中药材或饮片方面,造成部分道地药材品种发展速度相当缓慢。
, 百拇医药
二、“三者”利益不能协调
我们的市场经济行为,必须兼顾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利益。目前,市场流通领域的这种利益分配格局被少数见利忘义之人破坏,个人不顾企业利益,企业不再考虑国家利益,如此最终有损于国家利益的恶性循环,到头来个人吃饱了,企业盈利了,而国家却损失严重。
近几年医药市场较为散乱,各级医药商业企业这条主渠道由于体制的原因,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处于劣势,价格竞争远远不能和个体私营者抗衡,其经营始终滞后于个体私营者。也有的医疗单位只顾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从市场上以低价购入不开发票的劣质商品,严重危害了国家和患者的利益。当然,也有的是因为医疗单位自身对药材市场信息了解不多,质量意识淡薄,因而受到不法经营户质量和价格的蒙蔽。目前部分医疗单位和药店已成为不法之徒漏税、售劣所猎取的定点目标。
三、暴涨暴跌品种背离价值规律
, 百拇医药
药市经营如同股市一般,“诈作”已成为众多拥有雄厚资金药商经营的新格局,这种由庞大资金构筑成的“垄断型”经营方式,造成一些区域范围布局少的、部分野生产量日趋减少的、临床使用量大的及需求量骤然上升的品种,超越自身价值规律而无限上涨,这种被人为驾驭的背离价值规律的市场品种每年都有出现,如2000年的黄连、山茱萸;2001年的羌活、辽五味等等。暴涨暴跌最终均面临着两种形式的资源枯竭,即紧缺型资源枯竭和过剩资源枯竭;前者表现为竭则而渔的资源抢购枯竭;后者则为长期烂市、供大于求的毁坏药源枯竭。前者是疯狂的猎夺,后者是消极的改头换面。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些暴涨暴跌、人为驾驭背离价值规律的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与市场经济规律是相悖的,无益于中药材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道地品与非道地品之间的矛盾
按质论价是对道地药材和非道地药材质量优劣分等的一项中药商品管理政策和准则,近几年道地药材受到非道地品的逆向冲击,表现为:道地品发展的缓慢性和非道地品的快速增长性,如有资料显示:1994年道地药材浙麦冬年产量为200吨,到1997年产量滑坡至50吨,近两年市场上的浙麦冬已是大货难觅。如此快速型的递减趋势,正是由于川麦冬、鄂麦冬等带来的逆向冲击所为。
, 百拇医药
中药材自生产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就十分重视质量和规格,几千年来的“道地之乡”、“道地饮片”沿用至今被人们所接受,足以说明地域和品质的差别。但在医药部门,尤其是医院药房作为把握药材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却把质量控制规格管理摒弃到一边,如浙贝母名前不冠“浙”字,当归前面不加“岷”字等规格术语,在大多数医疗单位来看,只要是菊花,再不管它是野菊花还是亳菊、杭菊;只要是牛膝,头肥、二肥、平条之间不存在价格差别,患者由于在医院配方抓药难以得到道地药材的承诺,纷纷进入放心药店购药。
我国传统医药学历史悠久,以其丰富的医疗临床实践经验,愈来愈受到世人的瞩目,已被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这表明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上已有良好的发展契机,但是目前存在的质量参差不齐和价格管理无序的现状,在面临日、韩、印尼等国家严峻挑战的今天,其前景更是不容轻易乐观。因此,应充分发挥我国中药队伍阵容庞大、人才济济等诸多有利条件,探索出一条按照“道地之乡”发展的规律,营造一个井井有序的中药商品经济发展新格局。,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药业版 > 监督管理 > 药品广告 > 药品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