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中的“阴阳观”
《黄帝内经》上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是说阴阳能包罗万象,无所不载。中医学里的阴阳自不待言,而文字里的阴阳观念,很少有提及者。常言道:“文如看山喜不平”,文章里的阴阳,在乎起伏跌宕。旧诗中的阴阳,在乎平仄对仗。唐朝诗人贾岛初赴京师,一日于驴上偶得佳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时他拿不准,“敲”字欲作“推”又欲作“敲”,反复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状。恰逢韩愈出巡视察,贾岛不觉冲至仪仗队中,左右呵斥,遂将其拥至韩愈马前,贾岛此时方恍然如梦醒来,具实相告。韩愈爱其才,遂在马上沉吟良久,然后对贾岛说:“此诗作'敲’字最好!”一锤定音,贾岛更是心悦诚服。从形象思维而言,“推”字无声无息而为阴,“敲”字有声有响而为阳。故而“推敲”一词由此而来。
国画中的阴阳,在乎浓淡疏密;围棋中的阴阳,在乎黑白消长;书法中的阴阳,在乎刚柔相济。如清代医学家陈修园用书法来比喻中医:“识一字便可为医。”这个字就是用毛笔书法写的“人”字。人字左撇,由重到轻,其势飘逸而为阳。人字右捺,由轻到重,其势凝重而为阴,先生巧用书法中的阴阳来比喻中医里的阴阳观念。
对联中的阴阳,更是显而易见(上联为阳,下联为阴),戛戛独造,是世界上方块字所绝无仅有的文学形式。上联尾字押仄声,为阳中之阴;下联尾字押平声,便又成为阴中之阳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的“对立与统一”在对联中非常完美地体现出来。
过去四川盛传奇文《重修灌县二郎神庙记》一篇,其皮里阳秋令闻者绝倒。庙记云:“盖闻天下之大,莫大于行善。行善之大,莫大于修庙。修庙之大,莫大于培修二郎神庙之大门。夫二郎者,老郎之子,大郎之弟,三郎之兄,二郎独处乎其中,岂其然乎?庙有树,人云树在庙前,我独谓庙在树后。庙内左悬鼓,右悬钟,鼓声咚咚,钟声嗡嗡,一咚一嗡,一嗡一咚,咚咚嗡嗡,嗡嗡咚咚,是为记。”妙哉!文中“人云树在庙前,我独谓庙在树后”,概念一经置换,阴阳便在字里行间显示了无穷魅力。, 百拇医药(王毓昌)
国画中的阴阳,在乎浓淡疏密;围棋中的阴阳,在乎黑白消长;书法中的阴阳,在乎刚柔相济。如清代医学家陈修园用书法来比喻中医:“识一字便可为医。”这个字就是用毛笔书法写的“人”字。人字左撇,由重到轻,其势飘逸而为阳。人字右捺,由轻到重,其势凝重而为阴,先生巧用书法中的阴阳来比喻中医里的阴阳观念。
对联中的阴阳,更是显而易见(上联为阳,下联为阴),戛戛独造,是世界上方块字所绝无仅有的文学形式。上联尾字押仄声,为阳中之阴;下联尾字押平声,便又成为阴中之阳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的“对立与统一”在对联中非常完美地体现出来。
过去四川盛传奇文《重修灌县二郎神庙记》一篇,其皮里阳秋令闻者绝倒。庙记云:“盖闻天下之大,莫大于行善。行善之大,莫大于修庙。修庙之大,莫大于培修二郎神庙之大门。夫二郎者,老郎之子,大郎之弟,三郎之兄,二郎独处乎其中,岂其然乎?庙有树,人云树在庙前,我独谓庙在树后。庙内左悬鼓,右悬钟,鼓声咚咚,钟声嗡嗡,一咚一嗡,一嗡一咚,咚咚嗡嗡,嗡嗡咚咚,是为记。”妙哉!文中“人云树在庙前,我独谓庙在树后”,概念一经置换,阴阳便在字里行间显示了无穷魅力。, 百拇医药(王毓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