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9807
中医理论体系应简化规范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1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689期
     为了提高效率,现代人对简化日益重视与偏爱,这勾起了我长期以来对中医理论、概念及术语的一种思考:它们是否应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加以适当的简化规范?

    庞杂纷纭的理论、概念及术语一直困扰着中医的发展与传播,同时也授人以柄,说它没有完整成熟的理论,充其量只是一门带有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经验科学。事实上中医有系统完整的理论,二千多年前《内经》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以后历代医家不断创新发展。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界包括人类自身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规范、修正乃至否定原有部分理论终属必然,抱残守缺无益于发展。另外,中医的很多专业术语、概念出自多家,表面上看起来分得很细,实际上多有重叠。例如,仅“湿热”项下就有近30条,如“湿热壅滞”、“湿热壅阻”、“湿热壅盛”、“湿热瘀滞”、“湿热蕴结”……,使人迷惑不解。还有,对于那么远古的“死语言”要不要变活,方便现代人学习理解也值得讨论,因为我们谁都不愿意看到几代人之后,中医的很多语言变成只有极少数学者才能读得懂的“梵文”。中医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但是要让全世界接受中医,懂得中医,还得做很多方面的基础工作。我的看法是:

    一、简化理论体系框架

    中医理论中有些被广泛接受,达成共识,有些则颇具争议,前者如“四诊”、“八法”,后者如“五行”。简化的原则之一就是要“求同弃异”,保留大多数人认同的,暂不收入争议太多的。即便是共认的,也应抛弃繁琐,力求简要。也就是说不仅要敢于扬,也要敢于弃。这不仅有利于后来者学习,更有利于中医走向世界。中医要构筑怎样的理论框架?本人认为辨证施治理论的核心——理、法、方、药的提出,其构思之高明不逊于任何其它学科,脉络清晰,简明扼要,理论密切结合临床,经充实扩展后,可做为基本框架统一规范中医理论。

    二、简化规范概念、术语

    语言是在逐步进化的,汉字简化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此外还有语种间词汇、各学科术语的互相借鉴及语言自身的演变。中医语言的简化是大势所趋,相近词语合并应该是第一步,如“上犯”、“上攻”、“上扰”及“瘀阻”、“瘀积”、“瘀滞”这类术语应简化规范,这将有利于中医知识工程的研究,有利于中医的现代化。

    三、对方剂分类、筛选

    方剂是中医的一大宝贵财富,历经千年,浩如烟海,仅《太平圣惠方》就载方16000余首,《圣济总录》则载方近20000首,《普济方》多达61739首。现在电脑、网络的发展可较方便、快捷地对方剂分类、检索和研究。经高水平的专家评注,选出好方,为临床及新方研究提供方便。西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药物的新陈代谢,不断推出新药,淘汰老药,中医也理应如此。“古方今病,不相能也”。话说得有点绝对,但灵活变通,创新发展的思想难得可贵。天、地、人都在变,中医也要变。, 百拇医药(张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