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药药名
编号:156306
马年辨药采“马”药
http://www.100md.com 2002年4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731期
    很多中药的名字与动物有关,如牛膝、仙鹤草、虎杖等。今年是马年,不少中药的名字也与马有关,如马齿苋、马鞭草、马兜铃及马缨花等。下面介绍常见的几种供辨识和采集。

    马齿苋 又名马齿菜、蚂蚁菜。功能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治热痢脓血、热淋、血淋、带下、痈肿恶疮、丹毒、瘰疬等。民间多用之,亦可作菜食或作馅用,有败毒之功。

    本品为马齿苋科1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全株光滑无毛,茎圆柱形,平卧或斜向上,由基部分开四散。叶互生或对生,叶片肥厚肉质,倒卵形或匙形,长10~30mm,宽5~14mm,下面暗红色,上面深绿色。花丛生于枝顶叶腋,色黄而小。蒴果圆锥形,种子黑褐色。生于田野、荒地和路旁,夏秋季茎叶茂盛时采收全草。

    马兰 又名马兰头,功能清热凉血、解毒利湿。治各种血症、黄疸、水肿、痈肿等。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50cm,具匍匐茎。茎部叶花后凋落;茎中部叶互生,倒披针状椭圆形,长7~10cm,宽1.5~2.5cm,叶边缘有锯齿;茎上部叶披针状椭圆形,全缘。头状花周缘淡蓝紫色,中央黄色。生于田野、路边及山坡上,夏秋季采收。

    马兜铃 其根为“青木香”,其茎叶为“天仙藤”,皆供药用。马兜铃功擅清肺降气、化痰止咳。治肺热咳嗽喘促、咯血、失音及痔瘘肿痛。

    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或马兜铃的成熟果实,此两品均为多年生缠绕或匍匐状细弱草本植物,北马兜铃叶互生,叶柄丝状,长1.5~2cm,叶片三角状阔卵形,长2.5~7cm,宽2.5~7.5cm,叶面绿色,背面淡绿色,基出脉5~7条。马兜铃叶互生,叶柄较细,叶片三角状狭卵形,长3~8cm,宽1.8~4.5cm。花蔟生或单生腋间,花被暗紫色。北马兜铃蒴果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3~4cm,直径2.5~3cm,沿室间开裂6瓣,果柄上裂成5~6条丝状,如倒置降落伞。马兜铃蒴果近圆形或矩形,长4~5cm,直径3~4cm。生于山坡丛林中,9~10月果实由绿变黄时连柄摘下,晒干。

    马鞭草 又名铁马鞭,因“穗类鞭梢,故名马鞭”。功能清热解毒、活血通经、利水消肿。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黄疸、痢疾、血瘀经闭、痛经、瘕、水肿、疔疮肿毒等。

    本品为马鞭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120cm,茎四方形,节与枝上有硬毛。叶对生,叶片卵圆形、倒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8cm,宽1~5cm,茎生叶可见3深裂,边缘有锯齿,两面被硬毛。穗状花序顶上及腋生,淡紫色或蓝色。生于山坡、路边或溪旁,6~8月开花时采收。

    马勃 功能清肺利咽、解毒、止血。治喉痹咽痛、咳嗽失音、吐血、衄血、外伤出血等。

    本品为马勃科植物脱皮马勃、大马勃和紫色马勃的干燥子实体。子实体近球形或陀螺形,直径5~12cm或15~20cm。孢被薄,内包浅烟色、紫色或黄色孢体,孢子呈粉状或球形,孢丝长有分支。生于旷野、草地上,每年7~9月在子实体刚成熟时采收。, http://www.100md.com(陶春祥)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果实类 > 马兜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