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临床 > 中医妇科学
编号:214812
妇科概要
http://www.100md.com 《中医妇科学》

    女子和男子在生理上的不同点,主要是有胞宫,以及附属的胞脉、胞络、胞门、产道、阴户,交骨等,主司月经,孕育胎儿。在肾气盛,天癸至,冲脉盛,任脉通的基础上,依时而排泄月经,能受孕和分娩。冲、仁内属于胞宫,外始于会阴。

    一般女子在14岁左右(天癸盛)开始来经,至49岁左右( 天癸竭)经闭止。

    月经通常一月一至,二月一至而有规律性的,叫并月,三月一至且有规律的叫居经,又称按季。一年一至者叫避年,终身不行经,届期微有腰痠的叫暗经(也能照常生育)。怀胎以后仍按期行经,叫盛胎或胎垢,又叫激经。

妇产科证候特点 全身证候 舌苔脉象
肾虚肾气虚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或多或少;或闭经,或见经绝前后诸证。妊娠后可见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小产。产后可见恶露不绝、阴挺下脱、不孕。精神萎靡不振,头晕耳鸣腰痠腿软,小便频数甚或失禁或余沥不尽。性欲下降面色苍白晦暗,目下如卧蚕。舌质淡腻,苔薄白,脉沉细弱
肾阴虚月经后期量少,经色比较鲜红;崩漏、闭经、绝经前后诸症。妊娠后可见胎萎不长、胎动不安、妊娠心烦、不孕头晕耳鸣、五心烦热、鹳红、咽干口渴但不欲多饮、失眠盗汗、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足跟痛、眼眶黧黑。舌质稍红而干,或有裂纹,少苔甚或无苔或花剥苔,脉细数无力。
肾阳虚崩中漏下、经行浮肿、月经过多、带下清稀,妊娠水肿、胎动不安、堕胎小产、宫寒不孕。精神不振、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小腹寒冷、腰膝痠冷、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性欲减退、或晨早泄泻。舌质淡白而嫩、苔薄白而润、脉沉迟而弱、尺脉尤甚。
肝失
和调
肝郁
气滞
月经先后无定期、量或多或少或淋沥不断而经期延长,经色暗红而夹有小血块,经行腹痛、经前乳房胀痛、闭经、经病疼痛,不孕,缺乳。胸胁胀痛、腹满纳呆嗳气、喜叹息、精神抑郁或易怒。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
肝郁
化火
月经先期量多、经行头痛、经行下腹胀痛、崩头晕、头痛、目眩、耳鸣、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或目赤肿痛。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数。
肝经
湿热
带下或黄或白、量多质稠、檅浊而有臭气、下阴瘙痒或红赤。胸闷纳呆、心烦口苦、尿黄涩痛、大便溏檅。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弦数有力。
肝阳
上亢
经行头痛、经绝前后诸证、妊娠眩晕、先兆子痫等。头晕头痛、面红眼花、耳鸣耳聋、失眠多梦、烦满欲呕、四肢发麻震颤。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苔、脉弦细。
肝风
内动
妊娠子痫、产后痉证头晕头痛、语言不利、昏不知人、颈项强直舌红绛、少苔或无苔或花剥苔,脉弦细或细数。
脾虚脾虚
血少
月经后期、量少、稀发、闭经。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神疲肢倦、纳谷不香、失眠多梦。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脾虚
湿盛
经行泄泻、经行泻水、经行浮肿。带下黄白。妊娠水肿、闭经、不孕。形体虚胖、头晕头重、胸脘痞闷、口淡腻、多唾沫、大便溏。苔薄白或微黄腻、脉滑或缓滑。
脾失
统摄
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胎漏、乳汁自出。面色苍白、少气懒言,头晕、小腹坠胀。舌淡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缓弱。
脾虚
下陷
崩中漏下,阴挺下脱面色无华、短气懒言,全身乏力、腰痠腹坠。舌淡苔薄白、脉沉弱。
血气
失调
血虚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经后腹痛、闭经。经色淡红、质稀薄。胎萎不长,胎动不安,不孕。产后缺乳。面色萎黄或苍白、肌肤不荣、口唇及爪甲颜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少寐、四肢麻木。舌质淡嫩、苔薄白或少苔、脉细弱。
血瘀痛经、崩漏、异位妊娠、产后腹痛、恶露不绝。月经或恶露色暗黑而有血块,血块排出后则痛减下腹疼痛、痛有定处、状如针刺、甚则积结成块,按之痛甚,推之不移,病重日久者可见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唇舌有瘀斑点。脉沉弦或沉涩。
血寒月经后期、量少、痛经、经色暗淡或夹有小血块、小腹冷痛。带下清稀。胎萎不长,不孕。面色青白少华,畏寒肢冷、腰背酸痛唇舌淡紫、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血热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或鲜红质黏稠。崩漏、经行吐衄。胎动不安,恶露不绝。面颊红赤、口干口渴、心中烦热、或头痛目赤,尿黄便结唇红而干。舌红绛、苔黄干或少苔'脉滑数。

  • 历代妇科主要著作
    1. 经效产宝- 唐朝时代。
    2. 妇人大全良方 - 宋.陈自明所撰。
    3. 妇人规 - 《景岳全书》。
    4. 傅青主女科 - 明末清初傅山所撰。
    5.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6. 达生篇 - 清朝亟斋居士所撰。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