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信息
编号:49379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药信息网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以急性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与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排脓血样大便等肠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终年均有发生,但多流行于夏秋季节。人群对本病有普遍易感性,幼儿及青壮年发病率较高,尤其是中毒性痢疾比较集中发生于儿童。本病属中医学“痢疾”范畴,《丹溪心法·痢》中有“是疫作痢,一方一家之内,上下传染相似”。又说“痢赤属血,白属气,有身热,后重,腹痛,下血”。对本病发生的证候及传染性均有详细的论述。

    病原体及流行病学:

    病原体为痢疾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痢疾杆菌根据血清学生化及抗原构造不同而分为4群:甲群(志贺氏杆菌及舒氏杆菌)、乙群(福氏杆菌)、丙群(鲍氏杆菌)、丁群(宋内氏杆菌)。甲乙丙3群还可分出若干血清型和亚型。各型痢疾杆菌均可产生内毒素,志贺氏菌还能产生外毒素。各菌群之间并无交叉免疫,病后产生的免疫力,除甲群较强而稳定外,其余各属均较弱且维持时间短暂,易出现复发的再染。
, 百拇医药
    在外界环境中对热、干燥、日光照射抵抗力较弱,而对寒冷、潮湿耐受较强,一般消毒剂能将其杀灭。

    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病人及带菌者。急性期患者排菌量大,容易传染。慢性患者易被漏诊,为流行期间重要传染源。慢性病人及带菌者,排菌量不多,但排菌时间长,故对本病传播起重要作用。痢疾杆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借带菌的食物、饮水等经口而感染。特别是污染粪便的脏手与苍蝇对病菌的传递起着一定的作用,人群有普遍的易感性,儿童感染菌痢的机会较成人为多,故发病率也较高。

    现代医学病理:

    当病菌进入胃肠道时,若机体抵抗力较强,常可被胃酸杀灭。若机体抵抗力较弱,病菌数量又多,胃酸不能将其全部杀灭,则病菌可经小肠进入大肠,迅速繁殖分裂,释出毒素(志贺氏菌感染还可释出外毒素)。毒素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高热、脑水肿等症状;毒素经肠粘膜排出,引起结肠过敏和粘膜损害,有利于痢疾杆菌的生长繁殖,造成结肠粘膜弥漫性炎症,排出脓血粘液样便;毒素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肠蠕动失调以致阵发性肠蠕动增强和痉挛而产生腹痛、腹泻;炎症刺激直肠肛门扩约肌而产生便意,出现里急后重。若人体抵抗力低下,神经调节失常及肠道原有病变,或伴发寄生虫症以及细菌抗药性形成等,则易转成慢性。
, 百拇医药
    病变主要在大肠,以直肠和乙状结肠最为显著。急性期结肠粘膜充血、水肿,有大量粘液及纤维蛋白渗出,形成假膜,继而粘膜坏死脱落,形成弥漫性浅表溃疡和小出血点。约经1周后,病变逐渐消退,溃疡愈合而不留明显瘢痕。慢性期主要为粘膜溃疡扩大,边缘上皮细胞增生及粘膜下层纤维组织增生,致使肠壁增厚。中毒型菌痢的肠道病理改变轻微,而以大脑、脑干和其他脏器弥漫性充血、水肿为显著。

    中毒型痢疾的发病原理一般认为与细菌的型别和数量无明显关系,主要是机体对细菌毒素产生强烈过敏反应,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痉挛以致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和继发酸中毒而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惊厥、昏迷、呼吸衰竭和休克。往往严重病人有毒血症状而无明显的肠道病变,故全身中毒症状与肠道病变的程度不一定成正比。

    中医学病因病机分析:

    中医学认为痢疾多由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损及脾胃与肠形成。人体中气的强弱与所感病邪有密切关系。素体阳虚者,易感受寒湿,或感受浊邪后,湿易从热化。
, 百拇医药
    1.

    感受外邪:暑湿、疫毒之邪,侵及肠胃,湿热郁蒸,气血阻滞,气血与暑湿、疫毒相搏结,化为脓血,而成湿热痢或疫毒痢。

    2.

    饮食所伤:饮食所伤或误食不洁之物,如平素好食肥甘厚味,酿生湿热,湿热内蒸,腑气阻滞,气血凝滞,化为脓血,则成湿热痢。若平素过食生冷瓜果,有伤脾胃,脾胃不运,水湿内停,中阳不足,湿从寒化,寒湿内蕴,如再饮食不慎,寒温壅塞肠中,大肠气机受阻,气滞血瘀,气血与肠中秽浊之气相搏结,化为脓血,则成寒湿痢。脾胃素弱之人,感受寒湿之气,或湿热痢过服寒凉之品克伐中阳,易成虚寒痢。

    本病病位虽然在肠,但肠与胃密切相连,如湿热,疫毒之气,上攻于胃,或久痢伤正,胃虚气逆,则胃不纳食,成为噤口痢;如痢疾迁延,正虚邪恋,则成久痢或时愈时发的休息痢;痢久不愈反复发作,不但损伤脾胃,而且影响及肾,导致脾肾亏虚,而致痢下不止。
, 百拇医药
    临床表现:

    潜伏期数小时至7天,多数为1~2天(志贺氏可近至7天)。症状的轻重缓急,与菌型和数量,人体的健康状况和反应性有关。志贺菌感染的表现一般较重;宋内菌引起较轻;福氏菌感染介于两者之间,但易变为慢性。

    急性期:

    1. 普通型:

    突然发热,腹痛腹泻。大便先为稀便,很快转为典型的脓血样,每日10次以上,伴里急后重,全腹压痛,以下腹显著。乙状结肠可触及,有压痛。本期持续1~2周后缓解或自愈,或逐渐转为慢性。严重者大便失禁,有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神志模糊,有呃逆,腹部气胀或凹陷,体温可以很高或在常温以下,可因酸中毒或周围循环衰竭而死亡。

    个别急性期及恢复期病人,可在大关节出现渗出性关节炎,伴全身发热及局部红肿,关节腔穿刺液为无菌性,是痢疾的变态反应,用强的松治疗后不留遗迹。
, http://www.100md.com
    2. 轻型:

    大都表现为肠炎,可有微热。排稀便,一日数次,偶有粘液,但无脓血。

    3. 中毒型:

    多见于体质较好的儿童,突然发病。或以普通型开始,于1~2天内突变,患者高热达40℃以上,精神萎顿,频发惊厥,迅速出现休克和/或呼吸衰竭,可有咖啡色吐物。而痢疾症状多缺如,因而易被误诊。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早期是微循环痉挛引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速,血压正常或稍高,眼底小动脉可见痉挛。稍晚则嘴唇指甲发绀,皮肤花纹明显。当病理生理发展至瘀血阶断,血压下降显著出现少尿或无尿,肺循环瘀血,呼吸困难和咯血;心脏缺血缺氧易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

    脑型(呼吸衰竭型):因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缺氧、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早期即有面色苍白,嗜睡惊厥,血压正常或稍高,很快进入昏迷,瞳孔大小不等,忽大忽小,对光反射迟钝,出现呼吸节律不齐,深浅不匀,下颌呼吸等,很快以呼吸衰竭死亡。
, 百拇医药
    混合型:以上两型同时出现,是最凶险的一型。

    慢性期:

    病程在2个月以上者为慢性,多由于轻型病例未能诊治,一般病例治疗不及时或不合理造成,也有因菌耐药,虽经正规治疗仍转为慢性者。凡有营养不良,胃酸低,慢性胆囊炎,肠道寄生虫病者易形成慢性;神经稳定性失常,饮食失常,受凉或过度劳累则是导致慢性或缓解期转为急性发作的诱因。

    1.

    慢性迁延型:患者有轻重不等的痢疾症状,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多有屡次不愈史,大便成形或较稀次数较多,带粘液和少量脓血。腹部有压痛,乙状结肠粗厚可触及。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维生素缺乏症,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劳动力减退。

    2.

    急性发作型:因某种原因,原来是静止的病人有急性发作,或迁延型病人的症状加剧发作。有腹痛,微热,大便次数增多,作痢疾样,但程度不如急性期严重,疗效也不如急性期满意。
, 百拇医药
    3. 慢性隐匿型:1年内有痢疾史,临床上无症状,但乙状结肠镜检查有异常发现,或大便培养阳性,在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义。有慢性结肠溃疡性病变者,多并发营养不良,贫血,维生素缺乏症及神经官能症。长期用多种抗生素可合并真菌感染等,引起肠道症状加重。

    诊断:

    1.

    流行病学:有同菌痢患者接触与饮食不洁史(2/3病人有),地区、季节、年龄有参考意义。

    2. 临床表现

    3. 实验室检查:

    血象: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多增高,常在10-20×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显著增高。慢性病人红细胞及血色素常有减少。

    粪便检查:急性期典型患者的粪便量少,有脓血,粘液,无粪质。显微镜下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与巨噬细胞有诊断价值。粪便培养阳性是确立诊断的依据。为取得阳性结果,应在用抗菌素之前选取大便的脓血或粘液部分作培养。标本必须新鲜,如搁置3~4小时或与尿混合,将影响结果。取肛拭作床边培养效果较好。
, 百拇医药
    X线钡剂检查:慢性期可见肠道痉挛,动力改变,袋形消失,肠腔狭窄,肠粘膜增厚,肠段收短,或呈节段状病变如香肠样。

    鉴别诊断:

    急性菌痢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

    阿米巴痢疾(虫痢):起病较缓,不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轻,大便次数少,粪量多呈暗红(果子酱)色,奇臭,粪便镜检红细胞成堆,有夏-雷氏结晶,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肠粘膜溃疡面出血轻。

    2.

    空肠螺杆菌肠炎:可有同家禽家畜接触史,多呈低中度发热,粪便常呈黄水样,腹痛轻微,部分病人腹痛于腹泻停止后反而加重,但无里急后重。

    3.
, http://www.100md.com
    急性坏死性出血性小肠炎:青少年多见,毒血症严重,短期内出现休克,常有全腹压痛与严重腹胀,大便镜检以红细胞为主,培养无痢菌生长。

    慢性菌痢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

    直肠、结肠癌:中年以后发病率较高,病情顽固,抗菌剂疗效不佳,全身状况差并且呈进行性。一般来讲,对慢性患者,均应尽早肛检或内窥镜检。

    2.

    肠结核:常呈腹泻与便秘交替,多有午后低热,盗汗,消瘦等一般结核病中毒等症状,腹痛多在右下腹,可扪及包块,血沉增速,X线钡剂、内窥镜检以及抗痨治疗有助诊断。

    3.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较长,内窥镜可视肠粘膜充血、水肿及溃疡形成,粘膜松脆易于出血,抗菌剂治疗多无效,需用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血清中有对肠粘膜上皮细胞的脂多糖抗体。
, http://www.100md.com
    现代医学治疗:

    一般护理:急性期宜卧床休息,按病情随时测脉搏、血压。按肠道传染病消毒隔离。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忌食多渣多油不易消化或具有刺激性食物。给口服补液盐溶液(ORS)每立升水中含葡萄糖20克,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也可静脉滴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有酸中毒患者给碱性液体如碳酸氢钠等,腹痛剧烈时腹部置热水袋,也可给颠茄片(酊)或阿托品、654-2等。对腹泻与里急后重者可给复方樟脑酊,每次2毫升,每日3-4次。

    抗菌药物:

    1. SMZ-TMP:每次2片,每日2次口服。对有磺胺过敏,白细胞减少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2. 吡哌酸:每次0.5克,每日3-4次,连用5-7日。也可用氟哌酸,每次0.2克,每日3-4次口服。
, 百拇医药
    3.卡那霉素:每次0.5克,每日3-4次口服或肌注。

    4.庆大霉素:每日16-24万单位,口服或肌注。

    5.硫酸抗敌素:每日1.5-2克。

    6. 氨基苄青霉素:每日2-4克分4-6次,口服或肌注。

    以上药物可任选1-2种(最好根据药敏试验),疗程均为5~7日。

    中毒型痢疾:

    抗菌剂宜静脉给予氯霉素、氨基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休克型忌用磺胺。休克型、脑水肿型宜参照中毒性休克与脑水肿的处理。

    慢性菌痢:

    抗菌宜联合应用,宜依据药敏选择,疗程宜长,有时需反复几个疗程。可用灌肠或直肠滴入法:尤其对肠道粘膜病变经久不愈者,宜在一般给药的同时,采用局部灌肠疗法,每次200-500毫升,每晚1次,10-14日为1疗程。常用药物有:①0.3%黄连素液;②0.1%卡那霉素溶液;③1:5000呋喃西林淀粉溶液;④5~10%大蒜溶液200毫升加强的松20毫克,还可配合免疫疗法,如用左旋咪唑,每次50毫克,每日3次,每周用2日。有条件者可用痢疾菌苗隔日皮下注射1次。以上均为10-14日为1疗程。
, 百拇医药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 湿热蕴结(急性普通型菌痢):

    症状:急起发热,腹痛阵作,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肛灼尿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调气行血导滞。

    方药:疫痢合剂。

    葛根12克,白芍9克,黄芩9克,黄连6克,白头翁12克,木香6克,生甘草6克。

    水煎服,1日1-2剂。

    2.

    疫毒壅盛型(急性重型痢疾、毒痢):

    症状:壮热烦渴,腹痛剧烈,泻下鲜紫脓血,或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质红绛,苔黄而干,脉洪数或沉伏。
, 百拇医药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益气。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生脉散加减。

    水煎服,1日1-2剂。必要时鼻饲或直肠滴入、灌肠。

    3. 热毒内闭型:

    症状:骤起寒战高热,头痛项强,神昏惊厥,血压升高,大便腥臭,秘结,舌红绛而干,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泻火开闭。

    方药:葛根芩连汤合泻心汤加味。

    生大黄12克(后下),黄连3克,黄柏9克,栀子9克,黄芩9克,葛根9克,金银花15克,丹皮9克,赤芍6克,鲜石菖蒲9克。

    水煎服,1日1-2剂。
, 百拇医药
    4. 脾肾阳虚型:

    症状:久痢不愈,神疲畏寒,口淡食少,腹痛隐隐,下痢稀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方药: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党参15克,干姜9克,炒白术12克,吴茱萸12克,补骨脂12克,五味子9克,煨诃子9克,焦山楂9克。

    水煎,早晚分2次口服,1日1剂。

    5. 阴血亏虚型:

    症状:痢下赤白,口干渴,至夜转剧,舌红绛而干,苔光剥,脉细数。

    治法:扶正止痢,益阴泻热。
, http://www.100md.com
    方药: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加减。

    阿胶15克,黄连6克,黄芩9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瓜蒌12克。

    水煎,早晚分2次口服,1日1剂。

    6. 气滞血瘀型

    症状:下痢已久,粪便夹有小血块,里急后重顽固,腹痛如刺固定不移,左下腹可按及硬结或索条状物,舌暗有瘀斑瘀点,苔白,脉细涩。

    治法:行气化瘀,导滞止痢。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桃仁10克,红花10克,归尾10克,赤芍10克,熟地20克,干姜10克,肉桂12克,元胡12克,五灵脂10克,蒲黄12克,木香10克,黄连10克,内金12克。
, http://www.100md.com
    水煎,早晚分2次口服,1日1剂。

    验方单方:

    1. 冬青叶方:新鲜冬青叶1000克,水煎至500毫升,每日3次,每次20~30毫升。适用于急性菌痢。

    2. 香参丸:苦参1000克,广木香600克,生甘草150克,研成细末,水泛为丸,日服3次,每次6.5克。适用于血痢、热痢。

    3. 苍耳草煎:取新鲜苍耳草全株20~30克,捣碎,水煎服。适用于红白痢疾。

    4. 生萝卜汁3杯,生老姜汁半杯,生蜂蜜1杯,陈细茶6克(水浓煎1杯),诸药和匀后,即可慢慢服用。适用于噤口痢。

    5. 西洋参(另煎冲)、石斛各3克,炒白术、白芍各4.5克,炙甘草2.4克,怀山药、麦冬、茯苓、扁豆各9克,水煎服。适用于湿蒸热壅,气机失调,纳谷不化,痢下五色,且兼体虚气弱,形体消瘦,气短,舌红,脉沉微数。
, 百拇医药
    6. 萝卜汁2酒杯,米汁半酒杯,生蜜1酒杯,浓茶1杯,和匀温服。适用于赤痢。

    7. 隔年冬萝卜叶15克,仙人掌花(捣细)10克,蜂蜜6克,调服。适用于赤痢。

    8. 白鸭子血1小杯,酒适量,鸭血用滚酒冲服。适用于白痢如鱼冻色。

    9. 蚕豆花6克(阴干),沙糖3克,煎汤服,1日3次。适用于久痢。

    10. 鸦胆子49粒,椿白皮10克,先将鸦胆子打破去壳,用其仁分装7个大号胶囊内,或用7个桂圆肉包裹,用椿根白皮煎水送下,吞服。适用于休息痢。

    外治法:

    1. 白头翁、苦参、银花、黄柏、滑石各60克,加水浓煎成200毫升,先给患者作清洁灌肠,每日1次,连续3天。适用于湿热痢、疫毒痢。
, 百拇医药
    2. 淫羊藿15克,附子、乌药、刺猬皮、降香各10克,煨肉蔻15克,五倍子、石榴皮各10克,加水浓煎200毫升,先给患者做清洁灌肠,每日1次,连续3天。适用于虚寒痢、休息痢。

    3. 黄芪、防风、枳壳各50克,清水煎汤,将药汁倒入盆内,先熏后洗肛门,每日1次,连续3~5天。适用于虚寒痢。

    4. 牙皂6克,细辛27克,大葱100克,田螺2个,神曲12克,将牙皂、细辛、神曲烘干,研为细末,再和大葱、田螺肉共捣成膏,用药膏适量,纱布包裹,压成饼状,敷神阙穴,胶布固定,药干即换。适用于噤口痢。

    5. 吴萸20克,研为细末,过筛,醋调成膏,敷神阙和双涌泉穴,每日1次。适用于疫毒痢、湿热痢。

    针灸疗法:

    1. 湿热痢:
, 百拇医药
    取穴:合谷LI4,上巨虚ST37,天枢ST25,内庭ST44,曲池LI11。

    热邪偏盛配大椎GV14,湿邪偏盛配阴陵泉SP9,兼卫表证者配风池GB20。

    毫针刺,用泻法。

    2. 寒湿痢:

    取穴:天枢ST25,气海CV6,足三里ST36,阴陵泉SP9。

    胃脘痞闷配中脘CV12,内关PC6。

    毫针刺,补泻兼施。

    3. 疫毒痢:

    取穴:尺泽LU5,委中BL40,内庭ST44,合谷LI4,天枢ST25,上巨虚ST37,十二井。
, http://www.100md.com
    神昏配人中GV26,劳宫PC8,虚脱配关元CV4,神阙CV8,口噤不开配颊车ST6,痰浊上涌配丰隆ST40。

    毫针刺,用泻法。

    4. 阴虚痢:

    取穴:间使PC5,太溪KI3,天枢ST25。

    心烦不寐配神门HT9,后重者配白环俞BL30。

    毫针刺,太溪用补法,间使用泻法,天枢用平补平泻。

    5. 虚寒痢:

    取穴:脾俞BL20,肾俞BL23,关元CV4,天枢ST25,足三里ST36。

    滑泄脱肛配长强GV1,百会GV20。
, http://www.100md.com
    毫针刺,脾俞、肾俞、关元用补法,针后可加灸;天枢、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

    6. 休息痢:

    取穴:足三里ST36,关元CV4,天枢ST25,大肠俞BL25。

    湿热明显配曲池LI11,寒湿明显配阴陵泉SP9。

    毫针刺,足三里、关元用补法;天枢、大肠俞用平补平泻。

    耳穴疗法:

    取穴:大肠、小肠、直肠下段。

    口噤不能进食者配贲门。

    用毫针行强刺激,每日1-2次,连续3-7天。

, http://www.100md.com     电针疗法:

    取穴:足三里ST36,三焦俞BL22,天枢ST25。

    针刺得气后,用电针机通电30~40分钟,每日1~2次。上肢与腹背诸穴采用抑制作用较强的脉冲电源,下肢穴位采用具有兴奋作用的感应电源。

    灸法:

    取穴:足三里ST36、天枢ST25,上巨虚ST37。

    热甚配曲池LI11,寒甚配关元CV4,湿重配阴陵泉SP9,阴虚加照海KI6,里急后重加中膂俞BL29。

    用艾条灸,每穴灸5-10壮,每日2-3次。

    预防:

    对接触者应观察7日,发现菌痢患者和带菌者后应及时报告,进行隔离,彻底治疗。

    注意饮食卫生及水源保护,消灭苍蝇孳生场所。在痢疾流行期间可服用马齿苋、生大蒜等预防。,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果实类 > 北五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