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学理论 > 中药资源学
编号:55652
西南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http://www.100md.com 《中药资源学》
     本区包括贵州、四川、云南大部,湖北、湖南西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广西北部、西藏东部,共9省、区515个县(市)。本区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有汉、藏、彝、羌、苗等25个民族。亦为中国著名的粮、油、烟、菜、猪、蚕丝、柑桔、药材产区,也是中国重要的用材林和经济林基地。四川盆地不仅是中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经济作物和药材主产区,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本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建国后,铁路、公路发展迅速,长江、嘉陵江、乌江等主要河流形成水运网。尽管如此,多数地区的交通状况和经济、科学文化仍比较落后。

    本区地势西高东低,高差悬殊,切割强烈,河流广布。山地、丘陵、高原占全区总面积的95%。秦巴山地由秦岭、大巴山及两山之间的汉中、安康等盆地构成;云贵高原以山原山地为主,哀牢山、乌蒙山、大娄山、武陵山等大小山脉遍布;四川盆地,四面环山。秦岭以南为北亚热带,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为中亚热带。区内水热条件较好而光照条件较差。由于秦岭、大巴山抵挡北方寒潮侵袭,冬季温和,生长期长,本区大部地区雨量丰沛,年降水量800一2000毫米。由于地形复杂,切割强烈,形成了不少“小气侯区”,出现垂直气候带,植被的垂直分布非常明显。本区为森林土壤类型,由北至南依次出现黄褐土、黄棕壤、黄壤、红壤、石灰土等。本区是中国亚热带最大的常绿落叶阔叶林区,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混交林。主要经济林种有油茶、油桐、漆树、乌桕、核桃、茶树、柿子、板栗等,本区动物兼有古北界、东洋界两个区系成分,为我国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主要代表种有林麝、熊、豹、云豹、豺、獾、猕猴以及珍稀特有种大熊猫、大鲵、鳄蜥等。
, 百拇医药
    A.本区中药资源主要特点

    a. 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全区中药资源种类约5000多种,其中植物类约4500种,动物类300多种,矿物类200种左右。秦巴山地植物兼有亚热带成分和暖温带成分,旱生或水生植物也在此生长繁育,形成了中国南北植物交汇的过渡地带。云贵高原中药资源约4000种以上,其中药用植物390多种,药用动物200种左右,矿物80多种,野生资源蕴藏量占全国80%以上的品种有茯苓、麦冬、玄参、吴茱萸、杜仲、厚朴、石斛、何首乌、胡黄连、雪上一枝蒿、金果榄、川乌、雄黄、朱砂、续断等;野生资源蕴藏量占全国50一80%的品种有牛膝、牡丹皮、金银花、辛夷、天麻,天南星、女贞子、白前,半夏、前胡、冬葵子、川楝子、九节菖蒲、猪苓、天冬、乌梢蛇、穿山甲等。家种药材年产量占全国80%以上的品种有当归、川芎、附子、云木香、川明参、巴豆、黄连、南沙参、独活、川乌、川楝子等;年产量占全国50-80%的品种有玄参、三七、木瓜、吴茱萸、佛手、杜仲、厚朴、大黄、牛蒡子、天麻、款冬花、女贞子、前胡、防风、苍术等。
, 百拇医药
    b. 名贵地道药材品质优良。本区自然条件优越,中药资源应用历史悠久,药材产量大,质量好,行销国内外,有“川、广,云、贵”地道药材的称誉。本区名特优、珍稀药材中,川产药材有麝香、冬虫夏草、熊胆、川贝、黄连、石斛等;大宗川产地道药材有川芎、川麦冬、川附子、川牛膝、川郁金、川白芍、川白芷、川泽泻、川黄柏、川厚朴、川大黄、川枳壳、川龙胆、川杜仲、川楝子、川红花、川木香、明党参、半夏、白姜、巴豆、使君子、羌活、栀子、甘松等。除川产药材外,云南药材如云三七、云茯苓、云木香、云黄连、云天麻、云当归、云龙胆、云防风、雪上一枝蒿等,贵州药材天麻、杜仲、半夏、吴茱萸、朱砂、雄黄;甘肃岷归、纹党、红芪;陕西凤党、天麻、潼蒺藜;湖北味连、板桥党参、茯苓等,品质优良、久负盛名,是本区中药材的优势品种。另外,民族药丰富多彩。本区是多民族地区,藏、彝、苗、傣、景颇、崩龙族医药各具特色。

    B.本区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途径

    要充分利用本区药用资源优势,家野并举,合理布局,发展名贵地道药材。加强资源保护,利用野生中药资源要合理适度。培养科技人才,运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民间药和民族药资源,开展中药材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
, 百拇医药
    a.巩固发展家种药材主要产区,提高药材产量,本区四川盆地、汉中盆地水热条件优越,劳动力资源充裕,农业生产基础好,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和经济作物产区,也是家种药材的主产区,应以四川、汉中盆地为中心,发展川芎、黄连、郁金、附子、麦冬、白芷、枳壳等为主的家种地道药材。这些地区,药材栽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生态适宜,药材质量好。但是低产田较多,应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抗洪涝干旱,改土培肥,提高地力,培育良种,提高产量。本区秦巴山区野生药材资源丰富,在重点发展当归、黄连、木本药材生产的同时,着力开发这一地区的野生资源,川、鄂、湘、黔山原山地,发展杜仲、吴茱萸、茯苓,木香,开发朱砂、雄黄等矿物药材。滇、黔、桂山地丘陵重点发展三七、通草、石斛的生产。云贵高原区在开展野生药材收购的同时,重点发展云黄连、云木香、云茯苓等云药生产,开发利用民族药资源。

    b.贯彻“护、养、猎”,“采、护、育”并举的方针,发挥本区中药资源优势,保护野生资源。多年来,由于森林大量砍伐,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赖以生存的药用动、植物繁衍栖息地逐年缩小,特别是药用动物,如熊、麝等蕴藏量急速下降,加之人们对保护野生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保护不利,致使本区不少野生药材资源日趋减少,有的品种濒于绝灭。对野生珍贵稀有品种或资源锐减的品种如麝、熊、川贝母、石斛、野茯苓、野黄连等进行重点保护,建立保护区或封山育草、育林,使这些野生动、植物资源得阶恢复。秦岭、太白山,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也要对药用资源进行保护。本区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边远山区,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劳动力缺乏,野生药材收购网点不多,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今后应为合理开发这些资源创造条件。

    c.培养人才,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商品经济。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历史的原因,本区经济发展比较迟缓,文化教育科学技术较落后。特别是山区人才匾乏,极大地影响了对本区丰富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由于中成药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生产条件较差,技术、设备落后,资源优势不能很好地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为了切实改变“调出原料经沿海地区加工中成药后,将产品调进本区”的被动局面,扭转中药科研、教育落后的状况,从根本上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必须利用多种渠道,培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提高科研队伍素质,进行中药资源和民族药的开发。同时充分发挥现有中成药工业潜力,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拳头产品。,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