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
http://www.100md.com
中文医网
定义
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主要由于湿胜与脾胃功能失调,而致清浊不分,水谷湿杂,并走大肠而成。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较为多见。
西医相关病症
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等。
症候分型
1.寒湿泄泻:症见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治宜芳香化湿,解表散寒。可用平胃散或胃苓汤,还可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2.湿热泄泻:症见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治宜清热利湿。可用葛根芩连汤加减。
3.伤食泄泻:症见腹痛肠鸣,大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治宜消食导滞。可用保和丸。
4.脾虚泄泻:症见大便时溏时泻,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治宜健脾益气。可用参苓白术散。
5.肾虚泄泻:症见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治宜温补脾肾,固涩止泻。可用理中汤合四神丸。
6.水饮留肠:症见形体消瘦,肠鸣漉漉有声,便泻清水,或大便呈泡沫样,泛吐清水,腹胀尿少。治宜健脾利湿,前后分消。可用苓桂术甘汤合已椒苈黄丸。
7.瘀阻肠络:症见泄泻日久,泻后有不尽之感,腹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面色晦滞,舌边有瘀斑或舌质暗红,口干不欲多饮。治宜化瘀通络,和营止痛。可用少腹逐瘀汤。
预防
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使脾旺不易受邪;加强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烫洗,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百拇医药
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主要由于湿胜与脾胃功能失调,而致清浊不分,水谷湿杂,并走大肠而成。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较为多见。
西医相关病症
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等。
症候分型
1.寒湿泄泻:症见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治宜芳香化湿,解表散寒。可用平胃散或胃苓汤,还可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2.湿热泄泻:症见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治宜清热利湿。可用葛根芩连汤加减。
3.伤食泄泻:症见腹痛肠鸣,大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治宜消食导滞。可用保和丸。
4.脾虚泄泻:症见大便时溏时泻,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治宜健脾益气。可用参苓白术散。
5.肾虚泄泻:症见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治宜温补脾肾,固涩止泻。可用理中汤合四神丸。
6.水饮留肠:症见形体消瘦,肠鸣漉漉有声,便泻清水,或大便呈泡沫样,泛吐清水,腹胀尿少。治宜健脾利湿,前后分消。可用苓桂术甘汤合已椒苈黄丸。
7.瘀阻肠络:症见泄泻日久,泻后有不尽之感,腹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面色晦滞,舌边有瘀斑或舌质暗红,口干不欲多饮。治宜化瘀通络,和营止痛。可用少腹逐瘀汤。
预防
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使脾旺不易受邪;加强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烫洗,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茎类 > 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