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核气
http://www.100md.com
华人网.国医堂
梅核气,古谓“灸腐”,又名“喉梗阻”,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本病与现代医学的“咽神经官能症”及过敏性或慢性咽炎、食管痉挛等病相似。【病因】多因肝气不舒,痰气交结,壅滞咽喉所致。
【症状】自觉咽喉间似有异物梗塞,状如梅核,咽之不下,咯之不去,但咽喉不红不肿,饮食可顺利下咽。
【疗法】
取穴方一:会厌体。
方法:用点刺放血法。用消毒后压舌板,深压舌面最高点,此时能看见部分会厌体,用消毒刀将会厌体刺破放血。隔日1次。一般初刺并无痛感,放血后病人顿感轻松。直至刺血时疼痛较甚,方可停止刺血疗法。刺后再吹以冰硼散、锡类散(均为中成药)的混合物。每日3次。同时配用四七汤加碱,水煎内服。
主治:梅核气。
, http://www.100md.com
效果:临床使用20余年,治疗病人1000余例,效果显著。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治疗期间忌烟酒,禁食辛辣。精神要愉快,并要预防感冒,以免影响疗效。
取穴方二:咽后壁粘膜。
方法:用点刺放血法。患者取坐位,仰面张口,术者左手用压舌板压着患者的舌头,务使咽部充分暴露,右手持手术刀将咽后壁粘膜刺破出血即可。隔两日1次。刺时要避开大血管,动作要轻柔灵活,并注意无菌操作,严格消毒。
主治:梅核气。
效果:治疗110例。割刺3-7次症状消失得90例,割刺12次症状消失者24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84.5%。
附记:引自《国医论坛》(1)1991年。有出血性疾病者禁忌此法。
, 百拇医药
取穴方三:膻中穴。兼见胸膈痞闷,两肋胀满,纳食泛恶,舌苔薄白,脉象弦滑者,配中脘、章门、内关;痰涎壅盛,纳少呕吐,气逆喘急,舌苔白腻,脉象弦滑者,配丰隆、足三里、太冲;咽干少津,口渴,干咳少痰,大便不畅者,配太溪、鱼际、支沟。
方法:主穴用刺血加罐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快速刺入1-2分,出针后将火罐以闪火法吸附其处,使出血达2亳升左右即可。配穴用毫针刺,太溪用补法,章门用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泻法。每次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捻转1次。
主治:梅核气。
效果:治疗40例(病程1年以内者31例,1年以上9例),针1-3次后,痊愈35例,有效5例。
附记:引自《浙江中医杂志》(1)1991年。
取穴方四:咽后壁正中深处。
, http://www.100md.com
方法:用点刺放血法。患者张口,对好光线,术者左手持压舌板抵舌,右手持三棱针或缝衣针似握笔状向咽后壁正中深处快速点刺5-7下(尽量往下),隔1分钟左右再重复1次,令患者吐出恶血,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1疗程。点刺手法宜快速、轻捷,针刺点不可过散,深浅适度,过深易留咽痛,过浅则血不出而效不显,一般约出血2-3毫升即可。运针时还可左右活动进退,切勿伤及会厌及左右两侧。刺后创面喷以市售西瓜霜喷剂(桂林中药厂产),以防感染。并辅以内治法。
主治:咽异感症。
效果:治疗180例。显效(咽异物感消失,慢性咽炎咽部检查恢复正常或明显减轻)93例,有效(咽异物减轻,慢性咽炎咽部检查仍有异常)64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88%。疗程最短2次,最长2个疗程。
附记:引自《上海中医药杂志》(9)1989年。1、针具以银器制成,不宜太利,长5厘米左右,后用竹杆固定。2、内治方,可根据辩证选方用药,本人多用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加减,妇人脏燥者以甘麦大枣汤加味。, 百拇医药
【症状】自觉咽喉间似有异物梗塞,状如梅核,咽之不下,咯之不去,但咽喉不红不肿,饮食可顺利下咽。
【疗法】
取穴方一:会厌体。
方法:用点刺放血法。用消毒后压舌板,深压舌面最高点,此时能看见部分会厌体,用消毒刀将会厌体刺破放血。隔日1次。一般初刺并无痛感,放血后病人顿感轻松。直至刺血时疼痛较甚,方可停止刺血疗法。刺后再吹以冰硼散、锡类散(均为中成药)的混合物。每日3次。同时配用四七汤加碱,水煎内服。
主治:梅核气。
, http://www.100md.com
效果:临床使用20余年,治疗病人1000余例,效果显著。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治疗期间忌烟酒,禁食辛辣。精神要愉快,并要预防感冒,以免影响疗效。
取穴方二:咽后壁粘膜。
方法:用点刺放血法。患者取坐位,仰面张口,术者左手用压舌板压着患者的舌头,务使咽部充分暴露,右手持手术刀将咽后壁粘膜刺破出血即可。隔两日1次。刺时要避开大血管,动作要轻柔灵活,并注意无菌操作,严格消毒。
主治:梅核气。
效果:治疗110例。割刺3-7次症状消失得90例,割刺12次症状消失者24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84.5%。
附记:引自《国医论坛》(1)1991年。有出血性疾病者禁忌此法。
, 百拇医药
取穴方三:膻中穴。兼见胸膈痞闷,两肋胀满,纳食泛恶,舌苔薄白,脉象弦滑者,配中脘、章门、内关;痰涎壅盛,纳少呕吐,气逆喘急,舌苔白腻,脉象弦滑者,配丰隆、足三里、太冲;咽干少津,口渴,干咳少痰,大便不畅者,配太溪、鱼际、支沟。
方法:主穴用刺血加罐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快速刺入1-2分,出针后将火罐以闪火法吸附其处,使出血达2亳升左右即可。配穴用毫针刺,太溪用补法,章门用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泻法。每次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捻转1次。
主治:梅核气。
效果:治疗40例(病程1年以内者31例,1年以上9例),针1-3次后,痊愈35例,有效5例。
附记:引自《浙江中医杂志》(1)1991年。
取穴方四:咽后壁正中深处。
, http://www.100md.com
方法:用点刺放血法。患者张口,对好光线,术者左手持压舌板抵舌,右手持三棱针或缝衣针似握笔状向咽后壁正中深处快速点刺5-7下(尽量往下),隔1分钟左右再重复1次,令患者吐出恶血,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1疗程。点刺手法宜快速、轻捷,针刺点不可过散,深浅适度,过深易留咽痛,过浅则血不出而效不显,一般约出血2-3毫升即可。运针时还可左右活动进退,切勿伤及会厌及左右两侧。刺后创面喷以市售西瓜霜喷剂(桂林中药厂产),以防感染。并辅以内治法。
主治:咽异感症。
效果:治疗180例。显效(咽异物感消失,慢性咽炎咽部检查恢复正常或明显减轻)93例,有效(咽异物减轻,慢性咽炎咽部检查仍有异常)64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88%。疗程最短2次,最长2个疗程。
附记:引自《上海中医药杂志》(9)1989年。1、针具以银器制成,不宜太利,长5厘米左右,后用竹杆固定。2、内治方,可根据辩证选方用药,本人多用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加减,妇人脏燥者以甘麦大枣汤加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