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
http://www.100md.com
国医网
孙思邈(公元581──682),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经历隋、唐二代,是我国历史上不多的年逾百岁老人之一。
孙思邈小时候体弱多病,家中本来比较富裕,为筹汤药之款而荡尽家产,陷入贫困。他经常见到穷苦的老百姓生了病没有钱医治,只有悲惨地死去,加上自己的切身体会,于是从小就下定决心,要成为一个医生,为天下的穷人看病救命。20岁时,孙思邈已能给亲朋邻里治病,他本人所患的疾病,也由自己治愈。这是他从10岁开始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刻苦攻读医书、钻研医学的结果。30岁时,他长途跋涉,隐居太白山,研究炼丹术,并成功地炼成了太一神精丹。这种丹药,是用雄黄、雌黄、曾青、慈石,经升华而得的,其色“皎洁如雪”,其实这就是氧化砷。孙思邈用砷剂治疗疟疾,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后来这种方法经阿拉伯西传,在欧洲曾有较大影响。40岁时,孙思邈在切脉诊候,采药制丹等方面医术日臻成熟,50岁前后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相继婉辞了唐太宗、唐高宗两次召封,留在民间治病救人,著书立说。
有一次,孙思邈在路上看到四个人抬着一口棺材往前走,殷红的鲜血从棺材缝里滴下地来,后面跟了一个老婆婆,哭的死去活来。孙思邈上前探问,原来是老婆婆的独生女儿因难产折腾了两天两夜,孩子没有生下来,女儿的命却丢掉了。孙思邈看了看从棺材缝里流出的血的颜色,问明了这女子才死了没有几个时辰,于是要求老婆婆把棺材打开,他试着救救看。棺材打开后,孙思邈见那妇人脸白得象张纸,没有一点儿血色,他仔细摸了摸脉,感觉到还有一丝跳动。于是赶紧选好穴位,针刺起来,还用了特殊的捻针手法。不一会儿,妇人的胸部有了起伏,腹部也蠕动起来。“哇!──”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声,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生了下来,产妇也睁开了双眼。孙思邈赶紧把随身带的药拿了出来,给产妇喂了下去。不一会儿产妇便完全苏醒过来。孙思邈一根针救活了母子两条性命,人们都称赞他是神。
, 百拇医药
孙思邈擅长针灸,熟知药材,提倡综合治疗。他认为“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知药知针,固是良医”。
有一天,孙思邈替一个腿痛的人治病。他开了汤药,病人服后无效。他又配合做针刺疗法,扎了几次,病人还是喊痛。他想,除了书上讲的穴位外,难道没有别的新穴位?于是他一面用大拇指在病人腿上轻轻地掐,一面问病人:“是不是这儿痛?”掐着掐着,病人忽然叫了起来:“呵!──是,是这儿!”孙思邈就在这个部位扎了一针,病人的腿痛果然止住了。
孙思邈想,书上没有这个穴位,取个什么名呢?噢,对了,病人说“呵!──是……”那就叫“阿是穴”好了。孙思邈所创用的以痛取位的“阿是”穴,是他对发展针灸学的一大贡献,已被千余年来无数针灸学者所验证肯定。
积五十年医疗实践之经验,孙思邈70岁时编写了《千金要方》一书,共30卷,收医方四千多首。其书名取自“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之义。
, 百拇医药
在《千金要方》之首,孙思邈以“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为题,论述了作为一名医生必须有高超的医疗技术水平和高尚的医疗道德修养。就后者而论,必须要“大慈恻隐”、“誓愿普救”、“无欲无求”、“一心赴救”、“普同一等”、“精勤不倦”、“尊重同道”、“举止端庄”。这也是我们当今有修养的医生所必备的医德。又过了三十年,百岁老人孙思邈深感《千金要方》不足以全面反映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新获得的珍贵医药学知识,续撰《千金翼方》,共30卷,收医方两千多首。“翼”就是辅助的意思,用以补充前一部书的不足。
《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这两部医书,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可谓中国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它们在中国世代相传,千余年来重刻近百次。同时在国外也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以日本为例,千金方最迟在9世纪已传至日本,日本医药学名著《本草和名》和《医心方》也引用了千金方的内容。日本来自中国的这两部书的版本多达20种,日本翻刻本也有10种之多。
孙思邈被后人尊称为“药王”,他故乡附近有座他经常采药的山被叫做药王山,山上还建有药王庙。作为一代名医,人们将永远纪念他。, http://www.100md.com
孙思邈小时候体弱多病,家中本来比较富裕,为筹汤药之款而荡尽家产,陷入贫困。他经常见到穷苦的老百姓生了病没有钱医治,只有悲惨地死去,加上自己的切身体会,于是从小就下定决心,要成为一个医生,为天下的穷人看病救命。20岁时,孙思邈已能给亲朋邻里治病,他本人所患的疾病,也由自己治愈。这是他从10岁开始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刻苦攻读医书、钻研医学的结果。30岁时,他长途跋涉,隐居太白山,研究炼丹术,并成功地炼成了太一神精丹。这种丹药,是用雄黄、雌黄、曾青、慈石,经升华而得的,其色“皎洁如雪”,其实这就是氧化砷。孙思邈用砷剂治疗疟疾,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后来这种方法经阿拉伯西传,在欧洲曾有较大影响。40岁时,孙思邈在切脉诊候,采药制丹等方面医术日臻成熟,50岁前后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相继婉辞了唐太宗、唐高宗两次召封,留在民间治病救人,著书立说。
有一次,孙思邈在路上看到四个人抬着一口棺材往前走,殷红的鲜血从棺材缝里滴下地来,后面跟了一个老婆婆,哭的死去活来。孙思邈上前探问,原来是老婆婆的独生女儿因难产折腾了两天两夜,孩子没有生下来,女儿的命却丢掉了。孙思邈看了看从棺材缝里流出的血的颜色,问明了这女子才死了没有几个时辰,于是要求老婆婆把棺材打开,他试着救救看。棺材打开后,孙思邈见那妇人脸白得象张纸,没有一点儿血色,他仔细摸了摸脉,感觉到还有一丝跳动。于是赶紧选好穴位,针刺起来,还用了特殊的捻针手法。不一会儿,妇人的胸部有了起伏,腹部也蠕动起来。“哇!──”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声,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生了下来,产妇也睁开了双眼。孙思邈赶紧把随身带的药拿了出来,给产妇喂了下去。不一会儿产妇便完全苏醒过来。孙思邈一根针救活了母子两条性命,人们都称赞他是神。
, 百拇医药
孙思邈擅长针灸,熟知药材,提倡综合治疗。他认为“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知药知针,固是良医”。
有一天,孙思邈替一个腿痛的人治病。他开了汤药,病人服后无效。他又配合做针刺疗法,扎了几次,病人还是喊痛。他想,除了书上讲的穴位外,难道没有别的新穴位?于是他一面用大拇指在病人腿上轻轻地掐,一面问病人:“是不是这儿痛?”掐着掐着,病人忽然叫了起来:“呵!──是,是这儿!”孙思邈就在这个部位扎了一针,病人的腿痛果然止住了。
孙思邈想,书上没有这个穴位,取个什么名呢?噢,对了,病人说“呵!──是……”那就叫“阿是穴”好了。孙思邈所创用的以痛取位的“阿是”穴,是他对发展针灸学的一大贡献,已被千余年来无数针灸学者所验证肯定。
积五十年医疗实践之经验,孙思邈70岁时编写了《千金要方》一书,共30卷,收医方四千多首。其书名取自“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之义。
, 百拇医药
在《千金要方》之首,孙思邈以“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为题,论述了作为一名医生必须有高超的医疗技术水平和高尚的医疗道德修养。就后者而论,必须要“大慈恻隐”、“誓愿普救”、“无欲无求”、“一心赴救”、“普同一等”、“精勤不倦”、“尊重同道”、“举止端庄”。这也是我们当今有修养的医生所必备的医德。又过了三十年,百岁老人孙思邈深感《千金要方》不足以全面反映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新获得的珍贵医药学知识,续撰《千金翼方》,共30卷,收医方两千多首。“翼”就是辅助的意思,用以补充前一部书的不足。
《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这两部医书,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可谓中国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它们在中国世代相传,千余年来重刻近百次。同时在国外也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以日本为例,千金方最迟在9世纪已传至日本,日本医药学名著《本草和名》和《医心方》也引用了千金方的内容。日本来自中国的这两部书的版本多达20种,日本翻刻本也有10种之多。
孙思邈被后人尊称为“药王”,他故乡附近有座他经常采药的山被叫做药王山,山上还建有药王庙。作为一代名医,人们将永远纪念他。,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