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
http://www.100md.com
表里是指病位的深浅,辨表里可大致确定疾病所在的部位。如皮肤、肌肉、经络等部位属表,五脏六腑属里。
一、表证:
外邪侵犯体表,出现怕冷、发热,有汗或无汗,头痛,鼻塞,四肢关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等,即为表证。治疗宜用发汗法。
根据外邪性质及机体反应不同,常把表证分为表寒与表热。
(一)表寒证:怕冷重,发热轻,无汗或少汗,舌苔薄白,舌质不红,口不渴,脉浮紧。治疗宜辛温解表。
(二)表热证:发热重,怕冷轻,口微渴或不渴,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而干,脉浮数。治疗宜辛凉解表。
注意:
1. 发热、怕冷、脉浮是表证的特征。发热,怕冷都同时存在,前人以为〞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
2. 肺合皮毛,外邪侵犯体表,易同时犯肺,故外感初起常见鼻塞、咳嗽等症状。治疗时应注意宣肺。
3. 皮肤病(疮疡、肿毒、瘤炎)虽也在表,但属外科范围,中医称为〞外证〞,应与表证相区别。
4. 体虚或老年有表证者,宜在解表之中注意扶正。
二、里证:
表示病变部位在五脏六腑。凡病邪由表入里,伤及脏,或某种病因直接引起脏腑发病者,均属里证(可参见下述寒热,虚实各节)。
但学者应注意:
1. 里证亦有寒、热、虚、实之分,辨证时必须首先分清。
2. 里证的症状是五脏六腑病变的反映,里证究竟表现在那一脏腑,尚需结合脏腑辨证,以便指导治疗。脉象上亦需配合参看。
三、表里同病:
患者既有表证,又有里证,称为表里同病。其发生多由于表证未解,邪入于里;或原有里证又新患外感。治疗上,或先解表,然后治里,或表里同治,或先治里,然后解表。
四、半表半里证:
病邪已离开表,但尚未入里而在表里之间,出现寒热往来(一阵冷、一阵热),胸 满闷,心烦欲呕或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症状者,称为半表半里证。治疗宜用和解法。, http://www.100md.com
一、表证:
外邪侵犯体表,出现怕冷、发热,有汗或无汗,头痛,鼻塞,四肢关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等,即为表证。治疗宜用发汗法。
根据外邪性质及机体反应不同,常把表证分为表寒与表热。
(一)表寒证:怕冷重,发热轻,无汗或少汗,舌苔薄白,舌质不红,口不渴,脉浮紧。治疗宜辛温解表。
(二)表热证:发热重,怕冷轻,口微渴或不渴,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而干,脉浮数。治疗宜辛凉解表。
注意:
1. 发热、怕冷、脉浮是表证的特征。发热,怕冷都同时存在,前人以为〞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
2. 肺合皮毛,外邪侵犯体表,易同时犯肺,故外感初起常见鼻塞、咳嗽等症状。治疗时应注意宣肺。
3. 皮肤病(疮疡、肿毒、瘤炎)虽也在表,但属外科范围,中医称为〞外证〞,应与表证相区别。
4. 体虚或老年有表证者,宜在解表之中注意扶正。
二、里证:
表示病变部位在五脏六腑。凡病邪由表入里,伤及脏,或某种病因直接引起脏腑发病者,均属里证(可参见下述寒热,虚实各节)。
但学者应注意:
1. 里证亦有寒、热、虚、实之分,辨证时必须首先分清。
2. 里证的症状是五脏六腑病变的反映,里证究竟表现在那一脏腑,尚需结合脏腑辨证,以便指导治疗。脉象上亦需配合参看。
三、表里同病:
患者既有表证,又有里证,称为表里同病。其发生多由于表证未解,邪入于里;或原有里证又新患外感。治疗上,或先解表,然后治里,或表里同治,或先治里,然后解表。
四、半表半里证:
病邪已离开表,但尚未入里而在表里之间,出现寒热往来(一阵冷、一阵热),胸 满闷,心烦欲呕或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症状者,称为半表半里证。治疗宜用和解法。,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药业版 > 医疗器械 > 医械展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