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
http://www.100md.com
问诊是中医诊断方法中的重要一环。中医辨证论治,必须全面了解病人的主客观症状和体征,从而寻找病因,确定病位,一般在临症上都以发病过程和自觉症状为主要的问诊内容,依一定的程序,耐心细致地进行问诊。
问诊要抓住主诉和现病史这一主要方向,必要时还要询问既往的有关病史。从中医辨证的需要出发,问诊的重点可根据不同的病证参考〞十问〞。十问即: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饮食四问便,五问头身六胸腹,七聋八渴及睡眠,九问归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必问经带产,小儿当问麻疹斑。现分述如下:
一、问寒热:注意有无发热、恶寒(怕冷),及寒热的轻重。
(一)发热恶寒:表证发热,热重寒轻,口干咽痛,多为外感风热;反之寒重热轻,无汗身痛,多为外感风寒。突然寒战发热,头剧痛,病势急剧,多为急性热病。冷一阵,热一阵(往来寒热),或见胸 满闷,口苦咽干,多是半表半里证。
, http://www.100md.com
(二)发热不恶寒:高热口渴,尿赤便秘,为里实热证;久病潮热,午后尤甚,颧红苔干,手足心热,盗汗,多为阴虚发热。
(三)恶寒不发热:经常怕冷,手足发凉,面色胱白,多为阳气不足。
二、问汗:注意汗之有无、多少及出汗时间。
(一)有汗、无汗:有汗而发热恶寒为表虚;无汗或汗出极少而恶寒发热为表实。
(二)自汗、盗汗:清醒时经常出汗称自汗,多属气虚、阳虚;睡中出汗,醒后汗止称盗汗,多属阴虚。
(三)手足汗出:手足心出汗,多属脾胃湿热郁蒸之候。但实热或阴虚阳亢之虚证,也可见手足汗出,辨证时应结合其它症状全面分析。
(四)战汗、绝汗:先见全身战栗而后汗出,称战汗,为正邪相争,病势转折之兆。汗出热退,脉静身凉,为邪去病退。若汗出烦躁不安脉大者,为正不胜邪。绝汗是额部出冷汗如珠如油,四肢厥冷,为阳气虚脱,见于休克等危重病证。
, 百拇医药
三、问饮食:注意食欲、食量、食后反应、口味及口干渴的情况。
1. 食欲减退或为胃肠有滞或为胃气虚弱。能食而食后胀满,多为胃强脾弱。多食易饥,形体反瘦,多为胃有实火。
2. 食后胃痛减轻,多属脾胃虚弱;食后疼痛加重,多为内有积滞或气滞血瘀。
3. 呕吐多属胃气上逆。区吐酸腐或不消化的食物,多为胃有停滞。呕吐酸水,多为肝气犯胃、肝胃不和。呕吐清水,多为胃寒停饮。妇女停经而见呕恶,应考虑妊娠恶阻。
4. 饮食喜热为脾胃虚寒;饮食喜冷为胃有实热;口渴引饮,为里热;口干不欲饮,多为脾虚湿盛;口干咽燥但饮水不多,多为阴虚虚热。
5. 口淡无味为脾虚;口苦为肝胆或心经有热(火);口甜或粘腻为脾有湿热;口酸为伤食、消化不良;口粘为湿困脾胃。
, 百拇医药
四、问二便:注意大小便的形状、颜色、气味和次数。
1. 大便秘结、干燥难解,多为实证、热证。久病、惠人或产妇大便困难,多为津亏血少或气虚。
2. 大便稀溏,多为脾胃虚寒;黎明即泻(五更泻),为肾阳不足;水泻为湿重:泻下如喷射状,肛门灼热,为湿热泻。
3. 大便色黑,为内有瘀血;便血鲜红,肛门肿痛,为血热;便血暗红,而黄乏力,为脾不统血。便下脓血,里急后重,为湿热下痢。赤痢多热,白痢多寒。
4. 小便黄而少,为实热;黄赤混浊,尿流不畅或尿痛,为膀胱湿热。
5. 小便清白,为虚寒;兼有频数不禁,多属气虚或肾气不固。
6. 血尿骤发,尿道刺痛,多为下焦湿热;如伴有腰腹剧痛,应考虑结石。血尿频发,尿道无痛或微痛,腰酸痛,多属肾虚不固。
, 百拇医药
五、问头身:注意疼痛部位,性质及发作时间。
(一)头痛:头痛不止连及项背,伴有恶寒发热,多属外感;头痛轻而缓,时痛时止,常兼眩晕,多属内伤里证。头痛沉重,如裹如蒙,多为湿困;头痛眩晕,口苦目赤,多为肝胆火盛;头晕而心悸气短,多为气血不足;偏侧头痛,多属内风或血虚。此外,可参考经络循行部位进行辨证,如后头痛属太阳经,见于外感;前额、眉棱骨痛,属阳明经,见于火热上攻或血虚证;痛在两颞或偏头痛,属少阳经,见于肝胆火或风热上攻。
(二)眩晕:暴眩多实,久眩多虚。头晕目眩,伴有头身麻木,多属肝风内动;眩晕头沉,体胖痰盛,多属痰湿内阻,清阳不升之证;眩晕时作,面白乏力,多属气血不足。
(三)耳鸣耳聋:肾开窍于耳,胆经绕耳,故肾气不足,胆经火盛均可导致耳鸣耳聋。突然发作者,多属实证、热证;久鸣久聋,多属虚证。
(四)身痛:全身酸痛,发热恶寒,多属外感;久病身痛,多属气血不足;产后身痛而无表证,多属血虚或血瘀脉络;周身窜痛多属肝气不疏关节疼痛为痹证,疼痛游走不定为行痹,属风偏重;痛势酸重,或肿胀为着痹,属湿偏重;疼痛剧烈,遇寒加重为痛痹,属寒偏重;关节红肿热痛,则属风湿热痹。
, 百拇医药
(五)腰痛:腰为肾之府。肾虚腰痛以酸痛为主,腿膝无力,遇劳加重,偏于肾阳虚者则兼有畏寒肢冷、腰背发凉或阳虚、滑精;偏于肾阴虚者则兼有心烦失眠、手足心热等虚火之证。腰部冷痛,转侧不利,卧不减轻,遇阴雨则加重者多属寒湿;腰痛伴有热感,拒按或有叩痛,兼见尿痛等症状者多属湿热;腰痛剧烈,不能转侧,痛处拒按者,多属血瘀。
六、问胸腹:注意疼痛部位、性质、发作时间及兼症。
(一)胸 痛:胸痛多属心、肺的病证。心区之胸痛牵连肢背,多属心血瘀阻或寒凝心脉(如心绞痛)。肝经布两 , 肋胀闷或窜痛,多属肝郁气滞;两 痛或有肿块,多属血瘀。
(二)脘腹痛:痛在上腹,多为脾胃病证。下腹痛,多为肝、肾、膀胱、肠、子宫的病证。一般说来,隐痛喜按喜暖,多属虚证、寒证;剧痛拒按或喜凉,多属实证、热证。此外,腹痛而有积块者,为瘀血之证。
七、问睡眠:注意入睡是否困难、易醒,有梦无梦。
, 百拇医药
(一)失眠易醒:入睡困难,心悸健忘,纳少乏力,多属心脾两虚,心烦易醒,舌质红赤,多属心火内扰;心悸不安,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多属阴血亏耗,心肾不交。
(二)嗜睡:食后即困,四肢无力,多属脾虚;病后嗜睡,多属正气未复;病重嗜睡多属危象。
八、问妇女、经、带、产
1. 月经提前,量多色深红,多为血热;量多而色淡,多属气不摄血。月经错后,色淡量少,多属血虚;经色紫暗有块,小腹胀痛,多属气滞血瘀;经色紫暗,小腹冷痛,多属寒证。经前腹痛,多属气滞血瘀;经后腹痛,喜按,多属血虚。经来日久,淋沥不断,多属脾不统血;月经不止,气味恶臭,还应考虑癌症。
2. 白带清稀或腥味,多为脾虚湿盛或下焦虚寒;带下色黄而粘稠臭秽,多属湿热;带色灰白恶臭或有血,应注意癌症。
3. 产后发热恶寒,恶露臭秽,多为产褥热;恶露不尽,腹痛拒按,为瘀血阻滞。, 百拇医药
问诊要抓住主诉和现病史这一主要方向,必要时还要询问既往的有关病史。从中医辨证的需要出发,问诊的重点可根据不同的病证参考〞十问〞。十问即: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饮食四问便,五问头身六胸腹,七聋八渴及睡眠,九问归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必问经带产,小儿当问麻疹斑。现分述如下:
一、问寒热:注意有无发热、恶寒(怕冷),及寒热的轻重。
(一)发热恶寒:表证发热,热重寒轻,口干咽痛,多为外感风热;反之寒重热轻,无汗身痛,多为外感风寒。突然寒战发热,头剧痛,病势急剧,多为急性热病。冷一阵,热一阵(往来寒热),或见胸 满闷,口苦咽干,多是半表半里证。
, http://www.100md.com
(二)发热不恶寒:高热口渴,尿赤便秘,为里实热证;久病潮热,午后尤甚,颧红苔干,手足心热,盗汗,多为阴虚发热。
(三)恶寒不发热:经常怕冷,手足发凉,面色胱白,多为阳气不足。
二、问汗:注意汗之有无、多少及出汗时间。
(一)有汗、无汗:有汗而发热恶寒为表虚;无汗或汗出极少而恶寒发热为表实。
(二)自汗、盗汗:清醒时经常出汗称自汗,多属气虚、阳虚;睡中出汗,醒后汗止称盗汗,多属阴虚。
(三)手足汗出:手足心出汗,多属脾胃湿热郁蒸之候。但实热或阴虚阳亢之虚证,也可见手足汗出,辨证时应结合其它症状全面分析。
(四)战汗、绝汗:先见全身战栗而后汗出,称战汗,为正邪相争,病势转折之兆。汗出热退,脉静身凉,为邪去病退。若汗出烦躁不安脉大者,为正不胜邪。绝汗是额部出冷汗如珠如油,四肢厥冷,为阳气虚脱,见于休克等危重病证。
, 百拇医药
三、问饮食:注意食欲、食量、食后反应、口味及口干渴的情况。
1. 食欲减退或为胃肠有滞或为胃气虚弱。能食而食后胀满,多为胃强脾弱。多食易饥,形体反瘦,多为胃有实火。
2. 食后胃痛减轻,多属脾胃虚弱;食后疼痛加重,多为内有积滞或气滞血瘀。
3. 呕吐多属胃气上逆。区吐酸腐或不消化的食物,多为胃有停滞。呕吐酸水,多为肝气犯胃、肝胃不和。呕吐清水,多为胃寒停饮。妇女停经而见呕恶,应考虑妊娠恶阻。
4. 饮食喜热为脾胃虚寒;饮食喜冷为胃有实热;口渴引饮,为里热;口干不欲饮,多为脾虚湿盛;口干咽燥但饮水不多,多为阴虚虚热。
5. 口淡无味为脾虚;口苦为肝胆或心经有热(火);口甜或粘腻为脾有湿热;口酸为伤食、消化不良;口粘为湿困脾胃。
, 百拇医药
四、问二便:注意大小便的形状、颜色、气味和次数。
1. 大便秘结、干燥难解,多为实证、热证。久病、惠人或产妇大便困难,多为津亏血少或气虚。
2. 大便稀溏,多为脾胃虚寒;黎明即泻(五更泻),为肾阳不足;水泻为湿重:泻下如喷射状,肛门灼热,为湿热泻。
3. 大便色黑,为内有瘀血;便血鲜红,肛门肿痛,为血热;便血暗红,而黄乏力,为脾不统血。便下脓血,里急后重,为湿热下痢。赤痢多热,白痢多寒。
4. 小便黄而少,为实热;黄赤混浊,尿流不畅或尿痛,为膀胱湿热。
5. 小便清白,为虚寒;兼有频数不禁,多属气虚或肾气不固。
6. 血尿骤发,尿道刺痛,多为下焦湿热;如伴有腰腹剧痛,应考虑结石。血尿频发,尿道无痛或微痛,腰酸痛,多属肾虚不固。
, 百拇医药
五、问头身:注意疼痛部位,性质及发作时间。
(一)头痛:头痛不止连及项背,伴有恶寒发热,多属外感;头痛轻而缓,时痛时止,常兼眩晕,多属内伤里证。头痛沉重,如裹如蒙,多为湿困;头痛眩晕,口苦目赤,多为肝胆火盛;头晕而心悸气短,多为气血不足;偏侧头痛,多属内风或血虚。此外,可参考经络循行部位进行辨证,如后头痛属太阳经,见于外感;前额、眉棱骨痛,属阳明经,见于火热上攻或血虚证;痛在两颞或偏头痛,属少阳经,见于肝胆火或风热上攻。
(二)眩晕:暴眩多实,久眩多虚。头晕目眩,伴有头身麻木,多属肝风内动;眩晕头沉,体胖痰盛,多属痰湿内阻,清阳不升之证;眩晕时作,面白乏力,多属气血不足。
(三)耳鸣耳聋:肾开窍于耳,胆经绕耳,故肾气不足,胆经火盛均可导致耳鸣耳聋。突然发作者,多属实证、热证;久鸣久聋,多属虚证。
(四)身痛:全身酸痛,发热恶寒,多属外感;久病身痛,多属气血不足;产后身痛而无表证,多属血虚或血瘀脉络;周身窜痛多属肝气不疏关节疼痛为痹证,疼痛游走不定为行痹,属风偏重;痛势酸重,或肿胀为着痹,属湿偏重;疼痛剧烈,遇寒加重为痛痹,属寒偏重;关节红肿热痛,则属风湿热痹。
, 百拇医药
(五)腰痛:腰为肾之府。肾虚腰痛以酸痛为主,腿膝无力,遇劳加重,偏于肾阳虚者则兼有畏寒肢冷、腰背发凉或阳虚、滑精;偏于肾阴虚者则兼有心烦失眠、手足心热等虚火之证。腰部冷痛,转侧不利,卧不减轻,遇阴雨则加重者多属寒湿;腰痛伴有热感,拒按或有叩痛,兼见尿痛等症状者多属湿热;腰痛剧烈,不能转侧,痛处拒按者,多属血瘀。
六、问胸腹:注意疼痛部位、性质、发作时间及兼症。
(一)胸 痛:胸痛多属心、肺的病证。心区之胸痛牵连肢背,多属心血瘀阻或寒凝心脉(如心绞痛)。肝经布两 , 肋胀闷或窜痛,多属肝郁气滞;两 痛或有肿块,多属血瘀。
(二)脘腹痛:痛在上腹,多为脾胃病证。下腹痛,多为肝、肾、膀胱、肠、子宫的病证。一般说来,隐痛喜按喜暖,多属虚证、寒证;剧痛拒按或喜凉,多属实证、热证。此外,腹痛而有积块者,为瘀血之证。
七、问睡眠:注意入睡是否困难、易醒,有梦无梦。
, 百拇医药
(一)失眠易醒:入睡困难,心悸健忘,纳少乏力,多属心脾两虚,心烦易醒,舌质红赤,多属心火内扰;心悸不安,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多属阴血亏耗,心肾不交。
(二)嗜睡:食后即困,四肢无力,多属脾虚;病后嗜睡,多属正气未复;病重嗜睡多属危象。
八、问妇女、经、带、产
1. 月经提前,量多色深红,多为血热;量多而色淡,多属气不摄血。月经错后,色淡量少,多属血虚;经色紫暗有块,小腹胀痛,多属气滞血瘀;经色紫暗,小腹冷痛,多属寒证。经前腹痛,多属气滞血瘀;经后腹痛,喜按,多属血虚。经来日久,淋沥不断,多属脾不统血;月经不止,气味恶臭,还应考虑癌症。
2. 白带清稀或腥味,多为脾虚湿盛或下焦虚寒;带下色黄而粘稠臭秽,多属湿热;带色灰白恶臭或有血,应注意癌症。
3. 产后发热恶寒,恶露臭秽,多为产褥热;恶露不尽,腹痛拒按,为瘀血阻滞。,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失眠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