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信息
编号:57445
虚实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药网
     虚实辨证,是分辨邪正盛衰的两纲。凡机体功能衰退、低下和不足,或维持生理活动的物质缺损所引起的一类证候,均称为虚证;凡邪气较盛而正虚不明显的病证,均可称为实证。《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即是虚实定义的本源。

    虚 证

    虚证,多见于久病、重病之后,或素体虚弱,后天失调,从而导致正气不足,出现脏腑、气血、阴阳等亏损的证候。其症状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身倦乏力、形寒肢冷、气短,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以及大便溏泄、小便频数或不禁、舌淡少苔、脉细弱等。其病因病机为:虚证或由先天禀赋不足,或由后天失养所致。如饮食失调,脾胃受损;或七情劳倦,内伤脏腑;或房室过度,耗伐真元,以及久病损伤正气等。临床以后天致虚为多见。阳气虚,则不温,且不固,故可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自汗、二便失调;阴血不足以制阳,则阴虚而内热生,是以五心烦热、盗汗;气血两虚,气不足以鼓脉行,血不足以充脉道,故脉细弱;舌淡苔少,则是由于气血津液亏虚,不能濡养于舌。
, http://www.100md.com
    虚证临床上除分有表虚、里虚外,亦有虚寒、虚热证之分。

    虚寒证的病机为:阳气虚衰,温化无权。症见畏寒肢冷、腹痛喜按、精神不振、小便清长、大便溏薄、少气乏力、舌淡苔白润、脉微。虚热证的病机为:阴液亏耗,虚热内生。症见潮热盗汗、消瘦、五心烦热、血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实 证

    实证,多是邪气亢盛所表现的证候,实证虽然邪气盛,但正气犹能抗邪,未至亏损的程度,故往往是邪正相争的激烈阶段,多为外邪侵入人体,或内脏功能失调,代谢障碍,以致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留于体内所致。其症状为:常见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呼吸喘促、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其病因病机为:无论是外邪侵入,还是由于痰饮、水湿、瘀血等所致,皆属邪气过盛。正与邪争,甚则发热;热扰神明、或浊邪蒙蔽心窍,皆可令人神昏、烦躁、谵语。邪阻于肺,则宣降失常而胸闷、喘促;痰湿重者,必痰涎多而声漉漉,实邪积于胃肠、传导失调,故腹胀满,痛而拒按、大便秘结。水湿内停,气化不行,则小便不利。正邪交争,搏击于脉,则脉实有力;湿浊蕴结,内蒸于舌,故苔见厚腻。
, 百拇医药
    实证,临床上除分有表实、里实证之外,亦有实热、实寒之分。

    实热,即热邪炽盛。症见壮热烦渴、神昏谵语、腹胀满痛拒按、尿赤、大便干燥、苔黄厚而干、脉洪数滑实。实寒,即寒邪过盛、阳气被遏。症见恶寒肢冷、腹痛拒按、大便秘结、痰多喘咳、苔白厚腻、脉沉伏或弦紧有力。

    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虚证与实证的关系有三种:、和。

    虚实夹杂,有六种临床表现:

    1.表虚里实:素体卫阳不足,感受外邪后又伤食。症见汗出、恶风(表虚);腹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苔黄厚(里实)。

    2.表实里虚:表邪未解、里气已虚;或素体脾胃气虚而受外感。症见:发热、恶寒、无汗(表实);神倦、肢疲、纳呆或食后腹胀痛、喜按(里虚)。
, http://www.100md.com
    3.上实下虚:痰浊壅肺、肾虚不纳。症见咳喘、痰涎壅盛、胸闷脘胀、不得平卧(上实);腰膝酸痛无力、形寒肢冷、吸气短少、眩晕(下虚)。

    4.上虚下实:心虚于上,湿热下注。症见心悸、怔忡、失眠(上虚);腹痛、下利脓血、里急后重(下实)。

    5.虚中夹实:脾肾阳虚、水湿泛滥。症见膝冷痛、食少便溏、小便不利、面浮足肿、腹大如鼓。

    6.实中夹虚:气血郁结,正气已虚。症见腹胀满痛、肝脾肿大、二便不利、腹露青筋、面晦舌紫、形瘦、纳差、少气乏力、脉细。

    虚实转化

    临床上由实证转为虚证者居多,往往因实证失治,误治或大汗、大吐、大泻后耗伤气血津液等所致。如病见高热、口渴、烦躁、脉洪大等实证者,由于治疗不当,日久不愈而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萎黄、不思饮食、神疲乏力、脉细弱等气津两虚的虚证。由虚证转为实证者较少,大多是由于正气不足,阳气不振而产生痰饮、水湿、瘀血等实邪。

    虚实真假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实证发展到极盛阶段,可以出现类似虚证的症状;虚证发展到一定阶段,亦会出现类似实证的症状。临床中要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真虚假实:正气大虚,气血不足,运化无力,阴不敛阳。症见腹痛胀痛、脉弦;或高热、脉洪大等(假实)。但腹满胀痛时而缓解,且不拒按,脉弦而重按无力;或见舌淡或胖嫩(真虚)。

    真实假虚:实邪内结,阳气闭郁。症见腹胀满痛、拒按、数日大便不行(真实);但精神萎靡、脉微弱(假虚)。,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失眠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