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药网
中医病名
急劳,热劳,虚劳,血证,髎积,温病等。
定义及释义
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系统中的一种恶性疾病或称为血癌。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任何一系列白细胞广泛的异常增生,并向全身各组织、脏器浸润。破坏。在外周血液中的白细胞有质和量的改变,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并伴有幼稚细胞增多。由于异常白细胞增生而影响造血组织的正常造血。临床常有贫血、发热、出血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病 因
中医病因
白血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其内因为正气不足,而先天已有“胎毒”内伏,加之复感外邪瘟毒所致。《内经》中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虚,导致外感,内外合邪而致病。
, 百拇医药
西医病因
白血病的病因比较复杂,迄今尚未被完全认识,其病因是非单一因素所引起的。目前认为与
1.物理因素 电离辐射能诱导致白血病。
2.化学因素 凡能引起骨髓不良增生的化学物质都有致白血病的可能,尤其是苯及其衍生物对造血组织有抑制作用,并可引起白血病,细胞毒药物尤其是烷化剂等可引起继发性白血病。
3.遗传因素 有的遗传疾病和免疫缺陷征患者易发生白血病,如先天愚型约占20%可发生白血病,其它如范尼克贫血、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以及骨发育不全等遗传缺陷者也有发生白血病的报道。
4.病毒因素 目前已有较多的证据证实,白血病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在电镜下大多呈C型形态。逆转录病毒是RNA病毒,当逆转录细胞浆,去掉被膜后释放出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病毒RNA为模板,转录为互补DNA(即前病毒DNA)再经过DNA依赖性的DNA多聚酶作用,形成前病毒DNA。前病毒DNA能整合于宿主细胞的DNA内进行复制,但不影响宿主细胞的生存。
, 百拇医药
流行病学
急性白血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据统计白血病占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六位到第七位,约为3~4/10万人,其中急性多于慢性,急性者占70%以上,其中又以急粒占首位,次为急淋和急单。
病机探微
由于正气虚弱、先天“胎毒”内伏又复感邪毒,由表入里致脏腑受邪,骨髓受损。邪毒耗气伤阴,阴虚内热,内热熏蒸,热伤脉络,迫血妄行,气耗日久致气虚脾弱,气不能摄血,脾虚不能统血,也可发生出血诸症:鼻衄、齿衄、肌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妇女可见崩漏等。由于正气不足,瘟毒、邪毒反复侵袭营血,血热炽盛,阴伤血败,见高热不退,故有“热劳”、“急劳”之称。病邪久恋不去,气血更虚,故面色苍白,乏力气短,心悸头晕,懒言嗜卧动则汗出,舌质淡、体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气为血之帅,气行血则行,气虚则血行不畅,日久则气滞血瘀或脉络瘀阻结于胁下等形成髎积,推之不移,临床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等。白血病的整个疾病过程中,正邪的分争贯彻其始终。若邪毒由盛而衰,正气由虚而渐复,则疾病得以缓解。若外邪亢盛,日久不见平复,营血继续内耗,而致阴虚,阴虚则生内热,故两颊红、乙烦热、手足心热、口渴欲饮、夜间盗汗、舌质微红、脉细数等。由于热伤气损阳,久之阳气耗之愈甚而致阳虚。阳虚则外寒,四肢冷凉,喜暖踡卧,自汗出,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若正气仍不能机转,邪仍不去,病情则进一步恶化,气血阴阳虚甚,最后导致阴阳两竭而死亡。总之本病的发生发展有虚有实,是虚实夹杂、正邪分争,复杂的病理过程。
, 百拇医药
病理生理学
白血病的病理主要表现有白血病细胞的增生与浸润。非特异性病变则为出血及组织营养不良和坏死、继发感染等。白血病细胞的增生和浸润主要发生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但也可出现在全身其它组织中,致使正常的红系细胞、巨核系细胞显著减少。骨髓中可因某些白血病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而呈灰红色或黄绿色。淋巴组织也可被白血病细胞浸润,后期则淋巴结肿大。有50%~80%白血病死者有明显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改变。常见者为血管内白细胞郁滞、血管周围白细胞增生。其它最常发生白血病浸润的脏器是肾、肺、心脏及胸腺、睾丸等。总的看来,急性白血病浸润组织脏器比较集中而且严重,破坏组织能力较大。白血病在疾病过程中,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多见于造血组织、皮肤粘膜、心包膜、脾、胃及中枢神经等。其出血常发生在有白血病细胞浸润的基础上。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出血,梗死及全身代谢障碍,局部或全部组织可有营养不良与萎缩,甚至坏死等。近年来由于大量化疗药物和抗生素的应用,其尸检病理变化有新的表现,白血病细胞崩解浸润消失,出现了纤维蛋白渗出,组织细胞吞噬,继而纤维化。骨髓可出现萎缩或纤维化,某些霉菌、原虫的感染增多,药物引起的病变增多。
, 百拇医药
诊 断
中医诊断
辨 证:
(1)气血(阴)两虚为主:
证候:以血虚、气虚为主,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疲乏无力,手足心热,自汗盗汗,舌质淡,脉象细数。
证候分析:面色苍白乃血液亏少表现,头晕心悸,属血不养脑、血不养心所致,血属阴,血少则阴亏,阴虚则生内热、阴虚盗汗。气属阳,气虚则疲乏无力,阳虚则自汗。(2)热毒炽盛为主:
证候:以发热为主,往往感染灶不明显,面赤,口渴思冷饮,周身不适,伴有贫血、轻度出血、胸骨压痛或肝、脾稍肿大,大便结,小便黄,舌苔黄少津,脉数或弦数。
证候分析:发热乃邪毒所致,外感邪毒后,正气与之相争,发热又是邪气与卫气相争的表现,热伤阴耗气,故口渴思冷饮,便结溲黄,周身不适。邪郁于内,故胸骨压痛,肝脾肿大等症出现。(3)热毒入血:
, 百拇医药
证候:以出血症状为主,发热轻或重,有齿衄、鼻衄、皮肤瘀斑,甚者唇舌有血泡,咯血、吐血、便血、崩漏、中风,或有肝、脾、淋巴结肿大,舌质红绛,苔薄黄,脉细数。
证候分析:出血可由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所致,本病出血多由邪毒入血而发热,火热熏灼,迫血妄行,而致周身多部位出血。(4)瘀血痰咳:
证候:面色晦暗,皮肤甲错,痛有定处,肝、脾、淋巴结肿大,伴有低热,贫血或轻度出血,舌质暗有瘀斑。脉象涩或弦数。
证候分析:上述诸症属一派瘀血症候。由于邪毒阻塞脉络,血行不畅,致血瘀内停所致。
西医诊断
诊断标准:
1.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 百拇医药
(1)细胞形态学分型
①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骨髓中原粒细胞(Ⅰ+Ⅱ型)≥90%(非红系细胞),早幼粒细胞很少,中性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
②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分为二型: 1) M2a:骨髓中原粒细胞(Ⅰ+Ⅱ型)>30%, <90%(非红系细胞),单核细胞<20%,早幼粒细胞以下阶段>10%。2) M2b:骨髓中异常的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其胞核常有核仁,有明显的核浆发育不平衡,此类细胞>30%。
③急性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30%(非红系细胞),其胞核大小不一,胞浆中有大小不等的颗粒。可分为二亚型: 1)粗颗粒型(M3a):嗜苯胺蓝颗粒粗大,密集甚或融合。2)细颗粒型(M3b):嗜苯胺蓝颗粒密集而细小。
, 百拇医药
④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依原粒和单核细胞系形态不同,可包括以下四种亚型:1) M4a: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和单核细胞>20%(非红系细胞)。 2) M4b:原幼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和早幼粒细胞>20%(非红系细胞)。3) M4c:原始细胞既具粒系,又具单核细胞系形态特征者>30%。4) M4EO:除上述特点外,有嗜酸性颗粒粗大而圆,着色较深的嗜酸性颗粒细胞,占5%~30%。
⑤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 :分为以下二亚型: 1)未分化型(M5a) :骨髓中原始单核细胞(Ⅰ+Ⅱ型)(非红系细胞)≥80%。2)部分分化型(M5b) :骨髓中原始或幼稚细胞≥30%(非红系细胞),原单核细胞(Ⅰ+Ⅱ型)<80%。
⑥红白血病(M6):骨髓中红细胞>50%,且常有形态异常原粒细胞(Ⅰ+Ⅱ型)(或原始十幼单核细胞)>30%;血片中原粒(Ⅰ+Ⅱ型)(或原单)细胞>5%,骨髓非红系中原粒细胞(或原始十幼单核细胞)>20%。
, 百拇医药
⑦巨核细胞白血病(M7) : 1)未分化型:外周血有原巨核(小巨核)细胞,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原巨核细胞有组化电镜或单克隆抗体证实;骨髓造血细胞少时往往干抽,活检有原始和巨核细胞增多,网状纤维增加。 2)分化型:骨髓及外周血中以单圆核和多圆核病态巨核为主。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诊断标准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形
态学分型:
①第一型(L1):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小细胞(直径可大至正常小淋巴细胞约12μm)为主;核圆形,偶有凹及折叠,染色质较粗,结构较一致,核仁小而少,不清楚,胞浆少,轻度或中度嗜碱。过氧化物酶或苏丹黑染色阳性;原始细胞一般不超过3%。
②第二型(L2):原始或幼稚细胞以大细胞(直径可大至正常小淋巴细胞的2倍以上,> 12μm)为主,核形不规则,凹或折叠常见,染色质较疏松,结构不一致,核仁较清楚,一个或多个,胞浆量常较多,有些细胞深染。
, 百拇医药
③第三型(L3):似Burkitt型:原始或幼稚淋巴细胞大小较一致,以大细胞为主;核形较规则,染色质较均匀细点状,核仁明显,一个或多个,呈小泡状,胞浆量较多,深蓝色,空泡常明显呈蜂窝状。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学分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按免疫分型可分为T细胞型与非T细胞型。非T细胞型又分为普通型(CALL)、前前B细胞型(Pre Pre B-ALL)与B细胞型(B-ALL)。国外也有人将其分为 Ⅰ、Ⅱ、Ⅲ、Ⅳ、Ⅴ、Ⅵ型(或A、B、C、D、E、F型),T细胞分为Ⅰ、Ⅱ、Ⅲ(也有分为Ⅰ~Ⅵ型者)。
3.低增生性白血病诊断标准
(1) 临床上一般肝、脾、淋巴结不肿大。
(2)实验室检查:①外周血常呈全,血细胞减少,遇见原始细胞。②骨髓检查2次以上。不同部位骨髓增生减低,有核细胞减少,但原始细胞在30%以上。③骨髓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为本病。
, 百拇医药
4.成人T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 ①发生于成年人。②有表浅淋巴结肿大,无纵隔或胸腺肿瘤。
(2)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多形核淋巴细胞(花细胞)占10%以上;属T细胞型,有成熟T细胞表面标志,表现为T辅助细胞,功能为抑制或诱导。
诊 断:本病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发病急骤的特点,主要症状为发热、出血、贫血及胸骨压痛,肝、脾、淋巴结肿大体征。结合血象及骨髓穿刺报告: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极度活跃,有核红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50%以下,原始细胞等于或大于30%,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病 史:1.起病急骤 多数患者以发热、进行性贫血、出血或骨关节疼痛为特点。少数病例起病稍缓,往往以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 虚热等表现。一旦症状明显,病情急转直下,则表现与发病急骤相同的特点。
, http://www.100md.com
症 状:
1.发热 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可表现各种热型,常见于呼吸道、泌尿系、肛周等,往往感染灶不明显,严重者可致败血症。一般而言,中性粒细胞小于1.0×109/L时感染机会中度增加,小于0.5×109/L时感染机会显著增加,当小于0.1×109/L时几乎都有严重感染。由于粒细胞的趋化、游走、吞噬、杀菌功能降低,在感染时不产生正常的充血、红肿的炎症表现,且感染极易扩散。由于化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等而加重了免疫功能的紊乱,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血清中调理素、抗体缺乏,使机体对具有荚膜的细菌如: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的防御能力减弱,患者易发生广泛的各种病原体感染如沙门菌、结核杆菌、军团菌、病毒、卡氏肺囊虫等及皮肤粘膜感染及住院病人交叉感染。肺炎、绿脓杆菌败血症等是白血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2.出血 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下、口腔、鼻腔为最常见。颅内出血、消化系、呼吸道大出血可致死亡。血小板减少是出血的重要原因,尤其在(20~10)×109/L以下时极易出现严重出血;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容易并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可表现为多部位出血,皮下大出血,极易出现颅内出血而死亡。由于大量的白血病细胞在血管集聚停滞,损伤小静脉、小动脉的内皮,可引起局部严重的出血。感染细菌的多糖体有抑制凝血作用,因此感染常合并出血,抗白血病药物如氨甲喋呤、强的松、门冬酰胺酶等,可引起肝损伤以及胃粘膜溃疡出血等。
, http://www.100md.com
4.贫血 患者在早期即可出现面色苍白、心悸、乏力、浮肿等。贫血原因是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干扰幼红细胞的增生,并使其对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降低,无效性红细胞生成,出现隐性溶血。使用抗白血病药物如阿糖胞苷、氨甲喋呤、柔红霉素等干扰核酸代谢,使幼红细胞巨幼变,而加重贫血。
体 征:
1.肝、脾、淋巴结肿大 这是白血病常见的体征,急淋初起约50%的患者有淋巴结肿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以M5发生淋巴结肿大者多见。由于肝脾的肿大可引起食欲减退、腹胀、乏力、消瘦等。急性白血病中,急淋为显著,少数急非淋白血病也有轻、中度肿大。
2.神经系统的体征 由于化疗药物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成为突出的问题。白血病细胞浸润临床症状,有的与脑瘤症状相似。若浸润脑膜者,症状类似脑膜炎,如颅内高压、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视力障碍等。脑脊液可查到白血病细胞,蛋白质正常或轻度增加。白血病细胞浸润颅神经、脊髓,临床可见口眼歪斜、眩晕、截瘫、大小便失禁等。半数以上的患者可有脑电图改变。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甚至死亡。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可发生在白血病活动期或缓解期,尤其是儿童急淋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可高达36%~83%。
, 百拇医药
3.骨骼和关节的体征 急性白血病多有胸骨压痛,这对诊断有一定意义。白血病细胞浸润破坏骨皮质、骨髓和关节,关节痛多见于儿童,肢体骨骼痛多见于成人急淋。
4.口腔及皮肤的体征 白血病细胞浸润口腔粘膜,表现为齿龈肿胀或巨舌,这多发生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及急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常伴有继发感染、出血、口干燥症等。白血病细胞浸润皮肤,表现有皮疹及淡紫色小丘疹、结节、斑块和溃疡等。活检皮肤印片有诊断意义。非特异性皮肤表现尚有荨麻疹、带状疱疹、瘙痒、多形红斑等。
5.心肺的体征 白血病细胞对心脏的浸润,多见于心包,偶有心肌炎、心包炎、心力衰竭的表现。有报道发现60%以上严重白血病均有肺部浸润,尤其是急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多见。肺部浸润并发感染,在X线片上酷似结核,有时可出现胸腔积液。临床有发热。咳嗽、咯痰、胸闷、气短等。
6.性腺 白血病细胞浸润睾丸,在发病初期己约有2%。是中枢神经系统外的第二个髓外复发部位。急粒、急淋、淋巴瘤的白血病期发生睾丸浸润者分别为3.7%、7.4%、23.5%。 睾丸被浸润可无明显症状,可呈单侧或双侧弥漫性肿大、质硬、不透光,可经局部穿刺或活检证实,个别白血病患者有阴茎异常勃起,可能与海绵体内白血病细胞栓子有关。多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卵巢白血病症少见。
, http://www.100md.com
7.绿色瘤 绿色瘤常见于儿童及青年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
者,临床可见眼眶骨膜下不对称的突眼症,其次见干颞骨、鼻骨、胸骨、肋骨、骨盆等结节肿块,骨髓腔内,乳腺、肝、肾、肌肉等也可累及。绿色瘤浸润之处皆呈绿色,其绿色是由于含大量骨髓过氧化物酶所致。
8.其它部位 胃肠道:约有25%患者在确诊白血病时已发生白血病细胞的浸润。临床症状有腹痛、腹泻、胃肠道出血、阑尾炎、肠梗阻等;泌尿系被浸润主要症状是血尿、尿路感染等症。白血病细胞浸润甲状腺、胰腺,并发糖尿病或低血糖等症。
体 检:贫血貌及胸骨压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的体征。
实验室诊断:(一)骨髓象
骨髓象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依据。典型骨髓象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但部分骨髓象显示增生活跃或增生低下者。而相应系列的原始细胞或幼稚细胞呈明显增高。其中原始细胞数大于30%,这些细胞大小不一,直径在10~30μm,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占细胞大部分。核染质呈细网状,有1个或多个核仁。白血病细胞与正常原始细胞、幼稚细胞有区别,常有形态异常或核、浆发育不一致,有的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状态,或者成熟细胞极少,呈裂孔现象,正常造血细胞增生严重的受到了抑制。在急淋骨髓象:其原始淋巴细胞的核常有裂隙或折叠者称为副原淋细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象:早幼粒细胞一般在40%~50% 以上,胞浆内含有粗大、致密的紫红色或紫色颗粒,可有呈束样的Auer小体,细胞核往往呈肾形或双叶。在急单骨髓象:以原单或幼单核细胞为主,也有组织细胞。在急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在骨髓和外周血中有粒系和单核细两个成分都增生。幼单和单核细细胞均超过20%,同时原粒和早幼粒细胞也超过20%;在急粒或急单白血病中可见少颗粒的、核畸型的中性粒细胞;在红白血病中,常由急性红血病开始,多有全血细胞减少,骨髓中红系占百分率很高,甚至达80%以上。呈异形类巨幼红细胞,核扭曲分叶或有多核。随着原始白细胞增多,最后可变成急性白血病。在急性白血病的骨髓中,幼红细胞大多减少,在急单,浆细胞易见,骨髓含铁血黄素正常偏高,铁粒幼细胞增多。
, 百拇医药
(二)组织化学
目前组织化学检查已成为诊断白血病的常规之一,借助组织化学的染色不同,可以帮助临床进一步诊断、鉴别白血病细胞分型。
(三)骨髓培养
近年来对白血病患者进行了骨髓细胞培养研究,发现白血病活动期,正常粒单系祖细胞集落形成(GM-CFU)严重抑制,甚至一个集落也不形成,而白血病祖细胞集落(L-CFU)则增高。当白血病病情缓解时骨髓细胞培养,可见白血病祖细胞(L-CFU)极少量集落形成,甚至是零。而正常粒单祖细胞(GM-CFU)则恢复到正常水平。通过观察发现集落生长恢复正常比形态学恢复为早,更早于临床表现,故动态随访观察,有预测疗效和监视复发的意义。另外,通过细胞培养可以测定患者对抗白血病药物的敏感程度,从而指导化疗药物的个体化选择。
白血病典型外周血象显示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有质与量的改变。
, 百拇医药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一般显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片中有时可见幼红细胞,在红血病的患者则幼红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常减少,但少数病例可有轻度增生。
2.血小板 白血病的早期血小板的数目可正常或轻度减少,到中晚期可有明显减少,血小板的凝血功能也异常。
3.白细胞 白细胞总数多时可达(300~500)× 109/L,低时少至(0.2~0.3)× l09/L (如低增生性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特别低时往往病情严重,治疗困难,疗效很差。在外周血中出现白血病细胞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依据。在急性白血病主要是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 (幼稚细胞)大量出现。在白细胞总数高时诊断并不困难,在白细胞低时往往要浓缩涂片或在涂片的尾部才能找到白血病细胞。
生物化学检查
1.核酸代谢酶和核酸代谢产物 核酸代谢在白血病病因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①腺嘌呤核苷脱氨酶(ADA):它催化腺嘌呤核苷脱氨形成次黄嘌呤核苷,在ADA同功酶谱中,急单有一与正常白细胞不同的活性带,此情况并不见于急粒与急淋。②核糖核酸酶(RNase):RNase能将RNA或多聚尿嘧啶核苷或多聚胞嘧啶核苷分解成单核苷酸与寡核苷酸。RNase分碱性和酸性。成熟粒细胞RNase活性高,不成熟粒细胞其活性低。急粒的RNase活性为成熟粒细胞的1/10,慢粒则为1/2。③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TdT在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中无活性,而在胸腺中具有较高的活性。 TdT在多数的非T非B细胞及T细胞急淋及慢粒急淋变时活性增高。④逆向转录酶(RT):RNA肿瘤病毒中有RT活性,用特异的模板与引物可区别于正常组织的酶活性。RT是寻找白血病病毒病因的主要指标之一。
, http://www.100md.com
尿中排泄的尿酸和β-氨基异丁酸是嘌呤和嘧啶分解代谢的产物,在白血病活动时,特别是经化疗后上述产物明显增加,患尿酸性肾病时,可有氮质滞留。
腐胺、精胺、精眯与细胞中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密切关系。核酸、蛋白质合成速度快的哺乳动物中,上述胺浓度显著增高。
2.其他酶
(1)溶菌酶:在人体血清中的溶菌酶,存在于许多组织中。人体血清中的溶菌酶主要来自血中的单核细胞、粒细胞。在急粒单、急单的血清中溶菌酶活性明显增高,急粒也可增高,而在急淋则正常或减低。酶的活力随着病情的缓解或复发而出现相应的改变。在正常时骨髓液的溶菌酶约为血浆的2~3倍。正常尿液中溶菌酶为阴性或活性很低,在急单的尿液中溶菌酶升高。
(2)碱性磷酸, 百拇医药
急劳,热劳,虚劳,血证,髎积,温病等。
定义及释义
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系统中的一种恶性疾病或称为血癌。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任何一系列白细胞广泛的异常增生,并向全身各组织、脏器浸润。破坏。在外周血液中的白细胞有质和量的改变,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并伴有幼稚细胞增多。由于异常白细胞增生而影响造血组织的正常造血。临床常有贫血、发热、出血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病 因
中医病因
白血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其内因为正气不足,而先天已有“胎毒”内伏,加之复感外邪瘟毒所致。《内经》中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虚,导致外感,内外合邪而致病。
, 百拇医药
西医病因
白血病的病因比较复杂,迄今尚未被完全认识,其病因是非单一因素所引起的。目前认为与
1.物理因素 电离辐射能诱导致白血病。
2.化学因素 凡能引起骨髓不良增生的化学物质都有致白血病的可能,尤其是苯及其衍生物对造血组织有抑制作用,并可引起白血病,细胞毒药物尤其是烷化剂等可引起继发性白血病。
3.遗传因素 有的遗传疾病和免疫缺陷征患者易发生白血病,如先天愚型约占20%可发生白血病,其它如范尼克贫血、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以及骨发育不全等遗传缺陷者也有发生白血病的报道。
4.病毒因素 目前已有较多的证据证实,白血病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在电镜下大多呈C型形态。逆转录病毒是RNA病毒,当逆转录细胞浆,去掉被膜后释放出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病毒RNA为模板,转录为互补DNA(即前病毒DNA)再经过DNA依赖性的DNA多聚酶作用,形成前病毒DNA。前病毒DNA能整合于宿主细胞的DNA内进行复制,但不影响宿主细胞的生存。
, 百拇医药
流行病学
急性白血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据统计白血病占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六位到第七位,约为3~4/10万人,其中急性多于慢性,急性者占70%以上,其中又以急粒占首位,次为急淋和急单。
病机探微
由于正气虚弱、先天“胎毒”内伏又复感邪毒,由表入里致脏腑受邪,骨髓受损。邪毒耗气伤阴,阴虚内热,内热熏蒸,热伤脉络,迫血妄行,气耗日久致气虚脾弱,气不能摄血,脾虚不能统血,也可发生出血诸症:鼻衄、齿衄、肌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妇女可见崩漏等。由于正气不足,瘟毒、邪毒反复侵袭营血,血热炽盛,阴伤血败,见高热不退,故有“热劳”、“急劳”之称。病邪久恋不去,气血更虚,故面色苍白,乏力气短,心悸头晕,懒言嗜卧动则汗出,舌质淡、体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气为血之帅,气行血则行,气虚则血行不畅,日久则气滞血瘀或脉络瘀阻结于胁下等形成髎积,推之不移,临床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等。白血病的整个疾病过程中,正邪的分争贯彻其始终。若邪毒由盛而衰,正气由虚而渐复,则疾病得以缓解。若外邪亢盛,日久不见平复,营血继续内耗,而致阴虚,阴虚则生内热,故两颊红、乙烦热、手足心热、口渴欲饮、夜间盗汗、舌质微红、脉细数等。由于热伤气损阳,久之阳气耗之愈甚而致阳虚。阳虚则外寒,四肢冷凉,喜暖踡卧,自汗出,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若正气仍不能机转,邪仍不去,病情则进一步恶化,气血阴阳虚甚,最后导致阴阳两竭而死亡。总之本病的发生发展有虚有实,是虚实夹杂、正邪分争,复杂的病理过程。
, 百拇医药
病理生理学
白血病的病理主要表现有白血病细胞的增生与浸润。非特异性病变则为出血及组织营养不良和坏死、继发感染等。白血病细胞的增生和浸润主要发生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但也可出现在全身其它组织中,致使正常的红系细胞、巨核系细胞显著减少。骨髓中可因某些白血病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而呈灰红色或黄绿色。淋巴组织也可被白血病细胞浸润,后期则淋巴结肿大。有50%~80%白血病死者有明显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改变。常见者为血管内白细胞郁滞、血管周围白细胞增生。其它最常发生白血病浸润的脏器是肾、肺、心脏及胸腺、睾丸等。总的看来,急性白血病浸润组织脏器比较集中而且严重,破坏组织能力较大。白血病在疾病过程中,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多见于造血组织、皮肤粘膜、心包膜、脾、胃及中枢神经等。其出血常发生在有白血病细胞浸润的基础上。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出血,梗死及全身代谢障碍,局部或全部组织可有营养不良与萎缩,甚至坏死等。近年来由于大量化疗药物和抗生素的应用,其尸检病理变化有新的表现,白血病细胞崩解浸润消失,出现了纤维蛋白渗出,组织细胞吞噬,继而纤维化。骨髓可出现萎缩或纤维化,某些霉菌、原虫的感染增多,药物引起的病变增多。
, 百拇医药
诊 断
中医诊断
辨 证:
(1)气血(阴)两虚为主:
证候:以血虚、气虚为主,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疲乏无力,手足心热,自汗盗汗,舌质淡,脉象细数。
证候分析:面色苍白乃血液亏少表现,头晕心悸,属血不养脑、血不养心所致,血属阴,血少则阴亏,阴虚则生内热、阴虚盗汗。气属阳,气虚则疲乏无力,阳虚则自汗。(2)热毒炽盛为主:
证候:以发热为主,往往感染灶不明显,面赤,口渴思冷饮,周身不适,伴有贫血、轻度出血、胸骨压痛或肝、脾稍肿大,大便结,小便黄,舌苔黄少津,脉数或弦数。
证候分析:发热乃邪毒所致,外感邪毒后,正气与之相争,发热又是邪气与卫气相争的表现,热伤阴耗气,故口渴思冷饮,便结溲黄,周身不适。邪郁于内,故胸骨压痛,肝脾肿大等症出现。(3)热毒入血:
, 百拇医药
证候:以出血症状为主,发热轻或重,有齿衄、鼻衄、皮肤瘀斑,甚者唇舌有血泡,咯血、吐血、便血、崩漏、中风,或有肝、脾、淋巴结肿大,舌质红绛,苔薄黄,脉细数。
证候分析:出血可由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所致,本病出血多由邪毒入血而发热,火热熏灼,迫血妄行,而致周身多部位出血。(4)瘀血痰咳:
证候:面色晦暗,皮肤甲错,痛有定处,肝、脾、淋巴结肿大,伴有低热,贫血或轻度出血,舌质暗有瘀斑。脉象涩或弦数。
证候分析:上述诸症属一派瘀血症候。由于邪毒阻塞脉络,血行不畅,致血瘀内停所致。
西医诊断
诊断标准:
1.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 百拇医药
(1)细胞形态学分型
①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骨髓中原粒细胞(Ⅰ+Ⅱ型)≥90%(非红系细胞),早幼粒细胞很少,中性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
②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分为二型: 1) M2a:骨髓中原粒细胞(Ⅰ+Ⅱ型)>30%, <90%(非红系细胞),单核细胞<20%,早幼粒细胞以下阶段>10%。2) M2b:骨髓中异常的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其胞核常有核仁,有明显的核浆发育不平衡,此类细胞>30%。
③急性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30%(非红系细胞),其胞核大小不一,胞浆中有大小不等的颗粒。可分为二亚型: 1)粗颗粒型(M3a):嗜苯胺蓝颗粒粗大,密集甚或融合。2)细颗粒型(M3b):嗜苯胺蓝颗粒密集而细小。
, 百拇医药
④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依原粒和单核细胞系形态不同,可包括以下四种亚型:1) M4a: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和单核细胞>20%(非红系细胞)。 2) M4b:原幼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和早幼粒细胞>20%(非红系细胞)。3) M4c:原始细胞既具粒系,又具单核细胞系形态特征者>30%。4) M4EO:除上述特点外,有嗜酸性颗粒粗大而圆,着色较深的嗜酸性颗粒细胞,占5%~30%。
⑤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 :分为以下二亚型: 1)未分化型(M5a) :骨髓中原始单核细胞(Ⅰ+Ⅱ型)(非红系细胞)≥80%。2)部分分化型(M5b) :骨髓中原始或幼稚细胞≥30%(非红系细胞),原单核细胞(Ⅰ+Ⅱ型)<80%。
⑥红白血病(M6):骨髓中红细胞>50%,且常有形态异常原粒细胞(Ⅰ+Ⅱ型)(或原始十幼单核细胞)>30%;血片中原粒(Ⅰ+Ⅱ型)(或原单)细胞>5%,骨髓非红系中原粒细胞(或原始十幼单核细胞)>20%。
, 百拇医药
⑦巨核细胞白血病(M7) : 1)未分化型:外周血有原巨核(小巨核)细胞,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原巨核细胞有组化电镜或单克隆抗体证实;骨髓造血细胞少时往往干抽,活检有原始和巨核细胞增多,网状纤维增加。 2)分化型:骨髓及外周血中以单圆核和多圆核病态巨核为主。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诊断标准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形
态学分型:
①第一型(L1):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小细胞(直径可大至正常小淋巴细胞约12μm)为主;核圆形,偶有凹及折叠,染色质较粗,结构较一致,核仁小而少,不清楚,胞浆少,轻度或中度嗜碱。过氧化物酶或苏丹黑染色阳性;原始细胞一般不超过3%。
②第二型(L2):原始或幼稚细胞以大细胞(直径可大至正常小淋巴细胞的2倍以上,> 12μm)为主,核形不规则,凹或折叠常见,染色质较疏松,结构不一致,核仁较清楚,一个或多个,胞浆量常较多,有些细胞深染。
, 百拇医药
③第三型(L3):似Burkitt型:原始或幼稚淋巴细胞大小较一致,以大细胞为主;核形较规则,染色质较均匀细点状,核仁明显,一个或多个,呈小泡状,胞浆量较多,深蓝色,空泡常明显呈蜂窝状。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学分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按免疫分型可分为T细胞型与非T细胞型。非T细胞型又分为普通型(CALL)、前前B细胞型(Pre Pre B-ALL)与B细胞型(B-ALL)。国外也有人将其分为 Ⅰ、Ⅱ、Ⅲ、Ⅳ、Ⅴ、Ⅵ型(或A、B、C、D、E、F型),T细胞分为Ⅰ、Ⅱ、Ⅲ(也有分为Ⅰ~Ⅵ型者)。
3.低增生性白血病诊断标准
(1) 临床上一般肝、脾、淋巴结不肿大。
(2)实验室检查:①外周血常呈全,血细胞减少,遇见原始细胞。②骨髓检查2次以上。不同部位骨髓增生减低,有核细胞减少,但原始细胞在30%以上。③骨髓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为本病。
, 百拇医药
4.成人T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 ①发生于成年人。②有表浅淋巴结肿大,无纵隔或胸腺肿瘤。
(2)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多形核淋巴细胞(花细胞)占10%以上;属T细胞型,有成熟T细胞表面标志,表现为T辅助细胞,功能为抑制或诱导。
诊 断:本病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发病急骤的特点,主要症状为发热、出血、贫血及胸骨压痛,肝、脾、淋巴结肿大体征。结合血象及骨髓穿刺报告: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极度活跃,有核红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50%以下,原始细胞等于或大于30%,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病 史:1.起病急骤 多数患者以发热、进行性贫血、出血或骨关节疼痛为特点。少数病例起病稍缓,往往以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 虚热等表现。一旦症状明显,病情急转直下,则表现与发病急骤相同的特点。
, http://www.100md.com
症 状:
1.发热 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可表现各种热型,常见于呼吸道、泌尿系、肛周等,往往感染灶不明显,严重者可致败血症。一般而言,中性粒细胞小于1.0×109/L时感染机会中度增加,小于0.5×109/L时感染机会显著增加,当小于0.1×109/L时几乎都有严重感染。由于粒细胞的趋化、游走、吞噬、杀菌功能降低,在感染时不产生正常的充血、红肿的炎症表现,且感染极易扩散。由于化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等而加重了免疫功能的紊乱,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血清中调理素、抗体缺乏,使机体对具有荚膜的细菌如: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的防御能力减弱,患者易发生广泛的各种病原体感染如沙门菌、结核杆菌、军团菌、病毒、卡氏肺囊虫等及皮肤粘膜感染及住院病人交叉感染。肺炎、绿脓杆菌败血症等是白血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2.出血 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下、口腔、鼻腔为最常见。颅内出血、消化系、呼吸道大出血可致死亡。血小板减少是出血的重要原因,尤其在(20~10)×109/L以下时极易出现严重出血;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容易并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可表现为多部位出血,皮下大出血,极易出现颅内出血而死亡。由于大量的白血病细胞在血管集聚停滞,损伤小静脉、小动脉的内皮,可引起局部严重的出血。感染细菌的多糖体有抑制凝血作用,因此感染常合并出血,抗白血病药物如氨甲喋呤、强的松、门冬酰胺酶等,可引起肝损伤以及胃粘膜溃疡出血等。
, http://www.100md.com
4.贫血 患者在早期即可出现面色苍白、心悸、乏力、浮肿等。贫血原因是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干扰幼红细胞的增生,并使其对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降低,无效性红细胞生成,出现隐性溶血。使用抗白血病药物如阿糖胞苷、氨甲喋呤、柔红霉素等干扰核酸代谢,使幼红细胞巨幼变,而加重贫血。
体 征:
1.肝、脾、淋巴结肿大 这是白血病常见的体征,急淋初起约50%的患者有淋巴结肿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以M5发生淋巴结肿大者多见。由于肝脾的肿大可引起食欲减退、腹胀、乏力、消瘦等。急性白血病中,急淋为显著,少数急非淋白血病也有轻、中度肿大。
2.神经系统的体征 由于化疗药物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成为突出的问题。白血病细胞浸润临床症状,有的与脑瘤症状相似。若浸润脑膜者,症状类似脑膜炎,如颅内高压、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视力障碍等。脑脊液可查到白血病细胞,蛋白质正常或轻度增加。白血病细胞浸润颅神经、脊髓,临床可见口眼歪斜、眩晕、截瘫、大小便失禁等。半数以上的患者可有脑电图改变。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甚至死亡。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可发生在白血病活动期或缓解期,尤其是儿童急淋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可高达36%~83%。
, 百拇医药
3.骨骼和关节的体征 急性白血病多有胸骨压痛,这对诊断有一定意义。白血病细胞浸润破坏骨皮质、骨髓和关节,关节痛多见于儿童,肢体骨骼痛多见于成人急淋。
4.口腔及皮肤的体征 白血病细胞浸润口腔粘膜,表现为齿龈肿胀或巨舌,这多发生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及急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常伴有继发感染、出血、口干燥症等。白血病细胞浸润皮肤,表现有皮疹及淡紫色小丘疹、结节、斑块和溃疡等。活检皮肤印片有诊断意义。非特异性皮肤表现尚有荨麻疹、带状疱疹、瘙痒、多形红斑等。
5.心肺的体征 白血病细胞对心脏的浸润,多见于心包,偶有心肌炎、心包炎、心力衰竭的表现。有报道发现60%以上严重白血病均有肺部浸润,尤其是急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多见。肺部浸润并发感染,在X线片上酷似结核,有时可出现胸腔积液。临床有发热。咳嗽、咯痰、胸闷、气短等。
6.性腺 白血病细胞浸润睾丸,在发病初期己约有2%。是中枢神经系统外的第二个髓外复发部位。急粒、急淋、淋巴瘤的白血病期发生睾丸浸润者分别为3.7%、7.4%、23.5%。 睾丸被浸润可无明显症状,可呈单侧或双侧弥漫性肿大、质硬、不透光,可经局部穿刺或活检证实,个别白血病患者有阴茎异常勃起,可能与海绵体内白血病细胞栓子有关。多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卵巢白血病症少见。
, http://www.100md.com
7.绿色瘤 绿色瘤常见于儿童及青年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
者,临床可见眼眶骨膜下不对称的突眼症,其次见干颞骨、鼻骨、胸骨、肋骨、骨盆等结节肿块,骨髓腔内,乳腺、肝、肾、肌肉等也可累及。绿色瘤浸润之处皆呈绿色,其绿色是由于含大量骨髓过氧化物酶所致。
8.其它部位 胃肠道:约有25%患者在确诊白血病时已发生白血病细胞的浸润。临床症状有腹痛、腹泻、胃肠道出血、阑尾炎、肠梗阻等;泌尿系被浸润主要症状是血尿、尿路感染等症。白血病细胞浸润甲状腺、胰腺,并发糖尿病或低血糖等症。
体 检:贫血貌及胸骨压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的体征。
实验室诊断:(一)骨髓象
骨髓象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依据。典型骨髓象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但部分骨髓象显示增生活跃或增生低下者。而相应系列的原始细胞或幼稚细胞呈明显增高。其中原始细胞数大于30%,这些细胞大小不一,直径在10~30μm,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占细胞大部分。核染质呈细网状,有1个或多个核仁。白血病细胞与正常原始细胞、幼稚细胞有区别,常有形态异常或核、浆发育不一致,有的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状态,或者成熟细胞极少,呈裂孔现象,正常造血细胞增生严重的受到了抑制。在急淋骨髓象:其原始淋巴细胞的核常有裂隙或折叠者称为副原淋细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象:早幼粒细胞一般在40%~50% 以上,胞浆内含有粗大、致密的紫红色或紫色颗粒,可有呈束样的Auer小体,细胞核往往呈肾形或双叶。在急单骨髓象:以原单或幼单核细胞为主,也有组织细胞。在急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在骨髓和外周血中有粒系和单核细两个成分都增生。幼单和单核细细胞均超过20%,同时原粒和早幼粒细胞也超过20%;在急粒或急单白血病中可见少颗粒的、核畸型的中性粒细胞;在红白血病中,常由急性红血病开始,多有全血细胞减少,骨髓中红系占百分率很高,甚至达80%以上。呈异形类巨幼红细胞,核扭曲分叶或有多核。随着原始白细胞增多,最后可变成急性白血病。在急性白血病的骨髓中,幼红细胞大多减少,在急单,浆细胞易见,骨髓含铁血黄素正常偏高,铁粒幼细胞增多。
, 百拇医药
(二)组织化学
目前组织化学检查已成为诊断白血病的常规之一,借助组织化学的染色不同,可以帮助临床进一步诊断、鉴别白血病细胞分型。
(三)骨髓培养
近年来对白血病患者进行了骨髓细胞培养研究,发现白血病活动期,正常粒单系祖细胞集落形成(GM-CFU)严重抑制,甚至一个集落也不形成,而白血病祖细胞集落(L-CFU)则增高。当白血病病情缓解时骨髓细胞培养,可见白血病祖细胞(L-CFU)极少量集落形成,甚至是零。而正常粒单祖细胞(GM-CFU)则恢复到正常水平。通过观察发现集落生长恢复正常比形态学恢复为早,更早于临床表现,故动态随访观察,有预测疗效和监视复发的意义。另外,通过细胞培养可以测定患者对抗白血病药物的敏感程度,从而指导化疗药物的个体化选择。
白血病典型外周血象显示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有质与量的改变。
, 百拇医药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一般显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片中有时可见幼红细胞,在红血病的患者则幼红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常减少,但少数病例可有轻度增生。
2.血小板 白血病的早期血小板的数目可正常或轻度减少,到中晚期可有明显减少,血小板的凝血功能也异常。
3.白细胞 白细胞总数多时可达(300~500)× 109/L,低时少至(0.2~0.3)× l09/L (如低增生性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特别低时往往病情严重,治疗困难,疗效很差。在外周血中出现白血病细胞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依据。在急性白血病主要是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 (幼稚细胞)大量出现。在白细胞总数高时诊断并不困难,在白细胞低时往往要浓缩涂片或在涂片的尾部才能找到白血病细胞。
生物化学检查
1.核酸代谢酶和核酸代谢产物 核酸代谢在白血病病因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①腺嘌呤核苷脱氨酶(ADA):它催化腺嘌呤核苷脱氨形成次黄嘌呤核苷,在ADA同功酶谱中,急单有一与正常白细胞不同的活性带,此情况并不见于急粒与急淋。②核糖核酸酶(RNase):RNase能将RNA或多聚尿嘧啶核苷或多聚胞嘧啶核苷分解成单核苷酸与寡核苷酸。RNase分碱性和酸性。成熟粒细胞RNase活性高,不成熟粒细胞其活性低。急粒的RNase活性为成熟粒细胞的1/10,慢粒则为1/2。③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TdT在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中无活性,而在胸腺中具有较高的活性。 TdT在多数的非T非B细胞及T细胞急淋及慢粒急淋变时活性增高。④逆向转录酶(RT):RNA肿瘤病毒中有RT活性,用特异的模板与引物可区别于正常组织的酶活性。RT是寻找白血病病毒病因的主要指标之一。
, http://www.100md.com
尿中排泄的尿酸和β-氨基异丁酸是嘌呤和嘧啶分解代谢的产物,在白血病活动时,特别是经化疗后上述产物明显增加,患尿酸性肾病时,可有氮质滞留。
腐胺、精胺、精眯与细胞中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密切关系。核酸、蛋白质合成速度快的哺乳动物中,上述胺浓度显著增高。
2.其他酶
(1)溶菌酶:在人体血清中的溶菌酶,存在于许多组织中。人体血清中的溶菌酶主要来自血中的单核细胞、粒细胞。在急粒单、急单的血清中溶菌酶活性明显增高,急粒也可增高,而在急淋则正常或减低。酶的活力随着病情的缓解或复发而出现相应的改变。在正常时骨髓液的溶菌酶约为血浆的2~3倍。正常尿液中溶菌酶为阴性或活性很低,在急单的尿液中溶菌酶升高。
(2)碱性磷酸,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