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Viralhepatitis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药网
中医病名
胁痛,膨胀。
定义及释义
慢性肝炎系以乙型、丙型为主,也可以是乙、丙,乙、丁或乙、丙、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病 因
中医病因
有关慢性肝炎的中医病因虽众说不一,但大多系湿热余邪未尽而引起全身脏腑功能失调。所以慢性肝炎是一个病因病机复杂的疾病。
西医病因
慢性肝炎的病原学以感染乙、丙、丁型肝炎病毒为主,但导致急性肝炎演变成慢性肝炎的原因很多,例如失治、误治、过劳、饮酒等,但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是其主要原因。
, 百拇医药
流行病学
在我国及东南亚地区慢性肝炎为多发病.
发病机理
肝炎病毒进入人体,引起免疫应答,造成肝脏损害,出现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异常。正常人参与免疫应答的网络有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含有一种溶酶体,可以溶解侵入人体的病毒, HBV抗原决定簇与巨噬细胞形成抗原-RNA复合物,后者作为信息,吸引并调动淋巴细胞(主要是NK细胞)破坏靶细胞,引起肝细胞损伤;还可分泌白细胞介素(IL-1)及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T淋巴细胞(包括0KT3、OKT4、OKT8)起决定作用的是毒性T细胞,在识别肝细胞表面抗原后,可起到破坏靶细胞、杀灭病毒作用。而NK细胞不需要通过识别抗原可直接杀伤靶细胞,清除病毒。B细胞主要产生抗体,慢性肝炎T4/T8比例平行, NK细胞活性下降或数量减少,因此病毒难以清除。
病机探微
, 百拇医药
慢性肝炎病位其始在气,继则及血,因此常涉及到气血及与血气有关的脏腑和经络。
(1)湿热:病初感受湿热之邪,由于失治、误治而导致余邪未尽;但也有病久伤脾,湿久化热;也有反复感受湿热之邪,例如慢性肝炎在长夏季节再感受湿热之邪而复发,临床上有湿邪或湿热之邪弥散三焦见症。
(2)气滞血瘀:人体情志的舒畅、气机的协调、脾机的运化、血液的生发均与肝的疏泄密切相关。肝有体阴用阳的特殊性,故有可寒、可热、可虚、可实的病理结局,而且病久必郁,病久必瘀。所以气滞血瘀是慢性肝炎常见的病因病机。
(3)脾虚:病久必虚,所以脾虚为慢性肝炎主要病因。脾虚可由于肝郁所致;亦可因湿邪困脾日久而使之运化失调;亦可因久用苦寒之辈伤脾等原因所致。
(4)肝肾阴虚: 肝肾同源,肝藏血,肝郁则血瘀,瘀久暗伤营血,营血既伤,必致肾阴不足,或久用苦寒之品、苦能伤阴化燥,亦可导致肝肾阴虚。
, 百拇医药
(5)血瘀血热:血瘀日久化热,故血瘀血热是慢性肝炎,特别是CAH中、重型的主要病因病机。
总之,慢性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正邪相争的过程,正系指人体正气,邪代表致病之因,正不胜邪则病久不愈。“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于正邪相争日久,则机体脏腑俱虚,不能胜邪,所以形成正虚邪实之病因病机。
病理生理学
慢性肝炎的病理诊断,包括病因、病变程度。病变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1)轻度慢性肝炎:包括慢性迁延性肝炎(CPH)、轻型慢性活动型肝炎(CAH)。有肝细胞变性,点状及灶性坏死。嗜酸性小体,汇管区有(无)炎性浸润,可见轻度碎屑样坏死;小叶结构完整。
(2)中度慢性肝炎(相当于原CAH中型):汇管区炎症明显,伴有中度碎屑样坏死;小叶内炎症重,伴桥型坏死;纤维间隔形成,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
, 百拇医药
(3)重度慢性肝炎(相当于原CAH重型):汇管区炎症重或伴重度碎屑样坏死,桥型坏死广泛,累及多个肝小叶;有多数纤维问膈,导致小叶结构紊乱,或形成早期肝硬化。
西医慢性肝炎分级、分期慢性肝炎按病变轻重而分级(G0-4)、分期(S0-4)。
诊 断
中医诊断
辨 证:
(1)湿热中阻证:临床表现为胁胀脘闷,恶心厌油,纳呆,身目发黄而色泽鲜明,尿黄,口粘口苦,大便粘滞秽臭或先干后溏,口渴欲饮或饮而不多,肢体困重,倦怠乏力,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或弦滑数。
主证:①身目发黄,色泽鲜明;②苔黄腻。
次证:①恶心,厌油,纳呆;②胁胀脘闷;③尿黄。
, http://www.100md.com
辨证要求:具备主证①、②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②及次证三项中的任何两项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①及次证①、②者,即属本证。
(2)肝郁脾虚证;临床表现为胁肋胀满疼痛,胸闷太息,精神抑郁,性情急躁,纳食减少,口淡乏味,脘痞腹胀,午后为甚,少气懒言,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大便溏泄或食谷不化,每因进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加重,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脉沉弦。
主证:①胁肋胀满;②腹胀便溏。
次证:①抑郁烦闷;②身倦乏力;③舌淡有齿痕。
辨证要求:具备主证①、②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①及次证②、③两项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②及次证①者,即属本证。
(3)肝肾阴虚证:临床表现为右胁隐痛,腰膝酸软,四肢拘急,筋惕肉跳,头晕目眩,耳鸣如蝉,两目干涩,口燥咽干,失眠多梦,潮热或五心烦热。形体消瘦,面色黛黑,毛发不荣,牙龈出血,鼻衄,男子遗精,女子经少或经闭、舌体瘦,舌质红、少津,有裂纹,花剥苔或少苔,或舌红无苔,脉细数无力。
, 百拇医药
主证:①头晕目涩;②腰膝酸软;③舌红少津。
次证:①五心烦热;②少寐多梦;③胁肋隐痛,遇劳加重;④脉细数。
辨证要求:具备主证①、②、③者,即属本证。
具备主证三项中的任何两项及次证四项中的任何两项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及次证四项中的任何三项者,即属本证。具备次证①、②、③、④者,即属本证。
(4)瘀血阻络证:临床表现为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丝,两胁刺痛,肝脾肿大,质地较硬,蜘蛛痣,肝掌,妇女行经腹痛,经血色暗有块,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沉细涩。
主证:①面色晦暗或赤缕红丝;②肝脾肿大,质地较硬。
次证:①舌质暗或有瘀斑;②肝掌,蜘蛛痣;③两胁刺痛;④女子行经腹痛或经色暗红有块。
, 百拇医药
辨证要求:具备主证①、②项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及次证各一项者,即属本证。具备次证①、②、③项者;女子具备次证①、②、③项中
的两项及第④项者,即属本证。
(5)脾肾阳虚证:临床表现为畏寒喜暖,四肢不温,精神疲倦,面色不华或晦黄,少腹腰膝冷痛,食少脘痞,腹胀便溏或晨泄,完谷不化,甚则滑泄失禁,小便不利或余沥不尽或尿频失禁,下肢或全身浮肿,甚则水膨,阴囊湿冷或阳屡,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或滑,脉沉细弱或沉迟。 、主证:①畏寒肢冷;②神疲脉弱;
次证:①少腹腰膝冷痛:②食少便溏,甚至晨泄;③下肢浮肿;④阴囊湿冷或阳痿。
辨证要求:具备主证①、②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①或②及次证四项中的任何两项者,即属本证。具备次证①、②、③项;男子具备次证①、②、③项中的两项及第④者,即属本证。
, 百拇医药
特殊见症:慢性肝炎有些特殊见症,能反映脏腑“肝”的某些实质性改变。重视这些特殊见症有助于加强针对性治疗,兹举2~3则如下。
①爪甲枯裂:“肝主筋,其华在爪”,有此症者提示肝阴不足。
②咽干喜唾涎沫:本症在慢性肝炎极为常见。此为脾虚津液不能上承,故咽干,但又有湿邪中阻,故喜唾涎沫。
③胃脘振水声:60%以上的慢性肝炎有此症。即心下有留饮,属肺、脾、肾三脏俱虚,常伴有腰冷沉重、肩背酸痛。
④黄腻苔:黄腻苔在慢性肝炎很常见,不属特殊见症。但对黄腻苔的治疗则常有误,因黄腻苔主里湿热证,故一见黄腻苔则以湿热论治,用苦寒之品。肝炎是感受六淫之邪所致,病程早期以湿热为主,由于失治、误治或身体素质等因素,致使湿邪留滞,日久化火,灼伤阴液,导致肝肾阴虚。后者又可加重肝郁,木郁克土,脾虚失运,造成水湿内停。因此慢性肝炎之湿,主要是内生。但因受累脏腑及病变程度不同、湿邪停滞部位各异,临床表现亦有区别。有的为留饮,有的寒聚成痰;有的与时令相应;也有湿困脾阳久而导致脾胃虚寒,湿久化热。湿与热结成为湿热,客观上表现为黄腻苔,但该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是标而不是本。因此应在辨证基础上,弄清黄腻苔病因,而不宜尽用苦寒清泻之品。
, http://www.100md.com
西医诊断
诊 断:(1)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符合慢性肝炎,并有一项HBV感染标志阳性。慢性HBsAg携带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 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这种病人,尤其是HBeAg或抗-HBe阳性者,肝活检证明90%以上有慢性肝炎病变,一旦过劳、大量饮酒或身患其它重病均可导致肝炎急性发作,临床常诊断为急性肝炎,但肝活检均为慢性肝炎。
(2)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符合慢性肝炎,血清抗-HCV、血清及(或)肝内HCVRNA阳性。
(3)慢性丁型肝炎:临床符合慢性肝炎,血清抗-HDVIgG持续阳性, HDVRNA持续阳性,肝内HDVRNA及(或)HDAg阳性。因HDV为缺陷病毒,依赖HBsAg才能复制,所以单独慢性丁型肝炎少见,大多为HBV-HDV重叠感染的慢性肝炎。
症 状:轻度慢性肝炎(相当于原CPH或CAH轻型),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有轻度乏力、纳差、腹胀、肝区不适。中度(相当于CAH中型),症状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相当于CAH重型)有明显的乏力、纳差、腹胀,便溏或便干,睡眠差,多梦,眼干涩,腰膝酸沉等症状。
, http://www.100md.com
体 征:
轻度慢性肝炎有肝脏肿大、压痛。重度有面色晦暗、肝掌(朱砂掌)、蜘蛛痣(蟹爪纹)、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红丝缕缕)、肝脾肿大等体征。
电诊断:心电图
影象诊断:B超、胸片及胃肠道钡餐及CT。
实验室诊断:病原学 应检测乙、丙、丁肝炎病毒标记物,若系急性发作应查甲、戊及其它病毒标记物,以确定有无重叠感染。
生化指标应查ALT、Bi1、T/A、Ep、PA。轻、中、重度三型的生化指标值可参考。
其它检查包括血象(尤应注意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
尿常规(尤应注意尿蛋白、红细胞,以查明是否有肝外表现).便常规
, 百拇医药
必要时行肝活检
鉴别诊断
对慢性肝炎有乙、丙、丁型肝炎病毒标志阳性者,诊断并不困难,但有两点需要鉴别。
(1)脂肪肝:由于经济条件好转,生活改善,特别是长期大量饮酒,临床上常有肝区不适、肝掌、肝脏肿大,长期单项ALT升高者,肝炎病毒标记物阴性,肝活检大多为脂肪肝。
(2)肝炎合并脂肪肝:慢性肝炎病人由于过分强调高营养,加之活动少,故常有肝炎合并脂肪肝。若慢性肝炎,身体肥胖,血脂高于正常,肝脏明显肿大,宜通过肝活检确诊。
预 后
慢性肝炎系难治性疾病之一,若为水平传播,肝功能正常,血清中肝炎病毒复制标志转阴后,肝细胞内复制标志尚未转阴,坚持治疗6~12个月可获痊愈而不复发。若系母婴垂直传播,则因其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治疗难度很大,给予恰当治疗,坚持用药3~5年有可能阻断其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约有70%的丙肝呈慢性临床经过,主要表现为轻至中度ALT升高,若控制不好,则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约有15%~30%发展为肝硬化,10%左右发生癌变。乙、丙,乙、丁或乙、丙、丁重叠感染则预后更差。乙、丙重叠感染者约有80%发展为慢性重型肝炎, 70%左右癌变、乙、甲或乙、戊重叠感染的慢性乙肝,常常病情迅速恶化,临床类似于亚急性重型肝炎,但病死率高达90%以上。
, 百拇医药
治 疗
中医治疗
治法与方药:
中药治疗应用中药治疗肝炎有以下思路方法:第一辨证论治:应用传统辨证方法(宏观辨证)即运用望闻问切手段和中医理论归纳分析,“司内揣外”。强调“探微求索”、‘防微杜渐”,追求辨证的精确入微。这种治法有利于辨证分型,有针对性地治疗特殊证型和特殊见症。但对慢性肝炎发病机理、肝功异常等现代医学研究尚嫌不足。第二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即针对现代医学对慢性肝炎发病机理、生化、免疫、病毒指标,结合宏观辨证的证型选药。因为这些药物难以直接杀灭病毒,故应针对下述问题考虑治疗。
(1)调控免疫:许多中草药对免疫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其中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的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白花蛇舌草、鱼腥草、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等;能提高白细胞数量及促进其吞噬功能者有灵芝、蘑菇、人参、黄芪、白术、甘草、金银花、补骨脂、山芋肉、女贞子、生地、鸡血藤、元参、益智仁、苡仁、紫河车等;能增加T淋巴细胞数量及提高其转化率者有白木耳、黄芪、淫羊霍、五味子、茯苓、桑寄生、红花、丹参、王不留、黄连、黄芩、蒲公英、地丁、水牛角、金银花等;能促进抗体形成或延长其半衰期者有鳖甲、元参、天冬、麦冬、沙参。肉桂、仙茅、菟丝子、锁阳、黄精,人参等;能抑制抗体形成的有大枣、黄芪、甘草、大黄、桃仁、牛膝、生地、当归、川芎、红花,丹参等。解裂免疫复合物的有柴胡、葛根、竹叶、防己、秦艽、徐长卿、豨莶、茜草等。
, 百拇医药
(2)降酶:降ALT归纳为疏肝理气、清泄邪热、健脾益气、,气血双补、活血化瘀、祛风解毒、攻补兼施、清热利湿、酸收、泻肺等降酶法。
①降低病人反应性:一部分慢性肝炎病人ALT持久不降与过敏体质有关。临床常有过敏现象,如慢性荨麻疹。皮肤划痕试验阳性或者瘙痒,过敏性鼻炎,外周嗜酸性细胞增高等表现。改变这些病人全身反应性,有助于改变肝细胞的通透性,减少酶的释放,从而达到降酶、的目的。能抑制反应性炎症,解除过敏状态的中药有丹皮、三七、徐长卿、白茅根、夏枯草、龙胆草、苦参等。
②调整肝细胞的酸碱环境:肝细胞处于偏酸环境则酶的释放少,因此许多酸味中药有降酶作用。对热象和毒邪较盛者选用酸寒之品,如牛膝、鱼腥草、马齿苋、酢浆草、白芍等;对脾肾虚者选用健脾固肾的赤石脂、乌梅、复盆子、山芋肉等。
③调整病人脂肪代谢:慢性肝炎病人脂肪代谢不正常,有ALT升高,轻则低酶,重则
高酶,调整脂肪代谢有助于降酶。常用药物有生地、熟地、白术、苍术、山药、茯苓、丹皮、地骨皮、泽泻、茵陈、生山楂等。
(3)调整蛋白:
①提高白蛋白:因白蛋白降低和虚证有关,故多用补益法。对有轻度白蛋白降低者(白蛋白30.1~34.9g/L)在口服辨证论治中药基础上,加水牛角粉:1.5g,2次/日:有重度白蛋白降低者(白蛋白, 百拇医药
胁痛,膨胀。
定义及释义
慢性肝炎系以乙型、丙型为主,也可以是乙、丙,乙、丁或乙、丙、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病 因
中医病因
有关慢性肝炎的中医病因虽众说不一,但大多系湿热余邪未尽而引起全身脏腑功能失调。所以慢性肝炎是一个病因病机复杂的疾病。
西医病因
慢性肝炎的病原学以感染乙、丙、丁型肝炎病毒为主,但导致急性肝炎演变成慢性肝炎的原因很多,例如失治、误治、过劳、饮酒等,但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是其主要原因。
, 百拇医药
流行病学
在我国及东南亚地区慢性肝炎为多发病.
发病机理
肝炎病毒进入人体,引起免疫应答,造成肝脏损害,出现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异常。正常人参与免疫应答的网络有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含有一种溶酶体,可以溶解侵入人体的病毒, HBV抗原决定簇与巨噬细胞形成抗原-RNA复合物,后者作为信息,吸引并调动淋巴细胞(主要是NK细胞)破坏靶细胞,引起肝细胞损伤;还可分泌白细胞介素(IL-1)及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T淋巴细胞(包括0KT3、OKT4、OKT8)起决定作用的是毒性T细胞,在识别肝细胞表面抗原后,可起到破坏靶细胞、杀灭病毒作用。而NK细胞不需要通过识别抗原可直接杀伤靶细胞,清除病毒。B细胞主要产生抗体,慢性肝炎T4/T8比例平行, NK细胞活性下降或数量减少,因此病毒难以清除。
病机探微
, 百拇医药
慢性肝炎病位其始在气,继则及血,因此常涉及到气血及与血气有关的脏腑和经络。
(1)湿热:病初感受湿热之邪,由于失治、误治而导致余邪未尽;但也有病久伤脾,湿久化热;也有反复感受湿热之邪,例如慢性肝炎在长夏季节再感受湿热之邪而复发,临床上有湿邪或湿热之邪弥散三焦见症。
(2)气滞血瘀:人体情志的舒畅、气机的协调、脾机的运化、血液的生发均与肝的疏泄密切相关。肝有体阴用阳的特殊性,故有可寒、可热、可虚、可实的病理结局,而且病久必郁,病久必瘀。所以气滞血瘀是慢性肝炎常见的病因病机。
(3)脾虚:病久必虚,所以脾虚为慢性肝炎主要病因。脾虚可由于肝郁所致;亦可因湿邪困脾日久而使之运化失调;亦可因久用苦寒之辈伤脾等原因所致。
(4)肝肾阴虚: 肝肾同源,肝藏血,肝郁则血瘀,瘀久暗伤营血,营血既伤,必致肾阴不足,或久用苦寒之品、苦能伤阴化燥,亦可导致肝肾阴虚。
, 百拇医药
(5)血瘀血热:血瘀日久化热,故血瘀血热是慢性肝炎,特别是CAH中、重型的主要病因病机。
总之,慢性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正邪相争的过程,正系指人体正气,邪代表致病之因,正不胜邪则病久不愈。“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于正邪相争日久,则机体脏腑俱虚,不能胜邪,所以形成正虚邪实之病因病机。
病理生理学
慢性肝炎的病理诊断,包括病因、病变程度。病变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1)轻度慢性肝炎:包括慢性迁延性肝炎(CPH)、轻型慢性活动型肝炎(CAH)。有肝细胞变性,点状及灶性坏死。嗜酸性小体,汇管区有(无)炎性浸润,可见轻度碎屑样坏死;小叶结构完整。
(2)中度慢性肝炎(相当于原CAH中型):汇管区炎症明显,伴有中度碎屑样坏死;小叶内炎症重,伴桥型坏死;纤维间隔形成,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
, 百拇医药
(3)重度慢性肝炎(相当于原CAH重型):汇管区炎症重或伴重度碎屑样坏死,桥型坏死广泛,累及多个肝小叶;有多数纤维问膈,导致小叶结构紊乱,或形成早期肝硬化。
西医慢性肝炎分级、分期慢性肝炎按病变轻重而分级(G0-4)、分期(S0-4)。
诊 断
中医诊断
辨 证:
(1)湿热中阻证:临床表现为胁胀脘闷,恶心厌油,纳呆,身目发黄而色泽鲜明,尿黄,口粘口苦,大便粘滞秽臭或先干后溏,口渴欲饮或饮而不多,肢体困重,倦怠乏力,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或弦滑数。
主证:①身目发黄,色泽鲜明;②苔黄腻。
次证:①恶心,厌油,纳呆;②胁胀脘闷;③尿黄。
, http://www.100md.com
辨证要求:具备主证①、②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②及次证三项中的任何两项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①及次证①、②者,即属本证。
(2)肝郁脾虚证;临床表现为胁肋胀满疼痛,胸闷太息,精神抑郁,性情急躁,纳食减少,口淡乏味,脘痞腹胀,午后为甚,少气懒言,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大便溏泄或食谷不化,每因进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加重,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脉沉弦。
主证:①胁肋胀满;②腹胀便溏。
次证:①抑郁烦闷;②身倦乏力;③舌淡有齿痕。
辨证要求:具备主证①、②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①及次证②、③两项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②及次证①者,即属本证。
(3)肝肾阴虚证:临床表现为右胁隐痛,腰膝酸软,四肢拘急,筋惕肉跳,头晕目眩,耳鸣如蝉,两目干涩,口燥咽干,失眠多梦,潮热或五心烦热。形体消瘦,面色黛黑,毛发不荣,牙龈出血,鼻衄,男子遗精,女子经少或经闭、舌体瘦,舌质红、少津,有裂纹,花剥苔或少苔,或舌红无苔,脉细数无力。
, 百拇医药
主证:①头晕目涩;②腰膝酸软;③舌红少津。
次证:①五心烦热;②少寐多梦;③胁肋隐痛,遇劳加重;④脉细数。
辨证要求:具备主证①、②、③者,即属本证。
具备主证三项中的任何两项及次证四项中的任何两项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及次证四项中的任何三项者,即属本证。具备次证①、②、③、④者,即属本证。
(4)瘀血阻络证:临床表现为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丝,两胁刺痛,肝脾肿大,质地较硬,蜘蛛痣,肝掌,妇女行经腹痛,经血色暗有块,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沉细涩。
主证:①面色晦暗或赤缕红丝;②肝脾肿大,质地较硬。
次证:①舌质暗或有瘀斑;②肝掌,蜘蛛痣;③两胁刺痛;④女子行经腹痛或经色暗红有块。
, 百拇医药
辨证要求:具备主证①、②项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及次证各一项者,即属本证。具备次证①、②、③项者;女子具备次证①、②、③项中
的两项及第④项者,即属本证。
(5)脾肾阳虚证:临床表现为畏寒喜暖,四肢不温,精神疲倦,面色不华或晦黄,少腹腰膝冷痛,食少脘痞,腹胀便溏或晨泄,完谷不化,甚则滑泄失禁,小便不利或余沥不尽或尿频失禁,下肢或全身浮肿,甚则水膨,阴囊湿冷或阳屡,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或滑,脉沉细弱或沉迟。 、主证:①畏寒肢冷;②神疲脉弱;
次证:①少腹腰膝冷痛:②食少便溏,甚至晨泄;③下肢浮肿;④阴囊湿冷或阳痿。
辨证要求:具备主证①、②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①或②及次证四项中的任何两项者,即属本证。具备次证①、②、③项;男子具备次证①、②、③项中的两项及第④者,即属本证。
, 百拇医药
特殊见症:慢性肝炎有些特殊见症,能反映脏腑“肝”的某些实质性改变。重视这些特殊见症有助于加强针对性治疗,兹举2~3则如下。
①爪甲枯裂:“肝主筋,其华在爪”,有此症者提示肝阴不足。
②咽干喜唾涎沫:本症在慢性肝炎极为常见。此为脾虚津液不能上承,故咽干,但又有湿邪中阻,故喜唾涎沫。
③胃脘振水声:60%以上的慢性肝炎有此症。即心下有留饮,属肺、脾、肾三脏俱虚,常伴有腰冷沉重、肩背酸痛。
④黄腻苔:黄腻苔在慢性肝炎很常见,不属特殊见症。但对黄腻苔的治疗则常有误,因黄腻苔主里湿热证,故一见黄腻苔则以湿热论治,用苦寒之品。肝炎是感受六淫之邪所致,病程早期以湿热为主,由于失治、误治或身体素质等因素,致使湿邪留滞,日久化火,灼伤阴液,导致肝肾阴虚。后者又可加重肝郁,木郁克土,脾虚失运,造成水湿内停。因此慢性肝炎之湿,主要是内生。但因受累脏腑及病变程度不同、湿邪停滞部位各异,临床表现亦有区别。有的为留饮,有的寒聚成痰;有的与时令相应;也有湿困脾阳久而导致脾胃虚寒,湿久化热。湿与热结成为湿热,客观上表现为黄腻苔,但该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是标而不是本。因此应在辨证基础上,弄清黄腻苔病因,而不宜尽用苦寒清泻之品。
, http://www.100md.com
西医诊断
诊 断:(1)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符合慢性肝炎,并有一项HBV感染标志阳性。慢性HBsAg携带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 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这种病人,尤其是HBeAg或抗-HBe阳性者,肝活检证明90%以上有慢性肝炎病变,一旦过劳、大量饮酒或身患其它重病均可导致肝炎急性发作,临床常诊断为急性肝炎,但肝活检均为慢性肝炎。
(2)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符合慢性肝炎,血清抗-HCV、血清及(或)肝内HCVRNA阳性。
(3)慢性丁型肝炎:临床符合慢性肝炎,血清抗-HDVIgG持续阳性, HDVRNA持续阳性,肝内HDVRNA及(或)HDAg阳性。因HDV为缺陷病毒,依赖HBsAg才能复制,所以单独慢性丁型肝炎少见,大多为HBV-HDV重叠感染的慢性肝炎。
症 状:轻度慢性肝炎(相当于原CPH或CAH轻型),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有轻度乏力、纳差、腹胀、肝区不适。中度(相当于CAH中型),症状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相当于CAH重型)有明显的乏力、纳差、腹胀,便溏或便干,睡眠差,多梦,眼干涩,腰膝酸沉等症状。
, http://www.100md.com
体 征:
轻度慢性肝炎有肝脏肿大、压痛。重度有面色晦暗、肝掌(朱砂掌)、蜘蛛痣(蟹爪纹)、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红丝缕缕)、肝脾肿大等体征。
电诊断:心电图
影象诊断:B超、胸片及胃肠道钡餐及CT。
实验室诊断:病原学 应检测乙、丙、丁肝炎病毒标记物,若系急性发作应查甲、戊及其它病毒标记物,以确定有无重叠感染。
生化指标应查ALT、Bi1、T/A、Ep、PA。轻、中、重度三型的生化指标值可参考。
其它检查包括血象(尤应注意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
尿常规(尤应注意尿蛋白、红细胞,以查明是否有肝外表现).便常规
, 百拇医药
必要时行肝活检
鉴别诊断
对慢性肝炎有乙、丙、丁型肝炎病毒标志阳性者,诊断并不困难,但有两点需要鉴别。
(1)脂肪肝:由于经济条件好转,生活改善,特别是长期大量饮酒,临床上常有肝区不适、肝掌、肝脏肿大,长期单项ALT升高者,肝炎病毒标记物阴性,肝活检大多为脂肪肝。
(2)肝炎合并脂肪肝:慢性肝炎病人由于过分强调高营养,加之活动少,故常有肝炎合并脂肪肝。若慢性肝炎,身体肥胖,血脂高于正常,肝脏明显肿大,宜通过肝活检确诊。
预 后
慢性肝炎系难治性疾病之一,若为水平传播,肝功能正常,血清中肝炎病毒复制标志转阴后,肝细胞内复制标志尚未转阴,坚持治疗6~12个月可获痊愈而不复发。若系母婴垂直传播,则因其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治疗难度很大,给予恰当治疗,坚持用药3~5年有可能阻断其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约有70%的丙肝呈慢性临床经过,主要表现为轻至中度ALT升高,若控制不好,则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约有15%~30%发展为肝硬化,10%左右发生癌变。乙、丙,乙、丁或乙、丙、丁重叠感染则预后更差。乙、丙重叠感染者约有80%发展为慢性重型肝炎, 70%左右癌变、乙、甲或乙、戊重叠感染的慢性乙肝,常常病情迅速恶化,临床类似于亚急性重型肝炎,但病死率高达90%以上。
, 百拇医药
治 疗
中医治疗
治法与方药:
中药治疗应用中药治疗肝炎有以下思路方法:第一辨证论治:应用传统辨证方法(宏观辨证)即运用望闻问切手段和中医理论归纳分析,“司内揣外”。强调“探微求索”、‘防微杜渐”,追求辨证的精确入微。这种治法有利于辨证分型,有针对性地治疗特殊证型和特殊见症。但对慢性肝炎发病机理、肝功异常等现代医学研究尚嫌不足。第二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即针对现代医学对慢性肝炎发病机理、生化、免疫、病毒指标,结合宏观辨证的证型选药。因为这些药物难以直接杀灭病毒,故应针对下述问题考虑治疗。
(1)调控免疫:许多中草药对免疫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其中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的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白花蛇舌草、鱼腥草、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等;能提高白细胞数量及促进其吞噬功能者有灵芝、蘑菇、人参、黄芪、白术、甘草、金银花、补骨脂、山芋肉、女贞子、生地、鸡血藤、元参、益智仁、苡仁、紫河车等;能增加T淋巴细胞数量及提高其转化率者有白木耳、黄芪、淫羊霍、五味子、茯苓、桑寄生、红花、丹参、王不留、黄连、黄芩、蒲公英、地丁、水牛角、金银花等;能促进抗体形成或延长其半衰期者有鳖甲、元参、天冬、麦冬、沙参。肉桂、仙茅、菟丝子、锁阳、黄精,人参等;能抑制抗体形成的有大枣、黄芪、甘草、大黄、桃仁、牛膝、生地、当归、川芎、红花,丹参等。解裂免疫复合物的有柴胡、葛根、竹叶、防己、秦艽、徐长卿、豨莶、茜草等。
, 百拇医药
(2)降酶:降ALT归纳为疏肝理气、清泄邪热、健脾益气、,气血双补、活血化瘀、祛风解毒、攻补兼施、清热利湿、酸收、泻肺等降酶法。
①降低病人反应性:一部分慢性肝炎病人ALT持久不降与过敏体质有关。临床常有过敏现象,如慢性荨麻疹。皮肤划痕试验阳性或者瘙痒,过敏性鼻炎,外周嗜酸性细胞增高等表现。改变这些病人全身反应性,有助于改变肝细胞的通透性,减少酶的释放,从而达到降酶、的目的。能抑制反应性炎症,解除过敏状态的中药有丹皮、三七、徐长卿、白茅根、夏枯草、龙胆草、苦参等。
②调整肝细胞的酸碱环境:肝细胞处于偏酸环境则酶的释放少,因此许多酸味中药有降酶作用。对热象和毒邪较盛者选用酸寒之品,如牛膝、鱼腥草、马齿苋、酢浆草、白芍等;对脾肾虚者选用健脾固肾的赤石脂、乌梅、复盆子、山芋肉等。
③调整病人脂肪代谢:慢性肝炎病人脂肪代谢不正常,有ALT升高,轻则低酶,重则
高酶,调整脂肪代谢有助于降酶。常用药物有生地、熟地、白术、苍术、山药、茯苓、丹皮、地骨皮、泽泻、茵陈、生山楂等。
(3)调整蛋白:
①提高白蛋白:因白蛋白降低和虚证有关,故多用补益法。对有轻度白蛋白降低者(白蛋白30.1~34.9g/L)在口服辨证论治中药基础上,加水牛角粉:1.5g,2次/日:有重度白蛋白降低者(白蛋白,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