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药网
定义及释义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是指由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肾脏沉积而导致的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以血尿为主,浮肿及高血压较轻,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一般对激素治疗不敏感。本病除极少数预后较好外,大多数呈迁延性及慢性经过。
病 因
中医病因
HBV一GN属中医“水肿”、“尿血”、“尿浊”范畴,起病之因主要与先天禀赋不足、肝肾阴虚、脾胃虚弱、情志不舒、饮食不洁、感染湿热毒邪有关。先天禀赋不足或小儿正气未充,脾胃易伤,易感受湿热毒邪。湿热毒邪累及于肝,肝失疏泄,气机不利,一方面不能助脾胃运化水谷,则出现纳呆、腹胀、乏力等症;另一方面水道失于通调,出现水肿。素体肝肾不足或湿热伤及肾阴。肾阴不足,不能气化水津、亦成水肿。阴虚生内热或湿热伤及肾络则尿血。若素体脾胃虚弱,饮食更伤,脾阳虚损伤及肾阳,以致脾肾阳虚,脾为制水之脏,肾主水,脾肾阳虚,水湿泛滥则水肿。阴阳互根,肝肾阴虚伤及阳气,脾肾阳虚损及于阴,则可形成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之证。清志不调,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表现为纳呆、腹胀、胁胀等,肝郁气滞,水道失调,发为水肿。若水湿停聚,水病及血,血行不畅,则常伴有瘀血表现。
, 百拇医药
西医病因
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肾小球肾炎(GN)的病因有如下联系。
1.在流行病学上,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炎病人中HBV携带者百分比常高于普通人群百分比。例如膜性肾病HBsAg的阳性率为37%,膜增殖性肾炎HBsAg的阳性率为20%,并且与人群HBV携带率呈正相关。在HBV感染高发区,膜性肾病患者HBsAg血症的阳性率也相应增加。
2.现已肯定HBV感染可引起肝外多脏器病变,如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荨麻疹、血管炎等。而且这些病变常是免疫复合物性疾病,据此推测也可导致肾炎。
3.在某些血清HBV抗原阳性的肾炎病人肾组织中确实已发现HBV抗原及抗体,这类肾炎多表现为膜性肾病。
流行病学
, 百拇医药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尤以男性占明显优势。
发病机理
本病的发病机理迄今尚不十分清楚,但大多数学者均倾向于以下几种观点。
1.HBV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大多数HBV患者的血清中可以检出HBV循环免疫复合物(CIC)。
2.上皮下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HBV一MN患者肾小球弥漫性上皮下沉积物可能是一种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3.HBV感染导致自身免疫致病。
4.HBV直接感染肾脏致病。除肝细胞外,HBV还能感染其它多种细胞,如胰腺细胞、单核细胞和其它骨髓来源的细胞。动物实验也提示HBV直接感染肾脏致病的可能。
, http://www.100md.com
病机探微
中医认为肝肾同源,生理上肝肾精血互化。相互滋生,病理情况下,肝脏病与肾脏病之间亦必然有密切的相互关系,即出现肝肾同病。导致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病因是乙肝病毒,目前研究认为此属湿热毒邪。湿热毒邪寄居于肝,由于子病及母,传及于肾,湿热伤肾,肾络受损,血溢脉外,则见尿血;湿热内扰,肾失封藏,精微下泄,则见尿中蛋白,湿热伤肾,肾不主水,水湿泛滥于四肢,则见水肿;湿热邪毒蕴久,耗气伤阴,正气受损,脾肾亏损而使病久不愈;久病人络,久病多瘀,瘀阻肾络亦是本病情迁延的原因之一。
病理生理学
HBV 相关性肾炎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膜性肾病(HBV一MN),其次为膜增生性肾炎
(HBV一MPGN)及系膜增生性肾炎(HBV一MSPGN)。病理组织学上,各病理类型的 HBV相关性肾炎与相应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表现十分相似。但电镜下本病有时可见病毒性颗粒提示与病毒感染有关。一些HBV一MN病例可出现与特发性膜性肾病不同的病理表现,如光镜下除弥漫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钉突形成外,增厚的基底膜常呈链环状,伴较明显的系膜增生。免疫荧光检查除见IgM、IgA及C1q 沉积,沉积部位除毛细血管壁外,也常见系膜区。电 镜检查可见大块电子致密物呈多部位分布,不但在上皮下,而且在基底膜内,内皮下及系膜区。根据以上表现,有人认为HBV一MN既有特发性膜性肾病,又具有原发性膜增殖性肾炎的某种病理特点。有人在IgA肾病(包括IgA肾病合并膜性肾病)病人的肾切片中发现了HBV抗原,并主要位于系膜区。因此认为HBV感染也可导致IgA肾病。
, http://www.100md.com
诊 断
中医诊断
辨 证:
(1)肝郁脾虚,湿热内蕴:
证候:多见于HBV一GN早期,证见胸胁胀痛不适,脘闷纳呆,腹胀乏力,口苦口粘,烦渴呕恶,或见黄疸,小便黄赤,大便溏泻不爽,舌质偏红,苔黄腻,脉弦数。
(2)肝肾阴虚,湿热留恋:
证候:头晕、耳鸣,两目干涩,两胁隐痛,腰膝酸软,口燥咽干,心烦失眠,低热盗汗,或见颜面及下肢轻度浮肿,小便短赤,大便偏干。舌质暗红,苔薄黄或腻,脉弦细略数。
(3)气阴两虚,湿瘀阻络:
证候:胁痛隐隐,病程绵长,腰膝酸软,倦怠乏力,畏寒或肢冷而手足心热,口干而不欲饮水,尿少色黄,大便先干后稀或时干时稀,或有颜面及肢体浮肿。舌质暗红、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或黄或腻,脉弦细或沉细而数。
, 百拇医药
(4)脾肾阳虚,水湿泛滥:
证候:肢体浮肿、按之凹陷,甚者伴有胸腹水,面色虚晄,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不利夹有泡沫,大便稀溏。舌体淡胖,苔白腻或厚腻,脉沉细或沉滑。
西医诊断
诊断标准:
HBV相关肾炎国际上无统一标准,1989年北京座谈会建议试用下列三条标准诊断:①血清HBV抗原阳性;②患肾小球肾炎,并可除外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③肾切片上找到HBV抗原。其中第③点为最基本条件,缺此不能诊断。
诊 断:
症 状:纳差、腹胀、肝区胀痛、恶心、呕吐及血尿和(或)蛋白尿等
体 征:
, http://www.100md.com
(一)肾炎方面的临床表现
HBV一GN的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比较一般无特殊,多呈现血尿和(或)蛋白尿,甚至呈现肾病综合征。约75%的患者有血压升高。此临床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与其病理类型相关。
(二)肝炎的临床表现
如纳差、腹胀、肝区胀痛、恶心、呕吐等。
体 检:消廋、血压升高等。
血清谷丙转氨酶增高,伴絮状试验阳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γ-球蛋白增高,且其中含HBsAg或HBeAg。少数病例可有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下降。
少量至中等程度的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个别病例可出现胆汁管型)。
, http://www.100md.com
肾组织切片上是否找到HBV抗原或肾组织洗脱液具有抗HBV活性。
鉴别诊断
UBV一GN主要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及其它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鉴别,下述几点可供参考。
1.流行病学资料 有肝炎病史或密切接触史。
2. 血清学资料 有无HBsAg和/或HBeAg及HBcAb阳性以及肝功异常。
3.病理学资料 肾组织切片上是否找到HBV抗原或肾组织洗脱液具有抗HBV活性。其中第3条最为重要。
预 后
本病预后同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一样,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HBV一MN预后较好,尤其是儿童患者多能自发缓解,自发缓解常发生在血清HBeAg或HBsAg阳性转换到抗HBe或HBs抗体阳性后。但HBV一MCGN预后较差,常缓慢进展到慢性肾功能衰竭。
, http://www.100md.com
治 疗
中医治疗
治法与方药:
(1)肝郁脾虚,湿热内蕴:治法:疏肝健脾,清利湿热解毒。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减。药有醋柴胡、赤白芍、当归、枳壳、黄连、栀子、法半夏、滑石、茵陈、车前子、半枝莲、虎杖、白花蛇舌草、砂仁、白蔻仁等。
(2)肝肾阴虚,湿热留恋:治法:滋补肝肾,清利湿热。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药用知母、黄柏、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女贞子、旱莲草、石苇、滑石、萆??、白花蛇舌草、益母草、白茅根等。
(3)气阴两虚,湿瘀阻络:治法:益气养阴,活血清利。
, 百拇医药
方药:参芪地黄汤或大补元煎加减。药用太子参、生黄芪、生地、丹皮、赤芍、茯苓、泽泻、丹参、石苇、滑石、车前子、益母草、白茅根、白花蛇舌草、虎杖、桃仁、红花等。
(4)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治法: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方药:实脾饮、真武汤或济生肾气汤加减。药用制附片、白术、茯苓、泽泻、杭白芍、汉防己、大腹皮、车前子、川牛膝、炒杜仲等。
中药:
常用增加抑制乙肝病毒作用的草药蒲公英、木瓜、火炭母、蚤休、夏枯草、龙胆草、紫草、北野菊、虎杖、茵陈、黄柏、栀子、败酱草、青黛等。
西医治疗
HBV一GN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运用 : 激素及细胞毒药物应根据肝病及肾病的具体情况谨慎选用。只有当肾病病情需要,且血清HBV复制指标(HBV一DNA、HBV一DNA多聚酶、HBeAg)阴性时才宜使用,且需密切鉴测HBV复制指标及肝病变化。
2.抗病毒治疗:(1)干扰素对HBV的复制有抑制作用,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有一定疗效。国外有个案报告,患者用干扰素后血清HBV抗原转阴,同时肾综也获缓解。通常剂量500万~1000万U,肌肉注射,1次/日,疗程7~21天。(2)阿糖腺苷 常用量每日为10~20mg/kg,静脉滴注连续12~24小时,7~10天为一疗程。此类抗病毒药物尚有无环鸟苷,猪苓多糖等。
其他治疗
由于现代医学对本病尚缺乏特效治疗,故本病宜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鉴于本病的发生与肝脏病毒感染有关,因此防治、清除体内乙肝病毒,防止肾脏继续受损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乙肝及其相关性肾炎的发生、发展、转归与机体免疫反应关系密切,临床研究不难发现,湿热毒邪是贯穿于本病的始终。对HBsAg有抑制作用的中药大多为清热解毒或苦寒药,临床应用较多的有:大黄、黄柏、贯众、虎杖、山楂、石榴皮、败酱草等,以及活血化瘀药,如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生地等,特别是无症状的患者,清热解毒、活血
化瘀对于抑制HBsAg的病毒复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乙型肝火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与机体免疫反应关系密切,因此,可应用一些具有扶正作用的中药来改善免疫功能,如灵芝、香菇、银耳、玉竹、茯苓、猪苓、女贞子等,以及益气、健脾、补肾之品,可进行免疫调控,促使病情好转或消除体内病毒。由于湿热毒邪是本病的症结所在,扶正补益调整改善免疫功能紊乱,清热解毒利湿祛邪则可有效地清除乙肝病毒,因此协调好标与本、免疫与病情、正虚与湿毒的关系是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关键。
历史考证
1971年Combers等首先报道此病。, http://www.100md.com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是指由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肾脏沉积而导致的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以血尿为主,浮肿及高血压较轻,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一般对激素治疗不敏感。本病除极少数预后较好外,大多数呈迁延性及慢性经过。
病 因
中医病因
HBV一GN属中医“水肿”、“尿血”、“尿浊”范畴,起病之因主要与先天禀赋不足、肝肾阴虚、脾胃虚弱、情志不舒、饮食不洁、感染湿热毒邪有关。先天禀赋不足或小儿正气未充,脾胃易伤,易感受湿热毒邪。湿热毒邪累及于肝,肝失疏泄,气机不利,一方面不能助脾胃运化水谷,则出现纳呆、腹胀、乏力等症;另一方面水道失于通调,出现水肿。素体肝肾不足或湿热伤及肾阴。肾阴不足,不能气化水津、亦成水肿。阴虚生内热或湿热伤及肾络则尿血。若素体脾胃虚弱,饮食更伤,脾阳虚损伤及肾阳,以致脾肾阳虚,脾为制水之脏,肾主水,脾肾阳虚,水湿泛滥则水肿。阴阳互根,肝肾阴虚伤及阳气,脾肾阳虚损及于阴,则可形成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之证。清志不调,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表现为纳呆、腹胀、胁胀等,肝郁气滞,水道失调,发为水肿。若水湿停聚,水病及血,血行不畅,则常伴有瘀血表现。
, 百拇医药
西医病因
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肾小球肾炎(GN)的病因有如下联系。
1.在流行病学上,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炎病人中HBV携带者百分比常高于普通人群百分比。例如膜性肾病HBsAg的阳性率为37%,膜增殖性肾炎HBsAg的阳性率为20%,并且与人群HBV携带率呈正相关。在HBV感染高发区,膜性肾病患者HBsAg血症的阳性率也相应增加。
2.现已肯定HBV感染可引起肝外多脏器病变,如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荨麻疹、血管炎等。而且这些病变常是免疫复合物性疾病,据此推测也可导致肾炎。
3.在某些血清HBV抗原阳性的肾炎病人肾组织中确实已发现HBV抗原及抗体,这类肾炎多表现为膜性肾病。
流行病学
, 百拇医药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尤以男性占明显优势。
发病机理
本病的发病机理迄今尚不十分清楚,但大多数学者均倾向于以下几种观点。
1.HBV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大多数HBV患者的血清中可以检出HBV循环免疫复合物(CIC)。
2.上皮下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HBV一MN患者肾小球弥漫性上皮下沉积物可能是一种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3.HBV感染导致自身免疫致病。
4.HBV直接感染肾脏致病。除肝细胞外,HBV还能感染其它多种细胞,如胰腺细胞、单核细胞和其它骨髓来源的细胞。动物实验也提示HBV直接感染肾脏致病的可能。
, http://www.100md.com
病机探微
中医认为肝肾同源,生理上肝肾精血互化。相互滋生,病理情况下,肝脏病与肾脏病之间亦必然有密切的相互关系,即出现肝肾同病。导致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病因是乙肝病毒,目前研究认为此属湿热毒邪。湿热毒邪寄居于肝,由于子病及母,传及于肾,湿热伤肾,肾络受损,血溢脉外,则见尿血;湿热内扰,肾失封藏,精微下泄,则见尿中蛋白,湿热伤肾,肾不主水,水湿泛滥于四肢,则见水肿;湿热邪毒蕴久,耗气伤阴,正气受损,脾肾亏损而使病久不愈;久病人络,久病多瘀,瘀阻肾络亦是本病情迁延的原因之一。
病理生理学
HBV 相关性肾炎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膜性肾病(HBV一MN),其次为膜增生性肾炎
(HBV一MPGN)及系膜增生性肾炎(HBV一MSPGN)。病理组织学上,各病理类型的 HBV相关性肾炎与相应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表现十分相似。但电镜下本病有时可见病毒性颗粒提示与病毒感染有关。一些HBV一MN病例可出现与特发性膜性肾病不同的病理表现,如光镜下除弥漫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钉突形成外,增厚的基底膜常呈链环状,伴较明显的系膜增生。免疫荧光检查除见IgM、IgA及C1q 沉积,沉积部位除毛细血管壁外,也常见系膜区。电 镜检查可见大块电子致密物呈多部位分布,不但在上皮下,而且在基底膜内,内皮下及系膜区。根据以上表现,有人认为HBV一MN既有特发性膜性肾病,又具有原发性膜增殖性肾炎的某种病理特点。有人在IgA肾病(包括IgA肾病合并膜性肾病)病人的肾切片中发现了HBV抗原,并主要位于系膜区。因此认为HBV感染也可导致IgA肾病。
, http://www.100md.com
诊 断
中医诊断
辨 证:
(1)肝郁脾虚,湿热内蕴:
证候:多见于HBV一GN早期,证见胸胁胀痛不适,脘闷纳呆,腹胀乏力,口苦口粘,烦渴呕恶,或见黄疸,小便黄赤,大便溏泻不爽,舌质偏红,苔黄腻,脉弦数。
(2)肝肾阴虚,湿热留恋:
证候:头晕、耳鸣,两目干涩,两胁隐痛,腰膝酸软,口燥咽干,心烦失眠,低热盗汗,或见颜面及下肢轻度浮肿,小便短赤,大便偏干。舌质暗红,苔薄黄或腻,脉弦细略数。
(3)气阴两虚,湿瘀阻络:
证候:胁痛隐隐,病程绵长,腰膝酸软,倦怠乏力,畏寒或肢冷而手足心热,口干而不欲饮水,尿少色黄,大便先干后稀或时干时稀,或有颜面及肢体浮肿。舌质暗红、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或黄或腻,脉弦细或沉细而数。
, 百拇医药
(4)脾肾阳虚,水湿泛滥:
证候:肢体浮肿、按之凹陷,甚者伴有胸腹水,面色虚晄,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不利夹有泡沫,大便稀溏。舌体淡胖,苔白腻或厚腻,脉沉细或沉滑。
西医诊断
诊断标准:
HBV相关肾炎国际上无统一标准,1989年北京座谈会建议试用下列三条标准诊断:①血清HBV抗原阳性;②患肾小球肾炎,并可除外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③肾切片上找到HBV抗原。其中第③点为最基本条件,缺此不能诊断。
诊 断:
症 状:纳差、腹胀、肝区胀痛、恶心、呕吐及血尿和(或)蛋白尿等
体 征:
, http://www.100md.com
(一)肾炎方面的临床表现
HBV一GN的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比较一般无特殊,多呈现血尿和(或)蛋白尿,甚至呈现肾病综合征。约75%的患者有血压升高。此临床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与其病理类型相关。
(二)肝炎的临床表现
如纳差、腹胀、肝区胀痛、恶心、呕吐等。
体 检:消廋、血压升高等。
血清谷丙转氨酶增高,伴絮状试验阳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γ-球蛋白增高,且其中含HBsAg或HBeAg。少数病例可有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下降。
少量至中等程度的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个别病例可出现胆汁管型)。
, http://www.100md.com
肾组织切片上是否找到HBV抗原或肾组织洗脱液具有抗HBV活性。
鉴别诊断
UBV一GN主要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及其它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鉴别,下述几点可供参考。
1.流行病学资料 有肝炎病史或密切接触史。
2. 血清学资料 有无HBsAg和/或HBeAg及HBcAb阳性以及肝功异常。
3.病理学资料 肾组织切片上是否找到HBV抗原或肾组织洗脱液具有抗HBV活性。其中第3条最为重要。
预 后
本病预后同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一样,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HBV一MN预后较好,尤其是儿童患者多能自发缓解,自发缓解常发生在血清HBeAg或HBsAg阳性转换到抗HBe或HBs抗体阳性后。但HBV一MCGN预后较差,常缓慢进展到慢性肾功能衰竭。
, http://www.100md.com
治 疗
中医治疗
治法与方药:
(1)肝郁脾虚,湿热内蕴:治法:疏肝健脾,清利湿热解毒。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减。药有醋柴胡、赤白芍、当归、枳壳、黄连、栀子、法半夏、滑石、茵陈、车前子、半枝莲、虎杖、白花蛇舌草、砂仁、白蔻仁等。
(2)肝肾阴虚,湿热留恋:治法:滋补肝肾,清利湿热。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药用知母、黄柏、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女贞子、旱莲草、石苇、滑石、萆??、白花蛇舌草、益母草、白茅根等。
(3)气阴两虚,湿瘀阻络:治法:益气养阴,活血清利。
, 百拇医药
方药:参芪地黄汤或大补元煎加减。药用太子参、生黄芪、生地、丹皮、赤芍、茯苓、泽泻、丹参、石苇、滑石、车前子、益母草、白茅根、白花蛇舌草、虎杖、桃仁、红花等。
(4)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治法: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方药:实脾饮、真武汤或济生肾气汤加减。药用制附片、白术、茯苓、泽泻、杭白芍、汉防己、大腹皮、车前子、川牛膝、炒杜仲等。
中药:
常用增加抑制乙肝病毒作用的草药蒲公英、木瓜、火炭母、蚤休、夏枯草、龙胆草、紫草、北野菊、虎杖、茵陈、黄柏、栀子、败酱草、青黛等。
西医治疗
HBV一GN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运用 : 激素及细胞毒药物应根据肝病及肾病的具体情况谨慎选用。只有当肾病病情需要,且血清HBV复制指标(HBV一DNA、HBV一DNA多聚酶、HBeAg)阴性时才宜使用,且需密切鉴测HBV复制指标及肝病变化。
2.抗病毒治疗:(1)干扰素对HBV的复制有抑制作用,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有一定疗效。国外有个案报告,患者用干扰素后血清HBV抗原转阴,同时肾综也获缓解。通常剂量500万~1000万U,肌肉注射,1次/日,疗程7~21天。(2)阿糖腺苷 常用量每日为10~20mg/kg,静脉滴注连续12~24小时,7~10天为一疗程。此类抗病毒药物尚有无环鸟苷,猪苓多糖等。
其他治疗
由于现代医学对本病尚缺乏特效治疗,故本病宜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鉴于本病的发生与肝脏病毒感染有关,因此防治、清除体内乙肝病毒,防止肾脏继续受损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乙肝及其相关性肾炎的发生、发展、转归与机体免疫反应关系密切,临床研究不难发现,湿热毒邪是贯穿于本病的始终。对HBsAg有抑制作用的中药大多为清热解毒或苦寒药,临床应用较多的有:大黄、黄柏、贯众、虎杖、山楂、石榴皮、败酱草等,以及活血化瘀药,如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生地等,特别是无症状的患者,清热解毒、活血
化瘀对于抑制HBsAg的病毒复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乙型肝火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与机体免疫反应关系密切,因此,可应用一些具有扶正作用的中药来改善免疫功能,如灵芝、香菇、银耳、玉竹、茯苓、猪苓、女贞子等,以及益气、健脾、补肾之品,可进行免疫调控,促使病情好转或消除体内病毒。由于湿热毒邪是本病的症结所在,扶正补益调整改善免疫功能紊乱,清热解毒利湿祛邪则可有效地清除乙肝病毒,因此协调好标与本、免疫与病情、正虚与湿毒的关系是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关键。
历史考证
1971年Combers等首先报道此病。,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