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理论 > 基础医学 > 医学心理学
编号:58988
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http://www.100md.com 《医学心理学》
呼吸的频率、深度和节律可因情绪状态而变化,但机制不明。临床上有些疾病如过度换气综合征、哮喘的发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的缺氧后果及氧疗的顺从性等方面均与心理有关。
一、过度换气综合征
过度换气综合征(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意识丧失,但无癫痫、发作性睡病的证据。这种病只要使患者快速呼吸2~3分钟就可诱发,病人先感眩晕,然后昏厥或感头昏产生脱离现实的情感;耳鸣、眼花、肢体的刺痛或麻木、肌肉僵硬、手足痉挛等均可发生;有时口干舌燥或产生控制不信的器笑。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这类病人多有焦虑及癔病性格倾向。发作常与不安、过度紧张、恐惧等情绪因素有关。有报道,本病占内科病人的2.1~10.7%,女性为男性的1.6~2.0倍,25岁左右占60%(桂戴作,1986)
二、支气管哮喘
本病原因复杂且因人而异。现在已发现有许多不同的触发因素,除变态反应、感染、生化因素之外,心理社会因素也被认为起着始动机制的作用(Bengtsson,1984)。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键是支气管平滑肌的高反应性,详细机制还未完全弄清,但一般倾向于认为,情绪因素是通过植物性神经系统(迷走神经)而引起哮喘的(图6-1)。
图6-1 情绪影响哮喘的生理机制
早年曾对哮喘症人的心理特征作过不少研究,近年来,对这方面有一些指导性观点:①支气管哮喘没有单纯的或统一的人格类型;②许多哮喘病人(约占1/2)有强烈的乞求他人(特别是母亲及其替代者)保护的潜意识的愿望,这种愿望使病人对与母体分离特别敏感;③特殊的乞求的愿望是由母亲对哮喘儿童的态度所引起,但是对哮喘儿童及其家庭的研究并未找到一个单一型式的母子关系。
关于病人的人格特征,Iamandescu(1986)发现,哮喘与溃疡病这两种心身疾病之间的MMPI并无统计的差别,也就是说是否存在着代表哮喘(或其他心身疾病)的特异的人格类型还不能确定。
三、慢性阻塞性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肺气肿、慢性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其病程是进行性的又是不可逆的。它的后果是呼吸衰竭和脑缺氧,要通过长期氧治疗来处理。病人的日常活动受限制,Kaptein(1986)的研究表明,这种日常活动受限是由于心理因素,而与客观的肺功能参数无关;但完成12分钟的步行测试则与肺功能参数有关与心理因素无关。说明病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负担不是客观参数而是心理因素,这一点可以应用于健康教育及临床监护(表6-1)。
表6-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患行为
限止日常活动
12分钟行试验
焦虑
抑郁
乐观
耻辱
神经质
自尊 PaO2 PaCO2
肺活量% FEV1%
0.39**
0.49***
-0.51***
0.36*
0.36**
-0.47***
-0.16NS
0.06NS
-0.22NS
-0.27NS
-0.20NS
-0.29NS
0.27NS
-0.05NS
-0.11NS
0.27NS
0.46***
-0.26NS
0.50***
0.48*** NS为无意义 *为P<0.05
**为P<0.01 ***为P<0.001Kaptein等(1986)
对病情严重的病人在病情缓解时作神经心理成套测试表明:注意测验、语词性及视觉记忆、一般智能、数学问题解决等均有损害。 EEG及CT扫描的相关提示,对脑的认知反应结构有持久的低氧性损害(Hannequin等1986)。 Vorgeret等(1986)观察病人在14±8个月期间对长期氧治疗(long oxygen therapy ,LOT)医嘱的顺从性较差,LOT顺从性与病情的严重性及主观上的需氧要求有关。Block(1986)发现,LOT一个月可使平均的动脉血氧张力改变,从51mmHg上升到70mmHg(1mmHg=133.322Pa)。心理测验表明,全量表IQ,操作IQ,语词性IQ,记忆测定,视觉运动操作试验以及拟指试验等均有明显改善。
,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各科病症 > 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