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原发性青光眼
(primary glaucoma)
<原发性青光眼是一种常见致盲眼病,其发病率约为1%,40<岁以上的发病率约为2.5%。我国目前的青光眼致盲人数占全体盲人的5.3~21%,平均为10%,国外为15%。
一、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 closure glaucoma)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以往称为急性充血性青光眼,是老年人常见眼病之一。多见于女性和50岁以上老年人,男女之比约为1:2。常两眼先后(多数在五年以内)或同时发病。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理主要与虹膜膨隆,瞳孔阻滞、房角狭窄、闭锁等因素有关。
1.解剖因素:闭角型青光眼多发于远视眼,小眼球,小角膜,晶状体相对较大,晶状体与虹膜间的间隙较窄,虹膜膨隆,止端靠前,睫状体厚而短,因而房角窄,前房浅。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增大,进一步引起晶体一虹膜膈向前移位,前房则更浅,房角更窄。正常情况下晶状体与虹膜有接触面,形成生理性瞳孔阻滞,当后房压力增加时,此接触面开放房水间歇性地进入前房。当接触面增大时,房水从后房流经晶状体为虹膜之间的阻力就会增大,产生病理性瞳孔阻滞,导致后房房水的压力升高,特别是当瞳孔轻度散大(约4-5mm)时存在瞳孔阻滞,周边虹膜又比较松弛,因此周边虹膜被推向前,与小梁网相帖,以致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这就是虹膜膨隆型青光眼眼压升高的机理。
2.诱发因素:一般认为与血管神经的稳定性有关。闭角型青光眼的发作,往往出现在情绪波动如悲伤、愤怒、精神刺激、用脑过度、极度疲劳、气候突变,以及暴饮暴食等情况下。引时血管神经调节 中枢发生故障致使血管舒缩功能失调,睫状体毛细血管扩张,血管渗透性增加,房水增多,后房压力升高,并在有解剖因素的基础上,睫状体充血水肿使房角阻塞加重,眼压急剧升高,导致青光眼的急性发作。
(二)分期及临床表现
1.临床前期:一眼已发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另一眼前房浅,房角窄,但眼压正常,无自觉症状,属临床前期。
2.前驱期:在急性发作之前,患者往往在情绪波动、脑力或体力过度疲劳,阅读过久或看电视、电影之后,感觉有轻度头痛、眼胀、恶心、视朦、一时性虹视,休息后自行缓解,称为前驱期。以后这样小发作越来越频繁,最后终于急性大发作。
3.急性发作期:
(1)症状:由于眼压突然上升,患者突然感到剧烈的眼胀痛、头痛。视力显著下降,仅眼前指数,光感或无光感。由于迷走神经反射,可伴有恶心、呕吐、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或颅内疾患。应详细询问病史及检查,加以鉴别。
(2)混合充血明显,伴有结膜表层血管充血怒张,有时有轻度眼睑和结膜水肿。
(3)角膜水肿,呈雾状混浊,有时上皮发生水泡,知觉减退或消失,角膜后可有色素沉着。
(4)前房甚浅,前房角闭塞。房水中可见细胞色素颗粒飘浮,甚至有纤维蛋白性渗出物。
(5)瞳孔散大,呈竖椭圆形,对光反应消失,是由于支配瞳孔扩约肌的神经麻痹所致。因屈光间质水肿,瞳孔呈青绿色反应,故名青光眼或绿内障。
(6)眼压急剧升高,多在6.65kpa(50mmHg)以上,最高可达9.31-10.64kpa(70-80mmHg)以上,触诊眼球坚硬如石。
(7)虹膜瘀血肿胀,纹理不清,病程较久者,虹膜大环的分支被压,血流受阻,虹膜色素脱落,呈扇形萎缩,或称节 段性虹膜萎缩。
(8)眼底因角膜水肿不能窥见,滴甘油2-3滴后,角膜水肿暂消退,可见视盘充血,静肪充盈,视盘附近视网膜偶尔有小片状出血,有时可见动脉搏动。
(9)滴甘油后作前房角镜检查,可见前房角全部关闭,虹膜与小梁网紧贴。
(10)晶体的改变:由于眼压急剧上升,晶体前囊下可出现灰白色斑点状,棒状或地图状的混浊,称为青光眼斑。眼压下降也不会消失,作为急性发作的特有标志而遗留。青光眼斑、虹膜扇形萎缩、和角膜后色素沉着,称为青光眼急性发作后的三联征。
4.缓解期:急性发作的病例,大多数经过治疗,或者极少数未经治疗,症状消失,关闭的房角重新开放,眼压降至正常,病情可以得到暂时缓解,局部充血消失,角膜恢复透明,视力部分或完全恢复。个别短期无光感的病列,若及时降低眼压,尚可恢复一些有用视力。但这些情况只是暂时的,如不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随时仍有急性发作的可能。此期称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缓解期,若及时施行周边虹膜节 除术,可防止急性发作。(图10-1,10-2)。
图10-1 闭角青光眼临床前期
(房角窄、房水流动正常、无粘连)
(箭头显示房水流动)
图10-2 闭角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虹膜与小梁紧贴、房角关闭、无粘连)
5.慢性期:是由没有缓解的急生发作期迁延而来。眼局部无明显充血,角膜透明,瞳孔中等度散大,常有程度不同的周边虹膜前粘连,眼压中度升高4.66-6.65kpa(35-50mmHg),晚期病例可见视盘呈病理性凹陷及萎缩,部分病例可见动脉搏动,视力下降及青光眼性视野缺损。
6.绝对期:一切持久高眼压的病例最终均可导致失明。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急性发作期的诊断主要根据以下几点:
1.自觉症状:伴有剧烈的眼胀痛、头痛、恶心、呕吐等。一些病例尚有便秘和腹泻症状。
2.视力急剧下降。
3.眼压突然升高,眼球坚硬如石。
4.混合性充血明显。
5.角膜呈雾样水肿,瞳孔呈卵圆形散大,且呈绿色外观。
6.前房浅,前房角闭塞。
鉴别诊断:急生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伴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有时忽略了眼部症状,而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或神经系统疾病。急生发作期又易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或急性结膜炎相混淆,现将三者的特点列表于下以资鉴别。
表10-1 <急性虹膜炎、结膜炎和青光眼鉴别表
图10-9 开角型青光眼的视野改变 5.前房角:开角型青光眼多为宽角,即使眼压升高仍然开放。 6.激发试验: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有困难时可作以下试验。 (1)饮水试验:检查前晚10点以后停止饮食,第二天清晨空腹5分钟内饮水1000毫升,饮水前先测眼压,饮水后每15分钟测眼压一次,共4次,如饮水后眼压高于饮水前8毫米汞柱以上为阳性,检查前应停止抗青光眼药物至少48小时,患有心血管疾病、肾病及严重溃疡病者忌用。 (2)妥拉苏林试验:测量眼压后,在结膜下注射妥拉苏林10毫克,然后每隔15分钟测眼压一次,共测4-6次,注射后眼压升高1.197kpa(9毫米汞柱)以上者为阳性,妥拉苏林能使眼压升高,是因为它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可增加房水的产生。 (3)眼球压迫试验:为诊断开角型青光眼较可靠的试验之一,检查时将视网膜动脉压计置外直肌止端,指向眼球中心,加压65克(压力波动在±2.5克范围内)共4分钟,去除压力后立即再测眼压,计算眼压下降率R= P0-P1/P0 ×100%,R 正常值≥91%,可疑范围为45-50%,病理范围是≤44%,P0是开始眼压,Pt是终末眼压。 7.特殊检查 (1)Farnsworth Panel D15和Farnsworth 100-Hue色觉检查早期患者常有蓝-黄色觉障碍。 (2)对比敏感度检查(contrast sensitivity test) 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对此敏感度阈值升高,敏感度降低。 (3)图形视网膜电流图(pattern electroretinogram) 早期患者即出现波幅降低。 (4)图形视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 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图形视诱发电位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 上述检查的阳性结果必须与眼压、视盘和视野改变结合起来考虑。 (四)治疗 本病治疗原则是:①先用药物治疗,若各种药物在最大药量下仍不能控制眼压,可考虑手术治疗;②先用低浓度的药液后用高浓度的药液滴眼,根据不同药物的有效降压作用时间,决定每天点药的次数,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在24小时内能维持有效药量,睡前可改用眼膏涂眼;③长期应用抗青光眼药物,若出现药效降低时,可改用其他降压药,或联合应用。 1.药物治疗: (1)缩瞳药:常用0.5%~2%毛果云香碱点眼,必要时可用4%,副作用少,每日2~4次,滴眼后10~15分钟开始缩瞳,30~50分钟达到最大作用,点药时间根据24小时眼压曲线情况,以在眼压开始上升时为宜,一般清晨起床及晚间睡前各一次甚为重要,药物的浓度及点眼次数是依眼压高低而定,原则上是最低的浓度,最少的次数,维持眼压在20毫米汞柱以下最为理想,现在有用一种软性亲水接触镜,浸泡在1%匹罗卡品中2分钟后戴入眼内,30分钟后眼压开始下降,可持续24小时,七十年代开始,有人将药物制成药膜、放入结膜囊内,它就能用恒定的速度逐渐释放出来,在眼部长时间保持恒定的浓度,常用的是毛果云香碱药膜,将它放在下睑穹窿部,可维持降压作用一周。 (2)拟肾上腺素类药物:此药既能减少房水的产生,又能增加房水流畅系数,不缩小瞳孔,不麻痹睫状肌,常用1~2%左旋肾上腺素,降眼压作用可持续12~24小时,可每日点眼1~2次,常与匹罗卡品配合使用,效果良好,常见的局部副作用是反应性结膜充血及滤泡性结膜炎,少数可见结膜及角膜色素沉着。 (3)醋氮酰胺(diamox):如用上述药物后眼压仍高,可加服醋氮酰胺,剂量和次数可根据眼压高低而定,一般为250毫克每日2~4次,如眼压下降至正常即可停服。 (4)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其目的是抑制房水生成,现用的有α或β肾上腺素的受体阻滞剂。 ①心得安:能减少房水生成及增加房水排出量,口服40毫克,每日二次,服后一小时眼压开始下降,3小时后降至最低,作用可持续6小时,亦可配成1~2%溶液点眼,每日2~4次,冠心病及支气管哮喘病者禁用。 ②噻吗心安(timolol):0.5~2%溶液点眼每日二次,点后1~2小时眼压降至最低,可持续7小时。 (5)对视神经萎缩的患者,可给予复方丹参,维生素B1、B12、C、E及三磷酸腺苷等药以维持视功能。 2.手术治疗:如经用多种药物治疗,仍不能将眼压控制在2.66kpa(20毫米汞柱)以下,或视盘凹陷继续加深、视力或视野继续下降或缩小时,应考虑手术治疗,如激光小梁成形术、小梁切除术或其他球外引流手术,手术后,仍可能有10~15%的病人眼压得不到控制。 随访:开角型青光眼经治疗后,即使眼压已经控制,仍应每3~6复查一次,包括眼压、眼底和视力,每年检查一次视野。 校对时间:00-09-29 13:45:3020 Mar 2001 21:22:30 +0800 惠冬莉 , 百拇医药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青光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