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一 电睡眠疗法
<<(Electric Sleep therapy)
一、概 述
用小剂量(按其幅值)的单向低频方波电流通过颅部引起睡眠的治疗方法,称为电睡眠疗法。该疗法自1947年创始以来,在世界各国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认为电睡眠不仅对普通医学,而且对军事医学也有不小的作用。
二、物理特性
电睡眠疗法所用的电流是仿效生理睡眠时中枢神经的电活动规律而定的。脑电图研究证明:安静闭目时,呈现8-13Hz的α波,入睡时呈现0.5-4Hz的δ波;由电诊断测得:皮层运动区的时值为0.1-2ms。因此,用于电睡眠的电流频率多选在α、δ波范围,1-25Hz;脉宽多为0.2-0.3ms,因脉宽大于0.5ms的脉冲会兴奋视神经,引起主观的闪光而影响入睡。波形多用方波,因它前后沿均陡,用较小电流即可引起反应。近年来,有人用梯形波和正弦波叠加在直流基础上的方波、正弦波,频率也有增加到100-200Hz的。
三、作用机制
关于电睡眠治疗时产生睡眠的机制尚无统一的观点,目前大多数认为电流直接作用于脑是主要的,也有反射性影响。认为睡眠是散布于大脑两半球、甚至皮质下部分即中脑的抑制。当电极置于眼睑一乳突部位时,脉冲电流对眼睑皮肤神经末梢感受器引起弱的节律性刺激,可能反射性地引起大脑皮层的抑制。实验观察到用眼-枕法电睡眠治疗时,近于脑底部的电流密度最大,并沿近于穹隆部的方向减少。认为透入颅内的电流直接作用到皮质下—脑干部位,按负诱导法有则,引起皮层的抑制。电睡眠时脉冲电对皮质—脑干部有特异性作用,并通过它而作用到皮层。另有一些人认为,电睡眠电流刺激了大脑皮质,使皮质对网状结构发生主动性抑制而导致睡眠。
四、 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早期认为电睡眠治疗的作用是导致或深化生理睡眠。加强中枢的抑制作用。但目前认为不仅引起睡眠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即使治疗过程中不入睡,也有调整性的治疗作用。认为脉冲电流通过脑部时,广泛作用于脑的各部,特别是皮层下区,包括丘脑、丘脑下部、网状结构、边缘系统及其他组织。因而对脑部各组功能产生影响,使原已紊乱的神经—血管、神经—体液、神经—内分泌以及其它植物性神经,躯体神经系统得以恢复,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促进机体的自我调节过程。对于精神和情绪方面也产生良好的影响。经颅的低频脉冲电作用,还可以使高血压下降,使血凝与抗凝系统的功能正常化。还可改善代谢,降低血糖等。
有人观察80Hz电睡眠治疗能使血液中肾上腺素与正肾素浓度增高而呈兴奋作用。10-15Hz能改善心、血管系统的神经调节和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并能影响脂类代谢,从而对冠心病有良好疗效。因此,电睡眠疗法的治疗作用,就决不仅限于疗法名称的含意,而日渐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的疾病。
五、 设备与治疗方法
(一)仪器 国产HWY-Z2型综合治疗机和C64-2型多波治疗机均可用作电睡眠治疗。
电极:铅板、衬垫同直流电疗法。
(二)治疗方法
1.两个眼部电极接阴极,枕部(特制的梳状电极可插入头发中)或乳突部(两个4cm电极)电极接阳极。(图3.3.6)
图3.3.6 眼-乳突部电睡眠法
2.选用方波、波宽0.2-0.3ms,适当频率(根据病情选择适宜频率很重要,当病人兴奋过程占优势时,频率不超过5-10Hz,较高频率40-60Hz会增强,症状加重。一般从12-16Hz开始逐渐降至1-2Hz),电流强度6-8mA,以患者有轻度舒适的震动感蚁走感为宜。
3.治疗时间 一般第一次治疗15-20分钟,渐增至40-60分钟较合适。抑制过程轻度减弱时,用较长时间,可达1.5-2小时;兴奋与抑制过程明显减弱时,用较短时间20-40分钟为宜。每日或隔日一次,15-2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10次。
4.治疗时室内安静,光线暗淡,温度适宜。并用适量咖啡因、溴剂可加强治疗效果。
六、 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病(Ⅰ、Ⅱ期),偏头痛,神经性皮炎,脑动脉硬化(初期),冠心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早期妊娠中毒症,幻痛以及精神分裂症的噪狂型、紧张型、单纯型等。植物神经-内分泌机能障碍患者用低频率(8~16Hz)治疗可使正常化。
(二)禁忌证 患动脉硬化的高龄患者,某些眼病(结膜炎、眼缘炎、视网膜剥离、高度近视等)。
[附]处方举例
1.电睡眠作用眼(-)—乳突部(+)。波宽0.2~0.3ms,频率10~20Hz ,治疗强度4~6mA,40~6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12~20次。同时配用小量镇静剂和催眠剂。
适应证:神经衰竭,失眠。
2.电睡眠作用眼(-)—枕部(+)方波,波宽0.2~0.3ms,频率,为镇静10~20Hz;为降压80~100~120Hz,治疗强度4~8mA,30~6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12~15次。同时应用血管扩张药、镇静药。
适应证:高血压。
校对时间:99-12-03 8:52 杜育苗
, 百拇医药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失眠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