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养生专辑 > 悟道养生
编号:11602270
寄情山林:道教养生智慧对生命自然境界的超越与升华
http://www.100md.com 2005年7月24日 中华道学网
     一 问题的源起

    道教天然地与“山林”结下了不解之缘。道教修炼的场所多在风景优美的山川之间,道门中人无时无刻不在倾听天地造化的声音。很难想象,没有山林作为依托的道教养生智慧会是一副什么样的样子。在道门中人看来,山林已经不是原始意义上的山林,而是一个被赋予了各种期盼和希冀、被人文精神所人化后的山林。那些与人文精神相伴相随的、道门中人所孜孜不倦地从事的修道、炼丹、施水、画符、与神交通等等一系列活动从来就伴随着世人的指责之声。这些指责之声在近现代以来达到了高潮,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方法》中说:

    先秦没有宗教,后来只有道教,又很无聊。道教是一面抄袭老子、庄子的教理,一面采佛教的形式及其皮毛,凑合起来的。做中国史,把道教叙述上去,可以说是大羞耻。他们所做的事,对于民族毫无利益;而且以左道惑众,扰乱治安,历代不绝……道教虽然很丑,做中国通史又不能不叙述。[①]

    冯友兰也对道教颇有微词,提出要把道家是一个哲学派别;而道教是一种宗教,它以追求肉体之长存为最高目的。在冯先生看来,道教似乎玷污了道家哲学的名声。钱玄同在《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也说:“欲祛除妖精鬼怪,炼丹画符的野蛮思想,当然以剿灭道教为惟一办法。”

    一种在华夏大地上存在了数千年的宗教文化,在近现代西学东渐的背景之下,竟落得了要被剿灭而后快的地步,看来,其中定有原因所在。

    当然,这些文化大师们言论本身并非没有前后矛盾之处,甚至对一些历史事实都甚有误会之处,不过,这些批评之言也并非向壁造书、凭空而发。

    就梁、冯二位先生的批评来看,他们都误以为道门中人都是只顾自己长生成仙,并把它作为最高的追求目的而没有达到哲学上的超越境界,从而显得世俗乃至无用于社会罢了。而事实恰恰相反,在道教那些林林总总的养生活命、飞升成仙的法门背后是有其形上的超越境界的,这一点在前文中已经数次论及,在本节中将对此作一总结归纳。

    道门中人是有一个形而上的超越境界的,这个境界通过“寄情山林”表现出来。这一境界的开创者可追溯到传说中的隐逸人士,而在先秦时,由庄子从哲学、美学上作了最完美的归纳和表述。从此,山林成了一个文化上的象征,代表着中国人心灵中的一极,与现实社会形成了一种必要的张力。这是一种对现实(无论是政治现实,还是人性之恶的现实)持反对态度的声音,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批判力量,更是一种反躬自审、拷问人性种种恶性的能力。它还代表着道门中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也是一种养生智慧,更是一种生存智慧,是发自人性最深处的声音,超越了一切的所谓养生之技术,它由真、而善、而灵、而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6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