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养生专辑 > 悟道养生 > 正文
编号:11602260
玄武与传统丹道思想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23日 詹石窗
    参见附件(50kb)。

    中国的丹道文化以金丹修炼为中心内容。在长期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丹道文化又与其它文化现象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内容相当丰富的文化圈。研究丹道思想,自然必须搞清楚在道教中流传的理论与方法秘籍;与此同时,广泛涉及其它学科的知识体系,透析其纵横交错的文化网络,这也是十分必要的。有鉴于此,学术界专家们多年来已着手从相关学科来开展研究,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在研读了一批原始文献和学者们的论著之后,引起了一番思索。我感受到道教中有一种比较典型的表达方法,这就是象征表达法。道门学者,尤其是那些于各种方术修炼方法有深透了解的学者,更对这种表达方法有熟练的把握。这样一来,我们要真正解开文本中所蕴含的奥秘,就必须从表达手法切入,以作整体的考察观照。

    道教象征表达是一个函盖面比较广的概念。从类型上看,象征表达可以是一篇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一段情节、一个人物、一位神仙、一种意象等等。发掘其背后的隐意是我们进行这种研究工作的一大关键。由此联想到"丹道"法门,我们似乎也应从这种象征的特性着手。从现存的各种文本来看,作为丹道文化的象征自然是很多的。本文拟就"玄武"的内在隐意展开探讨。

    玄武与丹道是否有关系?换一个角度看,玄武在道教中是不是丹道修炼的一种象征呢?我在开初对这样的问题仅仅有一些模糊的猜测,觉得围绕这么一位有影响的神明所产生的种种文化现象理应包容炼丹原理或至少有所涉及此等内容才对。带着这样的"假设",我开始查阅有关文献。首先是稽考学者们的一些论文,希望能够看到与我的想法一致的文章。不过,查阅了许久,却未能找到符合自己愿望的今人著述。于是,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那个"假设",渐渐地也就放弃了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考察。直到去年,当我翻检有关玄武信仰的原始文献时方对开初的"假设"产生了深入一点稽考的兴趣。经过一个阶段的摸索,我发现了一些资料和线索。今就几个方面,略举例证,稍作阐释。

    一、从武当诗歌意象看玄武与丹道之关系

    玄武的信仰由来已久,也传播很广。从北到南,有相当多的地方都可以看到供奉玄武的宫观,但最有代表性的当推湖北省的武当山。因为它的来历就与玄武结下不解之缘。《武当总真集·序》称:"玄帝事实,有自来矣。玄帝圣踪备具仙传。是山先名太和,中古之时,天地定位,应翼轸角亢分野。玄帝升真之后,故曰非玄武不足以当,因名焉。"这就说明,武当山之更名完全是由于玄武信仰的传播和扎根引起的。由于玄武信仰的流传和内容的丰富,武当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尤其是宋代以来,玄武信仰在武当山实际上已成为其文化合成的核心。作为一方之名胜,人们络绎不绝地前来游览,玄武也成为人们歌咏的对象。久而久之,便留下了各种各样的赞美玄武的诗文,当然也有许多是对武当山自然风景的描述和歌咏。然而,即便是这样,有关歌咏或描述自然景观的诗文也蕴含着玄武的内在意象。所以,我们从这些诗文中还是可以找到有用的素材。今所见《道藏》中有一部书叫《武当纪胜集》,罗霆震撰。作者就武当山的各种景观,作诗咏之。我们姑且先看看几首涉及玄武的作品。

    洞天福地满环区,拱北来朝北帝居。赫赫武当联艮狱,巍巍大顶压坤舆。无边圣化身金阙,最上神霄相玉虚。嘉会风云依日月,祝香班幸列霞椐。①

    这首诗中的"北帝"指的就是"玄武"。因为在中国古代,以"四神兽"代表四方,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与中相合,共为五方。而五方各有圣帝统辖,东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北帝"即北方黑帝之简称。北方为玄天,其帝或称玄天上帝。在这里,作者以特有的诗歌语言暗示了玄武在武当山的崇高地位。从其字里行间,我们似乎尚找不到其中有什么丹道的内容;但是,只要进一步阅览其它诗作,就会发现其奥妙所在。试读其《梅溪》:

    壬癸储精毓圣神,坎中阳露发生仁。仁根遍地南枝暖,帝造充为天下春。②

    与上面所引一诗相比,这一首可以说初露丹道理念之端倪。有何根据呢?让我们还是通过具体意象的剖析来加以说明吧。作者一开始即使用了一个向来为炼丹家所常用的术语--"壬癸"。古代的术数家将具有天文历法等诸多功能的"十天干"与《易》之八卦、五行、五方相配合,作为天地以及人体五脏之气血运行的表征,道教学者采撷了这种描述系统的术数语言,以建构自己的丹道理论。题为尹真人弟子撰的《性命圭旨·五气朝元说》称:"一气初判而列二仪。二仪定位,二分五常。五常异地,而各守一方。五方异气,而各守一子。青帝之子名龙烟,受甲乙木德之三气;赤帝之子名丹元,受丙丁火德之二气;白帝之子名皓华,受庚辛金德之四气;黑帝之子名玄冥,受壬癸水德之一气;黄帝之子名常存,受戊己土德之五气。故金得土则生,木得土则旺,水得土则止,火得土则息。惟圣人知回几之道,得还元之理。于是攒五蔟四会,三合二而归一也。"③研究丹道的学者们明白,《性命圭旨》是一部重要的内丹学著作,虽然这部书出于明代,但其所阐述的原理却是发端于北宋金丹派南宗奠基者张伯端的《悟真篇》,而张氏此书又自有渊源,其源头当可追溯到汉代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联系道教丹家理论的发展历史,我们就可以看出上引《梅溪》一诗中的"壬癸"既是北方玄武黑帝的代号,又是水德之符码转换。至于"坎"乃先天八卦之一,其卦象两阴在外,一阳居中,象征四时之气运行至北方,阴极而生阳,于节气为冬至,坎阳初生,左旋而东,其东为木,属春,故有"天下春"之说。这初看起来似乎只是描述天地自然的运转规律,其实古人往往是一语双关,况且那些谙熟丹道内功原理的诗人写景,多有所寄托。所以我们不能仅仅看其表面,而应更深入一层进行考索。从"天人合一"的立场看,这首诗作可以说是借"梅溪"以咏人体内功之"春"。

    罗霆震所撰《武当纪胜集》既然是就武当山的各种圣迹吟咏而成,那么所有的诗作可以说都与玄武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为武当之名是因玄武而出,故该山实际上已经成为玄武表征的自然客体对象;反过来看,玄武也可以说是武当的总法象。因为,凡存在于武当山的景观只要被道人们赋予丹道的意蕴,作为炼丹的自然符号代码,从根本上说也就是在玄武的总法象上注入了丹道的理念。稽考此部纪胜地诗集,我们不难发现直接吟咏炼丹遗存的作品。例如这首《炼丹池》所唱:

    先天祖气久胚浑,炉鼎阴阳更互根。滴滴金膏仙造化,半泓泉罅有天门。④

    毋庸置疑,这个"炼丹池"当是因烧炼外丹而建。古代炼丹家法天之象以造炉鼎,力图夺天地造化而得金丹,以服食之而延年益寿,羽化登仙。后来,道教中人从具体试验中得到教训,遂以外丹术语建构内丹之学。具有道教理论素养的诗人游览道教圣迹,常常借其客观物象以寄托自己修炼内丹的旨趣。《炼丹池》亦当有此意。从字面上看,这应该说很扣紧主题,诗人对炼丹池的构成形状做了认真细致的描绘,让我们感觉到作者是在静心地描摹他所见的山中古迹;但只要将其通篇连贯起来考虑就会感到其中尚别有寓意。诗人写"炉鼎",这既是外丹烧炼器具的具体写照,又是内丹养炼的比喻,其本体就是人的形躯本身,因为作者在一开始即言及"胚浑",这个"胚浑"就是胎儿雏形形,其源盖出于"先天祖气";最后一句所谓"泓"首先是形容炼丹池中的"水",但也可作人体"元精"看。如果我们结合《黑龙潭》一诗来研读就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作者的这种双关隐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5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