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信息 > 正文
编号:13075071
重庆回锅药事件调查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11日 法制早报
     “回锅药”加工流程:

    ①从仓库领出过期、产品质量不合格的药品,并分配给每个工人。

    ②工人们剪破外包装和内包装,取出胶囊板,并一粒一粒地摘掉胶囊帽,把胶囊中的药粉抖到塑料袋或者铁盘中。

    ③再把这些药粉送到制剂车间,混合一定数量的新药粉做成新药,打上批号后重新投入市场。

    正当举国上下对“齐二药”假药进行全面围剿之时,重庆“回锅药”事件却以《重庆晚报》的“道歉”而暂时告终。在中纪委、国家药监总局的督导之下,“回锅药”事件最终真相大白。

    2006年5月23日,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组织部分企业领导、专家、研究人员共同深入探讨了“齐二药”假药的教训。与会嘉宾达成共识: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做药就是做良心。而重庆“回锅药”事件所暴露出的正是被“黑幕”吞噬的“良心”。

    举报146件“回锅药”

    如果不是马培轩及时向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石柱分局举报,重庆东田药业有限公司正在加工的那146件“回锅药”肯定就会流入市场。

    东田药业的生产基地位于重庆市石柱县,马培轩的妻子谭春节系东田药业生产基地原料车间的工人。2006年1月5日上午9点,已经加班一个通宵的谭春节还没有回家,马培轩便来到药厂寻找妻子。

    当马培轩走到药厂门口时,门卫告诉他,谭正在加工“返工药”。当他来到药厂底楼的车间,见满屋子都堆放着该厂出产的药品“益肺胶囊”的包装盒,妻子和其他工人正在用剪刀剪破胶囊,然后将药粉装进塑料袋内。

    经验告诉马培轩(东田药业改制前后,他曾在该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工人们又在加工“返工药品”,俗称“回锅药”。马培轩告诉《法制早报》记者,所谓加工“回锅药”,就是东田药业把本厂生产的即将过期、产品质量不合格的药品从市场回收以后,换上新的包装以后再投放市场。

    据马培轩介绍,他当时本想找妻子一同出去郊游,所以随身还带着相机。为此,他便拿出相机偷偷地拍摄了两张加工“回锅药”的现场图片。30分钟以后,马培轩就带着拍摄的数码照片来到石柱药监分局进行了举报。石柱药监分局接案后,立即组织了4名执法人员赶赴现场,对正在加工的146件(约103公斤药粉,市场价值70余万元)“回锅药”进行了查封。

    谭春节在接受《法制早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她所知晓的“回锅药”加工流程:从仓库领出过期、产品质量不合格的药品,并分配给每个工人。工人们剪破外包装和内包装,取出胶囊板,并一粒一粒地摘掉胶囊帽,把胶囊中的药粉抖到塑料袋或者铁盘中。然后,再把这些药粉送到制剂车间,混合一定数量的新药粉做成新药,打上批号后重新投入市场。

    而东田药业石柱生产基地的负责人崔兴安在接受《重庆晚报》记者采访时却解释道:因这批药品市场销售不好,所以才决定换包装后重新上市销售,而且这样做也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崔兴安还称,马培轩举报和谭春节的说法纯属于无稽之谈。

    石柱药监分局将这146件“回锅药”查封以后,并立即向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了汇报。1月10日,重庆市药监局稽查总队派员赶到东田药业石柱生产基地进行了调查,认定马培轩举报的情况属实,但没有作出任何处理。

    石柱药监分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执法人员告诉《法制早报》记者,重庆市药监局稽查总队到东田药业石柱生产基地调查以后,旋即告诉该局相关人员:“此事由重庆市药监局稽查总队直接处理,石柱药监分局就不要插手管了。”

    媒体道歉的幕后

    直到2月14日(《重庆晚报》披露“回锅药”事件之前),重庆市药监局稽查执法总队没有对此事件作出任何反映。

    2月13日,马培轩将相关材料投书到《重庆晚报》。2月14日,该报记者调查后以《即将过期药品药厂回锅加工》为题,对该厂“回锅药”事件进行了披露。

    2月15日,该报又进行了追踪报道,重庆市药监局药品注册处、稽查总队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均对“回锅药”事件进行了谴责。

    然而,到2月17日,“回锅药”事件进展的性质却发生了戏剧性变化,《重庆晚报》的追踪报道也莫名其妙地终止了。

    该报的一位知情者告诉《法制早报》记者,2月17日,石柱县委某领导和东田药业的法律顾问来到报社,认为该报的报道“严重失实”,要求报社在相同的版面连续两天对东田药业进行道歉。同时,东田药业向该报递交了一份《两篇报道严重失实》的交涉函。

    在函件中,东田药业认为“我公司的药品从未被‘查处’、‘封存’以及‘暂扣’,也未被药监部门给予任何行政处罚”。函件还称,报道“将所谓的东田‘回锅药’定性为案件,纯属胡言乱语。因为石柱药监分局和市药监局未对此‘立案’,只是对此事件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公司将药品进行返工完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东田药业在交涉函中之所以理直气壮,是因为他们同时还向《重庆晚报》出示了一份重庆市药监局《关于对重庆东田药业有限公司涉嫌违规处理益肺胶囊药品的情况调查报告》。这份《调查报告》的落款日期为“2月16日”,重庆市药监局认为:“石柱分局和市药品稽查总队两次突击检查,现场检查均未发现有更改生产批号和更改药品有效期的证据,我们认为东田药业违反《药品管理法》的证据不充分,因此执法人员未对返工的药粉作查封扣押处理。”

    《调查报告》还认为,“东田药业多次就此批药品返工有关问题咨询过市药监局安监处、注册处及相关部门……我局认为东田药业按上述程序返工没有违反国家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

    东田药业手持重庆市药监局“令箭招牌”向《重庆晚报》提出“严厉交涉”的同一天,又在石柱县召开新闻发布会。据知情者透露,这次所谓的“新闻发布会”只邀请到了重庆一家媒体的记者,并且没有作出报道。

    鉴于东田药业的行为曾“多次咨询过市药监局”,并“没有违反国家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重庆晚报》于2月22日被迫登报致歉。

    该报的报道载明:“本报前两篇报道对东田药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报予以道歉。”在报道中还称:“东田药业公司表示,作为一家通过国家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对药品质量和药品安全十分重视,公司生产流程及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为此,欢迎社会各界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2月24日,东田药业又“乘胜追击”,以“专版”形式在重庆某报刊登一个整版的宣传文章,标题为《尘埃落定:东田“回锅药”原来是正常返工》。在此“专版”文章后,还附了一封石柱县委、县政府对东田药业的《感谢信》,县委、政府《感谢信》除对“回锅药”事件进行了“澄清”,还大大褒扬了东田药业对石柱地方经济所做出的贡献。

    “遗书举报”揭开事件真相

    《重庆晚报》“道歉”以后,负责该报道的记者受到相应处理,而作为举报“回锅药”事件的马培轩也陷入了尴尬境地。在此前的2月7日,其妻谭春节已经被东田药业安排“待岗”,药厂下发的《通知》称:“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经研究,现对你作出待岗安排,待岗时间从2006年2月8日起,待岗期间生活费每月163元,其社会保险费按有关规定执行。”

    马培轩认为,这显然是打击报复。

    2月25日,也是东田药业自行宣布“回锅药”事件“尘埃落定”的第二天,马培轩立下了《遗嘱》,他在《遗嘱》中写道:“从即日起,我及家人若遇任何人身伤害(天灾疾病除外)、住所遭袭、人员失踪,其最大嫌疑即为田秀东(记者注:东田药业董事长)及其庇护者。”并嘱咐妻子谭春节:若夫遭遇不侧,请将陋室变卖,偿还所有债务后,携女儿到老家乡下安身。他还强调:“若我死于非命,应作尸检,并将遗体献给国家医学事业。”

    同时,马培轩也向石柱县公安局提出“对本人及家人进行人身安全保护”书面请求,石柱县公安局2月27日受理以后,给马培轩回函“责成南宾第一派出所做好相关工作。”

    马培轩悲壮之举,得到了东田药业许多职工以及石柱药监分局部分执法人员的大力支持,石柱药监分局一些有正义感的执法人员甚至把执法人员现场拍摄到的东田药业加工“回锅药”的25张图片交给马培轩,并支持他继续向国家药监总局举报。

    在正义力量的支持之下,马培轩将举报材料及石柱药监分局的执法人员提供的25张照片、《重庆晚报》的报道以及自己的《遗嘱》等材料,一同寄到了国家药监总局及相关部门。

    马培轩此次的举报引起中纪委和国家药监总局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有关领导也同时作出了“严查”的重要批示。

    3月29日,由中纪委驻国家药监总局纪检组长带队的中央督导组一行10人,直接来到东田药业石柱的生产基地,对东田药业进行了突击性检查。当天,国家督导组通过检查以后提出三点意见:一、责令立即销毁146件返工药品;二、东田药业停产整顿、限期整改;三、当地药监部门对东田药业作出罚款处理。

    国家督导组在检查中还发现,东田药业达不到国家GMP的要求,所以同时还责令由重庆市药监局的主要领导带队,对东田药业存在的其他问题“继续调查”

    重庆市药监局副局长马琳告诉《法制早报》记者,该局根据国家督导组的指示,对此事件作出了五条处理意见:一、立即销毁146件返工药品;二、企业立即停产整顿;三、由石柱药监分局对东田药业作出罚款10000元的处罚;四、对企业的整改情况由市局组织人员跟踪检查;五、对该局稽查总队前次参与调查的执法人员由本局纪检部门展开调查。

    据马琳副局长介绍,重庆市药监局于4月5日收回了东田药业的GMP证书。此后,东田药业又投资70万元,对企业做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整改。5月9日,由马琳带领4名技术人员对东田药业做了两天检查。马琳副局长说,专家们认为,东田药业的整改比较到位,基本达到了GMP的要求。

    5月15日,重庆市药监局将GMP证书给了东田药业。

    事实证明,国家督导组已经否定了重庆市药监局当初为东田药业出具的那份《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怎么出笼的?稽查总队的执法人员为什么要庇护东田药业,并成为那批“问题药品”的保护伞?真正的原因记者不得而知。

    重庆市药监局马琳副局长对此的解释是:“现在看来,由于我们的执法人员在认识上的错误和差距,致使《调查报告》做出了错误的认定。如果我们的执法人员考虑到返工药品也会引发质量问题的话,或许就不会出具那份《调查报告》。”

    “东田药业”问题知多少

    东田药业“回锅药”事件,在国家督导的督办之下,真正地“尘埃落定”了。

    “此事确实有许多值得思考和总结的地方。”重庆一位资深新闻工作者认为,重庆市药监局为东田药业出具那份错误的《调查报告》不是“认识上的错误和差距”就能解释清楚的。他认为,药品行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从药品的审批到患者的消费,期间要经历众多环节,而每一个环节的监督部门均是药监局,如果对药监局缺乏有效监督,那么药品生产企业与药监局很可能成为共同利益体,甚至产生腐败。

    勿须质疑,如果马培轩不用悲壮之举,将“回锅药”事件再次举报到国家药监总局,那么146件药品肯定“合法”地被患者食用,不符合GMP的要求的东田药业也正在生产“合法”的药品。

    《法制早报》记者在石柱调查采访期间,东田药业的职工纷纷向记者联名举报东田药业一贯地违规加工“回锅药”的行为。

    谭春节说,1998年药厂改制后,她每年都要加工“回锅药”三四次。开始,工人们还一粒一粒剥开胶囊抖出药粉,后来因为“每做一件10元钱补贴”的制度被取消,工人们干脆各自从家里带来剪刀,直接剪开胶囊后再用筛子将药粉漏下来。

    2004年1月前在东田药业成品车间工作过的女工说,在她的记忆里,车间加工“返工药品”简直是家常便饭。最厉害的是1999年和2000年那段时间,因为车间工人不够,还把后勤人员叫来帮忙。

    这位女工说,工人们都知道这是在加工“返工药品”,因此本厂工人生病了从不买自己厂子里出产的药品。虽然公司领导说中成药不存在保质期,但他们看到加工的“返工药品”已经变硬,甚至霉变。

    东田药业人事行政部经理王莉则认为,因为东田药业是改制企业,部分职工与企业存在矛盾是客观存在,职工们举报的这些问题仅仅是“举报”而已,没有药监部门的查证,并不能成为“事实”。

    东田药业一位职工向《法制早报》记者提供了该公司于2000年12月3日的一份《收购川东药业账务清算》(东田药业1998年改制以前名为“四川川东药业公司”)的书面材料。这份清算报告载明这么两段话:“评估报告把存货中已报损或霉变的包装物、原材料计302298.8元,部分省区业务销售员的应收账目款,以及早已过期的药品820件计金额1567849.5元等不实债权作为企业资产拌进了评估报告”、“其中,1996年至1998年2月止,有已达二年之久的属药品质量霉变、过期等问题,共计80万元……”

    东田药业这份清算报告的本意,是为了说明企业在改制评估的时候,把数百万元的霉变原料和药品也算作了企业的财产。

    按照药品管理法规的规定,这些霉变原料和药品必须在当地药监部门的监督下销毁,而且必须要有销毁记录。

    就此问题,王莉没有正面回答,也没有说明是否销毁、是否有销毁记录。

    如果没有销毁,那么这些霉变的药品哪去了呢?再结合职工们所反映的“东田药业一贯地违规加工‘回锅药’”的情况,东田药业还能找到其他的理由予以解释吗?

    “药品回扣”是“假药”的温床

    “药品生产业是一个暴利行业,但更多的利润都进入了无形的‘黑洞’。”马培轩说,东田药业的药品原料与市场价的比例是1:10。

    东田药业在改制以前,马培轩曾任企业的总经理助理兼办公室主任,改制以后曾继续担任东田药业副总经理等职务,后因劳资纠纷与东田药业对簿公堂,最终是他站了出来举报东田药业的相关问题。

    由于他多年在药厂工作,对药品生产和销售的每个环节都非常清楚。他拿出了一个工作笔记本向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东田药业的主要产品“益肺胶囊”的成本价不到3元钱/盒,而到患者手中竟然达到了28元/盒。

    究其原因,马培轩说,东田药业改制以后,采用国家禁止的“直销”方式销售药品。由于这种“直销”方式受国家政策的约束,后来又改为由各地有经营权的医药公司销售,而这些医药公司实际只起到了保管、发药的作用,还是没有改变销售人员到医院销售的“直销”办法。

    据马培轩介绍,销售人员首先把药品从药厂运到某地医药公司存放后,销售人员再到医院去销售,行话叫“做临床”。“做临床”要打通院长关、药剂关、财务关、各科室主治医生关。首先,院长和药剂科要同意进这种药,财务要同意付款,医生在看病时要首选向患者开药。

    “药品的大量利润空间都耗费在这四个环节中去了。”马培轩说,院长、药剂、财务所得的药品回扣的多少由销售人员与他们秘密交易,而医生每开一盒“益肺胶囊”能得到0.5元至1元的回扣,是公开的秘密。

    马培轩认为,“药品回扣”是“假药”的温床,据他了解,这种现象在药厂和医院之间普遍存在。

    为了规范药品生产企业行为,遏制假药,国家药监局规定,自2004年7月1日起,凡未能取得GMP认证的,将一律不准进行药品生产。

    国家药监局药品安全监管司司长白慧良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每家药厂通过GMP的认证成本平均超过1000万元(包括为通过认证而进行的技术改造投入)。

    为了取得GMP认证,许多药厂不惜“砸锅卖铁”进行软硬件投入,以达到GMP认证过关。当这些企业通过了GMP认证以后,为了急于收回成本或者还贷,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终于打起了假药的主意,并与医院勾结坑害患者。

    有关人士认为,“齐二药”假药事件暴露的是药品流通领域的黑幕,而东田药业“回锅药”事件暴露的则是药品生产环节的一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