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癌症康复者有2000万
专家呼吁,尽早制订符合中国国情的生存指南
在北京玉渊潭公园、颐和园、天坛……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大多精神矍铄。聚在一起的时候,或健身,或唱歌,或跳舞,活动的内容可能不同,却总能够感觉到一种昂扬的情绪。
如果告诉你,他们都是刚刚迈过“生”的门槛,或者还在与“死神”搏斗的抗癌乐园的癌症患者,可能大多数人并不会相信。然而,奇迹就是发生了。
“我选择战胜癌症”
地点:北京玉渊潭公园
人物语录:
宋琳琳:今年已经是我患结肠癌后的第18个年头了。能够走到今天,不仅归功于主治医生,更重要的是有我爱人的支持,爱情的力量让我拼过了生死大限。
, 百拇医药
叶丹阳:感谢上帝安排给我的这场疾病,让我于风华正茂的盛年掠过死亡之翼的笼罩,完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成长。
娄乃鸣:我选择战胜,这是一份对自己、对家人、对所有关爱着我的人的责任,更是对生命的责任。
癌症康复者队伍日渐壮大
现在,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和她们一样结束了治疗,作为康复者,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次生命。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于世英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癌症康复者已约有2000多万。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罗健副教授也指出,这个数字只会增,不会减。在未来,会有更多患者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这要放在以前,真是不敢想的。”于教授说,作为一名在肿瘤临床第一线奋战了近30年的医生,她感慨颇多:“过去,面对病人,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能延长他们的生命,如何让他们在告别人世前不那么痛苦。可现在,最需要我们考虑的已经是如何让这些康复者活得更好了。”
, 百拇医药
癌症康复者面对的问题依然很多
不过,经过艰难的治疗,这些病人虽然已经痊愈,但他们毕竟和健康人不同,治疗后还将长期面对身心康复,远期并发症,复发转移,第二原发恶性肿瘤风险,提升生活质量,重返家庭、社会等磨难。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到病人,乃至其家人的生活。
“比如,对于预防复发转移,虽然很多人都知道随访的重要性,可是由于信息渠道不畅,或者患者本身缺乏意识,医生和患者的联系常常中断,甚至直接导致了患者最后病情的恶化。而在美国,社会保障体系健全,每个病人都有详细的病史资料,即使搬家,医生也很容易掌握自己病人的情况。”于教授说。
国内新指南呼之欲出
现在,各地医院、患者自发组织的“癌症康复协会”已经越来越多。“虽然不如美国那样普遍,可是已经很不容易了。”于教授说。
“我一直很钦佩那些敢于站出来,用自己的医治经历,鼓励其他癌友的患者。健康教育真的很重要,而癌症患者讲述自己的故事,意义则更大,可能是有‘以身作则’的感觉,比我们这些医生讲的能有用很多倍。”
于教授最后介绍说,近日美国癌症协会出台了一部专门针对癌症康复者的生存指南,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很多专家已经开始着手做这件事情了。“新指南的灵魂依然是‘规范’,而且由于对象是癌症康复者及其家属,涉及的面更广,内容也会更丰富。”, 百拇医药(蒋乃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