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的祖训
同仁堂在中国中药界乃至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应该是无疑议的。崇高到斯琴高娃、陈宝国等演艺界大腕出来捧场的程度;他们共同在电视剧《大宅门》中用浓笔重彩演绎了同仁堂的传奇,同时不遗余力地为中医药唱了一曲赞歌。同仁堂三百多年的历史,似乎在告诉着我们什么。
三百多年的历史,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听听专家学者是怎么说的吧。
在《国际人才交流》杂志2001年12期,廖仲毛在题为《中国企业家要急补道德课》的文章中写道:
“同仁堂、胡庆余堂,是我国最有名的传统中药企业,历三百余年而不衰,他们长寿的秘诀可以从其祖训窥见一斑。同仁堂的祖训是‘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胡庆余堂的祖训是两个字‘戒欺’。这说明,这一南一北两个老字号都是靠诚信立世。相反,当前我国有一些企业却缺乏这种自律意识。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当前并不缺企业家,缺的是道德品质好的企业家。”
, 百拇医药
原来,传统中药企业能长盛不衰,靠的是道德品质好,讲“诚信”和“自律意识”强。
也难怪,自古“医者,仁术也”,医德至关重要。记得儒家的“男子有德便是才”么?在中国,有的时候,在许多领域,道德水平是可以决定一切的。由此推断,中医家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儒医”。儒家的仁义道德加上中医的阴阳五行和《黄帝内经》,一个管心理(精神文明),一个管生理(物质文明),支撑一个处在世界中心的天朝大国几千年,一点没商量。中医的医圣张仲景,便是个“儒医”。他曾被举孝廉,应该够儒,后来自学中医,并写出《伤寒论》,成了后世中医不可逾越的珠穆朗玛峰。
所以,三百年老店同仁堂名字的“仁”字便有了出处。胡庆余堂的祖训“戒欺”和同仁堂的“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都是奔仁义道德去的。没有比仁义道德更能打动绝大多数中国病人的心了。人在生病的时候,身体虚弱,心理往往也因而脆弱,急需“人文关怀”,这时一个充满慈祥仁爱的老中医给你望闻问切,然后用毛笔写出龙飞凤舞的书法,作为处方让你到“不省人工,不减物力”的同仁堂去拿药,世界上还有比这更令病人放心舒服的事情么?还没吃到药,病大概就好了一半。
, 百拇医药
在这幅流溢着人文关怀的画面中,在充满着仁义道德的祖训中,似乎缺了点什么。
缺了什么呢?
缺了冷冰冰的确凿无疑的诊断和药效,以及药的具体明确的毒副作用。
“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你可以拿出写小楷般的功夫煅牡蛎,用绣龙袍般的工序盐水炙杜仲,但并不代表着牡蛎壳“主沉降下行,能入里安心神、降心火、敛肝阳”,以及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压、抗衰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你可以踏破铁鞋耗费千金,搜寻原配成对的蟋蟀和经霜三年的甘蔗做药引,但不能指望它们能治愈肺结核。
“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不能防止老配方龙胆泻肝丸导致尿毒症,更不能保证用不含马兜铃酸成份的“木通”代替“关木通”的新配方能“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以及所谓“肝经湿热型早泄”的所谓“性欲亢进,频频射精,伴有口苦咽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等症状。
还有什么能比用不明病理、药效和毒副作用的所谓“仁术”来糊弄病人更“欺”人的?更不讲“仁义道德”的?何况这一欺,就是三百余年。
廖仲毛文中的“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当前并不缺企业家,缺的是道德品质好的企业家。”一句,真是一针见血,只不过这针尖应该反转,刺向有着三百余年祖训的“道德品质好的企业家”。, http://www.100md.com(太蔟)
三百多年的历史,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听听专家学者是怎么说的吧。
在《国际人才交流》杂志2001年12期,廖仲毛在题为《中国企业家要急补道德课》的文章中写道:
“同仁堂、胡庆余堂,是我国最有名的传统中药企业,历三百余年而不衰,他们长寿的秘诀可以从其祖训窥见一斑。同仁堂的祖训是‘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胡庆余堂的祖训是两个字‘戒欺’。这说明,这一南一北两个老字号都是靠诚信立世。相反,当前我国有一些企业却缺乏这种自律意识。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当前并不缺企业家,缺的是道德品质好的企业家。”
, 百拇医药
原来,传统中药企业能长盛不衰,靠的是道德品质好,讲“诚信”和“自律意识”强。
也难怪,自古“医者,仁术也”,医德至关重要。记得儒家的“男子有德便是才”么?在中国,有的时候,在许多领域,道德水平是可以决定一切的。由此推断,中医家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儒医”。儒家的仁义道德加上中医的阴阳五行和《黄帝内经》,一个管心理(精神文明),一个管生理(物质文明),支撑一个处在世界中心的天朝大国几千年,一点没商量。中医的医圣张仲景,便是个“儒医”。他曾被举孝廉,应该够儒,后来自学中医,并写出《伤寒论》,成了后世中医不可逾越的珠穆朗玛峰。
所以,三百年老店同仁堂名字的“仁”字便有了出处。胡庆余堂的祖训“戒欺”和同仁堂的“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都是奔仁义道德去的。没有比仁义道德更能打动绝大多数中国病人的心了。人在生病的时候,身体虚弱,心理往往也因而脆弱,急需“人文关怀”,这时一个充满慈祥仁爱的老中医给你望闻问切,然后用毛笔写出龙飞凤舞的书法,作为处方让你到“不省人工,不减物力”的同仁堂去拿药,世界上还有比这更令病人放心舒服的事情么?还没吃到药,病大概就好了一半。
, 百拇医药
在这幅流溢着人文关怀的画面中,在充满着仁义道德的祖训中,似乎缺了点什么。
缺了什么呢?
缺了冷冰冰的确凿无疑的诊断和药效,以及药的具体明确的毒副作用。
“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你可以拿出写小楷般的功夫煅牡蛎,用绣龙袍般的工序盐水炙杜仲,但并不代表着牡蛎壳“主沉降下行,能入里安心神、降心火、敛肝阳”,以及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压、抗衰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你可以踏破铁鞋耗费千金,搜寻原配成对的蟋蟀和经霜三年的甘蔗做药引,但不能指望它们能治愈肺结核。
“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不能防止老配方龙胆泻肝丸导致尿毒症,更不能保证用不含马兜铃酸成份的“木通”代替“关木通”的新配方能“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以及所谓“肝经湿热型早泄”的所谓“性欲亢进,频频射精,伴有口苦咽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等症状。
还有什么能比用不明病理、药效和毒副作用的所谓“仁术”来糊弄病人更“欺”人的?更不讲“仁义道德”的?何况这一欺,就是三百余年。
廖仲毛文中的“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当前并不缺企业家,缺的是道德品质好的企业家。”一句,真是一针见血,只不过这针尖应该反转,刺向有着三百余年祖训的“道德品质好的企业家”。, http://www.100md.com(太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