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监督药监局
对地方而言,它们是中央,手握生杀予夺大权;对中央监督机构而言,它们又与自己平级,监督难免“灯下黑”,这种重权在握而又监督乏力的局面,造成国家药监局乱象丛生
“最大的问题还不是一把手的腐败,而在于利用公共政策制定权,将部门利益凌驾在公共利益之上。制定政策周期长,成本高,甚至扭曲了最初的目的。”
“整体上缺乏控制,个人腐败就不足为怪。”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这样概括国家统计局前局长邱晓华与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局前局长郑筱萸的落马。
邱晓华案的具体细节尚未披露,而郑筱萸案已被定性为“严重失职渎职,利用审批权收受他人贿赂,袒护、纵容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违规违法,性质十分恶劣。”媒体近日亦接二连三“补报”郑的丑闻。
2003年,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和原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的腐败案相继被查处,汪在媒体上发表《谁来监督省委书记》,引发广泛关注。
3年后,汪的疑问并未得解,陈良宇的倒掉即是明证,与此同时,一个新的问号正在迅速放大:
谁来监督类似药监局这样的中央部委?
位高位低,有审批权就行
“(中央部委)权力太大,运作又不规范,”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毛寿龙举例说,统计局统计监督的权力就不小。
“技术上并不难,很多统计只要有1000个样本就足够准确了,但为什么要搞‘万人评估’?所以规范制度不够,统计结果就很容易被操纵。”而统计数字的好坏是与官员政绩挂钩的。
山东师范大学的一位教师这般对媒体解释科研“潜规则”:一个同事到北京跑项目时,到一部委看他们办公条件很差,马上掏钱帮人家购置了新的办公桌椅,课题自然就到手了。
事实上,即便如此,国家统计局等单位也一直被视作“清水衙门”。按照毛寿龙的分法,还有一类部委掌握很多的资源分配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4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