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7177
过年好好给父母磕个头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13日 《生命时报》 2007.02.13
过年好好给父母磕个头

     表达一颗感恩的心 形式也可多种多样

    赵青春绘

    子女给父母磕头,自古就被认为是件天经地义的事,不磕则是离经叛道,大不孝。但在不少现代人眼中,磕头只是“古礼”的一部分,与现实生活无缘。然而1月23日《河南商报》的一篇文章,再一次将“磕头”拉入了人们的视野。

    据报道,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在寒假来临前,发出了举办“亲情寒假、感恩父母”活动的通知,希望学生在寒假中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内容之一就是给父母磕个头。虽然学校一再声明,这并非强制要求学生磕头,但该活动还是引发了来自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争议。接受《河南商报》采访的20多名学生中,只有1人表示会磕头,甚至有学生认为:磕头带有封建色彩,不值得提倡。而郑州大学礼仪专家则认为,磕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礼节,应该去做。在尽孝、感恩与磕头之间,究竟有哪些联系?过节,孩子是否该好好给父母磕个头呢?
, 百拇医药
    你会给父母磕头吗

    苏同学(四川大学英文系大四学生):会啊。我觉得给父母磕头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想想父母为子女做了多少事啊——生我们,养我们,又花钱供我们上学。我觉得,他们把3/4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我们身上了。我们呢?从出生到现在都是白吃、白喝、白住。现在我还不能赚钱,给父母磕个头也算是尽孝了。

    高寒(某IT公司职员):以前从没想过,不过我觉得磕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是在家里给父母磕头,又不丢人。小时候为了压岁钱,也给他们磕过。不过,一两次还能接受,要是让我天天进门给父母磕头,我可受不了。

    王同学(北京大学中文系大三学生):这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兴磕头啊?太俗了。我认为,时代不同了,感恩方式也该变化。过去,父亲跟儿子的关系,就像皇帝跟大臣一样——儿子不能跟父亲开玩笑,父亲只会黑着脸考较儿子的学习成绩。子女只能用各种礼仪,如磕头、作揖来表达感情,而且越有文化的就越注重这个。你看《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和贾政就是这样。可今天的世界已经不是这样了,我们有很多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情,何必磕头呢?
, http://www.100md.com
    马同学(暨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大四学生):我不会给父母磕头,太不好意思了,感觉特肉麻,现在城市里已经很少有这样的了。而且我们家也从来不搞这些。我要是给父母磕头,他们肯定会觉得别扭,说不定还会笑出来。

    磕头是礼节还是旧俗

    王同学:我觉得“磕头”这种礼节带着浓厚的封建等级色彩。古人要表示对别人尊重时,总喜欢把对方抬得很高,把自己贬得很低,“磕头”就是显示这种差距的最好方式。你想,连身体上最高傲的头都磕到地上了,那就是说你全身哪都比对方的脚要低,这完全是贬低磕头者人格的方式。我觉得,在倡导平等的今天,完全没必要鼓励。

    老鬼(《母亲杨沫》一书的作者):磕头是一种不平等的表现,也是一种不文明的姿势。古时候,百姓给官员磕头,官员给皇帝磕头,都代表了屈辱。甚至在清朝的时候,皇帝和外国使节还曾因磕头这一礼节发生过争执。我不认为它今天还适用。
, http://www.100md.com
    马同学:以前,父亲发表的言论,子女不能反对,否则就是忤逆不孝,“磕头”更是显得父母高高在上,不可侵犯。我们今天把它翻出来,难道是想恢复以前冷冰冰的伦理规则吗?我看不必。而且,古时候“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并列的,今天倡导子女磕头,是不是改天也要恢复男尊女卑呢?

    苏同学:说“磕头”是传统礼节,这我同意,可我倒不觉得它封建。仔细想想,那种磕头的场面还是很庄重的。以前的中国人很重视这些礼节,中国也被称作“礼仪之邦”。可是今天,我们特别唾弃以前的礼节,反倒是韩国人、日本人还一直坚持着这些传统,让人觉得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所以,我对这种复古的礼仪还是很感兴趣的。

    周孝正(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磕头的确是中国晚辈对长辈表达感恩的一种传统礼节,它算不上什么旧社会的糟粕。

    网友“掷笔狂人”:我觉得这个话题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磕头”这个礼仪有着太复杂的内涵。在旧社会,父与子、君与臣之间的伦理关系是很相近的,所以大臣往往自称“臣子”,而称皇帝“君父”。所以,父子、君臣之间的礼仪也是相近的,磕头就是其中很关键、很隆重的一种。可是在今天,君臣之间的关系和礼仪已经不存在了;父子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趋于西方化。这时重提“磕头”,难免会让人又回想起以前的君臣父子,所以会有人觉得“封建”。
, http://www.100md.com
    高丙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民俗专家):当今社会的任何一种礼节都是从以前继承下来的,握手、鞠躬等也不是我们今天才创造出来的,它早就有了,可是我们照样使用它。所以,不是说旧的就一定不好,关键要看你在使用这种礼节的时候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如果子女确实对父母有感恩之情,那他用什么礼节都可以;如果子女根本没有感恩,那他即使磕了头,也不能代表什么。

    磕头是对父母的感恩

    刘道兴(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磕头拜年是中国传统习俗的一部分,应该保留下来。学校这样做,正是对传统文化的肯定,也是教育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好办法。学生抗拒给父母磕头,正说明了现在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淡漠。

    梁国民(河南大学民俗专家):让学生磕头?没必要吧!传统文化也要与时俱进。如果我孩子给我磕头,我会很别扭。学习传统文化很重要,但也要适应时代变化。教育学生孝顺父母,可以鼓励他们帮父母做家务,多关心父母,但让学生给父母磕头实在没必要。
, http://www.100md.com
    高寒:我觉得学校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是可以理解的。但要说学什么传统文化,就有点夸张了。首先,学生报考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肯定不是专门去学传统文化的,这个不用学校操心。其次,感恩也好,孝心也罢,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简单而纯粹的情感,而不应该加上“传统文化”这个沉甸甸的包袱。我觉得一牵扯上“传统文化”,这个磕头就变得形式化了,假了。

    孝心与形式,哪个更重要

    苏同学:有了感恩之心,又能向父母表达出来,让他们欣慰,不是更好吗?我觉得磕头这种形式是对感恩之心的考验。你说你有感恩之心,可你就是不愿意磕头,这说明你感恩得有限吧。

    王同学:我觉得这种活动太注重形式了。只要我确实对父母有感恩之心,给他们做做饭,洗洗衣服,陪他们聊聊天,不都可以吗?至于说,通过“磕头”来培养感恩之心,好像没多大意义。古时候有多少人一边磕头,一边想着怎么从对方身上捞钱啊。如果我真的没有感恩之心,今天给父母磕头,明天父母病了,我既不舍得出钱,也不愿意出力,这个头就白磕了。
, http://www.100md.com
    薛建红(郑州大学礼仪学副教授):感恩光心里想着不成,得通过具体形式表达。给父母磕头是中华民族最高的礼节,也是我们的一项优良传统,可算是对父母表示感谢的最好形式。中国人在表达感情上太过内敛,我们应该勇于把我们的情感表达出来。

    马同学:我觉得内敛挺好的,是我们的民族特色,何必非学美国人那样喜欢表现呢?就算我们要学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感情,那干脆像他们那样拥抱就好了,为什么要选择“磕头”这么一个充满争议、又不大众化的方式呢?我觉得郑州大学提倡要有感恩之心,肯定是对的,可一旦过于注重磕头,或其他形式,就有炒作之嫌了。

    老鬼:关心父母,不该拘泥于形式。要看父母需要什么,有什么难处,我们尽心帮他们解决就是了。

    周孝正:我认为应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各家有各家的风格,各人有各人的喜好,大家都应该尊重彼此的感恩方式,没有必要统一,也没有必要争哪个是最高礼节。最关键的,还是子女确实要孝顺父母,不能仅做形式化的“感恩”。

    “孝顺父母,不能拘泥于形式”,是我们采访后得出的结论。诚如周孝正所说,我们没有必要呼吁某一种感恩形式,我们真正需要呼吁的,是每个子女都能真正铭记和感激父母的恩情,并为他们做些什么。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武东晓说得好——学生可以不磕头,鞠个躬也行,重要的是要有颗感恩的心。, 百拇医药(易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