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也许是好事
生活更自由 距离产生美
编者的话:辛苦了一辈子,哪个老人不愿意儿孙满堂、好好享福?可是,年初举行的第二届老年学家前沿论坛调查却显示,虽然大部分老年人认为自己家庭和睦,但他们与子女同住的意愿却在降低,城市仅为34.8%,农村为52%,比2000年调查时分别低了8.2个和5.7个百分点。怎么会这样呢?
我的“空巢”生活
严 荣
我有两子一女,儿子都在外地工作,女儿则住在市里。退休前,我和老伴一直自己住着,现在退了休,还是不愿意搬过去跟孩子住。周围的老人都觉得不能理解,既然有个女儿在身边,房子也挺大,为啥不搬过去呢?
其实,我和老伴不跟孩子一起住,一方面是怕给他们添麻烦,另一方面,也觉得没有必要。我们老两口都属于比较“独立”的,退休以后也没在家闲待着,喝茶看报纸的,我俩都有自己的爱好。每天早上起床,先一起下楼做保健操,然后我去省图书馆看书,她去跳舞或者老年模特队排练,中午一起吃个饭,下午又“各奔东西”了。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认识不少朋友,日子过得也挺好。一起玩的其他老人,很多还得兼顾家务事,快到饭点了就得张罗买菜做饭,有些还得回家看孩子。相比起来,我俩就没有这些后顾之忧了,平时简单做点饭,实在不行可以在院里的食堂吃,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都相对多了很多。
, 百拇医药
以前的旧观念认为子女就该赡养老人,我不这么觉得。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这么大,孩子们都挺不容易的,我们既然能独立生活,就没必要给他们增添额外的麻烦了。有时候我会和孩子开玩笑说:“不和你们住,是怕你们给我添麻烦呢!”
现象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熊必俊表示,“空巢”老人的增加,其实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首先,以往我们看到的所谓四世同堂蜗居于10平方米小屋的“盛况”,实属房屋紧张时期的无奈之举。现在经济发达了,人们的居住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父母可以住单位分的房子,子女们也自己买上了商品房,双方能获得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居住享受,何乐而不为呢?其次,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以往总觉得伺候老人就是孝顺,却不知道这种“同居”生活给老人和子女都会带来诸多不便——从看电视到吃饭,有矛盾在所难免。现在,人们更倡导空间私密性和生活独立性,不和子女同住,老人反而更容易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最后,随着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许多“年轻”的老人不仅生活完全可以自理,还能发挥不少“余热”。如果老人身体健康、性格外向,不需时时有人照顾,“独居”其实是更好的选择。
, 百拇医药
而对于那些有机会享受到“独居”的老人来说,又该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呢?熊必俊建议,如果您退休前是一位脑力工作者,比如教师或研究员,不妨在退休后继续从事研究工作,现在很多单位都非常欢迎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一步发挥作用,也能获得更多的自我认同,以保持健康的心态。
如果您有运动、收藏等方面的爱好,不妨参加一些相应的社团或俱乐部。在北京,大中型的老人社团就不下一百个。垂钓协会、自行车俱乐部、集邮天地、乐迷乐园……都可以让您找到“志同道合”的玩伴儿。如果您认为自己忙碌了一辈子,退休后想好好歇歇,可以参加一些老年旅游团,把年轻时错过的风景一一弥补。
当然,要拥有这样安逸的生活,前提就是您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如果小孙女每天哭哭啼啼,您怎能静得下心来读书写作?如果每日要照顾家人一日三餐外带洗洗涮涮,您又哪来的时间可以在夏天去昆明避暑,冬天去海南岛晒太阳?所以,对于现在的老年人来说,“空巢”也许是件好事。
距离更容易产生“美”,从这个意义上说,“分离”会让老人和子女更珍惜在一起的时间。每天一个电话,每周一次探访都会让亲情更加温暖。“在生活的空间上可以有距离,但感情上一定要做到‘零距离’”。, 百拇医药(胡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