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药,天使还是魔鬼
编者按:睡眠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为此,国际精神卫生组织将每年的3 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健康睡眠与和谐社会”,在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旋律契合的同时,这一主题也折射出睡眠的重要性——没有良好的睡眠,何来美好的人生、和谐的社会?然而,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压力大,难免出现紧张焦虑、偏执的倾向,甚至养成饮酒、抽烟等不良习惯,这些都可能引发睡眠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27%的人有睡眠问题,约30%的成人患有失眠症。
时值今年世界睡眠日到来之际,本期第三终端周刊以4、5、8版联动策划“睡眠·和谐”专题,以飨读者。
案例篇:
为何心中诸多疑问
引子:
生活的压力和过度劳累本应在甜蜜的睡眠中得到修复,但大脑却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持续着兴奋状态。漫漫长夜,辗转难眠。
“吃安眠药吧!”一个声音在呼喊。
可是,另一个声音在提醒:“当心,安眠药的副作用多着呢!”
安眠药,在大众眼中是有别于其他药品的一类特殊药物,有人甚至用“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来形容它,可见它的功效和潜在的危险都是被大众所承认的。安眠药到底是魔鬼还是天使?如何趋利避害,让安眠药真正为我所用?
疑问一: 上瘾问题
林女士40岁过后就时常短暂失眠,在医生的指导下,她开始服用一些安眠药物,睡眠问题很快解决了,但心理问题却来了:“我才40岁,今后是不是总要靠它才能睡啊?上瘾了怎么办?”
所谓上瘾和依赖,是指使用者尽管知道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很多问题,但还是不自觉地继续服用,甚至用药欲望不能自拔,传统上分为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是由于反复用药造成的病理性适应状态;心理依赖指服用者能产生愉快满足的感觉,驱使用药者为追求感觉而反复用药;成瘾物质是指能影响人们情绪、行为、改变意识形态,并导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人们使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的精神和生理状态。
安眠药是治疗疾病的药物,虽然有成瘾性,但只要正确地使用,一般是不会上瘾的。人们总是对安眠类药物有一些怀疑和恐惧,其实它和其他药物一样,只是针对有此需要的病人而提供帮助,需要则服用;失眠消失后可以随时停用。
正常人在一些应激状态下也会出现失眠,如到外地出差或某一阶段遇到重大事情,都可能睡不着。这种情形被称为“境域性失眠”,是指在一定状态下的短期失眠,一旦摆脱原有环境和情绪的影响,失眠症状就会消失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36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