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想听的不是“谢谢”
“诚信微笑”活动引发各方质疑和激烈争论
和谐的医患关系并非一句“谢谢”就能建立起来的。
设想一下:当你在医院看完病,一面心疼着昂贵的医药费,一面担忧着自己的病情,正准备转身离去时,医生却满脸笑容地站起来说了声:“谢谢您。”你会有何感想?是激动,是欣慰,是莫名其妙,还是尴尬、愤怒?以往,这一情节只会在喜剧电影中上演,而不久的将来,它可能变为现实。
据《京华时报》2月28日报道,今年,北京市卫生局准备在全市医务行业中开展“诚信微笑,优质服务”活动,倡导医务人员与患者见面先问候,告别时要道谢。此言一出,立刻将原本笼罩在“医闹”、红包、医生护士戴钢盔等阴影中的医患关系推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一时间,对此活动的赞成者与反对者展开了激烈争论。他们观点如何?微笑和道谢真能改善医患关系吗?
说“谢谢”无助于改善医患关系
, http://www.100md.com
北京市卫生局的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患者习惯把去医院看病叫做“求医”,一个“求”字,表现了医患之间关系的不对等。因此,他们将在首都20万医护工作者中开展这项名为“诚信微笑,优质服务”的活动,倡导医务人员与患者见面时先问候,告别时道声“谢谢您”,以帮助医务工作者树立“患者是老师”、“感谢患者信任”的理念。
北京市卫生局的一片苦心不难理解,他们也是希望医务工作者更有爱心、责任心,能在患者心中有一个良好的形象,以改善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然而,这一次,大多数医生和患者,却站在同一阵线上,对卫生局的倡导发出了批评的声音。
“如果这是强制性规定,那简直荒谬。即使只是倡导,也没有什么意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赵锋教授对《生命时报》记者说,“我觉得,医生怀着感恩的心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是应该的,但用说‘谢谢’来体现这种感恩,那太不自然了。与其如此,还不如全力把患者治好,多问问患者的病情,多提供一些疾病资讯,这才是对患者最大的帮助。”
, 百拇医药
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李宏军教授则困惑地说:“这种倡导,对我们医务工作人员是一种侮辱。我们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属于特殊行业,不同于其他服务型行业,而患者也的确是来医院向医生求助的。这帮助人的,怎么反而要向被帮助的人道谢呢?”
搜狐网友“针锋相对”则认为,如果医生向自己说“谢谢”,他一定会毛骨悚然。“假如我碰上一个好医生,给我治得不错,那道谢的人好像应该是我。但这时候他突然跟我说‘谢谢’,我肯定得怀疑:这医生不会是笑里藏刀,暗中从我身上得了什么好处吧。否则他说‘谢谢’不合常理啊!又假如我碰上的是个黑心医生,服务态度不好,小病也给我开了很贵的药。我本来就生着气呢,他再冲我说声‘谢谢’,我肯定更生气——拿那么多回扣,得了便宜,你还卖乖!总之,医生道谢,只会让我们觉得更不放心,更不舒心。”
相对于“针锋相对”的长篇大论,搜狐网友“小猪”给出了一个字的评语:“假。”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教授也简短地说了八个字:“雕虫小技,不予评论。”
, 百拇医药
当然,表示支持的也大有人在。中国政协委员、前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朱宗涵告诉记者:“我觉得这很好嘛,体现了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搜狐网友“寂寞的鱼”则认为,一声简单的“谢谢您”,让大家感觉,医生面对病人时,眼睛里终于不再是一个个出了故障的器官,而是活生生的人。这一声“谢谢”,既体现了医生对患者的尊重,又能让患者获得心理上的安慰,何乐而不为?
另一位搜狐网友“天真”则说:“根据《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的规定,患者属于消费者。而且,现在很多医院也确实就把患者当消费者对待,要不那些天价医药费是怎么出来的?这就是说,患者在医院就医属于消费行为,就像去饭店吃饭一样。你看饭店服务员不都会说‘谢谢光临,欢迎您再来’吗?那医生说一声‘谢谢’,也理所应当。只是那句‘欢迎您再来’还是省去为好。”
“天真”的此番言论又引出了一个医患关系中的热点话题——患者在医院就医,属于消费行为吗?
, http://www.100md.com 患者不是普通消费者
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法律界人士介绍,“患者属于消费者”的说法最早是由法律界提出的。“因为这样更有利于保护患者在医院的知情权;一旦发生了医疗事故,能争取到的赔偿金额也更大,更能保护患者的权利。而从法理上讲,患者在医院付出金钱,获得服务,那他就应该属于消费者。可以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覆盖范围是很广泛的。”
然而,“患者属于消费者”的说法,并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糖尿病治疗中心院长冯世良说:“患者到医院看病,看似花钱买健康,但我认为这是商品经济时代人们对医疗关系的误解,或者说简单化理解。医疗服务和其他服务行业大有区别。首先,其他服务是不花钱就没服务,但医疗人员没有钱也要‘救死扶伤’。这四个字是被毛泽东写到中国医科大学的校训里的。其次,其他服务可以不满意换人换货,但医疗服务不允许有一点差池,必须准确到位,否则造成的就是生命的丧失。最后,以2003年的SARS为例,当时有很多医务人员为抗击疫情付出了生命,试问,要多少钱才能让一位‘服务人员’甘心付出这样的代价?答案恐怕是无价。”
, http://www.100md.com
赵锋教授也对冯世良的观点表示赞同:“一个危重病人送到医院,但他没有钱。如果我们真是‘一分钱,一分货’的商家,我们完全可以不救他;救他,属于道德很高尚的行为,而不是商家的义务。但实际上,我们医务工作者是必须要去救人的,这是责任。从这点来看,把患者说成消费者,而我们是商家,是不成立的。”
“如果医生真是纯粹的商业服务人员,那我们的服务也太廉价了。”李宏军教授说,“做1个小时外科手术,每个医生的劳动报酬才折合5元钱;一个年轻医生的门诊收费才5角钱。可你到理发店剃个头,就要花十几,甚至几十元。难道说,我们的劳动价值,还不如理发店的人?我们几乎可以算‘倒贴服务’了,可哪个商家会整天倒贴服务呢?”
医疗资源制约医患关系
在冯世良看来,之所以人们会提出“患者是否属于消费者”、“医生是否该道谢”这样的疑问,主要是因为现在医患关系不够和谐,人们期望对这个关系有个明确概念。
, 百拇医药
对于医患矛盾愈演愈烈,人们有着不同的见解。“不可否认,个别医生不负责任、一些医院急功近利、部分患者不够理性,对医患关系都有影响。但它们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我们国家的医疗卫生资源短缺,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一直对医疗卫生改革十分关注的“针锋相对”说,“这次两会上有代表提出,按国际上的低限标准,每名全科医生服务5000个居民。照此推算,我国5亿城市人口需要10万多名全科医生。但目前我们根本没这么多。在一些大医院,一个医生一天要看几十个病人。这个医生再有爱心和责任心,分成几十份放在每个患者身上,也剩不了多少。再说政府投入,现在政府拨给公立医院的钱根本不足以养活医院,医生要吃饭,仪器要保养,钱从哪来?只能从患者身上挣。而大部分患者又缺少医疗保险,这样一来,医患关系能好才怪。所以,关键在政府身上。但不管是因为财政没钱,还是主观上不愿意,现在政府做不到足够的投入,但他又要显得有所作为。怎么办呢?动动嘴,让医生说‘谢谢’,这个简单。所以说到底,‘诚信微笑,优质服务’就是避重就轻的形象工程。”
对于“针锋相对”的言论,另一位搜狐网友提出:“不能片面强调客观条件不够。白求恩救死扶伤的时候,也没跟共产党要报酬啊。医生原本就要求有崇高的道德,这才配得上‘白衣天使’四个字。医德不够,根本不配当医生!我觉得提高医德才是关键。”
, http://www.100md.com
对此,李宏军教授无奈地表示:“一个医学生,最少也要5年的学习才能毕业,家庭要负担一大笔学费、生活费,有些家庭甚至是借债供子女读书。结果呢,走上医生的岗位,工作累、赚钱少、压力大,道德再高尚的人在这种环境下也受不了。很多年轻医生离开了这个行业,这不更造成医疗资源短缺吗?那些留下来的人,日子也不好过。”
搜狐网友“小猪”对李宏军教授的观点表示赞同:“在香港、新加坡和西方国家,医生这个职业都是‘高薪养廉’,报酬高,又有社会地位,没有后顾之忧,自然能全心全意地提供医疗服务。相比之下,我们国家的医生的确挺惨的。当然,这不包括那些黑心医生。”
期待医患关系走向和谐
“医患矛盾”是个“老掉牙”的话题了,演变到今天,前景似乎并不乐观。今年“两会”期间,冯世良提出,将3月4日设为医生节。他希望以此来改善日益恶化的医患矛盾。
“3月4日是白求恩大夫的生日。我之所以提出这一天为医生节,是因为他一生只为他人而工作,这一点值得所有医务人员,尤其是今天的医务人员学习。这些年是医患关系最紧张的时期。因此,医生为患者树立良好医疗形象显得尤其重要。”冯世良对记者表示。
, 百拇医药
然而,时过境迁,白求恩大夫的时代恐怕难以再现;要求所有医生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也不符合社会的现实情况。在搜狐健康的论坛上,记者看到,对于冯世良的这一提议,除了支持的声音外,也掺杂了不少反对和疑问。有网友认为,不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就算天天过医生节,患者该骂还是骂。现在设立医生节不但对医患关系没有帮助,反而容易遭到患者抵触。还有网友极端地质问:医生又过了一个发福利的日子,多开药的回扣还不够花吗?
“医生是天使,必须救人;患者是上帝,应该受到最好的服务。那些违背了“救死扶伤”原则,没钱就不肯救人的个别现象,是医疗界的耻辱,应该得到纠正。但绝对不能把医生‘一棒子’打死,对于那些真正治病救人的医生还是要加以保护和鼓励的。”冯世良认为。
当然,解决医患矛盾还要依靠国家在医疗行业的投入。投入多了,医生待遇上去了,也就没必要想着拿回扣了;投入多了,患者看病有了保障,不存在“看病贵”的问题,也就谈不上把这些责任全推给医生了。到了那一天,所有的医患矛盾都可能迎刃而解。, 百拇医药(刘京京 吴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