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生下来就有主治医
儿科医生负责到十八岁 工作后由保险公司推荐
美国人从生下来的那刻起,就有了一个负责其身体情况的保健医生。
开版的话:从本期起,“海外医话”这个全新的版面就正式与读者见面了。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海外医话”版就是希望通过我们驻外记者的眼和笔,记录下国外在医疗体制、就医过程、医患关系中种种值得国人借鉴的先进理念,以期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当然,国外就医的不便也会有所涉及。希望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触动。
诺拉今年65岁,到7月份,她就在纽约某著名报社工作满40年了。虽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过诺拉并不这么想,因为现在该是收拾心情,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生活的时候了。在追求晚年幸福前,诺拉还有件事情要做——办好自己的老年医疗保险,再挑一位深得己心的“主治医生”。
“主治医生”啥都管
, 百拇医药
和中国不一样,美国的“主治医生”并不代表其技术级别,而是指专门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的全科医生。
美国没有政府或国家统一的在职医疗保险,医疗保险基本上是雇主的责任,每个企业都要为它所聘用的人员购买。这些医疗保险均由商业保险公司采用市场化方法运作,虽然保险条款细则有所不同,但每个被保人都会有一个专门为他/她服务的医生。
当年,诺拉刚进报社时,就在保险公司推荐的若干个医生中,挑选了和自己年龄相仿的西蒙做了“主治医生”。西蒙毕业于纽约大学医学院,精湛的医术让诺拉从中获益匪浅。年轻时,头疼脑热这样的小病,西蒙都能在第一时间诊断出来;年纪大了,诺拉更少不了西蒙的帮忙。虽然诺拉从没得过什么大病,西蒙这位“主治医生”也没有履行过推荐她到大医院或专科医生那儿看病的职责,但诺拉的不少朋友却及时在自己“主治医生”的帮助下,发现大病征兆,并被推荐到专科医院,得到了有效治疗。
事实上,大多数美国人都像诺拉一样,在挑选“主治医生”前,会好好考虑其医疗水平、诊所远近、预约后需要等待的时间等。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因此美国人把选“主治医生”看得很重要,绝不会随意而为。
, 百拇医药
现在,诺拉已满65岁,报社将不再负担其医疗保险,而转为政府出资的老年医保。换了保险公司,就得挑新的医生,因此这段时间,诺拉正为能再挑到一个像西蒙那样优秀的“主治医生”煞费苦心,忙得不亦乐乎呢。
“主治医生”可以选几个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人都像诺拉这样“忠贞不渝”,即使在工作时,有些人也会选择好几个“主治医生”。
工作后雇主选择的医疗保险,也有条款上的区别。实力强大的公司为员工提供的保险往往是雇主支付全部保费,受保人可以选择“主治医生”外的医生直接就诊;另外一些公司则选择雇主和雇员各自支付一部分保费的医保,受保人可根据保额选择一个“主治医生”推荐转诊或选择几个直接赴诊的医生。总之,医疗保险已经成为公司间争取人才的一种手段。
诺拉的同事安娜就曾换过几个报社,分别享受过一个“主治医生”,以及一个“主治医生”为主,同时可在其他几个医生诊所直接就诊的待遇。据她说,需要提前预约的时间长短直接与医生的固定病人数和名气成正比。除急症外,一般提前几天就可以。不过,名气极高的医生有时得提前几个星期预约。
, 百拇医药
但不管什么情况,医生和病人的关系都不错。通过预约,病人的诊疗时间能够得到保证,不会出现病人太多看不过来而草草了事的情况。医生则出于市场竞争考虑,希望通过良好的服务、精湛的医术来争取更多病人、留住已有病人。因此,为了自己的收入和长期发展,医生是不会“跟自己的名声过不去”,而得罪病人的。
“主治医生”伴随美国人一生
对诺拉来说,她已完全不记得自己第一个“主治医生”是如何诞生的了,因为那一刻她才刚刚离开娘胎。
在美国,从婴儿出生起,每家每户就得与儿科医生打交道。联邦和州政府有规定,新生儿必须要经儿科医生检查,才能从医院放行。一般有条件的家庭会事先选好家庭儿科医生;如果没有,则由医院或产科医生指定。这些医生得按指定时间到场为新生儿作检查,签字后才予以放行。同时,新生儿在满周岁前,必须定期检查和注射规定的疫苗。如果其间有病,无论大小,都得求助这些医生。这种情况一直会持续到孩子18岁。
此外,美国社会还有数量不小的无医疗保险者,对这部分人中的低收入者,各级政府会提供免费或付费较低的医疗救助保险,孕产妇、低收入家庭是主要受益者,通过这些保险项目,尽量使他们及其新生儿,也能有个固定的“主治医生”。, 百拇医药(驻美国 杨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