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惰性节育器占主流
避孕效果差、脱落率高,很多农村妇女至今还在使用
宫内节育器为何能避孕?尽管一代又一代的专家学者们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的动物试验及临床观察,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孟凡指出:“目前,比较统一的看法是,宫内节育器的主要作用机理是局部的,是作为一个外来异物,影响子宫的内环境,使子宫内膜发生一种轻度慢性、非细菌性的炎症反应,促使白细胞增加,从而影响受精卵在子宫内着床和胚胎的存活等,达到避孕的目的。”
据了解,早在上世纪50年代,宫内节育器就已经登陆中国,成为育龄妇女的避孕手段之一。但当时使用这一方法的人很少,直到我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才真正推广开来。最早的宫内节育器都是用惰性材料制成的,如不锈钢、塑料等。其理化性能稳定,本身不释放任何活性物质。由于产生的年代不同,这类宫内节育器的形状也发生了诸多变化,比如最初只有金属单环,后来慢慢有了麻花环、混合环等。
武淑英介绍说,惰性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较差,且脱落率高。有资料显示,就不锈钢金属单环而言,带器妊娠的发生率相当高,一般第一年的妊娠率为6%。,脱落率可达1%。此外,导致宫外孕的几率也较高。因此在1993年,我国颁布文件,决定正式淘汰惰性宫内节育器。“但事实上,直到今天,很多农村地区或经济不发达省份还在使用这类宫内节育器。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并加大宣传力度,及早消除这一现象。”
沈女士(68岁,退休护士):上世纪70年代末,计划生育主要是抓两项指标:上环和人工流产。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叫“阿十母”的妇女,她才42岁,就生了10个孩子。我们去做思想工作时,她很爽快地答应上个环。医生见她生孩子太多,子宫太宽大,就给她选了一个中号环。手术后,她爬起来准备系裤子,没想到,才放进去的环就沿着裤脚掉了下来。医生只好再给她上一个特大号环,可站起来走了没两步,环又掉下来了。这下我们都傻眼了。听说第二年,阿十母又生了,还是一对双胞胎。,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