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95388
与时俱进发展现代中医中药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23日 中国妇女报
     遵从自身规律 发挥特色优势 借助现代科技

    中医在我国已经传承了几千年,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和西方医学的普及,为国人健康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医,正在面临困境。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中医的认识往往流于表面,有人认为把把脉、吃点草药就是中医,近年来出现了“中医无用”、“废除中医”、“经络不存在”、“废医存药”等等说法,有些学者还建议取消中医。关于中医的科学论争在很长的时间里受到全国的关注。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其地位、作用及科学性不容置疑。中医药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最具原始创新潜力,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丰富和发展。当前,中医药事业已进入加速发展的轨道,要抓住有利时机,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2007年7月7日,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宣部等17家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活动在中华世纪坛正式启动,吴仪副总理出席了启动仪式并为活动授旗。北京站活动同时展开,中医大篷车先后走进北京市朝阳公园、密云县、房山区展开中医药知识科普、健康课堂,义诊咨询等活动。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指出,中医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防治疾病的实践中创造的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前要正确把握中医药工作的方向,遵循发展规律,发挥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地推进继承与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 百拇医药
    中医的“量化”不必强求

    认为中医不科学的一个重要的理由是中医中药缺乏定量分析和实验,不够严谨。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尉敏廷教授对此表示认可,他说,用西医的标准来衡量的话,中医确实是不能定量的,中医的治疗不是一个定量的问题,而是一个定性的问题,他举例说,“肝胃不和”不和到什么程度?还有“气虚”虚到什么程度?这是没有办法去衡量的。这是由于中医和西医对患者病理和生理认识角度的反映方式不同,具体的治疗方法也不同,中医重视辨证论治,即将“望闻问切”四诊收集到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然后概括为某种性质的“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治疗原则与具体药方。但中药是能够定量的,药物的用量在《药典》中都有记载。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北京东方医院李元文教授认为,中医自有中医的定量,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按照西医的定量方法衡量的。就诊脉来说,中医诊脉不仅仅是感觉脉搏跳动的形象,而是要用三部九候来对脉象进行分析,区分平脉与病脉。平脉是人体在健康状况下的脉象,并能依据四季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病脉是人体在疾病状态下的脉象。中医脉学中常见的有28种不同的脉象,对诊断有重要的意义。有经验的中医专家“望、闻、问、切”四诊后判断的结果可与现代检验设备相媲美。治未病是中医独具特色的大领域,包括无病先防、既病防变,尤其在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临床流行病的防治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 百拇医药
    中医的理论与西医的理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中医非常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也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医认为人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功能是相互配合、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着的,自然界的变化也随时影响人的生理和病理,形成一个微妙的平衡。中医重视人体各部分之间的协调配合,认为人体中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四肢等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通过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的统一。

    西医的理论是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上的,随着对人体结构的认识由组织、器官的一步步发展,西医借助于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已经深入到细胞。但是这种诊断只能使人“知其然”,而不能从因果关系上“知其所以然”。人不是分子的堆叠,在分子水平上的所见的人与整体的人是两回事。整体的人被肢解为分子形式,不能从复杂的因果关系上明辨疾病发生与发展中真实的“所以然”了,治疗便失去了特异性的前提。这就是西医界普遍感到2/3以上的内科疾病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的根本原因。

    李元文说中医和西医是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中西医之间的“定量分析”不具有可比性。之前在中医现代化的过程中,只简单模仿甚至机械套用西医的标准等现象。在科研立项、评估和中医临床疗效评估等方面,尚未创建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的规范标准。发展现代中医药应构建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 http://www.100md.com
    医疗设备也是中医的助手

    先进的光、机、电检测仪器应用带来了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进步。目前高科技与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医学临床,彩超、CT、电子腔镜等现代化医疗设备令医生能够深入探察身体内部的病变,高清晰的人体影像为治疗疾病提供了客观真实的诊断依据。百年来,先进的检测仪器应用于医疗促使西医迅速发展壮大。有些人据此认为,应用了这些检测就是西医,甚至有些中医也认为使用这些医疗设备背离了中医传统。

    这种说法是偏颇的,李教授认为,现代检测仪器并不是西医所特有的,这是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是现代医生诊断的助手,西医用,中医也要用。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医已借助了检验这个技术,尽可能多地为中医的诊断提供病情信息。现代检验技术是对中医临床医生四诊的补充和延伸。认为这些检测可以取代中医的“望闻问切”是不了解中医,中医的四诊是根据人体的整体性出发,也是为了掌握更多的信息,与检测仪器检测肌体内部细节不同。但是,中医可以借助检验技术提供可参考的病情资料,患者病情的异常改变及治疗后功能的改善,都需要用各种临床检验技术去加以印证。例如妇科疾病,腹腔镜检、激素检测等等可直接或间接地说明该系统的病理改变,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十分必要的参考。另外,中医也应当深入到肌体的内部,把观察的层次深入到脏腑、组织层次。把原来依据肌体整体活动下表现于外的信息揣摸体内活动的变化进一步扩展到体内,这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医学发展所必要的。检验技术的应用为医生提供了机体内部活动的相关信息。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既要立足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又要借助现代检验手段采集丰富的微观资料,以加强辨证论治的依据、丰富辨证论治的内容、完善和规范诊断。
, 百拇医药
    尉敏廷教授指出,中医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在急症的应用,有些急症的处理需要精确性,比如内出血等急症。中医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这个时候运用中医的理论治疗,效果不如西医直接有效。中医在充分发挥自己传统优势的同时,并不妨碍运用现代检验技术充实和完善自己。检验技术将是现代中医诊断的可靠助手。

    与时俱进发展现代中医

    来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中医医院(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3009所,取得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49.3万人;90%以上的综合医院设立了中医科,在农村有1488所县级中医医院,75%的乡镇卫生院设有中医科,5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全国有独立建制的高等中医药院校32所,中等中医药专科学校61所,24个中医药重点学科(78个建设点)已进入中期评估阶段,整理、出版中医古籍600余种。即便如此,中医理论研究发展速度仍然落后,仅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卫生部门定期为农村社区医生提供技术指导课程,西医课程每月一次,中医课程每年一次。
, 百拇医药
    当前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不是中医院的数量和规模,而是人才的培养。有很多中医院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医院不能营利,有的中医院已经异化。并不是说中医没有市场,北京市中医医院现在的日门诊量已经达到4500人次。在北京市的三级甲等医院中列第六位,皮肤科2007年上半年累计门诊近10万人次。其他地区的一些特色中医医院和门诊也是很受当地人欢迎,有些患者还专程从外地赶来看诊,中医医院经营的好坏还是在于医院的建设。中医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培养高水平的年轻中医是中医的传承和发展的主要途径。传统中医的传承是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培养的,而且很多时候是家族式的传承,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中医的需求。学校教育又容易令学生空有理论而无实践。李教授指出,一些民间有经验的老中医,因为没有学历而不能进入公立医院,家族的传人因为不能考入中医学院而不能继承衣钵,随着这些老中医的去世,一些有价值的中医验方随着消失。对中医来说,失去传承,仅凭学校理论教育,大家学的都一样,一些特色的东西将逐渐失传。但尉敏廷教授则认为,真正的中医是理论加临床,缺一不可。学生用一定的时间学习了中医理论之后即将步入临床的3~5年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应该由有经验的中医师带领继续培养,这也是成就优秀中医师的重要途径。目前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过这种方式组织遴选老中医药专家1607人次,已经在中医药院校中培养继承人2285人。对高起点、高水平的学生,首先把他们培养成临床专家,再进入科学研究阶段。
, http://www.100md.com
    中药是有一定毒性的,“是药三分毒”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大约有12800多种中药,真正发生不良反映的只有120多种,严重不良反应不超过50种。相对于西药的副作用来说还是小得多。各种不同的中药剂型有不同的效果,这是中医的优势。

    中医在慢性病的调养方面是西医无法相比的,中医辨证论治,用药灵活,方便根据患者个人情况掌握病情变化用药;手段多样,内服、外用、针灸、按摩等等多法并用治疗慢性疾病效果显著,而且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讲究未病先防,防病重于治病,注意养生,从人体各方面调节身体机能,有助于慢性病恢复;而且中医中草药取材于自然,治疗费用低廉,更有利于全民健康。

    危机就是转机,关于中医科学性的争论引起了全社会对中医的关注,国家加大了对中医的关注和投入,吴仪副总理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必须充分遵循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坚持以临床实践为核心;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要牢牢把握整体观、辨证论治等科学思维,认真挖掘整理、大力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独特诊疗技术方法,进一步做强做大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疑难病以及预防保健等方面的优势领域。
, 百拇医药
    [相关背景]

    “取消中医”的争论

    2004年10月,杨振宁在清华大学提到《易经》中无推演方法,以及“天人合一”的观念,是阻碍现代科学在中国萌芽的原因之一。关于中国主流文化促使中国产生了自己的科学,那就是中医”。但杨振宁认为,如果中医还是按照自己的“理论体系”走下去,那它就不会有发展,没有前途。

    2006年11月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张功耀号召公众签名,让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系,并提出“告别中医中药”事件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医“科学性”的争论,正反双方的争论几乎都达到白热化的程度,被看做中国传统文化“技术”表现的中医药,已经面临一个严峻时刻。

    2007年4月在重庆召开的全国中医院发展对策研讨会上,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200余家中医院院长集体炮轰网上的废除中医论。

    2007年4月22日方舟子“我从没有说过要取消中医,关于取消中医的言论是以讹传讹,是别人强安在我头上的!”方舟子说,“中医理论是已过时的不科学的理论,应该摒弃。”

    2007年,关于中医的存废之争达到了高潮。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宣称中医是伪科学,在广西大学作报告时公然宣称陈晓旭就是被中医害死的。哈药中药二厂针锋相对,发起告全国同胞书倡议振兴中医药。

    2007年7月,卫生部副部长、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指出,利用人民喜爱的艺人的不幸去世攻击中医是不道德的。, http://www.100md.com(武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