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5136
美国病历记录病人心情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21日 《生命时报》 2007.08.21
美国病历记录病人心情

     移民美国的陈先生今年四十出头,年初的时候,他因为受凉出现了感冒,但经社区医生检查却发现,肺内有一个团块阴影。医生认为他有必要接受专科医生的进一步诊治,于是将陈先生转诊至了M医院的肿瘤科。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确诊,陈先生不幸得了肺癌。

    我见到陈先生,是他第二次来门诊就诊。他显得气色很好,而陪同他一起前来的妻子似乎满腹心事、愁眉不展。当他们在诊室坐下后,主治医生要求我先在门口等候,随后进入诊室询问病人是否同意我进去旁听,陈先生则非常友善地表示了欢迎。在美国,尊重病人隐私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医院的电梯里、走廊里、餐厅里到处都贴着关于保护隐私的海报,海报上面的标语总是善意地提醒大家“talks can hurt”(谈论会伤害他人)。门诊时,没有得到病人的允许,诊室里决不会出现第三个人。

    在进行了常规的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之后,主治医生开始向陈先生解释他的病情。美国医生从来不会向病人隐瞒病情,因为他们相信,只有病人完全理解自己的病情,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即便像陈先生这样的晚期肿瘤病人,主治医生也会如实告诉他,治疗也许不能延长他的生存时间,但可以改善生存质量。乍一听觉得美国的医生很没有人情味,但往下细听,他们的人情味会以另一种颇为学术的方式显露出来。

    主治医生像讲课一样,把肺癌这一章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讲给陈先生和他的妻子听。半个小时下来,简直就是一次完整的肺癌讲座。在讨论到治疗方法时,主治医生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句子是“如果我是你……”,简单的一句话,瞬间缩短了病人与医生间的距离。走出诊室之前,主治医生从电脑上找出相关文章,打印了一份送给陈先生。

    离开诊室,陈先生此次的就诊并没有结束。一名医院的社工对陈先生的社会活动、经济情况等进行详细了解,并据此写成一份病历。病历这样写道:“我们谈论得很多,包括他最近去动物园游玩的经历,以及他希望去澳大利亚定居的愿望……他的妻子今天显得很沮丧,甚至开始哭泣,她向我表达了对于丈夫病情以及经济方面的担心……在他们的关系中,陈似乎始终扮演保护者的角色,而随着病情的进展,他对妻子的依赖日益加重,这似乎导致病人与其妻子之间产生一些情感障碍……”最后,社工还向陈先生介绍了肿瘤中心每周为病人开设的课程,课程表上内容安排得充实有序,有肿瘤饮食疗法、肿瘤瑜伽等,陈先生如果有兴趣,随时都可以参加这些课程。

    陈先生的一次门诊让我对昂贵的美国医疗有了新的认识,昂贵背后有着鲜为人知的美国医疗文化,医疗不仅是医病,更是医人。, 百拇医药(丁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