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称与云南白药齐名 “黑药”传人欲卖祖方
坐在家中的小院里,72岁的江川农民侯宝珍沉默地望着42岁的儿子侯云峰,不禁悲从中来。这些日子,父子俩已经习惯了这样默默相望。哀叹无人能体会到他们的痛苦——作为沉寂已久的云南“黑药”第四代和第五代传人,由于病痛和贫困,他们不得不面临着出卖家传秘方的选择。
一个多世纪前,同在江川县,据称是与现在驰名中外的云南白药功效齐名的“黑药”诞生。由于种种原因,白药为天下人所熟知,而“黑药”却慢慢地沉寂在半个世纪的喧嚣中。自称“黑药”第五代传人的侯云峰近日向本报透露,由于身患疾病,家境贫困,为一家老小生计考虑,他不得已将出卖家传秘方。
传人欲卖祖方
8月29日上午,记者走进江川县前卫镇周官村委会小营村96号的侯云峰家,客厅外摆着粉碎药物用的机器,还挂着其祖父侯怀仁的黑白画像。
侯云峰说,现在,一家五口中就有两个病人,还有两个孩子在念高中,全家靠卖菜和卖药生活,每个月只有不到500块钱的收入。由于治病,家中欠了约6万元外债。考虑到家里两个孩子的教育、生活问题,以及一家人的生存问题,侯宝珍和侯云峰商量后,认为要渡过眼前的难关,只有卖掉“黑药”的方子。
, http://www.100md.com
“如果不是到了这一步,谁会愿意出卖自己的祖传秘方。”侯云峰无奈地说。
“黑药”曾远销四川
记者从有关史志了解到,“黑药”问世这一年,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它能够有效医治刀枪棍棒所伤各症,内服外用,使用方便,用药量少,疗效显著。
据记载,1935年秋,侯家的传人来到昆明,在小东门外敷润街32号开办“侯氏兄弟药房”,出售“黑药”、“紫薇膏”等。药品曾经省卫生实验处化验,发给试字第一七七号成药许可证,省会警察局药字第五一号开业执照。1942年,“黑药”在省内已销曲靖、沾益、开远、蒙自、个旧、临安、开化等,省外已销四川等地。
“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一场大火几乎毁掉了侯家的基业,心灰意冷的父亲回乡,临死之前,把秘方传给了我。”侯宝珍说,事隔50多年,他还清楚地记得父亲生命最后对他说的那几句话:“曲焕章为白药而生,为白药而死。我的‘黑药’还没有得到大发展,我就得为‘黑药’而死了。我传给你方子,是因为祖传的东西不能丢,以后如果生活实在过不下去了,可以靠卖药来讨生活。”
, 百拇医药
“紫薇膏”由此失传
父亲死后,侯宝珍虽穷困交加,但他还是遵从父亲的遗命,凑足了路费,在1956年时专程跑了一趟昆明,找到他叔叔,想找回抄有“紫薇膏”的那张药方。然而叔叔却遗憾地告诉他,那张药方在搬家时弄丢了。
回到江川后,侯宝珍连忙把父亲传授给他的“紫薇膏”配方和制法记了下来,夹进一本书里。不幸的是,那本书被一位亲戚借走后下落不明。
在近30多年的时间里,侯宝珍再未捣弄过药。只是到了改革开放后,他才偶尔制点药粉出来,供家人和亲朋使用。1998年起,为了全家的生计,他才开始正式出售“黑药”,贴补家用。
不同眼光看“黑药”
在小营村,对于侯家祖传“黑药”的声名,有口皆碑,但也有人对它的功效表示质疑。
, 百拇医药
现年67岁的朱存芳老人讲述了她的亲身经历。六七年前的一天,她在田里干活,被锄头把拄伤肋骨,因伤在上身,羞于启齿,便在家里拖了一个星期才上医院治疗,受伤部位肿痛不止。她想起“黑药”,便去侯家求医。从侯家买回几包药,连吃了两回,没过几天就好了。
据史志记载,1940年,一名工人不幸被石磙撞翻在地,小腿骨被压碎。侯家第三代传人侯怀仁正好路过那里,他二话没说,打开药箱,在“黑药”中加入人参粉给这名工人服下,再进行正骨,最后贴上“紫薇膏”以夹板固定。两个月后,这名工人又出现在了工地上。
侯氏兄弟在昆明开设药房期间,省内许多名人先后题字赞赏“黑药”。金汉鼎题写了“功同救国”,唐淮源题写了“阑中至宝”等等。2005年6月,侯宝珍以“黑药传承人”入选江川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
对于祖上留下的光芒和“黑药”的传世奇效,也有人反映其药效已不如前。对此,侯宝珍认为,“黑药”诞生100多年,方子和制法都没变。况且,百余年间,人体的抗药性发生改变,药材也由野生变为人工栽培,这些都可能影响疗效。
“黑药”的由来
在《江川文史资料(第二辑)》郑世文先生所著《黑药源流》一文中,叙述了“黑药”的诞生过程。
“黑药”创始人侯万春,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1年),江川县前卫镇小营村人。据江川史志记载,经过潜心钻研,侯万春博采众长,采用具有麻醉镇痛除毒、缓解伤部肌筋紧张,并能止血消肿的醉仙草为主药,配以其他治跌打的药物,研制出了能疏通经脉,而药力横行遍布全身的药物。由于药物是在炒焦黑后研成粉末使用,药色焦黄似黑,所以人们都把这种药叫做“黑药”。, 百拇医药
一个多世纪前,同在江川县,据称是与现在驰名中外的云南白药功效齐名的“黑药”诞生。由于种种原因,白药为天下人所熟知,而“黑药”却慢慢地沉寂在半个世纪的喧嚣中。自称“黑药”第五代传人的侯云峰近日向本报透露,由于身患疾病,家境贫困,为一家老小生计考虑,他不得已将出卖家传秘方。
传人欲卖祖方
8月29日上午,记者走进江川县前卫镇周官村委会小营村96号的侯云峰家,客厅外摆着粉碎药物用的机器,还挂着其祖父侯怀仁的黑白画像。
侯云峰说,现在,一家五口中就有两个病人,还有两个孩子在念高中,全家靠卖菜和卖药生活,每个月只有不到500块钱的收入。由于治病,家中欠了约6万元外债。考虑到家里两个孩子的教育、生活问题,以及一家人的生存问题,侯宝珍和侯云峰商量后,认为要渡过眼前的难关,只有卖掉“黑药”的方子。
, http://www.100md.com
“如果不是到了这一步,谁会愿意出卖自己的祖传秘方。”侯云峰无奈地说。
“黑药”曾远销四川
记者从有关史志了解到,“黑药”问世这一年,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它能够有效医治刀枪棍棒所伤各症,内服外用,使用方便,用药量少,疗效显著。
据记载,1935年秋,侯家的传人来到昆明,在小东门外敷润街32号开办“侯氏兄弟药房”,出售“黑药”、“紫薇膏”等。药品曾经省卫生实验处化验,发给试字第一七七号成药许可证,省会警察局药字第五一号开业执照。1942年,“黑药”在省内已销曲靖、沾益、开远、蒙自、个旧、临安、开化等,省外已销四川等地。
“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一场大火几乎毁掉了侯家的基业,心灰意冷的父亲回乡,临死之前,把秘方传给了我。”侯宝珍说,事隔50多年,他还清楚地记得父亲生命最后对他说的那几句话:“曲焕章为白药而生,为白药而死。我的‘黑药’还没有得到大发展,我就得为‘黑药’而死了。我传给你方子,是因为祖传的东西不能丢,以后如果生活实在过不下去了,可以靠卖药来讨生活。”
, 百拇医药
“紫薇膏”由此失传
父亲死后,侯宝珍虽穷困交加,但他还是遵从父亲的遗命,凑足了路费,在1956年时专程跑了一趟昆明,找到他叔叔,想找回抄有“紫薇膏”的那张药方。然而叔叔却遗憾地告诉他,那张药方在搬家时弄丢了。
回到江川后,侯宝珍连忙把父亲传授给他的“紫薇膏”配方和制法记了下来,夹进一本书里。不幸的是,那本书被一位亲戚借走后下落不明。
在近30多年的时间里,侯宝珍再未捣弄过药。只是到了改革开放后,他才偶尔制点药粉出来,供家人和亲朋使用。1998年起,为了全家的生计,他才开始正式出售“黑药”,贴补家用。
不同眼光看“黑药”
在小营村,对于侯家祖传“黑药”的声名,有口皆碑,但也有人对它的功效表示质疑。
, 百拇医药
现年67岁的朱存芳老人讲述了她的亲身经历。六七年前的一天,她在田里干活,被锄头把拄伤肋骨,因伤在上身,羞于启齿,便在家里拖了一个星期才上医院治疗,受伤部位肿痛不止。她想起“黑药”,便去侯家求医。从侯家买回几包药,连吃了两回,没过几天就好了。
据史志记载,1940年,一名工人不幸被石磙撞翻在地,小腿骨被压碎。侯家第三代传人侯怀仁正好路过那里,他二话没说,打开药箱,在“黑药”中加入人参粉给这名工人服下,再进行正骨,最后贴上“紫薇膏”以夹板固定。两个月后,这名工人又出现在了工地上。
侯氏兄弟在昆明开设药房期间,省内许多名人先后题字赞赏“黑药”。金汉鼎题写了“功同救国”,唐淮源题写了“阑中至宝”等等。2005年6月,侯宝珍以“黑药传承人”入选江川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
对于祖上留下的光芒和“黑药”的传世奇效,也有人反映其药效已不如前。对此,侯宝珍认为,“黑药”诞生100多年,方子和制法都没变。况且,百余年间,人体的抗药性发生改变,药材也由野生变为人工栽培,这些都可能影响疗效。
“黑药”的由来
在《江川文史资料(第二辑)》郑世文先生所著《黑药源流》一文中,叙述了“黑药”的诞生过程。
“黑药”创始人侯万春,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1年),江川县前卫镇小营村人。据江川史志记载,经过潜心钻研,侯万春博采众长,采用具有麻醉镇痛除毒、缓解伤部肌筋紧张,并能止血消肿的醉仙草为主药,配以其他治跌打的药物,研制出了能疏通经脉,而药力横行遍布全身的药物。由于药物是在炒焦黑后研成粉末使用,药色焦黄似黑,所以人们都把这种药叫做“黑药”。,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