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09614
为了中医教育的崛起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28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9.28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医教育迈入了高等教育的殿堂。这对于以往民间中医“师带徒”的教育形式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性变革。但是,中医后继乏人、中医临床大家越来越少、习中医者信心不足,仍然是目前困扰着中医教育的一大难题,引起了中医界普遍的忧患和关注。著名的北京、南京、成都中医药大学,一批德高望重的老中医:吕炳奎(已故),北京焦树德、王绵之,广州邓铁涛,南京干祖望、周仲瑛,上海裘沛然、颜德馨,杭州何任,武汉李今庸……他们用自己的执着、努力和不懈的呼吁,为我国中医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南中医:

    编教材,派名师,

    为中医高等教育奠基

    作为最早开办的四大中医教育基地之一,南京中医药大学(下文简称:南中医)一方面注重传承前人的经验智慧,另一方面又注意借鉴现代科学教育教材建设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的特点,形成了我国高等中医教育第一套教学大纲,编写了第一套系统教材。在办学最初的3年中,定稿和出版各种中医教材计28种,约740万字,这些教材对嗣后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统编教材的形成起了基础性作用。卫生部委托编写的《中医学概论》、《中药学概论》在20世纪50年代发行量就达到100万册和40万册。
, http://www.100md.com
    1982年,卫生部组织编写第五版全国中医院校统编教材。在32部教材中,该校不仅提供了全部教材的编写大纲,并担任主编6部、副主编7部、编委17部,几乎覆盖了全部中医药教材。直至今天,这些教材仍然是境外中医教育和国内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主要参考教材。

    在2l世纪全国规划教材和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等统编教材中,该校再次传承优势,承担了76部教材的编写工作,其中主编20部、副主编29部、编委49部。以该校中医儿科学教研室为例,一个教研室教师几乎囊括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所有中医儿科类统编规划教材的主编,这在高等中医院校中是极为罕见的。

    随着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师资成为制约各地中医院校发展的瓶颈,1957年7月,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到南中医,抽调一批师资支援各地,温病、方剂、金匮、中药、诊断、针灸、内经7个教研组正、副组长和董建华等8人奔赴北京中医学院,同时分配医科师资班学员刘弼臣等7人前往北京中医学院,汪朋梅、王满城等18人前往保定中医学校。
, 百拇医药
    据统计,上个世纪50至60年代,该校培训的学员遍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人数达1436名,他们大都成为当地中医药事业的奠基力量。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建华、程莘农,原北京中医学院副院长王玉川,全国方剂学会主任委员王绵之,原北京中医学院杨甲三、颜正华、王子瑜、印会河,还有夏景堂、戴慧芬、魏稼等等,他们均成为全国知名的中医药专家。

    系统的教材建设和师资优势,奠定了南中医成为“高等中医药教育摇篮”的历史地位。

    邓铁涛:

    为中医教育呐喊前行

    1988年,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邓铁涛出版了一本《耕耘集》,里面多篇文章提及“继承名老中医经验,抢救中医学术,已成燃眉之急”,“中医学再不花力气去抢救,等现在的老中医已经老去,才想到出钱出力去发掘已经迟了!时不我予,时不再来!”
, 百拇医药
    时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的朱杰反复读后,感触很大。他与中央人事部、卫生部的负责人取得共识,以上述3个单位的名义,组织全国名老中医授徒。

    1990年10月,首届全国继承老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拜师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邓老代表500位老中医在会上致词,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学我者必须超过我!”500名老中医,几百名老中医的学术继承人,济济一堂,意气风发。3年后出师,大批临床型的名中医脱颖而出。

    全国组织了第二届继承老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师带徒活动之后,又于2003年组织了第三次拜师。拜师仪式分散在全国各地举行。广东56名弟子拜了36位名中医为师。邓老收了西医博士生导师吴伟康教授等为徒。

    由邓铁涛提倡的培养临床型名中医的师带徒,已经制度化,并在全国有序地推开了。

    邓铁涛怀抱热血,又在2003年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倡议组织中医大温课。他的建议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视并组织实施。这个人才工程称为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主管,聘请邓铁涛为主任,报考条件很高。2004年,这个项目已经启动。
, 百拇医药
    邓铁涛说,期望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大批临床型的名中医。他们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中医药解决急症、疑难病症以至破解世界难题,让中华文化瑰宝中医药事业得以继承、创新、继续,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铁涛认为,中医教育首先要着力给学子们铸造医魂,把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医事业的热诚,传承给一代又一代的中医学子。不铸造医魂,只传授些技术,最终只会导致这个没有灵魂的躯壳自我消亡。

    在学院内外的讲学中,在向任何中青年中医经验传薪的《碥石集》的多篇序言中,在报章刊物上的文章中,他都不厌其详地反复指出:“一部分学者对中医药学的信心不足,一种信任危机在滋长蔓延,这是一种危险的思潮。”

    他极力告诫中医药学生与青年中医:“中医之振兴,匹夫有责,责任重大而神圣。必须端正对中医的认识,坚定信心,要树立为振兴中医而拼搏的精神。”

    颜德馨:
, http://www.100md.com
    创立中医药人才奖励基金会

    1999年12月,全国著名老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颜德馨教授行医60周年之际,将多年积蓄之稿费及讲课费20万元全部拿出建立了颜德馨中医药人才奖励基金,旨在继承发扬祖国传统中医、中药特色,鼓励青年中医药人才脱颖而出。

    基金于2001年首次颁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基金会资金由建立之初的50万元,到目前已经超过800万。

    基金会成立后,两次奖励了年龄在45岁以下,经过所在单位推荐,通过初审、复审和理事会审议,在中医药医、教、研和整理老中医经验、传统工艺、中药研究开发成绩突出者;中医药抗击SARS中有突出贡献者;获得省、部级各项荣誉或奖励及撰写发表有创新、水平较高的中医药学术论文专著第一作者等来自全国各地的35位中医药界优秀人才。

    历年来,基金会面向全国开展了中医药科研基金项目申报和优秀中医药学术论文评比活动,已收到多个省市、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医疗机构申报的科研课题100多项,学术论文100多篇。经专家审核批准,有22项获得基金会资助科研项目,其中有应对国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急性热病而设立应急网络的长效机制研究,国际共同关注的艾滋病和癌症研究,以及中医药防治感冒药研究项目等。
, http://www.100md.com
    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系统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去年在同济大学医学院举办了由颜德馨中医药基金会资助的中医药防治人禽流感培训班,来自全市30多家中医院的分管领导和传染科、发热门诊、呼吸科、中医科的近一百名医师参加了培训学习。颜德馨等7位专家分别就突出中医辨证施防、辨证施治的特色优势作了专题讲座。

    基金会还在东方网的协助下开设基金会专用网站,资助了江苏孟河地区费伯雄等中医名家学术思想及经验整理和出版专著;参与举办了“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病进展”全国继续教育学习班等。基金会成立几年来,已初显其对发展中医药事业、推动中医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社会效应。

    “有一个令人伤心的现实是,毕生贡献于中医事业且有真才实学的老中医屈指可数了,所以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责任艰巨,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要抓紧时间培养接班人。如有朝一日,中医要从日本、韩国引进人才,那真叫数典忘祖了!”颜老满腹忧患,但却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始终坚定一个信念,中国医药如果没有中医中药,就不能算是完整的医药体系。, 百拇医药(刘远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