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38期
编号:11497365
硝酸酯类药物临床应用亟待规范——读“硝酸酯类药物,利乎,害乎?”一文有感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11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38期
     《中国医学论坛报》2007年8月23日循环周刊C1版刊出了“硝酸酯类药物,利乎,害乎?”一文,读后深有感触。

    硝酸酯类药物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不可或缺的常用药物,甚至是解除冠脉痉挛的救命药。该药虽然历史悠久,但至今仍在临床发挥作用,即使在诸多新药不断涌现的21世纪,也仍然难以否定该药。

    但是,硝酸酯类药物也可能带来损伤。有机硝酸酯进入体内后,在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处经生物转化生成一氧化氮(NO),后者可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环磷酸鸟苷(cGMP)增加而引起血管壁松弛,因此NO是一个重要环节。上世纪80年代发现NO的血管舒张功能后,又有研究发现胞浆内存在的超氧阴离子O2-和NO反应可生成有害的过氧亚硝酸阴离子ONOO-。O2-生成增多以及心肌灌注损伤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激活,会导致ONOO-大量生成。另外,过量硝酸酯可耗竭平滑肌细胞形成NO必需的巯基,从而影响平滑肌舒张功能,自然会影响到心肌供血。

    目前,由于临床医师对这些NO相关研究结果不太重视,临床上硝酸酯类药物的不规范用药普遍存在,如:①对非冠心病或心绞痛的胸痛、胸闷患者静点硝酸酯;②血压正常的“胸闷”患者口服硝酸酯会偶尔出现低血压状态或剧烈头痛,但临床医师不太注意这一不良反应的重要性;③已无心肌缺血发作的患者,如冠脉介入或冠脉搭桥术后、心肌梗死但已无心肌缺血症候等,仍然长期口服硝酸酯;④对同一患者用药不断加量,或更改剂型;⑤静点硝酸酯外还口服5-单硝酸普通剂型加缓释剂型,此外还临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以及广泛应用药理学不合理的静脉5-单硝酸制剂;⑥国内外不同厂家的硝酸酯剂量不同,而临床医师多是药房有什么就开什么,很少考虑剂量是否合适。

    有鉴于此,杨新春、范谦等医师以一个十分引入注目的题目唤起临床医师对硝酸酯全面认识是十分必要的。但我想,其重点应该是对NO的客观评价,如能加一个附题 “NO是一柄有利又有害的双刃剑”会更为明确。同时,我也呼吁心内科医师应重视这一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这样才能避免杨医师等提出的血管内皮、平滑肌细胞功能损伤进而导致心肌细胞供血供氧不正常。,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