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卫生部长谈中医发展叫好
据 网易新闻 报道: 卫生部长:中医有望对医学模式带来深远影响
核心提示:10月15日,卫生部长陈竺在太平洋健康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如能得以进一步诠释和光大,将有望对新世纪的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政策、医药工业、甚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带来深远的影响。
--
卫生部陈部长日前在太平洋健康高层论坛上对中医的评价和中医发展方向的谈话很有意思。从中医存废之争后,国家卫生部虽然也出面说过对中医观点,但总感觉是一种例行公式的声明。而这次陈部长不但明确表示了中医和西医的平等地位,更是指出了整个医学发展的方向。
陈部长首先明确了,中医和西医都只是对病症和人体研究的两种方法而已。
而我国目前研究中医更多的是侧重于药物的研究,即想从一个组方中提取出一个或少数几个确定的对疾病有治疗作用的单体化学成分出来。这种以西医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医是一个误区。中医应发挥整体观的优势。既然可以将病人看作一个整体,那么也可以把整个组方看作一个整体,研究在人体内的整体生物效应。
, 百拇医药
西医强调的是所谓科学的标准定义,即是可再现性,有确定的化学结构,有确定的药理药代动力模型,有确定的效果,而且是可以在不同患者身上再现的。
但西医过份强调局部,正如陈部长所言,致使整个医疗系统和疾病治疗的实施过程逐渐趋于“破碎化”。但是几乎所有复杂性疾病都受到多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同一种疾病的不同亚型以及不同疾病之间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共性特征在破碎化的诊疗体系下会被丢失,使我们失去不少用简单方法进行治疗或早期干预的机会。偶一个亲戚,在华西住了一周院,开始他们怀疑是胰脏得了一个少见的恶性病,大量上了很多贵且对身体伤害大的药。结果最后查明只是普通的胰腺炎,这就是西医所谓的诊断性治疗。
现代疾病,甚至亚健康状态,很多时候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多器官病变,而中医将人体看作一个整体,甚至将人与环境综合考虑,正是契合了这一思想。
陈部长的谈话指明了整个医学发展的方向,那就是建立融中西医学思想于一体的二十一世纪新医学。这种医学兼取两长,既高于现在的中医,也高于现在的西医。
, 百拇医药
也就是说,医学发展的方向不是要否定中医,也不是用西医的方法让中医披上所谓“科学”的外套。而是各自发展所长,最后融合成为一个高于现在的中西医的新的医学模式。
我早就说过,医学面对的是人体,而不是自然科学所面对一个个具体的物质。而人是复杂的,同样的疾病,为什么有的人很快就好了,有的人好得慢,有的人甚至不能治好,这也充分说明了人体的复杂性,而且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西医和中医对人体和疾病的把握是认识事物的两种方法而已,不存在在谁对谁错的问题。
即使是现代的物理科学,很多理论也是在对与错之间曲折发展起来的。比如光的波粒二相性,粒子学说和波动学说都有能证明自己正确的地方,也都有自己的理论不能解释的地方。到现代的量子力学,更是有“测不准”原理,一切变化都只能用概率来说明。从宏观世界的“概率”,发展到分子水平,原子水平的“确定”再到原子内部至更小单位的“概率”,科学就这样给大家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法则。那么在中医的问题上也同样如此。为什么要用西医所谓的“科学”,西医所规定的法则来看待中医呢?为什么就不想想,也许以后会有某种方法可以证明中医的整体观和辩证施治也是一种科学呢?
, 百拇医药
另外,陈部长强调在当前要尊重中医,我想,他的发言应有所指吧,指的就是那些以何老同志之流半路出家,对中医理论指指点点大放厥词的人吧。
为陈部长的谈话叫好,好就好在两点:一是再次确定了中医的地位,中医存废之争可以休矣;二是指明了医学发展的方向,那就是建立一个高于现在中西医的新医学。
附:
卫生部长:中医有望对医学模式带来深远影响
2007-10-16 04:48:08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网友评论 51 条 点击查看核心提示:10月15日,卫生部长陈竺在太平洋健康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如能得以进一步诠释和光大,将有望对新世纪的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政策、医药工业、甚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带来深远的影响。
, 百拇医药
资料图: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中新社发徐曦弋摄
中新社北京十月十五日电 “用现代生物学手段,用中医原始和质朴的、讲究整体、注重变化为特色的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理念来研究亚健康以及慢性复杂性疾病,是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性趋势”——这是卫生部长陈竺今天对中西医两个医学体系前景提出的新观点。
陈竺在北京香山举行的太平洋健康高层论坛上强调:科学家应逐步突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建立融中西医学思想于一体的二十一世纪新医学。这种医学兼取两长,既高于现在的中医,也高于现在的西医。
面对着来自十四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位中、西医专家,陈竺首先讲了孔子遇到的一个难题:两个小孩争论距离的远近,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得近,中午时离得远。因为日出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另一个反对说,太阳刚升起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因为太阳刚升起时凉,到中午就烤得人热烘烘的。“
, http://www.100md.com
陈竺说,他们其实一个是用手测量、依据分析测定,另一个则来自直觉和感受,两者代表了人类两种基本的认知方法。“东方文化中占主流的认知方法一直是经验和直觉,从整体上来认识和处理包括疾病和生命等复杂事物和问题,而不先把它们分割成一个个单元来认识”;而西方则主要是沿着“实证加推理”发展其认知方法。在这两种认知方法下的医生看病就大不相同:
譬如胃病病人在西医会得到较为准确的诊断,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通过胃镜和生化检查可以更精确到什么病变部位、程度以及致病源。而中医看的是病人处于哪个证型,是饮食问题还是七情不调、是操劳过度还是季节变换所致,病人还伴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一并调理,从而最终恢复他的整体平衡?
因此,陈竺认为,西医看到的是清晰的局部,而中医看到的是模糊的整体;类似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和古典的西洋静物油画。前者勾勒出一个轮廓,模糊而写意,后者描绘出许多细节,精确而写实。但事实上中医的基本概念与现代生命科学有很多相似之处:
, 百拇医药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与现代系统生物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强调“天人合一”,与现代西方科学讲的健康环境因素十分相似;中医强调“辨证施治”,类似于西方医学通过药物遗传学为每一个病人找到最适合的药;中医的复方理论,实际上就是现在的西方治疗学越来越强调的各种疗法的综合使用。
陈竺表示,当前要特别强调对中医的尊重,如果不知道中医的内涵、优点、精华是什么,需要改进和改善的部分是什么,就草率对它下结论,不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家应该有的态度。医学研究应首先从人这个复杂的生物系统本身开始,在捕捉和了解其整体特性和规律的前提下着手进入微观领域。也就是说应该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研究策略,先有整体,尽管开始时很模糊,但在明确人体的系统运行功能和状态的基础上逐步向局部直至最小单元进行科学的还原分析,最终使之自上而下地逐层清晰化。
沿着这个思维,传统中药大都采用含有几十种甚至几百种化合物的多味药材组成的方剂进行治疗,这样的复杂药物体系给现代药理评价带来极大的挑战,也是中医药被认为“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将这许多组分的方剂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单一组分的治疗药物,先研究其在人体内的整体生物效应,明确疗效后再去看局部,或许就简单得多或者更有方向了。
, 百拇医药
另外一个值得深思的是,现代医学在专业化还原的策略下分工越来越细,致使整个医疗系统和疾病治疗的实施过程逐渐趋于“破碎化”。但是几乎所有复杂性疾病都受到多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同一种疾病的不同亚型以及不同疾病之间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共性特征在破碎化的诊疗体系下会被丢失,使我们失去不少用简单方法进行治疗或早期干预的机会。
陈竺指出,中医首先看的是“人”,一个缺乏明确物质基础而相对“模糊”的整体,然后通过疾病相关临床表型特征再寻根溯源,逐层推断其病因病机。但是中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似乎一直停留在经验和哲学思辨的层面,没能“自上而下”地走下去,这导致长期以来中医理论无法用现代语言予以描述,中医与西方医学无法互通互融的格局。因此中医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陈竺预见,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如能得以进一步诠释和光大,将有望对新世纪的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政策、医药工业、甚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带来深远的影响。
, 百拇医药(潇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