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09136
中药材:价格上走,质量下行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17日 《医药经济报》 2007.10.17
中药材:价格上走,质量下行

     中华传统的中医药一贯讲究中药材的“用料地道”。不仅药材要药效足、含量高,而且还要保证无污染、无杂质。(张延林 摄)

    目前,基层医院中药材质量随着价格的上涨而下滑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使中药饮片的防治疾病功效大打折扣,这不但给一些本来就对中医药存有偏见的人留下了口实,也给我国珍贵的国宝蒙上一层灰

    近日越南媒体有报道说,随着越南卫生管理部门对东药材(越南称我国的中药材为东药)市场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对东药材市场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原产于我国的中药材也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在已查处的不少劣质、产地来源不名、以假乱真等的中药材中,有不少就来源于我国。

    在国内,基层中医药院也发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某种中药材的市场价格一旦上涨,终端环节用于配方的饮片质量就会明显下滑。而一旦涨幅超过100%以上,医院用于配方的饮片就会变成伪劣品。如2006年,当归上涨到每千克20元时,基层中药店、中药房用于配方的当归饮片中,归尾占了90%,归身仅占10%;2007年当归市场价位上涨到每千克60元时,某些药房药店用于配方的饮片质量就更加糟糕:归尾和杂质各半(杂质是由独活、防风等伞形科植物的根茎熏洗加工而成)。
, 百拇医药
    众所周知,中药饮片是中医用于防治疾病的武器,其价格的上涨与下跌,是由供需缺口决定的。然而,近些年来,某些中药材并未出现大的供需缺口,但市场在商家联手囤货居奇的操纵下,一些中药材一直在高价位上运行。如岷当归早在2005年就出现了商家联手囤货居奇的“炒作”迹象,2006年商家的持续囤积,终在2007年实现高价位运营之目的。

    从生意的角度看,生产经营者看准市场切入点来投资获益无可厚非,但中药材是一种特殊商品,是用于防治疾病的,人为“炒作”操纵使某些中药材品种背离价值规律的暴涨现象,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药材暴涨导致的副作用也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价格暴涨助长看病贵

    为了让老百姓看得起病,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因贫致病、因病返贫”,国家近几年来有计划地推行了“合作医疗制度”、“大病救助工程”。这些帮扶政策,就是为了让贫因患者、弱势群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很显然,中药材品种市场价格的暴涨,助长了“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因贫致病、因病返贫”问题的加剧。
, 百拇医药
    还是拿当归作为例子:当归为常用的中药饮片,在处方中出现的频率极高,有“十方九归”之称,自2007年市场价格暴涨后,其零售价也跟着翻番,而用于配方的质量却没了保障。可以说,当一种中药材或饮片价位上涨到老百姓用不起,甚至质量不合格的话,这就不能再称作是一种用于治病疗疾的药品了。

    除了当归之外,其它品种的类似情况近几年来也是屡见不鲜:如2000年,黄连的零售每千克突破了400元,但每千克鸡爪连须根中夹杂的泥土占去了总重的50%;2001年价格上涨后,羌活、辽五味与黄连的质量情况与黄连也差不多;“非典”期间,金银花、板兰根市场价位每千克分别涨到了200多元、30多元,但供应给医院配方的金银花色泽和质量极差,根本谈不上具备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更不用说能够达到预防“非典”之目的了。笔者曾在收购场地中看到,板兰根多为虫蛀走油品,这种板兰根少说也在庭院里堆放了七八年,医生用这种饮片治病,只能说是枉费心机,疗效根本得不到保障,难怪有人利用网络大肆抵毁中医。

    资源被“竭泽而渔”
, 百拇医药
    现在的药市经营如同股市一般,“炒作”已成为众多拥有雄厚资本的药商经营的新手段。这种由庞大资金构筑的“垄断型”经营方式,造成一些区域范围种植少、野生品种产量日趋减少、临床使用量大及需求骤然上升的品种超越了自身价值而无限上涨,这些被人为驾驭的背离价值规律的品种每年都有。价格暴涨最终将面临着两种结局——紧缺型资源枯竭和过剩资源枯竭。前者表现为“竭泽而渔”的资源抢掠性枯竭;后者则为长期烂市、供大于求的毁坏药源性枯竭。前者是疯狂的掠夺,后者是消极的改头换面。

    就拿陇中、陇南地区野生资源并不丰富的贯叶连翘来说,由于2001年贯叶连翘市场看好,药贩收购的鲜货要求是带有花蕾的全草,才经过一二年的光景,该地区的贯叶连翘被连根带花拔光收净。甘肃玛曲碧绿的草原每年因狂采冬虫夏草、秦艽等药材而破坏的草场达20公顷以上。

    据报道,素有“天然药园”之称的峨嵋山已有145种药用植物濒危,3种药用植物绝种;被称为“世界生物资源金库”、“人类自然保护圈”、“中国中药材基因库”的长白山,辽细辛、辽五味、关龙胆等地道药材的产量逐年减少;由于价格诱人而过度采挖,新疆雪莲面临灭绝,目前分布于海拔3500m以下的雪莲已被采完。业内人士担忧,照目前这种采法,新疆雪莲将在雪山上消失。对此,新疆草原监理站呼吁:在雪莲采挖过度区应尽快封育,禁采雪莲5~10年,在禁采期间严禁雪莲的一切采集、收购等经营活动,其它地区也应凭采集证实施限量采挖。
, 百拇医药
    早在1987年,国家公布的一、二、三级保护动植物就已达43种,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的药用植物达30种,列入《国家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保护名录的药用植物达20种;而杜仲、见血封喉、三尖杉、银杏等5种则属于中国的珍贵树种。上世纪60年代,广西还有道地药材新鲜石斛专门供应到上海、北京、天津等地配方,最高年收购量达1万担以上,但如今已基本上无商品收购。目前国内药用石斛主要来自越南、泰国等邻国。

    防风、龙胆草、五味子、肉苁蓉、川贝母、冬虫夏草等几十种药材供不应求。今年6月至7月,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组织的“青藏高原濒危真菌———冬虫夏草自然资源状况”考察队对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等省区的冬虫夏草主要产区进行了考察。发现大部分地区冬虫夏草的产量不到25年前的10%,原分布密集区的40%的地块已经多年未发现生长冬虫夏草。带队考察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杨大荣说,现在,不管冬虫夏草生长在什么时期,采挖者见到就采,哪怕是虫体腐烂,仅剩下子实体,冬虫夏草正遭受着人为的灭顶之灾。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种人为驾驭背离价值规律的运营方式,无益于中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 http://www.100md.com
    道地与非道地的矛盾

    按质论价是对道地药材和非道地药材质量优劣分等的一项商品管理政策和准则。近几年,受高价位的刺激,道地药材受到非道地品的逆向冲击,表现为:道地品发展的缓慢性和非道地品的快速增长性,如有资料显示:近两年市场上的浙麦冬已是大货难觅,是由于川麦冬、鄂麦冬等带来的逆向冲击导致生产面积萎缩。中药材自生产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就十分讲究质量和规格,几千年来的“道地之乡”、“道地饮片”沿用至今被人们所接受,足以说明地域和品质的差别。某种药材价格一旦上涨,基层医院药房、药店便把质量控制的规格管理摒弃到一边,只要是菊花,再不管它是野菊花还是亳菊、杭菊;只要是牛膝,头肥、二肥、平条之间不存在价格差别,患者配方抓药难以得到道地药材的承诺。

    我国传统医药学历史悠久,独特的临床疗效和丰富的医疗实践,愈来愈受到世人的瞩目,已被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但是目前存在的质量参差不齐和市场价格无序现状,已严重影响到中医临床疗效的正常发挥,威胁到中医的前途和命运。遏制中药材品种背离价值规律的暴涨现象及其导致的“副作用”,显得刻不容缓!中医界人士疾呼:中药饮片在价格和质量方面应该自律地为中医服务。, 百拇医药(张存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