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精神内科 > 精神疾病常识
编号:11497556
精神疾病概述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18日 网易博客
     精神活动(或心理活动)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是指人的意识、认知、思维、情感和意志等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把“精神”等同于“心理”,因此精神障碍与心理障碍互相通用。心理障碍一般指轻度的心理活动异常,它包含的范围较广,如失眠、紧张、多虑、不悦、恐怖、压抑等等。精神疾病是指严重的心理活动异常。在国际疾病分类(ICD-10,1992)中精神疾病称为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从临床角度看,符合下述条件之一的,都可称为精神疾病,即:

    1. 疾病主要是由于精神因数引起的;

    2. 疾病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

    3. 疾病主要可用精神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治愈。

    通常所谓精神疾病,主要是符合上述第二条。他们往往是a.情感、思维、认知、感觉和行为明显异常,荒缪而使常人难于理解,如幻觉、妄想、情感不协调或情绪过高过低等等;b.明显影响社交功能,如妨碍生活、学习、工作、甚至给周围造成有害影响;c.否认自己不正常,即缺乏自知力。
, 百拇医药
    自70年代以后国际国内广泛应用“精神卫生”这个术语来替代精神疾病,应该说这是医学发展的一大进步。因为广义的精神卫生,不仅仅研究各类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候、疾病预后及防治,同时还探索保障人群心理健康,以减少和预防各种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发生。

    [病因]:

    精神疾病都不是单一原因引起的,致病因数既有内在因数,又有外在因数。前者是指各种生物学因数——遗传和素质因数。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巨大成就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使我们从分子水平来探索精神疾病的遗传基础,得到了一些可喜的发现。外在因数是指心理社会因数。随着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结构、家庭结构、文化教育和价值观念的改变(如生活节奏紧张、居住环境、邻里关系、老龄化、独生子女教养、物质滥用、酒精消费量增高以及各种灾祸等等)都可能影响精神疾病的发生。当然,每个人对心理社会因数的评价和适应不尽相同。这与本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和社会教育有密切关系。
, 百拇医药
    总之,精神疾病的病因是综合的,在每个具体病人身上,遗传因数和心理社会因数的作用各有偏重,它们二者互补,而非排斥。

    [诊断]:

    精神疾病的诊断一般包括:a.病史采集;b.精神检查;c.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d.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病史采集是指对有关患病资料的收集,必须全面、完整、客观、公正,医生决不可偏听偏信。同时必须详细了解患者的生活经历、性格特征及发病的心理社会背景。精神检查是指医生同病人进行接触和交谈。应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下进行,医生既要倾听,又要善于察言观色。应以亲切、同情、耐心的态度来对待病人。消除医生和病人之间的隔阂。熟练的精神检查技巧对是否能查出症状有决定性意义。同一精神活动,在不同的场合或不同的人身上出现,可以有不同的诊断意义,所以在诊断时必须分析出现此症状的心理背景和环境背景。同一病人,其症状也不一定经常表现出来,因此,在检查时如果未能发现病史中某些症状时,不能贸然否定病史。体格检查(特别是神经系统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也不能忽视。对儿童进行检查时,环境布置最好具儿童化特点,有时需要父母在旁。近年国内外已应用多种心理测验量表,这也是重要的辅助诊断的客观指标。
, 百拇医药
    综合分析病史和检查时,要注意“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前者指把此人目前的精神活动与他过去的一贯表现相比较;横向比较,指把此人的精神活动与其周围情况相似的人们相比较。此外,还要结合当时环境的背景进行分析。故精神疾病的诊断必须把各种资料综合起来,全面考虑,不能抓住一点就武断的下诊断。

    [分类]: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1992),目前公认的精神障碍分十大类

    1.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2.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3. 精神分裂症等障碍。

    4. 情感障碍。
, http://www.100md.com
    5. 神经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

    6. 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数的行为综合征。

    7. 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

    8. 精神发育迟滞。

    9. 心理发育迟滞。

    10. 童年及少年期精神障碍。

    我国学者结合中国国情与传统经验,参考了ICD-10和美国诊断统计手册(DSM-IV)制定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和诊断标准》(CCDM-2-R),该分类和诊断的基本原则与ICD-10一致,但更适合我国医、教、研工作的开展。

    [治疗]:

    患精神疾病与患其它躯体疾病一样,不应歧视。本世纪50年代以来精神药物发展迅速,给精神疾病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武器。现已公认药物治疗结合各种心理干预,其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恢复心理与社会功能,近年来又形成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康复精神医学(psychiatricrehabilitation),旨在通过各种手段,最大限度的促使精神病人恢复正常生活能力、家庭职能、工作效能和社交技能等,达到重返社区目的。

    一直想对精神疾病作一些介绍,因为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人和类似的情况,而他们都往往对医学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今天我把它们作一些介绍,让我们能更好的认识自己和自己的问题,也是为了避免让太多的人陷入精神疾病就是“疯子”、“神经病”的迂腐思维,这里有许多疾病我们有、我们的朋友有、我们的亲友有。我们只有更好的认识自己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容入社会、工作、学习换言之才能好的生活。今天我先作一个开始,以后将会有陆陆续续的文章放上去,我想将这个系列作好,还好,我的《将古典进行到底》这个系列终于快作完了,这就让我全心思的投入到这个系列的工作中去了,我在此,抛砖引玉,希望有不同意见或争论,尽情的发挥出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完善我的不足。, http://www.100md.com(John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