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4321
中国人急救观念晚了30年(名医有话说9)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30日 《生命时报》 2007.10.30
中国人急救观念晚了30年(名医有话说9)

     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宗浩说

    专家小传

    李宗浩,主任医师、教授,著名急救、复苏、灾害医学专家。现任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三五分钟看上去短暂,有时却极为重要:在危急时刻,抓住它,生命就能得到拯救;失去它,生命则可能永远消逝。在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宗浩教授看来,紧急救援正是徘徊在这“生死几分钟”的事业,而中国的救援医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救援工作应与国际接轨

    “中国的急救起步并不晚,1989年,从北京急救站转型为北京急救中心是一个良好开端,但后来却走了很多弯路。现在,中国的急救事业、中国人的急救观念与发达国家相比,大概晚了30年。”李宗浩惋惜地告诉《生命时报》记者。
, http://www.100md.com
    美国人民之所以能在“9·11”这样重大的灾难面前处乱不惊,与他们拥有世界上最优良的运作体系不无关系。反观北京的急救体系,无论在结构、运作、装备,人员的理念、素质、知识等方面均有很大差距,一旦面对如此严重的突发事件,后果将不堪设想。主要表现在:

    急救理念是最大问题。99.99%的事件发生在现场,而不是医院,但中国的急诊仍以医院为中心,没有走出“围墙”的禁锢。急救网络不健全。在急救资源的区域分布上,中国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很难像美国那样,一个电话,救护车4—7分钟就能到现场。人员技术装备有差异。我国的急救车设备只在少数城市、单位非常先进,其他大部分都很落后,没有认识到急救车不仅是运送病人的工具,更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酷似“移动重症监护室”。此外,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依然缺乏急救现场脱险、救灾、自救互救的技能,影响了救护效果。

    120、119、110应统一号码

    李宗浩向记者介绍,在欧美国家,警察、消防、医疗救援的号码都是统一的,在处理危重病人时,这三大体系的功能是交叉的。
, 百拇医药
    对于中国来说同样如此。一个完整的救援系统不能仅仅依靠医疗卫生部门,而应当将消防、警察和医疗急救人员进行整合,把110、119、120、122、999等紧急呼救电话综合为一个号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紧急医学救援服务体系”机构,并在不同地域设立若干个点,缩短救援半径和救援时间。

    急救中心的模式也应明显有别于医院,把急救中心放在布局合理、星罗棋布的急救网点上。比如说社区、街道,或是交通便利的路口边;急救中心总部不应太大,但所覆盖的网络要遍布所有的社区,实现救援网络的一体化、标准化、规范化。此外,还应全民普及基础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而公安消防、旅馆饭店、旅游交通等行业工作人员,以及社区保安、家庭保姆等,都是培训重点。

    成为真正的“第一目击者”

    “心源性猝死的最佳抢救时间,是宝贵的4—7分钟。在与死亡争分夺秒的现场,急救医生到达前,有多少人知道如何正确施救?”李宗浩表示,强调“第一目击者”的概念至关重要。美国西雅图心脏猝死抢救成功率近30%,而我们不到1%;北京有88%的猝死发生在家中,等医生到达现场为时已晚,这一切都归罪于我们对“第一目击者”的概念太淡漠了。而欧美国家因在现场应用这种技术,每天约有100多人幸免于难。

    李宗浩认为,急救最基本、最重要的目的是救命,而救命最重要的技术就是心肺复苏。李宗浩表示,以心脏猝死为代表,最及时、最有效的抢救,可概括为应用“生命链”中的四个“早”,即早期通路(打急救电话)、早期心肺复苏(现场第一目击者所为)、早期心脏除颤(专业急救人员所为,有条件的现场第一目击者所为)和早期高级生命支持(救护车的专业急救人员,医院急诊科医生、护士等)。

    最后,李宗浩还向记者传授了急救“三部曲”:1.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2.口对口人工呼吸;3.胸外心脏挤压。但即使这样简单的急救,也有很多人不会。如需捏住病人的鼻孔,双唇将病人的嘴包严,再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必须“背靠硬处”等。“永远得记住,未雨绸缪才是最重要的。”, 百拇医药(田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