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上市?嘉事堂未定
“嘉事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计划于明年初在国内上市,筹资数十亿元人民币用于北京以外直营药店的扩张。”继上两周美联社报道了海王星辰上市的消息后,最近路透社又爆出了嘉事堂药业的上市计划。该报道称,嘉事堂药业已聘请一家中资证券机构协助其明年首次公开发行(IPO)的事宜,公司高层也确认了此次上市计划。
参与国企改制、收购连锁药店是嘉事堂药业过去几年一贯的扩张模式。从2000年开始,嘉事堂药业先后参与了石景山、海淀、丰台等北京市区一级国有医药公司的改制,2006年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把北京一元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收归旗下。当时嘉事堂药业的负责人曾表示,其在北京地区连锁药店资源的整合将告一段落,下一步会把并购的触角伸向外埠及沿海地区。
不过,嘉事堂药业董事长丁元伟11月1日在接受《医药经济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事宜还没有确定,有确切的消息再向媒体发布。
上市存疑
, 百拇医药
有媒体报道称,嘉事堂药业将选择在深圳的A股上市。对此,丁元伟的回应是“我们还没有定下来”。不过他向记者表示,如果成功上市,并不是所有的资金都用于直营店的扩张,“我们还有物流、新药研发等其他板块”。
对于该消息,北京金象大药房的董事长徐军感到吃惊,因为他觉得在A股上市的成本高,风险大,国家证监会的要求很严格,除非利润率较高的工业企业,之前少有医药商业公司在A股成功上市的例子。对于中国零售药店来说,上市更像是一种梦想:希望小,难度大。
如果单纯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徐军认为上市并非百分之百的好事,反而可能成为企业的运营负担。对于经营者而言,拥有大量资金的同时也意味着要承担巨大的压力。而且目前上市集团的股东众多,可控性较差,上市后的目标如果不一致,变化也会很快。
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医药流通研究中心主任代航的看法与徐军不谋而合。他认为,国内药店发展到一定规模自然寻求跨区发展,因此,资金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相比单纯的经营性融资,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方式显然更加优越,但目前并不是走上市并购之路的成熟时机,“中国药店发展了10年,是否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经营模式和成熟有效的制度结构?这是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如果匆忙上市走并购之路,把原本并不成熟的体系再度扩张,失败的风险较大。”
, 百拇医药
在代航看来,现阶段经营性扩张依然优于资本性扩张,类似于PTO、特格尔之类的联盟形式因其资金投入和产权变更不大,在现阶段更适合于零售药店。他还指出,目前很多上市行为都是由连锁企业的母公司发起的,两者的并购目标并不一致,对于连锁药店而言,到底能从集团的上市行为中获得多大益处,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徐军指出,目前很多区域龙头企业都在进行融资,未来的一两年内会有持续的融资动作,可以预计,接下来的3~5年,企业并购的速度会逐渐加快。
时机成熟?
“并购”将会成为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势,业内对此并没有太多的异议。
去年,丁元伟曾经对媒体表示,嘉事堂的门店数量已占京城连锁企业门店总数的10%,基本完成目标,下一步嘉事堂将把投资重点转向外埠,主要是沿海地区,未来3年的发展规划是每年将以不少于100家门店的速度向外埠发展,而首选地点是华东地区某主要城市,仍是以控股方式去并购当地国有医药连锁企业。
, http://www.100md.com
而徐军曾在2005年对记者表示金象可能有并购举措,不过现在的他认为,不管是否上市,连锁企业对于并购一直都蠢蠢欲动却又难以下手。他说:“国内并购的机遇一直存在,但难度也很大。一方面,大家都把目光放在大城市,但大城市竞争激烈,成本高,利润空间有限,而中小城市虽然成本不高,但是盈利空间也不大;另一方面,国内医药政策一直没有为药店的发展明确方向,零售行业整体利好的信息不多,宏观环境变数太多,这是造成观望多、行动少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
代航认为,并购的成熟时机应该是:出现了全国性的大规模连锁企业,而且区域性的竞争更加激烈。“只有当很多小药店真正无利可图的时候,再谈并购才会比较顺利。”他还指出,目前国内有这样的并购事件,虽然耗费巨大,整合力度也比较大,但在产权及连锁总部与门店的管理方面还处于探索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
徐军告诉记者,近年来行业外的资金流入速度减慢,区域企业的融资力度不大,在并购方面,药店的整体反应也会趋于冷静,采取稳健的步调。而未来几年的并购都会以区域性并购为主,类似湖南老百姓大药房这样的区域强者必须先解决平价转型的问题,巩固了区域地位后才能向外扩张。“上海华氏大药房、国药控股等企业的并购扩张都集中在家门口,这就是例证。”
“如果海王星辰能够顺利上市,可能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并购,但其他民企的扩张力度应该不会很大。”徐军补充说。, 百拇医药(见习记者 张玲娜 陈爱军)
参与国企改制、收购连锁药店是嘉事堂药业过去几年一贯的扩张模式。从2000年开始,嘉事堂药业先后参与了石景山、海淀、丰台等北京市区一级国有医药公司的改制,2006年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把北京一元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收归旗下。当时嘉事堂药业的负责人曾表示,其在北京地区连锁药店资源的整合将告一段落,下一步会把并购的触角伸向外埠及沿海地区。
不过,嘉事堂药业董事长丁元伟11月1日在接受《医药经济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事宜还没有确定,有确切的消息再向媒体发布。
上市存疑
, 百拇医药
有媒体报道称,嘉事堂药业将选择在深圳的A股上市。对此,丁元伟的回应是“我们还没有定下来”。不过他向记者表示,如果成功上市,并不是所有的资金都用于直营店的扩张,“我们还有物流、新药研发等其他板块”。
对于该消息,北京金象大药房的董事长徐军感到吃惊,因为他觉得在A股上市的成本高,风险大,国家证监会的要求很严格,除非利润率较高的工业企业,之前少有医药商业公司在A股成功上市的例子。对于中国零售药店来说,上市更像是一种梦想:希望小,难度大。
如果单纯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徐军认为上市并非百分之百的好事,反而可能成为企业的运营负担。对于经营者而言,拥有大量资金的同时也意味着要承担巨大的压力。而且目前上市集团的股东众多,可控性较差,上市后的目标如果不一致,变化也会很快。
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医药流通研究中心主任代航的看法与徐军不谋而合。他认为,国内药店发展到一定规模自然寻求跨区发展,因此,资金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相比单纯的经营性融资,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方式显然更加优越,但目前并不是走上市并购之路的成熟时机,“中国药店发展了10年,是否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经营模式和成熟有效的制度结构?这是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如果匆忙上市走并购之路,把原本并不成熟的体系再度扩张,失败的风险较大。”
, 百拇医药
在代航看来,现阶段经营性扩张依然优于资本性扩张,类似于PTO、特格尔之类的联盟形式因其资金投入和产权变更不大,在现阶段更适合于零售药店。他还指出,目前很多上市行为都是由连锁企业的母公司发起的,两者的并购目标并不一致,对于连锁药店而言,到底能从集团的上市行为中获得多大益处,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徐军指出,目前很多区域龙头企业都在进行融资,未来的一两年内会有持续的融资动作,可以预计,接下来的3~5年,企业并购的速度会逐渐加快。
时机成熟?
“并购”将会成为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势,业内对此并没有太多的异议。
去年,丁元伟曾经对媒体表示,嘉事堂的门店数量已占京城连锁企业门店总数的10%,基本完成目标,下一步嘉事堂将把投资重点转向外埠,主要是沿海地区,未来3年的发展规划是每年将以不少于100家门店的速度向外埠发展,而首选地点是华东地区某主要城市,仍是以控股方式去并购当地国有医药连锁企业。
, http://www.100md.com
而徐军曾在2005年对记者表示金象可能有并购举措,不过现在的他认为,不管是否上市,连锁企业对于并购一直都蠢蠢欲动却又难以下手。他说:“国内并购的机遇一直存在,但难度也很大。一方面,大家都把目光放在大城市,但大城市竞争激烈,成本高,利润空间有限,而中小城市虽然成本不高,但是盈利空间也不大;另一方面,国内医药政策一直没有为药店的发展明确方向,零售行业整体利好的信息不多,宏观环境变数太多,这是造成观望多、行动少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
代航认为,并购的成熟时机应该是:出现了全国性的大规模连锁企业,而且区域性的竞争更加激烈。“只有当很多小药店真正无利可图的时候,再谈并购才会比较顺利。”他还指出,目前国内有这样的并购事件,虽然耗费巨大,整合力度也比较大,但在产权及连锁总部与门店的管理方面还处于探索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
徐军告诉记者,近年来行业外的资金流入速度减慢,区域企业的融资力度不大,在并购方面,药店的整体反应也会趋于冷静,采取稳健的步调。而未来几年的并购都会以区域性并购为主,类似湖南老百姓大药房这样的区域强者必须先解决平价转型的问题,巩固了区域地位后才能向外扩张。“上海华氏大药房、国药控股等企业的并购扩张都集中在家门口,这就是例证。”
“如果海王星辰能够顺利上市,可能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并购,但其他民企的扩张力度应该不会很大。”徐军补充说。, 百拇医药(见习记者 张玲娜 陈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