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质疑中医 > 余云岫
编号:11511150
论孕脉的妄诞(今译)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26日 新语丝
     余云岫著 王力微译注

    陆某某答复我的闲话里面,有孕脉的话(见8月21日《金刚钻》),我的老朋友刘悟淑先生看了生气,给我一封信,说道:

    云岫先生大鉴:

    最近读了与陆某某所谈的闲话,理正词严,已经使魍魉现了原形。每读一遍,不禁鼓掌称快,击鼓唾壶啦[1]!陆氏昨天发表的文章,已经是避开医学的事实而说别的,并且杜撰了二则事例,作为掩饰。这种舍弃哲理而谈枝节的论调,即便杜撰的事例是事实,也是旧医为了迷惑社会所做最后挣扎的陈词滥调,原不值得有识之士一笑,可是旧医用诊脉来判定胎儿性别骗人,为时已经很久了,现在陆某又拿“脉诊已应验了”来为旧医夸耀,老兄何不剖析一下“孕脉”的荒谬,昭示于社会,并拿出验证的方法使他不能加以诡辩,(假如陆某果然能通过脉诊来判定胎儿的性别,就请陆某实施)。对这样不学无术的江湖医生,不用这样开门见山的方法,是不行的。以前也有人曾向我夸耀孕脉,他终究不敢答应试验。骗人的言论,既可恶又可怜。
, http://www.100md.com
    匆匆 敬请

    撰安!

    (内附小报一张)

    我读了刘先生的信,也觉得这个孕脉问题,不能不解决一下。讲到孕脉有没有这件事,第一先要知道什么是脉。第二要知道旧医诊脉的方法,有没有这件事。这个问题,我老早已经解决了,在拙作《灵素商兑》和卷四的《与中医学会论脉书》里面,说得滴水不漏。还有在《社会医报》连载的《皇汉医学批评》里面,也说得详详细细,本来已经不在成问题了。知道真是非的旧医们,就不应该再夸张脉法,来欺骗没知识的病家了。已经揭破了假面具,还要拿出来当场献丑,真是没有羞恶之心。

    把脉来分三部九候[2],用诊脉来探知肝肾等内脏的疾病,已经错到了极点,至于诊脉里的孕脉,更是笑话了。《内经》里说孕脉的只有三处,其一在《阴阳别论》里说道:“阴脉的搏动和阳脉不一样,就是怀孕了”。这句话混混沌沌,谁也解释不清楚。王冰[3]的注说道:“阴指尺中[4],搏指手触到了搏动。尺脉搏击,和寸口[5]不同。阳气力度大,就是怀孕的征兆。为什么?因为阴中有特别的阳之故。”
, 百拇医药
    寸、关、尺三部,本来是后人硬分出来的,极没有道理。尺脉迟,寸脉没有不迟的;尺脉动,寸脉没有不动的。王氏这个说明,完全是瞎说。张景岳[6]知道他解释得不对,又添出了很多阴阳来。他说:“以左右分阴阳,则左为阳,右为阴。以尺寸分阴阳,则寸为阳,尺为阴。以脉的力度分阴阳,则沉实为阳,虚弱浮涩为阴。”[7]这种阴阳分别法,有什么根据?旧医论脉,多说“浮是阳,沉是阴”。就凭这一点,就可见已经是乱说了。其余马云台[8]、张隐庵[9]等注,都是沿袭了王冰的旧说。杨上善[10]的《太素注》说道:“阴脉聚,阳脉不聚”,这更笼统了。

    其二,在《平人气象论》里说:“妇女手少阴脉搏动厉害的人,怀的是男孩。”王冰的注说道:“手少阴脉,是指手掌内侧凹陷的地方,也就是小指动时正当凹下去的地方。《灵枢经》[11]说:少阴没有腧穴,难道心不生病吗?岐伯说:它的外经得病,心是不得病的。所以当心经有病时,可单独取用心经在掌后锐骨[12]之端的穴位,就是这个道理。动,指动脉[13]。动脉,搏动大得像豆子,很有力量,有动摇感。[14]正理的说法是,阴脉和阳脉相搏,就称为动。又如《经脉别论》里说:阴脉和阳脉的搏动不一样,就是怀孕了。” 《经脉别论》四个字,大约是《阴阳别论》的笔误。
, 百拇医药
    王冰的这个注释,是把手少阴当成心经的脉,张景岳以为就是神门穴,这是在寸、关、尺以外的脉了。[15]这话对不对,是另一个问题。但是可以说一句,这个位置并不是现在旧医们用来诊脉的位置,也不是现在旧医们所说的孕脉。对这个问题,我现在姑且搁置不去讨论。张景岳又说:“以我的经验,左手的寸脉也能应验。”这是现在旧医所诊三部法中的心脉了。马玄台也说是心经,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也说的是心脉,但张隐庵却说:“是用妇女两手的尺部来比较。”这是主张足少阴肾脉。[16]全元起注《内经》古本[17],手字本来是足字。林亿[18]等新校正说:“按全元起本作足少阴”。[19]这就是张隐庵所根据的。王叔和[20]的《脉经》主张少阴是心脉,但又说,“尺中之脉,按下去还在搏动,表示怀孕了。”又说“尺脉左偏大是男,右偏大是女”。这是在说肾脉了。[21]又说:“左右三部脉浮、沉、正 [7]等各种脉,总是能按取者,就是怀孕了。”是又主张左右三部都应了。又说:“刚怀孕时,寸脉微小,呼吸一次,搏动五次;怀孕三个月,尺脉就是数脉[22]了。”“寸脉小尺脉大,寸为迟脉尺为数脉[7]”那种话,是完全不知道脉是一条血管的人所讲的瞎说,当然没有值得一顾的价值。
, 百拇医药
    以上所举几条,此后论及孕脉的话,总不能超出这个范围。诸君试看,他们一会儿主张寸脉,一会儿主张尺脉,一会儿主张三部脉都应,一会儿又主张三部脉以外的神门穴。各位君子,脉是一条血管,绝对没有十二经和三部九候,和可以用九候来区分的脏腑。退一步说,究竟是在寸,是在尺,是在三部,是在三部以外?哪一种说法有根据,哪一种说法合理?恐怕谁都定不下来。换一句话说,谁也说不清哪一种说法是真理。再换一句话说,实在是哪一种说法都没有道理。旧医所谓孕脉的欺诈行为,到了现在,还想欺瞒到什么时候呢?(《灵枢经·论疾诊尺》里所说的,和《素问》一样。)

    其三,在《腹中论篇》中说:“怎么才能知道妇女怀孕并且要生孩子呢?岐伯说:看她的身体好象有病,却没有得病的脉象,就是怀孕了。”王冰注道:“病,是指不来月经。《脉法》说:尺中脉来又终止,就是经闭的脉象。如果没有月经,又触不到尺中脉,就是闭经。如果不来月经,脉象却像常人一样,就是妇女怀孕的脉象。所以说,身体像有病而脉象正常。”闭经的人,尺中脉断绝,怀孕的人,尺中脉不断绝,又是瞎说。脉是一条血管,绝就都绝,不绝都不绝,根本没有尺绝寸不绝,尺不绝寸绝的理由和事实。何况人身有病,并不限定脉中有变化,旧医也有“凭证不凭脉”的论调,可见《内经》里的这句话完全靠不住。如果脉象和病不一致,又该怎么办?哎!用诊脉来判定胎儿男女的荒诞,旧医的诈伪,世人清醒了没有?
, http://www.100md.com
    1931年

    注:

    1. 击鼓唾壶:比喻对诗文极为欣赏。2. 三部九候:把人分为上中下三部,每部又分为三候,共九候。3. 王冰:中唐人,著有《素问注》,后来被奉为经典注本。4. 尺中:脉法术语。5. 寸口:脉法术语。6. 张景岳:名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公元1562—1636年。著有《类经》,是把《内经》分门别类,再加自己的注解。7. 沉、实、虚、弱、浮、涩、动、迟、数:都是脉象名。8. 马云台:名莳,字仲任,号云台,明代人,著有《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等。9. 张隐庵:名志聪,字隐庵,公元1644—1722年,著有《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等。10. 杨上善:唐初人,著有《黄帝内经太素》。是对《黄帝内经》删除矛盾、重复,重新编次并加注释而成。11. 见《灵枢·邪客》。《黄帝内经》里的这一篇说心经没有腧穴。12. 锐骨:应指豌豆骨。13. 动脉:脉象名。14. 这几句话,是照抄《脉经》卷一里的话。15. 寸关尺的部位,是在腕部的桡侧,手少阴脉在尺侧。16. 少阴分手足,手少阴属心,足少阴属肾。这里是说把两种少阴搞混淆了。17. 全元起,南北朝时期梁朝人,第一个为《素问》作注的人,当时《素问》的9卷已亡失一卷,《灵枢》因为亡失更多而未注,所注不是《内经》全部。王冰的注本,就是在他的注本基础上,调整次序,有的加以分拆,又补进了7篇大论,改成24卷,后又经刘温舒补进2篇,凑成81篇,林亿加以校订,就成了《素问》的定本,一直到现在。全元起的注本早已亡失。18. 林亿:宋仁宗时曾奉旨校医书。19. 这句话见于王冰的《素问》注本。20. 王叔和:魏晋时期人,著有《脉经》。21. 手少阴脉不易触到,所以说应是足少阴脉。22. 数脉:脉象名,搏动很快。,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