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坚信中医 > ...
编号:11519197
中医思想:触及生命之本真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28日
     达自然/文

    墙里墙外,奇花原本一样香

    前个时期,不少媒体报道,一张大大的招贴画《丁磊、梁冬,引领潮流学中医》贴遍了全国各地的报刊亭,成为书刊市场的特别风景。近年来的中医图书,从来没有像这次一样,掀起如此之大的时尚潮流,并引发大众传媒和大众的广泛关注。

    梁冬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在凤凰卫视先后主持过《凤凰早班车》、《相聚凤凰台》、《娱乐串串烧》等节目。可他在主持的节目中介绍一本思考中医的书后,竟迷上了中医,后来竟从凤凰辞职,去拜师学习中医,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医传播者。一本中医书使“凤凰名嘴”改变了人生选择。

    大名鼎鼎的“网易”创始人丁磊恰巧和梁冬参加一个主题为“梦想”的活动,两人谈起了中医,结果越聊越投缘。加上不少周围的人得益于中医治病的事实,使丁磊对中医非常折服,他想了解更多的中医知识,随后便和梁冬拜师学习中医。他说,“学中医,生活会变得很有意思。”还打算通过互联网来传播中医药知识。
, http://www.100md.com
    处于不惑之年的孔令谦曾是年薪不菲的民营公司老总,但他却在两年前毅然“金盆洗手”,创建了孔伯华国医馆(孔伯华是孔令谦祖父,解放前曾创办北京国医学院并担任院长),并组织国内顶尖的中医专家编写《跟名师学中医》大型书系。他说,“现在不了解中医的人太多了,要从多层面反映中医的文化特征,叫更多的人了解中医,了解中医文化。几年前,洪昭光教授的《登上健康快车》,拉开了西医保健的时尚潮流;现在,中医文化的时尚潮流也该到来了。”

    国家卫生部养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逢军教授在法国世界中医大会上,按会议规定在7分钟时间内(含翻译时间)这样介绍中医:在我们中国,有个古老的习俗,小孩生下来100天家人要为他(她)庆祝,叫做“过百岁”。“过百岁”是个谜,现代医学揭开了谜底:“人的细胞大约三个多月更换一次。”小孩生下来100天,在母体里形成的他(她)已经消失了,靠后天营养形成了一个新的自我,所以要为孩子庆祝。“过百岁”还是一个预言:人要活100岁。因此《黄帝内经》开篇就讲:“人享尽天年,应度百岁而去。”人生要达到这个目标,体内必须平衡;否则,长出的细胞必然是病态的、畸形的,导致人的疾病和过早衰亡。在人体内部建立一个风调雨顺的平衡环境,使新长出的细胞健壮,取代病态的、畸形的细胞,从而保持健康体态,推迟衰老。这就是中医的使命和功能。他的发言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事后还有国际著名医学权威向他表示赞许。
, 百拇医药
    中医药在世界上越来越受欢迎,传播越来越广。目前全球已有1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医药机构,全球采用过中医药、针灸、推拿、气功治疗疾病的人数已占世界总人口的1/3以上。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州都以各种不同形式为针灸开绿灯,中医院校已达近50所。德国针灸医生已有近万人,服用中草药的人超过58%。英国每年大约有150万人接受中医药针灸治疗。在非洲、阿拉伯国家,中医药热正在形成。

    近百年间,中医曾数度遭到质疑、批判乃至废止,可谓“大难不死”。为什么它死不了、并且还会热起来传到国外呢?因为争论归争论,生病求医、垂危思活、健康长寿却是绕不过去的人生大题。中医在养生保健、治病救人方面有其独特优势、效果,在思想文化理论方面有其诱人的神奇奥妙,则是难争的事实;古今名医妙手回春的故事,在侯门、在民间广为流传。

    中医原本就是已经在神州沃土上生长几千年的一朵奇花,曾被国际上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原本就应当满院异香溢墙外!
, http://www.100md.com
    人命关天,文字背后有深意

    老百姓中流行一句话,叫“人命关天”,指的是人的性命事关重大,大得可以和天联系起来。甚至认为人命问题会得到上天的干预,比如窦娥被冤斩,感天动地,即刻六月飞雪。当然,那是戏剧故事。但也反映了人类对人的生命的敬畏,包含着“以人为本”的意思。

    其实,往深处想想,人、人身、人命,人的生老病死,真的和“天”有密切关系,“人命关天”可谓揭示了一条真理。天是什么?不就是宇宙吗?人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不就是从宇宙中来的吗?不就是天地造化的产物吗?这样看来,中医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石,是很有道理的。《黄帝内经》说得好:“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人天之间必有关联与相通的地方,人在各种活动和新陈代谢中总要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必然受到各种制约。人的生命与健康不可能离天而行,更不能逆天而行,必须符合天道---宇宙客观规律。古人有“天、地、人”三才之说,中医将人的生命、身体、健康、疾病放在天地之间的宏大时空环境中进行整体考察、认识,认为“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可以说是一种大思路、大思维。
, 百拇医药
    “天人合一”,并不是简单的抽象的一句话,包含着丰富的甚至玄妙的内涵。不少学者认为,中医药学自形成之日起,就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天地(宇宙)的气一元论、阴阳说、五行(金、木、水、火、土)说等结下不解之缘,以此为理论工具解释人的生命、生理、病理、药理。

    中国著名中医学家樊正伦据《黄帝内经》讲,运气就是运动着的气,这运动着的气在自然界的表现就是春、夏、秋、冬---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构成了自然界一切事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人养生保健要法自然、顺四时。《易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对立统一为万物消长规律。人体也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如气为阳、血为阴,五脏六腑按其功能分别归为阳与阴,经络亦可分为阳经、阴经等。人的生、老、病、死,就是阴阳消长变化作用于人的结果。人要顺应天地四季阴阳的变化。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有人为何夏天得“空调病”?夏天天热出汗,把人秋冬代谢的多余物随汗液由毛孔排出了。若是在家里开空调,上下班路上汽车里开空调,在办公室里还是空调,这样整天离不开空调,体内代谢的东西非不让它排出去,它不留在身体里面做病吗?冬天,天地都是闭藏的,气血也都到里面了,身上毛孔应该是闭合的,如果把那空调温度老开很高,冬天本来不应该出那么多的汗,你老让它出汗,汗血是同源的,“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伤寒论》),该闭藏的时候没有很好地闭藏,你不得病谁得?中医在诊治时,除了给药,还会嘱其注意人体代谢规律和四季阴阳变化的关系。
, http://www.100md.com
    中医典籍一再提到,金、木、水、火、土属性分别与肺、肝、肾、心、脾功能属性类似;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的食物有酸、苦、甘、辛、咸之味,也与五脏之需相合:肝喜酸、酸入肝,心喜苦、苦入心,脾喜甘、甘入脾,肺喜辛、辛入肺,肾喜咸、咸入肾。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会出问题。对此,中医临床实践早已有了证明。

    人命关天,天关人命;天人相连、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效法天地,遵循宇宙规律,这是人类养生保健之大道;把握天、地、人阴阳消长、四时变化、五行生克而因情因人制宜,这是中医施养施治之大道。

    顺其自然,是熟语也合大道

    顺其自然,也是老百姓常用的词语,意即不要逆着事物客观规律而行,要顺势而为,按自然规律行事。其实,在中医理论看来,顺其自然还是养生、施治的高境界,强调在人们养生、医生施治的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社会生活情况对人健康的影响。《内经》主张养生施治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这样才更有效果。
, http://www.100md.com
    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时空条件、有度的,这个“度”就是分寸、就是界限、就是规律,过头、不及都不行。比如动与静,有的人追求清静虚无,天天闭门谢客、打坐养神;有的人片面理解“生命在于运动”,每日用很长时间爬山、长跑;有的人追求老有所乐,夜以继日地下棋或搓麻将牌不止。这是违背自然之度和中医理论的,不仅不能保健养生,反而会影响健康而折寿。

    古人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中医角度上看,它正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一种作息时间。违背了这种作息时间,身体就会出问题。尤其一些年轻人夜生活过度,后半夜了还在卡拉OK;一些生意场上的人和赶项目、工作进度的人,一忙起来生活规律全乱了。这个“乱”非常危险,你不顺应自然,自然就会惩罚你。有养生专家曾形象地说,要跟着太阳走,不要“对着干”。受太阳引力的影响,人体细胞大约从21点到次日凌晨3点生长得最快,正如夏天夜间在庄稼地里能听到植物拔节的声音一样。大自然中的生命节律大致相同。人如果睡眠过晚,体内不能产生足够健全的细胞替换衰亡的细胞,人的整体素质就会下降,久之就会体弱生病。一天24小时与一年四季有对应关系,3至9点相当于春天,9至15点相当于夏天,15至21点相当于秋天,21至3点相当于冬天。人应顺应“冬藏”,于晚10点前入睡、晨6点前起床。“太阳醒咱醒,太阳睡咱睡。”随着太阳的阴阳变化安排生活,才能吸收太阳的阴阳能量,有益于健康。
, 百拇医药
    北京羲黄文化研究中心医师吕嘉戈说,中医“顺其自然”理论在各方面用得非常巧。比如中药治感冒需要发散,选的药就是发散性的,而发散的药只需用薄荷、紫苏、桑叶三味就可以了。在煎熬的时候先泡20分钟,搪瓷缸盖上盖以后,放在炉子上烧,盖子刚一顶起来,就马上拿起来,但不能马上开盖,怕薄荷的气味跑掉;等到水温不烫嘴了再倒出来喝,这就是利用“清阳开上壳”的功能。若是轻微感冒的话,喝下去发了汗很快就会好。

    学者章茂森说,中医治病疗疾的主要武器中草药,都是来自大自然。当我们走进中药店,首先闻到的是淡淡的药香,是充满着神秘感但又使人感到亲切的,是似曾相识的,却又是陌生的那种气息,那是来自大自然的气息。山川物候、草木虫鱼无不沐浴吸收天地日月精华,而人也是自然太虚中最有灵气的一分子,同气相求,治病祛疾莫不契合自然法则。医者易也,即使是一片秋天的落叶,在高明的中医师手里,也许也是一味肉其白骨的灵药。

    《内经》十分强调人要适应自然,“应之则平,不应则病”。这里隐含着中医学的基本思想。天地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各种自然条件,对人体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人类必须顺应自然界的地理、环境、季节与气候,才能正常地生活和繁衍。这一理念广泛体现在中医施养施治的方方面面。
, 百拇医药
    中医中庸,同有一“中”看意涵

    中医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含义是什么?凤凰卫视主持人王鲁湘在一档节目中和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聊中医文化时的一段交谈,对此作了探讨: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中。到了近代,人们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倒是两千多年前《汉书》里的那个中医概念,真正体现了它的内涵。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致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恰到好处就行了。以平为期,以和为重,这就是它的一种最高境界。这个中医的中,不能表面地理解为中国这个国别概念。它就是《中庸》里头说的致中和这个中,中庸、中用的意思。

    《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说的是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天地各得其所,万物生长发育。中医学所阐明的生命“阴阳和合”生理机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具体体现。
, 百拇医药
    可以说,中医学就是“和谐学”,强调阴阳平衡和谐、五行生克平衡和谐,人与自然、社会平衡和谐,人的心态平衡和谐、五脏六腑平衡和谐,身与心平衡和谐……不平衡就不会和谐,不和谐身体就会出问题。中医就是要通过施养施治将不平衡调整为平衡,从而重新达到和谐、健康。

    和谐从哪里来?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陆广莘先生说,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有“赞天地之化育”之说,天地能够产生生命,“天地之大德曰生”。其中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万物都有存活权利的意思。这气度多大!人活,细菌病毒也得活。身体里的细菌数是细胞数的十倍,杀得完吗?杀得越厉害,体内生态就被破坏得越严重,就越容易出问题。而中医可以说是一门生态医学、健康医学、稳态医学。中医的传统是个尊重生命的问题,是以人为本以及各种生命和谐相处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人类低估了细菌。作为一种生物,细菌也有精明的生存之道。在与抗生素长期的的抗争中,它们逐渐练出了一套生存的本领:只要有新药出现,就会产生新的细菌变种。通常,在新抗生素投入使用4年后,细菌便产生了抗药性。杀菌新药的研制、升级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因为耐药细菌的变异时间越来越短,有的需要两年,有的甚至只需要几周。而研究一个新药,尤其创新的药,在国外大概需要10年的时间。在细菌面前,抗生素已经显得力不从心甚至节节败退了。真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http://www.100md.com
    难道人和细菌病毒只能“势不两立”吗?非也。有资料显示,现在全球的禽流感,感染者是1000万人,死亡100多人,死亡率仅10万分之一。1000万人里边,绝大多数人不得病。这表明,绝大多数人可以和细菌病毒“和平共处”。道理何在?按中医理论看,这些人体内阴阳平衡,精、气、神足,也就是抵抗力、免疫力强,那细菌病毒你不用药物杀它,它也奈何不了人,两者也就相安无事了。有的地方用灭鸡灭鸭的办法防禽流感,成百万成千万地杀埋。空中的鸟怎么办?也会带菌,也会和人接触,怎么杀?所有的动物都可能带这样那样的菌,都可能和人接触,杀得完吗?2003年“非典”流行,中医参与施治就显示了特殊作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50余人,无一例死亡。

    辨证辩证,既属哲学就相通

    辨证,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何谓辨证?中医理论告诉我们,就是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所获得的客观资料,用中医理论分析综合,认识原因、病理、病机、病位及病情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证候采用相应的方法潜方用药施治。至于辨证的方法,主要是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内容的八纲辨证,此外还有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等。由辨证进一步辨病,辨病之后再进一步辨证。辨证施治并不是说中医不讲究辨病,强调辨证已包括辨病于其中了。
, http://www.100md.com
    从中医辨证施治的内容和实践可以看出,中医理论的重要基础是哲学。“辨证”二字虽然和唯物辩证法中的“辩证”二字有别,但中医的辨证施治过程充满唯物辩证法。比如:

    注重把握人之身、心(精神、物质)的关系。中医懂得两者的对立统一、相互影响,认为人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对身体影响很大,大怒伤肝、狂喜伤心、忧郁伤肺、思甚伤脾、恐惧伤肾。反过来,五脏阴阳不平衡,也会造成人的情绪不平和。也就是说,身体心肝肺脾肾功能不正常会影响精神状态和心理。中医就是将失衡的身心调整平衡。一次,刘逢军教授应邀给车队驾驶员讲遵纪守法防事故课,到会场一“望”,发现80%的人肝火亢盛,会影响驾驶员行车中冷静处理情况。于是,他先讲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并给每人开了中成药方子……半年时间,车队事故下降了90%。有一商人受夫妻矛盾折腾,产生悲观情绪乃至自杀念头,来找刘教授调理。刘教授见其心气虚弱,立刻给他补气,并让他休息一阵。之后,刘教授问他:还想死吗?对方回答:谁说我想死了?我要回去好好解决和妻子的矛盾。
, http://www.100md.com
    注重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中医辨证施治,一方面将人放在天文、地理、季节、气象、人事、衣食住行玩这一大的外环境中进行衡量,另一方面又将人之某种病象放在五脏六腑状况这一大的内环境中进行衡量,不局限在局部,整体性、宏观性很强。《中国龙文化养生之道》一书中有这么一个案例:有一16岁女孩,患视网膜黄斑病变,平时视力0.01,发病时失明,只有光感。到著名专科医院求医,医院拿不出有效办法。后遇中医方面行家,对方没有碰女孩眼睛,也没有给她涂眼药,认为她是肝肾阴虚内热,从整体上调理肝肾。不久,女孩重见光明,视力由原来的0.01恢复到0.2,由休学转为复课。可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见木不见林的疗法不见得比这种方法高明。人体的每个器官都是身体的一部分,从整体上调理才会收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注重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天地万物、人的器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中医辨证施治,从不孤立地针对一点、不管其余。就拿一段血管毛病来说,中医理论就不认为是单一的问题,而认为血管壁属肝管、血液流动属心脏管、血液的营养属脾管、血液的含氧量属肺管、血的粘稠度属肾管,和五脏都有关系,施治中抓住一点不看联系怎么行呢。患者心室舒张无力、心脏瓣膜启闭不正常、心脏搏动失律、心血管缺乏张力,有的医生就盯住心脏想治疗办法,手术呀、放支架呀、换瓣膜呀……花了一大笔钱效果还不一定好。中医从联系中看,可能认为脾气虚造成心脏肌肉无力(脾主肌肉)泵血不正常了,把脾气补上来心脏就没事了,无须用上述办法。
, 百拇医药
    还有,注重把握事物现象与本质关系、因果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等等,中医都自有一套见解和办法。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史欣德遇到一位失眠20余年,同时还伴有鼻塞流清涕、晨起喷嚏频作、肩颈部僵硬不适、右下肢酸胀疼痛等症状的患者,此前有人诊断为过敏性鼻炎、颈椎病、坐骨神经痛等病,治疗效果不明显。史欣德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综合,断定这几种病其实连着一条根:一对相关的经脉出了问题。遂处方七剂。一周后复查,这位患者不但每夜可入睡七个小时,其他几种病也明显好转。服一种汤剂居然治好了四种病。

    辨证通着辩证,中医理论、实践中的哲学,不就是唯物辩证法吗?当然,也可以称为生命健康辩证法。

    西医中医,有无必要争高下

    中医既然讲中庸、讲和谐,当然不会和西医势不两立,一定要分个高低,而只会与之取长补短、携手共进。现在的问题是,中医遭到不少非议、面临不小危机。
, 百拇医药
    有一种观点,说中医治病无法用测量、实验的办法说明,拿不出量化证据证实疗效。其实,发现真理有很多途径、方法。毛泽东思想告诉我们,人的正确思想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头脑中来,先形成感性认识,再变成理性认识,然后回到实践中验证,如此不断反复,深化对真理的认识。中医的理论、方法、疗效不就是这样来的吗?比如什么草治什么病,就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不是有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吗?发现砒霜之毒,说不定有人还付出了生命代价。将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和人体脏腑、经络联系起来,将四季、节令、气候变化及人的七情六欲和人的身体状况联系起来,进行辨证施治,达到一定效果,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也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而且经历了数千年无数中医的实践。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拿不出量化证据就站不住脚了吗?

    不错,西方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紧密,有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长于系统实验、测量和逻辑推理,对人体各种指标大都有量化标准,精确度比较高。这是值得中医吸收、学习、借鉴的。但西医也有局限。人体是个庞大繁杂的巨系统,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个“黑箱”,不少方面都是“模糊”的,不是任何指标都可以量化的。女体育养生师宋羽红撰文提过这样一件事:按常规,血和尿指标是判定运动员身体状况、机能水平的基本根据,以此决定训练负荷。有个现代五项男运动员一度精神萎靡、面色灰暗,感觉极度疲劳,且有严重腹泻。她诊断为气虚,脾肾损伤过大,建议降低训练负荷,进行身体调理。但他的血、尿指标正常,有的教练认为这位运动员是想偷懒。后来证明那台测血、尿指标的仪器不够先进、测得不太精确,宋羽红的诊断是对的。人和仪器,各有长短,但毕竟人是活的,有能动性,可以因人因情制宜,仪器只能按既定性能、程序测量。
, 百拇医药
    实际上,把人体打开,把每个器官解剖、研究、测量个底朝天,似乎把“黑箱”变成“白箱”了,也只能弄清各器官的部分生理功能,最多是各器官的部分功能之和,不可能真正弄清器官之间带系统质的功能。也就是说,眼下无法把人体这个“黑箱”完全弄明白、测精确。而“黑箱法”,则是通过观测外界对黑箱的影响和黑箱对外界的反应,来研究和认识其功能、特性、结构、机理;中医用这种方法,通过外界风、寒、暑、湿、燥、火等对人体的影响,人体发烧、疼痛、咳嗽、腹泻、失眠、脸色、舌苔等现象,来整体认识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化繁为简、以简制繁,看起来有点“模糊”,但可能比追求“精确”实用。如今,模糊学已被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洗衣机应用了模糊学,衣物洗得更干净;汽车应用了模糊学,载重运行更安全……中医认为的五脏,不仅是五个器官,而是五大系统,表达起来缺少数据,有点抽象、模糊;西医认为的五脏,就是五个器官,其生理功能指标,大都可以用数据说明。两者认知不同,但都可以凭此治病,完全可以各行其道,相容共生!

    当然,西医有局限性,中医也有局限性。比如一些基本概念缺乏统一明确的定义,逻辑论证也不太严密,对现代科学知识、技术吸收不够。如果能从现代的角度揭示中医的奥秘,中医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天地。
, 百拇医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几千年、近代西医数百年实践证明,两者都能治病,都是科学。但走的路线不一样。就像橄榄球和乒乓球,比赛规则不一样,怎么能用一套标准等量齐观呢。同是人间生,何必相煎急!应当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取长补短,携手为人类健康服务。

    仁心仁术,中医更像穷人之医学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困扰中国人多时,虽已趋向好转,道路依然漫长。随着中医药的传播、发展,许多人从中看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途径、新亮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生是个神圣的职业。“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医者,仁术也”。何谓“仁”?慈爱也。中医学家在千百年的行医实践中形成了良好的医德医风,具有强烈的“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救死扶伤精神。有资料称,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名利思想“此医人之膏肓也”,是医生最应忌讳的。如果行医以收取绮罗财物、食用珍肴佳酿为目的,那就是一种无视“病人苦楚”的“人所共耻”、“人所不为”的行为。作为一名医生必须“无欲无求”、“志存救济”,对任何病人都要一视同仁,有高度的同情心,就和自己有病了一样。不难看出,儒家的“恻隐之心”、道家的“无欲无求”、墨家的“兼爱”、佛家的“慈悲”等人文观念俱在其中。
, http://www.100md.com
    如今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一些医者医德丧失、追名逐利。一见患者上门,立马眼睛发绿:钞票来了!小病说成大病,不必要的化验、检查一齐上,药物专拣贵的开。看一次感冒可能就要花几百元。相关涉医涉药者,也有不少人把“患者为本”变成了“金钱至上”。这些人不知让老百姓花了多少冤枉钱!大力恢复中医医德医风好传统,能为老百姓节约多少钱呀!

    西方医学成就之大众所周知,但费用之贵也有目共睹。仪器越来越高级,检查费也贵得吓人;新药价格不断攀升,有的针剂上千元一支;动大手术、治顽难症费用,普通人根本承受不了。换个器官需几万乃至几十万元。若大病一场,一夜之间会使富人变成穷人!西医越现代化,投资就越大,收费就越高,老百姓就越看不起病。而中医药则有简单、方便、价廉、效验的特点。有时候一把草、一根针、一个偏方就解决了问题。头痛了,掐几片薄荷叶子搓搓,啪,往脑门一贴,缓解了;受凉了,熬碗姜汤,咕噜咕噜喝下去,嗬,没事了。中医治大病也省钱。有资料显示,香港治疗一个非典病人,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元;而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费最高的一个非典病人,才花费5000元。《中国龙文化养生之道》一书中提到这么一个案例:有个7岁孩子患肾病综合症,先后住过8个医院,亲友中能借的全借了,家里该卖的全卖了,4年中花了6万多元不但没治好,又患上了肝腹水。后在一中医养生师的调理下,只花了1000元就基本恢复健康了。
, 百拇医药
    而且,中医施养施治的手段是综合的、多方面的,比如进行心理疏导,启发患者改变饮食、起居习惯,提出动静劳逸建议,推拿、针灸几下,根本不用花钱或只需花很少的钱。

    中医主张防重于治、未老养生。《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保健防衰和防病于未然。中医有一整套养生保健理论和方法,若能普及开来让大众掌握,能够随时进行自我调理,避免“亚健康”状态,防病于未然,不知能少花多少钱!

    如此看来,中医多像“穷人医药学”呀!就是富人,保健看病也不愿多花钱哪!有专家预言,由于中医思想、方法完全符合当今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需要,21世纪中医药学将以崭新面貌屹立世界科学之林。这是很有道理的。就让西医中医在为人类健康服务中各显身手、比翼双飞吧!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