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易得一效难求
北京中医药大学李庆业教授多年从事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工作,曾任方剂教研室主任多年,尤其对方剂学的研究颇有心得,本报记者就中医方剂应用相关问题采访了李庆业教授。
记者:中医讲求辨证论治,方证对应,但中医方剂中还有一类较为特殊的类型,那就是不讲求辨证论治的验方秘方,怎样理解验方秘方与辨证用药加减?
李庆业: 验方是指临床反复使用而有效的方剂。验方中实际也包括部分单方和秘方。单方是指单味药或简单药味组成的方剂。秘方是指有效而不外传的方剂(包括部分私家方和师传方)。中药是指用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所使用的天然药物,若不用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所使用的应该是天然药物,如各民族使用的草药。中医理论的特点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的核心是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诊断方面以四诊(望闻问切)为方法,以八纲、脏腑、病因、六经、卫气营血辨证为标准;中药的药性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性味归经;方剂的组成是君臣佐使,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独特理论体系。在验方和秘方中大部分是对某些疾病有效的天然药物,因为不用中医理论为指导而使用的药物,少数是用中医理论为指导所使用的应该属于中药方剂范畴。正规的中医大夫往往以辨证用药组方为主,有时也用验方、秘方结合辨证加减使用。
, 百拇医药
中药、方剂的理论可以说是从单方、验方的实践经验中逐渐总结出来的。中医药有了理论指导以后,中药的使用才从天然药变成了中药。
记者:以前在接触一些治病效果较好的医生中,有些医生基本以一个经验方为基础加减变化,当如何理解“一方治百病”?
李庆业:现在中医师基本都是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很少有以一个方剂加减吃一辈子的。 由于职业医师考试作标准,今后这样的医生是很难存在的。
过去由于有师代徒传承关系,可能有的医生习惯宗某一名方,根据经验加减变化使用,在临床上治疗某方面的疾病也有一定效果,其关键在于如何加减。对于方剂的加减,有一般的理解,即不分君臣佐使而随意增减药物。严格地讲,方剂的加减是有一定规定的,是在主治证候和君药不变的情况下,其次要证候和次要症状增减时,加减其臣药和佐药。如果君药和主治证候有改变时,为另组一方,而不叫某方加减。上面所说的一个方剂加减治百病,可能就属于一般的理解。因为一个方剂任意加减可以变化无穷,如四物汤由熟地、当归、白芍、川芎组成,四味药中可以随意减掉某药,也可以任意增加药物,即可加补气的、补血的、补阴的、补阳的、清热的、解表的、理气的……等等,但是一个方剂总有一定适用范围。疾病有各种病因,病人有各种体质,临床上有内外妇儿不同科别,一方治百病是不可取的,但是方剂的加减应用的经验是可学的。历史上的各大医家,没有只靠一个方剂加减变化成名成家的。
, 百拇医药
记者:似乎很多人崇尚经方,认为经方很神奇,配伍精当,疗效卓著,最好不作大的加减变化使用,你是如何理解的?
李庆业:在《伤寒论》以前的经方,是指经验方而言,如《五十二病方》、《汉书·艺文志》中所载的经方十一家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方问世以后,由于制方有据,发于经旨,辨证准确,选药精当,配伍合理,疗效显著,故称之为经典方,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经方。
张仲景发扬了《内经》理论,创立了伤寒六经辨证方法,使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成型。张仲景提倡辨证为依据,立法为准绳,治方有原则,组方按结构,建立了中医的特殊思维方法,而不是让我们死背经方一字不动,一分不改。经方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应当认真学习,但更重要的是学会辨证论治的思想方法。历史上的后世医家,就是在经方的指导下,根据时代的变化,疾病谱的发展,创制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新方剂,使方剂学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记者:您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多年,对学好方剂学有什么忠告?
, 百拇医药
李庆业: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和临床的桥梁,所以要学好方剂学首先要学好基础理论、诊断、中药课,建立起中医药的辨证论治思维方法。中医的特点是把人看成活人,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的人,有思想的人。方剂的目的即注意治疗疾病,也重视调整人体功能,因为人体自身有一定保护和修复功能,这是中医与西医用药的最大不同之处。
方剂学中所选的200多首名方都是历代医家的代表作,目的在于以方示法,给人以启示。所以,首先要弄清方证之间的密切关系,搞清君臣佐使互相配合的目的与妙处,而后再选择一定数量的代表方被诵记忆。方剂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武器,要用于临床各科,所以必须要在临床实践中加深认识和体会,要多临床、早临床。
方剂学中所选的方剂是来自各个朝代,都有个性专长,但是缺乏对方剂之间关系的讲解和重视。在教学中我发现将有一定关系的方剂进行归类后,就会显示出这类方剂之间存在明显的组成规律性,示人以法。在历史上是先有方后有法,宋代许宏称为“处方法”,明代张景岳称为“八略”,清代程仲龄称为“八法”。以法统方的学习方法,使人先学会开方用药的普遍规律,达到会开方的目的,而后再通过学习名方深入了解每首方剂的特色,方法结合会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本人最近编写的《中医处方方法学》可供初学者参考。
, http://www.100md.com
记者:现在有一些中医师在临床开方时往往参考中医药药理学的一些结论,甚至个别人根据药理研究堆砌药物,你认为此法可取否,疗效如何?
李庆业:中医药药理学是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是使用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各种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原理的。它通过实验研究有利于弄清中药的作用性质和活性强度;将中药药性与现代科学研究结合起来,有助于中药学的发展;结合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为进一步研究中药的配伍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但是中医药理学终归是一门新学科,对中医药理论探讨尚数初步,将西医药理论和方法用于中医药的研究,虽然对推动中药学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用西药药理的解热镇痛、消炎杀菌、镇静降压……等等来说明中药药性是不可取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取消中医药的特色———辨证论治,把中药变成了对症或对病用药的原始状态,其结果是倒退和“废医存药”。
中医药药理学给我们提供了新思想和新方法,也发现了一些中药的新功用都是可取的,但是抛开辨证论治,只根据药理研究堆砌药物是不可取的,总的来讲这样使用中药一时可能有效,但是从总体和长远来看是不会有很好疗效的。在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组方时也可以参考药理作用加以使用。
, http://www.100md.com
记者:你认为方剂的有效性实质的探讨,应该从怎样的角度和方向来进行呢?
李庆业:你这个问题切中了中医药现代化的要害,因为中医药与西医药是不同的,中医、中药是不分家的,中药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才叫中药,不然应该称作天然药。简而言之,现在的中药实质探讨往往脱离了中医理论的指导,因为中医的脏象、经络就不是解剖刀下的具体脏器、组织、器官、细胞,而是根据阴阳五行理论为指导,结合对活人生理病理功能的综合,与现代的系统论、信息论观点基本一致的,强调了各个子系统之和并不等于母系统的作用。现在对于中药、方剂的实质探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脱离了中医理论的指导,把中药部位群等……以还原论的方法,把整体分解成部分,把活人变成了脏器、组织、器官、细胞等僵死的东西,中医的脏象、经络、气血都不见了。
中医的特点就在于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理法药方融为一体,形成完整体系不可分割。中医药体系几千年来把最复杂人体生理病理药理,总结成最简单,可操作的,最有疗效的医学。中医的证候是通过对人的望闻问切而归纳出来的,在动物身上很难模拟。所以对中药实质的探讨要用现代最新的科学理论和成果,研究出最新的方法,直指多脏器、多层次、多中心、多靶位开展一个大兵团的持久战,中医的研究医药是不能分家的。, 百拇医药
记者:中医讲求辨证论治,方证对应,但中医方剂中还有一类较为特殊的类型,那就是不讲求辨证论治的验方秘方,怎样理解验方秘方与辨证用药加减?
李庆业: 验方是指临床反复使用而有效的方剂。验方中实际也包括部分单方和秘方。单方是指单味药或简单药味组成的方剂。秘方是指有效而不外传的方剂(包括部分私家方和师传方)。中药是指用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所使用的天然药物,若不用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所使用的应该是天然药物,如各民族使用的草药。中医理论的特点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的核心是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诊断方面以四诊(望闻问切)为方法,以八纲、脏腑、病因、六经、卫气营血辨证为标准;中药的药性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性味归经;方剂的组成是君臣佐使,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独特理论体系。在验方和秘方中大部分是对某些疾病有效的天然药物,因为不用中医理论为指导而使用的药物,少数是用中医理论为指导所使用的应该属于中药方剂范畴。正规的中医大夫往往以辨证用药组方为主,有时也用验方、秘方结合辨证加减使用。
, 百拇医药
中药、方剂的理论可以说是从单方、验方的实践经验中逐渐总结出来的。中医药有了理论指导以后,中药的使用才从天然药变成了中药。
记者:以前在接触一些治病效果较好的医生中,有些医生基本以一个经验方为基础加减变化,当如何理解“一方治百病”?
李庆业:现在中医师基本都是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很少有以一个方剂加减吃一辈子的。 由于职业医师考试作标准,今后这样的医生是很难存在的。
过去由于有师代徒传承关系,可能有的医生习惯宗某一名方,根据经验加减变化使用,在临床上治疗某方面的疾病也有一定效果,其关键在于如何加减。对于方剂的加减,有一般的理解,即不分君臣佐使而随意增减药物。严格地讲,方剂的加减是有一定规定的,是在主治证候和君药不变的情况下,其次要证候和次要症状增减时,加减其臣药和佐药。如果君药和主治证候有改变时,为另组一方,而不叫某方加减。上面所说的一个方剂加减治百病,可能就属于一般的理解。因为一个方剂任意加减可以变化无穷,如四物汤由熟地、当归、白芍、川芎组成,四味药中可以随意减掉某药,也可以任意增加药物,即可加补气的、补血的、补阴的、补阳的、清热的、解表的、理气的……等等,但是一个方剂总有一定适用范围。疾病有各种病因,病人有各种体质,临床上有内外妇儿不同科别,一方治百病是不可取的,但是方剂的加减应用的经验是可学的。历史上的各大医家,没有只靠一个方剂加减变化成名成家的。
, 百拇医药
记者:似乎很多人崇尚经方,认为经方很神奇,配伍精当,疗效卓著,最好不作大的加减变化使用,你是如何理解的?
李庆业:在《伤寒论》以前的经方,是指经验方而言,如《五十二病方》、《汉书·艺文志》中所载的经方十一家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方问世以后,由于制方有据,发于经旨,辨证准确,选药精当,配伍合理,疗效显著,故称之为经典方,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经方。
张仲景发扬了《内经》理论,创立了伤寒六经辨证方法,使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成型。张仲景提倡辨证为依据,立法为准绳,治方有原则,组方按结构,建立了中医的特殊思维方法,而不是让我们死背经方一字不动,一分不改。经方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应当认真学习,但更重要的是学会辨证论治的思想方法。历史上的后世医家,就是在经方的指导下,根据时代的变化,疾病谱的发展,创制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新方剂,使方剂学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记者:您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多年,对学好方剂学有什么忠告?
, 百拇医药
李庆业: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和临床的桥梁,所以要学好方剂学首先要学好基础理论、诊断、中药课,建立起中医药的辨证论治思维方法。中医的特点是把人看成活人,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的人,有思想的人。方剂的目的即注意治疗疾病,也重视调整人体功能,因为人体自身有一定保护和修复功能,这是中医与西医用药的最大不同之处。
方剂学中所选的200多首名方都是历代医家的代表作,目的在于以方示法,给人以启示。所以,首先要弄清方证之间的密切关系,搞清君臣佐使互相配合的目的与妙处,而后再选择一定数量的代表方被诵记忆。方剂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武器,要用于临床各科,所以必须要在临床实践中加深认识和体会,要多临床、早临床。
方剂学中所选的方剂是来自各个朝代,都有个性专长,但是缺乏对方剂之间关系的讲解和重视。在教学中我发现将有一定关系的方剂进行归类后,就会显示出这类方剂之间存在明显的组成规律性,示人以法。在历史上是先有方后有法,宋代许宏称为“处方法”,明代张景岳称为“八略”,清代程仲龄称为“八法”。以法统方的学习方法,使人先学会开方用药的普遍规律,达到会开方的目的,而后再通过学习名方深入了解每首方剂的特色,方法结合会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本人最近编写的《中医处方方法学》可供初学者参考。
, http://www.100md.com
记者:现在有一些中医师在临床开方时往往参考中医药药理学的一些结论,甚至个别人根据药理研究堆砌药物,你认为此法可取否,疗效如何?
李庆业:中医药药理学是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是使用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各种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原理的。它通过实验研究有利于弄清中药的作用性质和活性强度;将中药药性与现代科学研究结合起来,有助于中药学的发展;结合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为进一步研究中药的配伍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但是中医药理学终归是一门新学科,对中医药理论探讨尚数初步,将西医药理论和方法用于中医药的研究,虽然对推动中药学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用西药药理的解热镇痛、消炎杀菌、镇静降压……等等来说明中药药性是不可取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取消中医药的特色———辨证论治,把中药变成了对症或对病用药的原始状态,其结果是倒退和“废医存药”。
中医药药理学给我们提供了新思想和新方法,也发现了一些中药的新功用都是可取的,但是抛开辨证论治,只根据药理研究堆砌药物是不可取的,总的来讲这样使用中药一时可能有效,但是从总体和长远来看是不会有很好疗效的。在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组方时也可以参考药理作用加以使用。
, http://www.100md.com
记者:你认为方剂的有效性实质的探讨,应该从怎样的角度和方向来进行呢?
李庆业:你这个问题切中了中医药现代化的要害,因为中医药与西医药是不同的,中医、中药是不分家的,中药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才叫中药,不然应该称作天然药。简而言之,现在的中药实质探讨往往脱离了中医理论的指导,因为中医的脏象、经络就不是解剖刀下的具体脏器、组织、器官、细胞,而是根据阴阳五行理论为指导,结合对活人生理病理功能的综合,与现代的系统论、信息论观点基本一致的,强调了各个子系统之和并不等于母系统的作用。现在对于中药、方剂的实质探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脱离了中医理论的指导,把中药部位群等……以还原论的方法,把整体分解成部分,把活人变成了脏器、组织、器官、细胞等僵死的东西,中医的脏象、经络、气血都不见了。
中医的特点就在于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理法药方融为一体,形成完整体系不可分割。中医药体系几千年来把最复杂人体生理病理药理,总结成最简单,可操作的,最有疗效的医学。中医的证候是通过对人的望闻问切而归纳出来的,在动物身上很难模拟。所以对中药实质的探讨要用现代最新的科学理论和成果,研究出最新的方法,直指多脏器、多层次、多中心、多靶位开展一个大兵团的持久战,中医的研究医药是不能分家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