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45期
编号:11510678
感悟白求恩精神——记者采访手记摘录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9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45期
感悟白求恩精神——记者采访手记摘录
感悟白求恩精神——记者采访手记摘录
感悟白求恩精神——记者采访手记摘录
感悟白求恩精神——记者采访手记摘录
感悟白求恩精神——记者采访手记摘录
感悟白求恩精神——记者采访手记摘录
感悟白求恩精神——记者采访手记摘录
感悟白求恩精神——记者采访手记摘录
感悟白求恩精神——记者采访手记摘录
感悟白求恩精神——记者采访手记摘录

     (11月6日) 庙,供奉神灵的地方(1938年6月,白求恩在五台县城东的松岩口村,将一座龙王庙改建成有手术室、消毒室、医务室和洗涤室等设施的病室,后被誉为“白求恩模范病室”——编者注),而这个庙却继续着神圣的事业,或是巧合,或是注定一尊白求恩半身塑像,安放在庙南面的屋棚下,竟然披着黄巾。看来乡亲们依然把这处旧址当作庙,庙里的神,就是白求恩了。一个神?一个“神”!一个远去的“神”,一个曾经救护了无数、又鼓舞了无数中国人的“神”,一个抱憾不能医治更多伤病员的“神”,乡亲们因此感恩,因此相信这个“神”会把健康的祝福和期盼永远留在这里,因此来祈福、来祭奠。(许倩)

    (11月8日) 大半个世纪之前,白求恩大夫从遥远的加拿大而来,他能在当时的中国农村生活工作,为的就是把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带到这里、帮助这里。他是一个外科医生,但他从来不把自己当作单纯的医生。对于他生活的环境,对于他接触的事物,他从未停止过思考。他同时是一位新闻工作者,把中国当时的情形写成许多文章发表在北美的杂志上,让世界了解当时的中国;他又是一位社会观察员,把他看到的、思考到的制度改进方法整理成文,交给当时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他还是一位发明家,改进许多手术器械、设计许多医疗用具,配合当时的医疗条件;他也是一位教育家,白天忙完手术之后,夜晚还在油灯下,为当时的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编写了20多本医学教材。
, http://www.100md.com
    我边读《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作品集》,边走白求恩曾经走过的路,才觉得开始能够理解这位外国人的心。他的信念和执着,源自治病救人的天职,源自他对困苦的恻隐,源自他的责任,源自他的热情,还有很多,或许是我要用时间和实践在未来的日子里慢慢体会的。(许倩)

    (11月10日) 一直以来,白求恩精神被奉为牺牲精神、奉献精神的代名词,我想这并不全面。对于我,一名记者,白求恩精神不仅仅是敬业和奉献,还有责任和热情,更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良知和怜悯,坚持对所见所闻的理性思考。(许倩)

    (11月12日) 今天是白求恩大夫去世纪念日,我们在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举行纪念仪式。纪念仪式开始,集体默哀,我也悄悄地站在了队伍旁边,低头闭目,在悠缓的哀乐中,我哭了。一路走来,我努力追寻着与我相隔大半个世纪的老人的足迹,相隔了时间和空间,他的热情,他的无奈,他的激动,他的哀伤,他的喜悦,他的愤恨,我似乎都理解了。那一刻,我站在这位老人的墓碑前面,没有语言可以表达感情,没有理由可以收敛情绪,我郁郁地哭了。(许倩)
, 百拇医药
    回想起一路上的颜色,最鲜亮的当属阳光下泛着金黄的杨树叶,其他的都是一片深色——棕色的土,枯黄的草,黑色的煤堆。在这样环境下生活的人们,大概每天的精力都花在改善生活上,我想到白求恩曾写过的“女人还渴望被爱吗?”虽然我并不是处在他当时那样的环境,但是多多少少我能对他当时的想法有些共鸣,同时也为自己平时那些无病呻吟的感慨而惭愧。

    在北京,我看见的是后海边绿色的杨柳,香山上火红的枫叶,以及11月常见的碧蓝色天空。在那种多彩的生活中,我从未亲眼看见在深色环境里的生活。这次的西北之行,除了让我比以往更贴近白求恩这个以前高大但遥远的英雄形象,也第一次让我深切感受到,在同样的土地上,有很多人的生活水平远不如我。为这些人,我又能做点什么?(常聪)

    根据一张老照片塑造的白求恩手术时的蜡像

    志愿团为唐县黄石口白求恩小学捐赠文教用品

, 百拇医药     志愿团向当地卫生院捐赠药品仪器

    在五台县白求恩建立的模范病室裴贵清老人讲述往事

    在五台县白求恩的模范病室内Stewart讲解白求恩自制简陋医疗器具的使用方法

    参观唐县白求恩柯隶华纪念馆

    为黄疸婴儿会诊

    在延安市人民医院会诊

    在唐县白求恩医院作学术讲座

    游黎清为志愿团成员讲鲜为人知的故事,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