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10642
春驻人间——记朱良春先生金秋郑州之行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44期
     十月的郑州秋高气爽,沐浴着明媚的阳光,我们迎来了河南省中医院承办的全国中医名家学术传承论坛暨河南中医高层论坛研讨会,同时,也迎来了大会盛情邀请的中医临床大家、我们敬爱的老师———朱良春先生。

    先生今年已是91岁高龄,在神圣的医坛辛勤耕耘,至今已有71载。先生博学精思,勤于实践,锐意创新,学术自成体系,超凡的医术饮誉医坛,蜚声海内外。先生倡其恩师章次公先生“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主张,汇通中西,主张辨证与辨病结合;潜心研究虫类药数十年,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尤其擅长治疗风湿、类风湿等免疫相关性疾病及癌肿。此次郑州一行,先生为我们讲授了治疗痹证的经验,并进行疑难病会诊和实际临床带教。

    先生的行程安排得满满的。10月20日上午,先生就被请入河南省中医院的骨病科,进行风湿病疑难病例会诊及临床带教。走入病房一眼望去,诊室外是满怀希望的患者,室内是恭候多时的科内医生和学生。先生询问病情,诊脉观舌,查看患者关节肿痛的情况,翻阅病历及生化检查单,有条不紊,一丝不苟,边看边讲,边写边讲,“顽痹病变在骨,病邪深入经髓骨骱,必须用钻透搜剔之功的药物始能奏效。”“这个病人除了内服药外,要配合大黄和芙蓉叶外敷,用绿茶汁调,可以很快消除关节的红肿热痛”……先生态度和蔼,语言简练,思维敏捷,处处体现着临床大家的风范。听者个个屏气敛神,引颈举踵,生怕漏听一句话,漏抄一味中药。由于慕名前来要求先生诊治的患者很多,医院还安排了当天下午的专家门诊及临床带教。
, 百拇医药
    10月21日上午,授课大厅内鸦雀无声,座无虚席。学员们聚精会神地聆听先生讲课。从痹证的三大主症和三个应解决的环节切入,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到遣方用药,先生系统地讲解了自己治疗痹证的临证心得。讲到自己的经验方“温经蠲痹汤”,先生不仅给出药物组成、用量,还讲解每味药的功能及加减应用的情况:“关节肿疼要用制南腥30g至60g,因患者耐受情况而异,开始可用30g,二诊35g,三诊40g……如果用到60g,关节肿痛症状还不缓解,说明你用错药了。”“制川乌要与生姜同煎,可减川乌的毒性,又能增强温经止痛之功,生姜要用到20片以上,三五片是没有作用的。”先生细细地讲来,唯恐学员掌握不详,运用时出现偏差。熟悉先生的人都知道,先生胸襟宽广,甘为人梯,对于学生总是循循善诱,将自己多年的临证心得悉心相传,毫无保留。凡是求教于先生的学子们都深深为之感动着。

    紧张的行程即将结束,先生要赶回南通,那里还有全国各地的患者在急切地盼望先生回去。大会组委会已经为先生订好了返程机票,但先生却面临着一个困难的选择,事情还要从他救治过的一个患者谈起。九月中旬,先生在南通曾为山东德州武城县政协一位患胰腺癌的退休老干部遥诊,因患者病情沉重,癌肿已在腹部扩散,大量的腹水使其水米难进,形体消瘦,在北京数家大医院住院治疗,病情日剧,诸医束手,只能返回山东,失去了求生的勇气,不愿再行治疗。后来家人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带着病历到南通请先生遥诊,先生根据所述及病史记录给予处方,在服了一段先生开的汤药后,病情有所减轻,腹水明显少了,能进食一些饭食,开始有了生的欲望。此次,患者的家属知道了先生来郑州讲学的消息,立刻从德州赶来,几乎在先生下榻饭店的同时,也在那个饭店住下,时刻关注着先生的行程,并恳求先生亲赴德州,再次为患者面诊,以求进一步提高疗效。从郑州到德州武城,不通飞机,没有火车,只能开车前往,行程约5个小时,这对一个91岁的老人意味着什么,大家不言而喻。河南省中医院的领导婉言谢绝了患者家属的要求。先生亲自告诉患者家属,将患者详细的录像资料和病情记录拿来,可再为其诊治。先生不能前往的消息传到德州武城,患者一下子瘫卧在床上,他感到自己又没救了。患者的女婿无奈之下,写下了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给先生看,读着文章,老人眼睛湿润了,已被深深地打动,不顾亲人及院领导、学生的再次劝阻,毅然决定退掉机票,赶赴武城。其实病家还不知道,此次先生是带着疲劳的身体来郑州讲学的,如今,又要在汽车上颠簸5个小时,去满足一个重危病人的愿望,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我们知道,先生这样做并非是偶然之举,是他老人家那颗善良、仁慈之心,促成了德州之行。先生不仅有超凡的医术,更有高尚的医德,对患者无论老幼妍媸、贫穷富贵,都一视同仁,尤其对于贫穷的弱势群体,更加善待。解放前先生在自己的诊所行医,遇到没有钱买药的穷人,就由自己在处方上盖上“朱良春”三个字的图章,患者直接到指定的药店免费拿药,而他则在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和年终到药店结账付费,药店也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给予七折的优惠。如今先生不顾91岁的高龄,每周一、三、六亲自出诊,为患者治疗。每次出诊从上午八点开始,不看完最后一个患者不休息,每次工作结束,脚是肿的,声音是嘶哑的,但先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却是:“不能让患者失望。”先生是我辈永远的楷模!
, http://www.100md.com
    送走了先生,依依不舍之情久久萦绕在心头,闲暇之余,再读先生的书《医学微言》、《朱良春医集》、《虫类药的应用》、《朱良春用药经验集》、《章次公医术经验集》等等,捧着这些书,我们仿佛看到先生不辞辛劳灯下夜读、著书立说的身影。先生一生勤勉,惜时如金,他老人家回顾过去,说自己70岁之前,午夜12点钟之前睡觉是很少很少的,还督促自己:每日必有一得。读着先生用心血凝铸成的宝贵的医疗经验集,我们感慨万千,先生把这些本可家传秘授的锦囊无私地贡献出来,如将甘露、将春雨洒向人间,滋润着莘莘学子的心田,为的是我辈在医道上少走弯路,尽可能地为患者解除病痛的折磨。敬爱的先生,您的仁心仁术将由我们的手送给广大的患者!敬爱的老一辈中医药学家们,中医药事业将在我们手中发扬光大,薪火相传!

    编后 人品即学品,做人与做学问是相通的,在中医界,很多学问做得好的大家都是德至高、心至善的仁者。张老痴迷中医,克服重重困难学习中医并终成正果,屡起沉疴,但是淡泊名利,随意而安;朱老博学精思,锐意创新,不顾高龄,仍心系患者,而且甘为人梯,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给晚辈。他们的治学为人之道都体现出医家的高尚风范,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光大。中医不仅治病救人,而且中医的仁德精神更是现代医院文化建设以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载体,仁心与仁术的完美结合不仅是患者的福音,也将为中医的发展铺就一条通途。, http://www.100md.com(郑春燕 郑福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