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格列酮+二甲双胍 早期联合治疗 持久控制血糖
■编者按 2007年11月16~18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11次全国学术会议在杭州隆重召开,近3000名专家和学者就糖尿病基础和临床进展进行了交流。葛兰素史克公司在17日的卫星会中,特邀英国利兹大学P.J. Grant教授介绍了2型糖尿病早期联合治疗新进展。现将其报告内容整理如下,与读者共享。
近年来,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人数日益增加,糖尿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在中国,1995年时的糖尿病成年患者数就已达1600万例,仅次于印度。而且,据估计,到2025年时,中国的糖尿病成年患者数将达到3700万。也正是由于这一惊人的数字,使糖尿病受到更多基础和临床工作者的关注,在糖尿病预防和治疗领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单药治疗无法长期控制血糖
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伴有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和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UKPDS研究已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功能随时间推移而进行性减退。高血糖与高血脂、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相比,长期控制更加困难。Turner等的研究显示,单纯生活方式干预不能长期控制血糖,传统单药治疗(磺脲类、胰岛素)也无法长期控制血糖。UKPDS研究也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几乎所有的单药治疗(传统治疗、格列本脲、氯磺丙脲、二甲双胍、胰岛素),都存在血糖失控的危险。纳入中国人群的研究资料也显示,当前的口服降糖方案不能有效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 百拇医药
那么,如何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呢?UKPDS研究给出的答案是:联合治疗。该研究观察到,在诊断糖尿病后3年,需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比例达45%,而诊断后9年,此比例高达75%。
罗格列酮+二甲双胍长期稳定控制血糖
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作用机制互补
如图1所示,二药作用机制互补。目前,一种新型的复方口服降糖药——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复方制剂(商品名:文达敏)即将在中国上市。
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持续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Home PD等的研究显示,与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相比,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可使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约40%(图2)。
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更多患者血糖达标
, 百拇医药
Balley等的研究显示,与单用二甲双胍相比,联用罗格列酮可使血糖达标患者百分数从36%升至54%,增幅达50%。
Rosak等对两项观察性研究的汇总分析显示,在单用二甲双胍0.5~2.55 g/d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中,加用罗格列酮治疗6年后,HbA1c≤7%的患者比例从基线时的14%增加到64%(图3)。
EMPIRE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用二甲双胍加量治疗相比,次最大剂量的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联用治疗24周,可显著增高HbA1c达标率(图4)。
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显著影响心血管危险因素
胰岛素抵抗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并存
2型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共同进展,胰岛素抵抗同时联系两种疾病的发生发展。2型糖尿病在进展的同时,伴随着血糖失控,也伴有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炎性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生。
, 百拇医药
当2型糖尿病患者被诊断时,就已存在微小血管病变,如视网膜、肾脏、神经病变和勃起功能障碍等。而除这些病变外,患者还可并发心绞痛、充血性心衰、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和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等脑血管疾病(图5)。可以说,2型糖尿病就是一种炎性动脉血栓综合征,可使代谢综合征不良事件增加,而后者又与心血管疾病预后较差相关。
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对血管风险的影响
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尿病前期向2型糖尿病的进展率,减少心血管临床结果的发生(UKPDS研究所见),降低胰岛素抵抗,降低甘油三酯水平,降低C反应蛋白、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凝血因子Ⅶ和纤维蛋白水平,改变糖基化进程,并直接影响纤维蛋白结构和功能。罗格列酮等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则可减少炎性标志物,改善凝血功能、内皮功能和血压,对血脂也有不同作用,并延缓血管壁粥样硬化进程。
罗格列酮+二甲双胍降低血压
, 百拇医药
Bakris等的研究显示,与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相比,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32周可使舒张压显著下降。
罗格列酮+二甲双胍降低尿蛋白排泄率
Bakris等的研究还显示,与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相比,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32周可使尿蛋白排泄率显著下降。
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升高HDL-C
Fonseca的等研究显示,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26周,可使HDL-C水平显著升高。
罗格列酮+二甲双胍降低PAI-1
Derosa等的研究显示,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或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治疗12个月,均可使PAI-1水平显著降低,且前者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后者。
总结
2型糖尿病的主要治疗目标是持久控制血糖,延缓疾病进展。尽管指南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但经常需起始就使用二甲双胍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疗效。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具有互补作用,二药联用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茁细胞功能,维持更佳的长期血糖控制。, 百拇医药
近年来,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人数日益增加,糖尿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在中国,1995年时的糖尿病成年患者数就已达1600万例,仅次于印度。而且,据估计,到2025年时,中国的糖尿病成年患者数将达到3700万。也正是由于这一惊人的数字,使糖尿病受到更多基础和临床工作者的关注,在糖尿病预防和治疗领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单药治疗无法长期控制血糖
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伴有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和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UKPDS研究已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功能随时间推移而进行性减退。高血糖与高血脂、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相比,长期控制更加困难。Turner等的研究显示,单纯生活方式干预不能长期控制血糖,传统单药治疗(磺脲类、胰岛素)也无法长期控制血糖。UKPDS研究也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几乎所有的单药治疗(传统治疗、格列本脲、氯磺丙脲、二甲双胍、胰岛素),都存在血糖失控的危险。纳入中国人群的研究资料也显示,当前的口服降糖方案不能有效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 百拇医药
那么,如何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呢?UKPDS研究给出的答案是:联合治疗。该研究观察到,在诊断糖尿病后3年,需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比例达45%,而诊断后9年,此比例高达75%。
罗格列酮+二甲双胍长期稳定控制血糖
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作用机制互补
如图1所示,二药作用机制互补。目前,一种新型的复方口服降糖药——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复方制剂(商品名:文达敏)即将在中国上市。
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持续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Home PD等的研究显示,与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相比,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可使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约40%(图2)。
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更多患者血糖达标
, 百拇医药
Balley等的研究显示,与单用二甲双胍相比,联用罗格列酮可使血糖达标患者百分数从36%升至54%,增幅达50%。
Rosak等对两项观察性研究的汇总分析显示,在单用二甲双胍0.5~2.55 g/d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中,加用罗格列酮治疗6年后,HbA1c≤7%的患者比例从基线时的14%增加到64%(图3)。
EMPIRE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用二甲双胍加量治疗相比,次最大剂量的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联用治疗24周,可显著增高HbA1c达标率(图4)。
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显著影响心血管危险因素
胰岛素抵抗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并存
2型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共同进展,胰岛素抵抗同时联系两种疾病的发生发展。2型糖尿病在进展的同时,伴随着血糖失控,也伴有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炎性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生。
, 百拇医药
当2型糖尿病患者被诊断时,就已存在微小血管病变,如视网膜、肾脏、神经病变和勃起功能障碍等。而除这些病变外,患者还可并发心绞痛、充血性心衰、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和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等脑血管疾病(图5)。可以说,2型糖尿病就是一种炎性动脉血栓综合征,可使代谢综合征不良事件增加,而后者又与心血管疾病预后较差相关。
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对血管风险的影响
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尿病前期向2型糖尿病的进展率,减少心血管临床结果的发生(UKPDS研究所见),降低胰岛素抵抗,降低甘油三酯水平,降低C反应蛋白、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凝血因子Ⅶ和纤维蛋白水平,改变糖基化进程,并直接影响纤维蛋白结构和功能。罗格列酮等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则可减少炎性标志物,改善凝血功能、内皮功能和血压,对血脂也有不同作用,并延缓血管壁粥样硬化进程。
罗格列酮+二甲双胍降低血压
, 百拇医药
Bakris等的研究显示,与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相比,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32周可使舒张压显著下降。
罗格列酮+二甲双胍降低尿蛋白排泄率
Bakris等的研究还显示,与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相比,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32周可使尿蛋白排泄率显著下降。
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升高HDL-C
Fonseca的等研究显示,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26周,可使HDL-C水平显著升高。
罗格列酮+二甲双胍降低PAI-1
Derosa等的研究显示,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或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治疗12个月,均可使PAI-1水平显著降低,且前者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后者。
总结
2型糖尿病的主要治疗目标是持久控制血糖,延缓疾病进展。尽管指南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但经常需起始就使用二甲双胍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疗效。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具有互补作用,二药联用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茁细胞功能,维持更佳的长期血糖控制。,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