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59445
帕金森患者“一错再错”误大事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3日 《家庭保健报》 2007.12.13
     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教授 王丽娟

    帕金森病,因曾侵袭过邓小平、巴金、拳王阿里等名人,让人们记住了它。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它仍然是“熟悉的陌生人”,甚至包括众多的帕金森病患者。

    错失良机 患者就诊迟到

    78%的帕金森病患者未及时就医,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在帕金森病早期,如果能接受合理的药物治疗,是可以控制或延缓疾病的进展的。相比之下,到了晚期,药物对疾病的控制力明显减弱。而患者在晚期出现的关节畸形等病变,药物更是无能为力。但现实情况是,帕金森病患者到医院就诊时,症状平均已持续了10个月以上。

    多数患者未及时就医,最主要的原因是帕金森病多发生于60~80岁的老年人,是一种老人病,很多患者在患病之初,会以为出现的症状是身体衰老的正常现象,而不以为然。

    帕金森病最典型的症状是震颤,开始时症状较轻,可能是手指下意识地有搓东西的动作,也可能出现单只手抖动,进而一侧肢体震颤或抖动,然后再发展到另一侧肢体。震颤、身体僵直、运动迟缓、拖步行走是帕金森病的四个最典型症状,若有其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症状,就应去医院检查了。

    错误心态 我的命真不好

    “帕金森病目前是无法治愈的”,这个事实对患者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许多患者将这句话牢记在心,往往听不进去医生接下来的话:“通过科学的治疗,躯体功能可以保持良好。”曾有患者在医生面前叹息:“我的命真不好,竟然得了名人都无法抵挡的病,他们都治不好,我怎么治得好?”

    事实上,上个世纪左旋多巴应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后,患者的平均寿命已经和健康人群没什么区别。此外,目前医生可用的药物比10年前多了很多,治疗手段也更为丰富,如外科手术植入“脑起搏器”。

    帕金森病患者应当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家属应多与老人沟通交流,帮助患者疏通不健康的情绪,防止其走向自闭。坚持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可维持躯体功能,宜选择缓慢温和的项目,如太极拳、散步、游泳等。

    错听信息 病急乱投医

    一旦确诊为帕金森病,就意味着需要终身进行治疗,因而,规范的药物治疗对患者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调查显示,有近1/4的患者曾自行停药或随便增减药量。

    一位患者因忍受不了昼夜不停的磨牙来就诊。原来,这位患者在被诊断为帕金森病后,医生叮嘱他定期到门诊复查。但患者因嫌麻烦而不愿上医院,而且自行增加药量。结果,症状由“少动”(行动迟缓)变成了“多动”(不停地磨牙),后经调整药量才得以恢复。

    还有些患者病急乱投医,找甲教授看完,再找乙教授看,接着又找丙教授看。假如找的都是正规医院的专科医生还好些,就怕被一些社会上的不良信息误导。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尚无根治的办法,所有治疗都是针对症状治疗,如左旋多巴等药物治疗会使很多患者症状缓解或消失,但停药后症状又会出现。如果内科治疗疗效减退或有严重的运动并发症,可考虑手术治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