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49期
编号:11516205
索拉非尼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27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49期
     恶性黑色素瘤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

    黑色素瘤发病率占皮肤肿瘤的10%,死亡率占80%,其年增长率达3%~5%。黑色素瘤的5年生存率<5%,中位OS为7~8个月,且OS与转移灶数量有关。

    目前黑色素瘤的主要治疗策略包括早期手术、化疗、化疗联合IFN和(或)IL-2、免疫治疗、支持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索拉非尼)。

    索拉非尼治疗黑色素瘤研究进展

    索拉非尼+卡铂联合紫杉醇Ⅰ期扩展试验表明,该疗法可使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疾病控制率达85%。为此研究者进行了紫杉醇+卡铂联合或不联合索拉非尼作为二线方案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Ⅲ期随机研究(PRISM)。研究结果显示,紫杉醇+卡铂联合索拉非尼在改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PFS、TTP和OS方面并不优于单纯化疗。

    达卡巴嗪(DTIC)联合或不联合索拉非尼作为一线方案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患的Ⅱ期随机研究结果显示,索拉非尼+DTIC组较安慰剂+DTIC组的中位TTP显著延长(21.1周对11.7周,RR为0.619,P=0.039);两组的最佳应答率(ORR:CR+PR)、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4%对12%和71%对56%;两组6个月和9个月时的PFS率分别为41%对20%和22%对12%。

    替莫唑胺(TMZ)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Ⅱ期研究结果显示,TMZ联合索拉非尼在无脑转移、无TMZ治疗史的黑色素瘤患者(78例)中疗效更好:PR为19%,SD为50%,疾病控制率达69%。而有TMZ治疗史患者的PR为0%,SD仅为27%;有脑转移但无TMZ治疗史患者的PR为16%,SD为50%,与无脑转移、无TMZ治疗史的患者相当。此外,未使用过TMZ患者的PFS有延长趋势。

    我院也对索拉非尼+DTIC或TMZ治疗晚期黑色素瘤进行了小样本量(n=12)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PR 1例,轻微缓解(MR)1例,SD 7例,疾病控制率达75%。毒性反应均在3级以内。

    小结与展望

    索拉非尼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具有理论基础和临床研究支持。索拉非尼单药治疗有效率有限,与化疗联合(特别是DTIC)可显著提高有效率;索拉非尼+DTIC与单用 DTIC比较ORR和PFS显著增加;既往未使用过TMZ的患者接受索拉非尼+TMZ 治疗后PFS有延长趋势;索拉非尼联合紫杉醇+卡铂二线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未显示出优越性。

    晚期黑色素瘤治疗已进入需要变革的时代。虽然部分患者可从大剂量IL-2治疗中获益,但由于毒性过大无法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化疗作为一种无奈的选择,至今尚未在黑色素瘤治疗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看来,靶向治疗无疑是黑色素瘤治疗的必然趋势,此外还应根据转移部位、转移数量与大小及患者经济状况来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手段。

    会议总结

    孙燕院士总结指出,分子靶向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索拉非尼是第一个上市的多靶点靶向治疗药物,我们对该药的认识还需要深入,例如应如何从分子水平上理解该药的疗效等还有待探讨。虽然国外、国内已经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但我们还应该进行更多的研究,希望到下次会议时可提供给广大医师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百拇医药